绿林网

孩子们的诗2读后感1000字

孩子们的诗2读后感1000字

《孩子们的诗2》是一本由姜二嫚 / 游若昕 / 姜馨贺 / 张心馨著作,汇智博达|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68,页数:225,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孩子们的诗2》读后感(一):童言童语,童话世界-----评《孩子们的诗2》

今天我一本名为《孩子们的诗2》。也许有人会问,你是成年人怎么倒去读童诗呢?事实上,我翻看这本书最初的初衷想要分享给家中的娃儿们学习。但是在粗略地翻看中,我自己却已经不知不觉中沉沦了。

正所谓“童言童语,童话世界”。当然,这里的童话并非传统意义形式上的童话故事,它其实更应该侧重在于是孩子们纯真无暇的思维创作。正如本书编者推荐的:“无论在哪里, 只要有孩子,就有黄金时代。”孩子们的率真,孩子们的无邪,孩子们的直言不讳尽情地充斥于诗作中的字里行间。对于我们这群游走于社会数余年的老人们而言,这样的是做文字将会让我们涤荡着心灵,带来了更多无拘无束下的,独属于孩子们的自由烂漫-----

虽然没有读过《孩子们的诗》的第一本册子,但是这本《孩子们的诗2》同样也是可以作为一个独立的诗册集锦。纵观整个读本,目录通过数个小作者们的诗作合集进行分享。有些多,有些少。不过可以收录在内的想来也是属于被编辑们精挑细选留存下来让更多小读者们赏析学习的。既然是孩子们的诗,所以我们走入正文也会有一种清新的气息。除了每页短短的诗篇外,书中同样比较醒目的孩纸配合诗作而附带的彩色画面。从某种角度而言,这样的配置无疑让诗作充满了生机,更加地形象贴切,真实立体。对于读者们而言,有文字有画面的组合更容易让我们在阅读的过程中有着一种视觉上的真切感受。那是一种浑然天成的阅读体验感。

总体而言,书中的诗篇其实有不少。诗篇的主题很多都是孩子们平时生活中接触的所见,所闻,所感。但是经由着诗篇的妙笔生花让诗作焕发着别样的生机。就比如说《天线》这篇诗作吧!小作者把扎再偷地瓜的辫子比喻成了一根天线。于是乎,这样的小辫子瞬间焕发了全新的生机。它已然不是造型上的天线了。相反的,作者写道“他写诗时更感觉这根天线连接了天堂的李白带给小诗人信号灵感。现实角度而言,这样的想法绝对是属于突破常规的不可能。但是于诗中,我个人觉得这样的创作实在是充满了灵气。小诗人既找到了发辫和天线的共同点,更创作性地联想到了和古代诗仙礼拜的互动----这样的小诗何尝不会让我们书外的读者产生着耳目一新的亮眼之感呢!

当然,书中这样的优秀作品还有很多。虽然诗篇出自于孩子们之手,但是其实我觉得这本诗册还是很有看头,很值得大人小孩回味品评!

《孩子们的诗2》读后感(二):孩子们笔下的世界

这是一本精彩绝伦的书,非常值得长大成人的我们一读再读。

孩子们的诗或许言语稚嫩,词藻也不够华丽,可孩子的语言里那些卓越的想象,瑰丽的语言,都是已经成人的我们或许已经丧失了的能力。

孩子们的诗里有什么?

孩子们的诗里有荒诞,比如开篇第一首,为了在小说中采用倒叙的手法,孩子就在墙上倒立,这两件毫不相干的事情联系在一起,好有趣又无意中呈现出一种荒诞的讽刺,读来竟觉得余味无穷。

孩子们的诗里有反思。书中一篇《答案》:一只螃蟹站在沙滩上,一个贝壳蹲在沙滩上,在语文考卷上是错的,在诗里是对的。你看孩子对这个世界的思考,简直让思维僵化的成人望成莫及。

孩子的诗里有最大胆的想象。《海》,海是什么?在孩子的眼中,海是一个蓝色的袋子,上帝嫌拿着地球太麻烦,就把它装在了袋子里,拎着它,走在银河岸边,在宇宙公园散步。月亮又是什么?月亮在孩子眼中,是他们的宠物,因为月亮一直跟着孩子们走。

孩子的诗里还有对人生最终极的思考。人的一生是怎样的,就是把手慢慢展开,从石头到布,花了好多好多年。这种大道至简的语言,也许写这些话的孩子自己并没有想这么多,只是一次又一次让读诗的大人陷入了沉默。

孩子们对世界的观察细腻,角度独特,比如《村口的小男孩》:他蹲在路边玩火,我问你多大啊?我八岁。你家一个小孩吗?我家4个。你爸爸是做什么的?在外面打工的。妈也打工吗?我妈早跑了。说完,他又继续,开心的玩火。这首诗表达的内容很多很深刻,但用词又极其克制,对事件的态度跃然纸上,然全篇无一字在表达自己的态度。小小孩童,展示的功底足以让人刮目相看。相信假以时日,一定成大器。

······

除了我上面写的东西,这本书中,孩子们的诗里表达的内容还有很多很多,很多内容都引发了我的思考,刷新了我对孩子们的认识。

所以,作为大人的我们,读孩子们的诗能收获些什么呢?首先是重温一下久违的那颗童心,其次是找寻在人生旅途中丢失的童真。也许一遍一遍的回温也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另一种表现吧。

去读读孩子们的诗吧,一定会有所收获的。

《孩子们的诗2》读后感(三):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诗人

从呀呀学语到出口成章,仿佛只是一瞬间的事情。作为过来人,我们无法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那些司空见惯的自然社会现象,在孩子的眼中、心头总是能写出别样的文字。当我把《孩子们的诗2》放在孩子的案前,孩子的瞳孔突然放大了,表现它对这本作者是同龄人的作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此前,我送给孩子《孩子们的诗》,孩子每天都要在睡前去温习,从多则百字,少则二十字的诗作中,感受同龄人的喜怒,以至这本书不仅磨破了边角,而且成为孩子朋友圈里最愿意展示的。当《孩子们的诗2》刚刚在媒体开始宣传时,我就央求书店老板抢先进货,以便孩子能在第一时间与《孩子们的诗2》有一次次亲密接触。 《孩子们的诗2》的精彩不仅体现在文字的精练、思想的深刻,更多的是图画的精美,不是再现生活,而是表现生命。正如“一切景语皆情语”,我们通过童诗去回忆自己最初的模样。 《质疑》(想找一只/千年老龟/问问它/我学的历史/有多少是真的)表达了孩子对于过去的事,特别是生命诞生之前所发生的故事,一种自由的追寻。每个生命都有它的局限性,对于生前身后事,总是无能为力。即使有了文字,由于记录者的立场与品质,同样的事情也会有不同的结论。作为公正的观察者,千年老龟是极好的对象,即使它不言不语,但是它饱经磨难的龟壳说明了一切。还原这篇作品,小作者应该是对甲骨文的符号意义有了初步的了解,否则它为何不问松柏呢?更深层次,小作者已经学会辩证地看待历史,将真与伪的区分当作一项必做的功课。 《见大象》(大象的眼睛那么大/它的两滴眼泪/涌出来/像两个奶嘴)既使用了拟人手法,又发挥了比喻的作用,甚至还有夸张的成分。在短短二十字的叙述中,小作者熟练掌握了文学修辞,是值得我们称赞的。不仅如此,我们还能发现小作者的思维,不再是盲人摸象般没有系统观念,而是通过局部反映整体,在动物与人类的共同情感处饱占笔墨,显得有品味、有风格。 《故乡》(我的故乡在/妈妈的肚子里/医生把妈妈的肚子/切开/打开一扇门/我出来后/门关上了/我回不去/到现在/故乡的门/还关着)流露着对母亲的感恩,的确,当我们从母体分开后,再也没有机会合二为一,此后已经遭受的苦难,以及即将迎来的挑战,都会有一双眼睛在你的身后默默注视。我们的生命因母亲而诞生,那一扇门即使关上了,也会留下一段难忘的回忆。故乡与母亲,某种意义上是同义词,意味着出发,也只有在出发中,才能发现起点的重要点。母亲与孩子的生死联结,是任何外力都无法扯断的,今生今世,我们永不说再见。 《墓地》(早晨/骑三轮车/出村子/路过/一片墓地/妹妹突然大喊/你好/墓地)是一首叙事完整的童诗,有时间、有地点、有语言、有动作。即使对于成年人而言,用最少的字与词去表达最深的情感,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们从“骑三轮车”的行为,可以推敲出故事发生在乡下,而非农村,对于留守儿童,大自然以及身边的人与事就是最好的素材。结合童诗的题目《墓地》,从成年人的角度,可能潜意识回避,毕竟这不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但是我们不要忘记童言无忌,从孩子的眼中,墓地并不代表着阴阳两隔,恰恰是阴阳相融,有形的生命或许是短暂的,但无形的精神却能万古流传。

《孩子们的诗2》读后感(四):诗心本天成

孩子的思维是发散的,孩子的想象力是丰富的,所以,孩子天生就是诗人。读了《孩子们的诗2》以后,我见识了那些小诗人们写的诗的高层次,它们不仅是富有童趣的,还有很多是真实地表达着孩子的心情、思想,孩子的诗既融入了现实生活里的真实情景,更多的还结合了他们的想象。这些简单稚嫩的童诗里,有孩子的天真与顽皮,有孩子的肆意和无忌,他们把社会上那些丑陋的、美丽的、善良的、阴暗的故事、人性也都表达和反映出来了。

《孩子们的诗2》里除了孩子们的诗,每首诗还都配了精美的插画。这些插画有的是完整的一大幅,有的虽然只是小小的边角的小插画,但是图画基本上都是和诗歌里的内容相符合的,有的画出了诗歌里的主体。

《爸爸的白发》里道出了中年人的沧桑。这个小诗人用短短几句诗写出了他的爸爸在奶奶去世后,稀疏的白发占据了半壁江山,很形象,让人读了很辛酸。画中,一位父亲抱着孩子,他的头上就有斑斑白发。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是艰辛,也是幸福,但是当上面的老人过世后,悲伤便浮上来,孩子可能还不能理解父母的这份悲伤,但是他看到了父亲的白头发瞬时多了许多,这是忧伤的印记。

另一首诗《拔河》,只是短短四行,每行的字很少。“爸爸回忆往事 我展望未来 感觉我俩 在拔河”,虽短,但是却一语中的,很深刻。人上了年纪,就爱回忆,不希望时间过得太快,可是孩子对未来却充满了憧憬。一个想长大一个不想变老,他们在拔河,而时间就是那根大绳。

“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这些小诗人们以诗歌来表达他们内心的想法。大人写的诗歌往往精炼,但是孩子的诗会更偏向于童趣。我觉得会写诗的孩子都是小天才,也是小小的哲学家。心馨小朋友写的《人的一生》:“就是把手慢慢展开 从石头到布 花了很多很多年”,这首诗就很有哲学意味。还有子墨写的《坐山观虎斗》,写出了他眼中的爸爸妈妈,他经常看到这两个属虎的大人斗,孩子这么一写很有趣,而大人读了就要自省了。因为幼稚,会曲解文字,但是他们并不是真的不懂,而是他们也会幽这一默,生活需要乐趣,孩子们也在给自己创造乐趣。他们通过诗歌表达着自己以一颗趣味的心对待生活、读懂生活的方式。

读了书中这些孩子们的诗,我们会发现孩子们就是一个个小小的哲学家,他们对世界的理解、对人性的理解、对社会上许多事情的看法与我们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是又似乎他们是生活在一个独立的星球,因为他们看到了许多我们看不到的画面。那些语言从孩子的嘴里说出来,会让我们觉得很有哲理,他们的思想境界可能比大人还要高深。

《孩子们的诗2》读后感(五):让我们双向奔赴吧!

古至今来,多少诗人作者意于向大众们展示儿童的纯真美好。但是,我们是否想过,把笔从我们手上交到孩子们手上,让他们自己来描绘他们眼里的世界。在鼓励他们创作表达的同时,也能让我们进一步地更真切地了解到孩子们的世界。但应注意的是,随着大多数义务教育的系统化和标准化,孩子们其实并不缺少写作的机会,但这绝不是创作的机会,这也不是完完全全表达的机会。我们希望孩子们将内心的纯真保留,将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保留,将对生活的美妙设想和希望保留,把创作表达的欲望保留,希望他们愿意将他们的世界分享出来。于是,《孩子们的书2》出现了。

无可置疑,在我看来,这本书的分类不应该拘泥于“儿童文学”,而应该被普及为大众读物。毕竟,从某种程度上,这不算是文学创作,而是“分享”创作,让大众(无论是处于此书创作年龄段内的儿童们还是处于此年龄段外的大朋友们)意识到有这样一类作品的存在。

书的外观

《孩子们的书2》中所收录的诗大多数是由七八岁的小朋友所创作的。在读每一首诗的时候都能感受到孩子们的诗心,他们对事物的理解总是那么纯真而美妙。在阅读的过程中很容易发现很多描述是第一眼看过去让人有些摸不着头脑,而再读一遍便会恍然大悟。其实孩子们的世界很纯粹单纯,孩子们的辞藻很简单易懂,但是孩子们的想法却总是不同。

这本书适合大人们读。毫不夸张地说,这本书就是小孩子们思维百宝箱的映射。在阅读的过程中,也会让我回忆起我儿童时期的一些毫无逻辑但又一些联系的奇思妙想,让我想起那时做过的一些没有意义但是却很有趣的事情。不光体验着孩子们的奇思妙想和稚嫩童真的话语给我的思维带来的轻松愉悦感,更让我沉浸在童年回忆带来的甜蜜感之中。这本书能唤醒那些让被生活世故或多或少磨平了一些棱角的人的童真灵魂,不仅如此,我认为这本书能作为成人读物的另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它直接地向大朋友们展现出了小孩子们的世界。比起假借他人之口,这种直接将创作之笔交到小朋友们手上的方式更有助于大人们了解小朋友们的想法和他们的世界,进而在减少沟通障碍和交流表达误解方面也有一定的效果。

这本书适合小孩子们读。首先想先说一些客观上的原因,这本书的排版多是以色彩丰富鲜艳的相关内容插画为背景,同时每页只有一首或者半首诗,阅读量不大,趣味性较强,适合孩子们阅读。同时这本书内页采用的是瑞典进口纸张,84度白,确保孩子们在阅读的同时不会伤害眼睛。接下来是对于认为这本书适合作为儿童读物的一些主观性看法。儿童的想象力是非常强大的,但是它们的逐渐消失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因为这些想法不被认可。而这本书的出现恰恰就是告诉孩子们,任何天马行空的想法总是能被接受的,所以这本书是孩子们与孩子们彼此沟通认同的桥梁,他们彼此认可、相互鼓励。如此以来,那些丰富有趣的想法会不会消失得慢一些,又抑或是永远不会消失了呢?同时,提升孩子们表达创作的欲望也是很重要的。想要让孩子们对写作的普遍性抵触心理减少,或许可以让他们从表达自己想表达的东西开始,然后一起分析交流,适当规范,鼓励创作。如此,一个良性循环似乎就形成了。

扉页的引语

如此看来,我更愿称《孩子们的诗2》这本书为大朋友和小朋友们双向奔赴的一个桥梁。走进他们的世界,让孩子们更完整、纯粹地长大。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