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数学诗》读后感精选

《数学诗》读后感精选

《《数学诗》》是一本由〔美〕贝琦·佛朗哥 / 〔美〕史蒂文·沙莱诺著作,重庆出版集团丨青豆书坊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9.80元,页数:16开/36页,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数学诗》》读后感(一):带一颗诗心,喜欢数学

文/数数。

一本绘本,要表达出作者的诗心。真的是要读者慢慢的体会。就如本书作者所说,“数学诗”是一种有趣的大脑游戏。本书把数学和文字相结合,发散大脑思维,给出了很多创意的想法。从绘本的封面上,作者用“文字+数学+季节=数学诗!”“贝琦·佛朗哥著+史蒂文·沙莱诺绘+林良译=奇妙的数学诗让你欲罢不能”。这种博人眼球的编写、编排方式,不禁让人为此翘指一赞。当然封面的配图也是恰到好处。

作者贝琦·佛朗哥,从翻译的中文名上来看很多读者一定会以为这是一位男性作者,其实不然。她是一位喜欢数学的诗人,创作二十多年,写了许多图画书、诗歌和论著,启发儿童认识数学的美妙、深刻和趣味。绘者史蒂文·沙莱诺,他是一位热衷绘画的上班族,其工作也是跟绘画有关。他有一个展现自己作品的网站。我去浏览了一下,上面有很多他的绘本。译者林良,是台湾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有“台湾现当代儿童文学之父”之称。这样的用心之作,怎么不会被世人看好呢?

绘本中运用了很多的数学符号,来表现现实世界的万事万物。我很喜欢绘本中,对于苹果被虫子吃了的描述。“苹果+虫子=许多甜甜的隧道”。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遇到虫子吃苹果这样的事,一般会觉得这是一件很糟糕的事情。但看了这里的表述之后,我觉得生活也不是那么的糟糕,也有它甜美的一面。和孩子一起,培养对待生活美好的一面,心情也会美美的。对于字母W、V的表述,作者用了“½W=V=飞行的雁群”。这样的生动的表述很能让孩子从字母W、V,联想到大自然的美好画面。“三叶草+打结=春天的项链”“萤火虫×玻璃罐=夏天的灯笼”“清新的空气+长长的影子+猫儿的一身厚毛=秋天的信号”“雪球+雪球+雪球=雪人”这样的季节表述,很能让孩子在生活中的事物上看到季节的影子,真的好有诗意。

这本绘本从文字到配图上,真的是相得益彰。孩子在阅读的时候,不会觉得作者表达的难以理解。相反,他会跟随作者的思路,举一反三的创新。这不仅培养他一个善于发现事物的思路,还可以养成良好的心智。

《《数学诗》》读后感(二):创意数学知多少

数学是一门深奥的学科。通过加减乘除,通过阿拉伯数字,通过几何图形-----于很多人眼中,数学无一是充斥着太多逻辑思维的课程。对于孩子们而言,数学的学习无疑是学习生涯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俗语更明证着数学的重要性。

虽然我们人人都知晓数学学习的重要性,但是启蒙孩子们对这门学科培养兴趣却是一个很具有挑战性的学习成长过程。很多的时候,数学的学习实在有着太多“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奥秘。围绕着数学的启蒙,一本名为《数学诗》的读本用着超创意的思路发挥着数学启蒙的奇妙功效。

细细翻看这本儿童读物,我个人以为这本书的亮点就在于数学知识点和文学创意的珠联璧合。正所谓数学入诗,诗亦奇;文学创意,秒无穷。通俗而言,这本读本巧妙地将文学的诗歌和数学的理念交融汇合,共同谱写下一幅幅围绕大自然的诗情画意。不仅欣赏到了文学上的诗歌美韵,同时也接触到了与众不同的数学知识点。创意的精髓无疑深入浅出地借由着一首首的诗歌铺陈展开,分享给书外小读者别出心裁的数学学习方式。相较于传统的数学以刷题为模式的互动教学,《数学诗》的引导无疑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不同于中规中矩的数学学科接触,我个人觉得《数学诗》更是一种花样迭出的领悟过程。朗朗上口的文字,生动有趣的画面,形象生动的诗歌,共同谱写下一个个基础的数学知识点。让书外的小读者可以换一个角度学数学,换一种方式领略数学王国的神奇所在。

学着《数学诗》,孩子们的想象力和表达力得到了培养,艺术创造潜能得以开发。也许这就是未来创意数学学习的新方向。变孩子们被动地接收数学老师填鸭式的数学概念灌输,到以诗入学的新方向,《数学诗》的数学启蒙教学无疑是新颖且独特,神奇且趣味的。化被动的教学到创意的主动学习,我们的孩子可以最大限度地挑战自我,发掘数学王国的奇妙。

文字成为了数学计算公式中的组成部分,数学思维成为了每个等式之中的密匙,解题成为了《数学诗》的游戏模式。与众不同的《数学诗》,别有深意的编辑用意,有心的创意引领-----为我们的孩子们插上想象的翅膀,翱翔于趣味无穷的数学打世界。

《《数学诗》》读后感(三):不一样的数学,不一样的诗

什么是诗歌?查询百度,所谓的诗乃是文学之祖,亦是艺术之根。当诗邂逅数学,儿童读物《数学诗》诠释着另类的文学美。

阅读的过程中,我个人觉得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都会发掘到本书与众不同的表现新方式。从来以为概念上分属于两条毫无交集的平行线----“数学”和“文学”此刻紧密地结合促成了这个“别样的数学,别样的诗”完美组合。柔和的文学和刚性的数学瞬间孕育着全新的新生,那就是从无到有的艺术表现手法。从某种角度而言,《数学诗》表现着另类的文学美,别样的数学点。

寥寥36页呈现着五彩斑斓的自然风情。而交汇其中的则是用文学诗歌的形式解析着数学的计算公示,以及用数学的逻辑思维构塑而成的与众不同的诗。

从本书的画面而言,孩子们无疑非常容易被这些色彩艳丽的画面吸引视线。一年四季最为显眼的自然风景得以入画,成就着《数学诗》中的一景。金黄如火般的落叶,清新绿色的池塘,更有那满树充满生机的鸟巢---- 每一幅画面就此构成了一个故事。而故事之中,我们更可以找寻到用文字搭建而成的数学等式。尽管这样的等式并非传统意义上的数学计算,但是我们假若插上想象的翅膀定能找寻到其中的诸多数学计算的相通点。以各个入画的景物或动物为创作元素,又以数学计算模式为框架搭建,我们可以淋漓尽致地感受着有别于以往的数学之美。“鸟窝减去鸟儿等于绳头羽毛树枝树叶。”“枫叶加水塘等于红色的小船。”“雨滴乘以莲叶等于绿色盘子里的珍珠。”也许这样的诗歌没有我们常见的诗歌这般朗朗上口,但是《数学诗》的分享却别出心裁地展现着与众不同的诗歌之美。美在于想象;美在于与众不同;美在于情景和数学的紧密结合。也许也正是因为这般别有深意的解读,《数学诗》被赋予了全新的阅读新意。

对于家长而言,我们可以抛开传统意义上的数学定势思维模式。换个角度来看诗,换个形式来感受数学模式下的诗情画意。对孩子而言,解读赏析独特的数学诗无疑可以激发他们的丰富想象力。其实这里的数学概念是最基本的加减乘除,但是因为着与众不同的文字替换数学阿拉伯数字的讲解,孩子们可以有更大的想象力空间去拓展。

于一切的不一样中,《数学诗》的精彩等待着我们的发掘和领悟。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