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物理的奥秘》读后感摘抄

《物理的奥秘》读后感摘抄

《物理的奥秘》是一本由[英]理查德·科克伦著作,中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8元,页数:12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物理的奥秘》读后感(一):物理也可以很有趣

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庄子

在我的学生年代,学习物理是我心中的一大痛点,一来各种公式定理的记忆让我左支右绌,二来这些抽象的概念是我无法理解的。声光电磁让我头晕眼花,势能加速度让我心跳加速。因此当时物理在我看来是毫无魅力可言,甚至是令我头疼的始作俑者。当高考过后,知道再也不用学物理,我心中竟然长出了一口气。但是都说得不到的才最想要,一直没有攻克的堡垒也成为我心中的遗憾。

直到看到《物理的奥秘》这本书,我才知道不是物理无趣,而是讲述物理的方式无趣,打压了我对物理的兴趣,当不用背负应试的压力,重新翻开这本解开物理奥秘的科普书,我才第一次真正的认识了物理的世界,懂得欣赏它的美。本书是伦敦中央圣马丁学院讲师、伦敦博物馆特邀专家理查德博士的权威新作,通过21堂生动有趣的物理课,为我们揭秘人类历史上著名的物理方程式及其运算原则。这里选取的每一个方程都可以称得上是物理学中的经典,仍旧保留在近代教科书中。

我认为通过物理方程式的讲解方式,虽然不能让我们了解物理学的全貌,却可以降低学习物理的畏难心理,用点来带面,从而建立体系的方式也不失为一种了解物理学的途径。看似简单的等式却能概括世间万物的种种现象,这份震撼也只有物理能做到了。

此外,书中每一个方程式的讲述方式也是深得我心。首先用一句通俗易懂的提问概括整个方程式的核心要义。比如毛球定理,就可以被理解为地球表面为何总有风吹不到的地方。一下就将一个复杂的方程式变得直观起来,极大的调动了读者的好奇心,想要一探究竟。然后对所列的方程式进行解剖式分析,将每一个变量所要表达的含义清楚明白的标出来,让你即使不看接下来的内容也可以对等式要表达的含义做到心中有数。接着对定理的内容、重要性以及相关知识进行扩展,建立不同领域间的知识共享,有时需要跨越数学、自然科学和生活的不同界限,扩展了公式定理的边界。让抽象的知识和我们的生活建立联系,让那些高高在上的公式定理也变得接地气起来,很多时候,我们都陷入一种对所学知识的质疑中,学习这个到底有什么用,在这本书中,完全不会有这个问题,每一个公式定理都贴近我们的生活,或多或少的影响和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此外极简的语言风格兼顾专业性和普适价值,对初学者具有启发性,每一个方程式就好像一扇大门,想要了解门后的知识,还需要你自己来探索。

《物理奥秘》真正做到了让物理学简单又有趣,令我重新燃起了对物理的兴趣,如果你也曾经对物理感到畏惧,我相信这本书是让你与物理握手言和的契机。

《物理的奥秘》读后感(二):你不喜欢物理?那是因为你没有看到过这本《物理的奥秘》

读书的时候,大家普遍认为,物理是最难的学科,诸如F=ma,E=mc²,至少还可以看懂吧,那么看看下面这个公式,是不是瞬间感觉自己要晕了?

用通常的话来说,物理学包括力学、电磁学、热学、光学、原子物理学等。如果说得专业一点,则可分为牛顿力学与分析力、电磁学与电动力学、热力学与统计力学、狭义相对论、广义相对论、量子力学、天体物理学等。哇,是不是很高大上?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物理现象无处不在。比如水结成冰,冰化为水。比如大人生气了给我们屁股一巴掌,让我们屁股有点疼,等我们长大之后才知道,或许大人的手比我们的屁股更疼。如果只是这么讲这么浅显的道理,那就太小看我们的物理学了。

物理学是一门涉及到多个领域的科学学科,它不仅与生活密切相关,还和数学、天文等诸多领域有着不可分离的关系,它注重于研究物质、能量、空间、时间,尤其是它们各自的性质与彼此之间的相互关系。物理对于天文学的研究,让人类知道了自己的渺小,从而激发人类对宇宙的进一步探索。

如何简单快速地了解物理方程式,并了解这些方式的前世今生和发生在它们身上的事故呢?《物理的奥秘》非常适合对物理有兴趣,又没有充足时间研究的读者,更适合作为高中生的拓展读物,让他们由此爱上物理。

1. 贴近于生活

物理的有趣在于,就算是非常高深的理论,也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或者说可以用生活中常见的事情来解释说明。比如一个名叫的约翰的醉汉要回家,可他喝得实在太多了,只能左一脚、右一脚地走,那他最终到达自家院门的概率有多大?他走路的过程,是往左还是往右,可以通过抛硬币来决定,听起来有点不可思议吧。因为他完成的就是“随机游走”,他的下一步与上一步没有任何关系,完全取决于他所在的位置。这就是布朗运动,一种随机的、无规律的运动方式。怎么样,这样是不是就比较好理解了?

2. 通俗地阐述

对于21个物理方程式,分别从它们的起源、构成、含义、应用等方面,辅以各种有趣有料的故事,用生动活泼语言表达出来,就像是一个老朋友在一旁讲故事。

比如齐奥尔科夫火箭方程,它从“火箭科学”的英译讲起,“火箭科学”与“大脑手术”有相同的隐喻,说明人们认为火箭科学家和脑外科专家都是极为聪明的人,而火箭发射却让人更有兴趣。发射火箭最大的麻烦是如何通过速度来克服地球的引力。推动力相同的情况下,火箭越轻越容易获得高速度。但是为了获得更强大的动力,需要携带尽可能多的燃料,这就形成了一个悖论,科学家们需要在两者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在拓展内容中,讲了一些科幻电影,并由此引出在1904年,俄罗斯宇航之父康斯坦丁·齐奥尔科夫用俄语完成并发表了他的火箭方程,干净利落地解决了多个参数影响下的速度增量问题,为人类探索宇宙立下了汗马功劳。哈勃空间望远镜、国际轨道空间站、全球定位系统和全万颗专用卫星,都得益于该方程。

3. 为读者着想

书里图片非常精美,特别还有一些典藏版的科学家合影照和科研成果照。示意图简洁清晰、便于理解,漫画图则让人会心一笑,让被稍微有点深奥的物理弄得有点昏的头脑,立刻回归清醒。

特别想提到的一点是装帧方式,非常合我的心意。它是分小册线装后再胶装,书页可以完全放平。对于孩子来说,不用费力地与书页自动合上做斗争,阅读也变得更简单快乐。

《物理的奥秘》读后感(三):生活中的物理方程式

孩子最近极为痴迷火车,每次看到火车都惊叹不已。不但将家中积木排列成火车的形状,同时还模仿火车行驶的方式,让物体运动起来。而伴随而来的是一连串问题,诸如它是怎么开动的,为什么它开在铁轨上等等等,因而作为家长而言,恨不得重回学校再进修相关知识。尤其是其中相关物理知识,急需一本好帮手,帮助将生活中的物理知识以通俗易懂的语言传递给孩子。而透过这本《物理的奥秘》,可以伴随孩子一生,引领探索生活中与物理相关的知识。

作为英国科学经典读物系列丛书,主打其趣味性,易懂性,与生活的衔接性。由伦敦中央圣马丁学院讲师伦敦博物馆特邀专家理查德博士著作,以21个近代物理方程故事搭配百余幅精美插图,用简化的语言,帮助孩子透过生活现象理解方程式的内涵。打破数学、自然科学以及生活的不同界限讲述基本观点。其中涉及不少广为人知的物理方程式,诸如牛顿第二定律、万有引力定律、折射定律以及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式等等。

物理方程式伴随着因文明进化产生的迭代更新的前提下,依然有部分的方程式因其不同的“特质”沿用至今。以牛顿第二定律为例,作者结合生活中的事例阐述了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重要性以及理解方式,并总结了其构建的基石。 牛顿第二定律解释了合力、加速度及质量三者之间的关系,简而言之就是如果汽车想要向前运动,也需要有足够的动力来克服自身重力和摩擦力。当然这个定律也一定程度可以解释给孩子听为什么火车能在铁轨上奔跑,当然这个前提是告诉孩子牛顿万有引力的前提下,当然也可以在其中插入第一定律的部分内容。而扩展部分运用了微积分的知识可以将方程以不同形式的方程——如曲线方程等进行展现。这可以帮助孩子加深对微积分方程的认知和了解,并以新的角度去理解这两个方程之间的关系。

而宇航员在太空漫步时所用的牵引带则也可以用第一定律进行理解。当在吴航宇处于无力可着的太空时,会处于一种直线方式保持运动的方式进行下去。因而没有牵引带或者其他动力的帮助下,对于方向是无法自行控制的,因而现代宇航员返回时在宇航服中设置有专门的动力系统和方向系统。 因而透过这些内容,方程式中简洁精炼之美呈现在我们面前。在方程式里数学和逻辑推理以一种缜密组合在一起。 相对而言,这本书还是有些深奥的。但是不难看出作者已经尽力以简明易懂的方式去讲述物理方程式的奥秘,然而得以透过这些看似深奥的原理,以另一种视角看待生活中的现象。终究是一种趣味。

《物理的奥秘》读后感(四):苹果往下掉,咖啡会变凉,爱因斯坦给物理做个鬼脸

以前物理老师开玩笑说大家一开始信心满满学物理,以为能悟理,谁知学来学去最后在雾里。失眠的时候拿起一本物理书,保证能睡着。物理带给很多人初中高中绝对的梦魇,一想起电流、力等题目就感觉被按在地上摩擦摩擦,还得算出摩擦力是多少!

建设书局出的英国科学经典读物中《物理的奥秘:这才是有趣的物理方程式》是由伦敦中央圣马丁学院讲师、伦敦博物馆特邀专家理查德博士所著,针对现代物理学知识,用21个物理方程故事,结合100多幅精美插图,图文并茂帮助读者,尤其是物理初学者提高对方程式的理解能力。本书跨越数学、自然科学、生活的各个领域,用极其简化的语言,起到知识普及的作用,老少咸宜。

物理学知识一直在不断推陈出新,从苹果掉落在牛顿的头上时,爱因斯坦的质能公式、斯蒂芬·威廉·霍金的黑洞蒸发现象与无边界的霍金宇宙模型,已经将1600年产生的近代科学带领离开地球表面,走向太空与无限的宇宙之中。而物理研究之中最基础的方程式依旧是学习物理的基础,比如能量守恒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使用了更高等数学方法的薛定谔波动方程,这中间很多个符号,看起来很像天文数字,理科生的浪漫,值得去了解。

毛球定理可以解释为什么地球上总有一个地方风吹不到,如同给小猫梳理毛发,总有一撮毛不听指挥;开普勒第一定律说明地球的运行轨道是椭圆的;最有名的牛顿第二定律,就是F=ma,这是物理学史上可谓是最有名的定律,更多高中生一定知道牛顿第一、第二、第三定律,这是考试必考内容。牛顿第一定律讲述的是任何物体不受外力作用,会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牛顿第三定律描述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书中用咖啡杯举例子,有引力会把杯子吸引到地板,而桌子用力把杯子托住。而牛顿第二定律就是计算杯子从高空落下到接住的那个力是多少,也就是传说中砸到牛顿脑袋的苹果的力,这个力的单位就是牛顿。

而牛顿著作中经典理论是万有引力定律,通过定律指出物理学应当围绕力来构建,宇宙万物之间存在一种至关重要的里,这就是引力。在美国登月太空实验中,宇航员在月球上扔高尔夫球速度慢,飞得远,是因为月球引力小。

有一个定律可以解释咖啡为什么可以变凉,可以预测宇宙的终极命运。这就是热力学第二定律中的熵,举例子就是热闹的房间与整齐的房间,一栋崭新的房屋,年代久远后变成一废墟,这个系统中存在一种外力。不管世界如何完美,最终可能会变成混乱无序化,最终的胜利者就是熵。

时间仿佛有一个箭头,熵就是把“时间箭头”放在物理学的终点,这就是宇宙的热死亡。发现这个道理的是奥地利物理学家路德维希·玻耳兹曼。从有序到无序,被弄乱的耳机线不整理就会越来越乱。

物理就是要窥探天机,很多物理学家为之耗费心血,比如玻耳兹曼,20世纪初的他通过原子论研究物理,而当时谁见过原子呢,于是1906年,玻耳兹曼备受压抑,自杀身亡。咖啡会变凉,但咖啡的热气分子在更大的空间有了更多的状态,与智者对话,那些望而生畏的方程式也就不枯燥了,虽然奥秘还在,但物理的天空值得永远仰望。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