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父母情绪自救指南:千万别在气头上管教孩子读后感1000字

《父母情绪自救指南:千万别在气头上管教孩子》是一本由[美]卡拉·瑙姆伯格著作,北京联合出版有限公司出版的图书,本书定价:272,页数:,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父母情绪自救指南:千万别在气头上管教孩子》读后感(一):《父母情绪自救指南》:帮助家长戒掉坏脾气

《父母情绪自救指南:千万别在气头上管教孩子》这本书的作者卡拉·瑙姆伯格博士是美国临床社会工作者,她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育儿经验,为家长们提供了一份情绪"急救箱"。 这本书的核心理念是:父母的情绪稳定对孩子的成长具有重大影响。这个观点打破了许多传统育儿方法的观念,将家长的情绪管理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书中列举了大量实例,深入浅出地解释了情绪如何影响教育效果,并详细解读了父母情绪失控的原因,以及情绪失控对孩子成长的潜在影响。 作者结合脑科学知识,以幽默风趣的语言,一一分析了引发家长脾气的情绪按钮和情绪触发器,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易于执行的减压技巧和预防策略。这些策略包括充足的睡眠、寻求帮助、放空大脑、心怀感恩等。这些策略都是基于科学研究的,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在我看来,这本书的亮点在于它既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提供了预防问题的策略。其中,防止抓狂的终极策略,如提前觉察、暂停行动、做点别的等,都是具有较高实践价值的建议。这些建议不仅有助于家长们控制自身的情绪,也能避免情绪升级,减少情绪失控对孩子的影响。 此外,作者在书中还特别介绍了情绪风暴之后的处理方法,如何平复情绪,如何修复亲子关系。这不仅充分体现了作者的人文关怀,也为家长们提供了在困扰和挫败之后,重新找到与孩子和谐相处的途径。 总的来说,这是一本情感细腻、视角独特、兼具理论深度和实用性的育儿指南。书中所提供的策略和技巧,无论是对于父母的情绪管理,还是对于亲子关系的维护,都具有很高的实际价值。同时,作者的语言风格亲切、幽默,读起来令人感到轻松愉快。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瑙姆伯格博士在书中并没有忽视家长们的压力和困扰,她剖析了父母在育儿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挑战,以及这些挑战如何影响父母的情绪状态。她鼓励家长们认识并接受自己的情绪,理解情绪对自我和孩子的影响,并提供了一系列具体的方法来帮助家长们更好地管理情绪。 好多育儿书,读了让人焦虑,觉得自己这做不好,那做不好,好像自己已经无药可救。而这本书,对于当父母的人来说,就是一份宝贵的心理指南,在告诉你方法的同时,不制造焦虑。所以,无论你是初为人父母的新手,还是经验丰富的资深父母,都可以从这本书中得到有价值的启示。

《父母情绪自救指南:千万别在气头上管教孩子》读后感(二):《父母情绪自救指南》:做个情绪稳定的父母

关于情绪,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理解。而每个人的不同阶段,情绪的控制力也有不同。 01 在孩童时期,我们不太会控制情绪。不高兴了,哭闹;觉得有趣的东西,也不管是否在公共场合,会笑哈哈地表达自己的快乐。 这个时候,我们的父母可能会不留情面地来管教我们。如果我们不分场合地发泄我们情绪,会被说成没有教养。 长大以后,我们会经过童年,到达青少年,再变成青年,自己也将成为父母。 现在的网络信息十分发达,近年来到处充斥着不结婚,快乐自由,以及国家花式催婚催生的信息。 许多年轻人对结婚生子望而生畏,除了害怕,不敢走入婚姻并且养育一个孩子的另一个原因是,认为自己难以找到一个情绪稳定的另一半。 拥有情绪稳定的另一半,的确会在婚姻生活中轻松很多,不仅如此,也会在你们共同育儿时候舒适一些。 人人期待情绪稳定的另一半,就像人人都期待有个十分棒的机遇一样。 光期待机遇是不行的,机遇也期待一个有能力的人。 而情绪稳定的人,也期待一个同样情绪稳定的人。两个情绪稳定的人,不仅相处起来舒适,步入婚育生活中,也会同样舒适。 因为一对情绪稳定的父母,对于孩子们来说,真的很重要。 02 记得在我小学的时候,我的邻居是一家三口。在很多年里,我十分害怕听到隔壁阿姨的哭声。 因为隔壁的叔叔常常一不高兴就跟阿姨吵架。有时候喝得酩酊大醉,还会动手打阿姨。有时候深夜里,四周安静,连针掉在地上都能听到的时刻,充斥着吵架声,阿姨的哭喊声,拍门声,让人惴惴不安。 有一段距离的我都睡不安慰,更不用说邻居的小男孩儿。 有时候白天,叔叔阿姨吵架,小男孩儿就手足无措地看着他们。 我看着他劝过架,要么会被父亲揍,要么会被母亲骂,真是太可怕。 当然,我的父母虽然没有打架,但是时不时地小吵小闹还是有的,以至于我总是担心他们会不会哪天就跟我同学的父母一样,因为吵架而分离,因为愤怒而抛弃我。 情绪不稳定的父母,一言不合就吵架,要么冷战,重则动手。 03 在一个家庭中,情绪不稳定就像战火。 处于其中的孩子会缺失安全感,会担心万一哪天战火纷飞,自己的庇护所就没有了。 而一直活在情绪不稳定的父母身边,他们带给孩子的创伤,需要用一生去自我疗愈。 人们常说,幸福的童年治愈一切,不幸的童年需要一生去治愈。 因为父母情绪不稳定,常常很容易生气发怒,以至于孩子最大的感受就是担心和害怕。所以为了让父母保持稳定的情绪,孩子会变得善于察言观色,喜欢按照父母的喜好来做事。 很多人活在父母情绪不稳定的家庭中,长大后,他们会成为讨好型人格:喜欢为所有的事情道歉(哪怕这件事不是自己的错);特别害怕让别人失望;喜欢隐藏自己的感受,不愿意表露;永远活得小心翼翼,取悦别人;永远喜欢躲在人群中的角落,不愿意成为那个主角; 总是想照顾所有人的感受从而忽视了自己;特别脆弱,在意别人的眼光;同时又不喜欢与人过分亲近,设置自我屏障。 那么,如何做一个情绪稳定父母? 多看书,多思考,少动怒,允许生活中有瑕疵,也允许自己的孩子有瑕疵,并互相帮助改正。

《父母情绪自救指南:千万别在气头上管教孩子》读后感(三):情绪自救工具书

作者: 卡拉·瑙姆伯格

翻译: 朱晔

正面管教补充书目,与其说是教父母不如说是拯救父母。让父母排除不良情绪,带给孩子平和有效的正面管教。

全书一共九章,前言就告诉你为人父母实属不易,任何父母都有抓狂的时候,让你放轻松接纳自己成为父母状态的不完美。

作者的亲身经历也有一个艰难的夜晚,两个女儿都只有两三岁,不听她的话,她提高嗓门管教,她们哇哇大哭,她更加恼火大吼大叫,孩子又哭又闹更难处理了,最后她让步让孩子看卡通片收场的。打开电视机的一瞬间,作者充满了自责和羞耻感。她忽视了自己初为人母,焦虑疲劳,还有自己的健康危机,太想做好了。其实这个时候你可以请亲友提醒你:

1.你真的很棒

2.育儿对每个人来说都很艰难

3.犯错在所难免

4.但你依然很棒

接下来的几章教你: 如何了解你的情绪按钮和情绪触发器,少做一点脾气脾气会更好,必修的减压练习,选修的减压练习…,慢慢递进地展开,让你学会情绪自救,非常实用。

总结几点书里提到的要点和实践技巧,供大家参考:

1. 在育儿问题上,你可以做得很好,也有可能随时搞砸,二者并不矛盾。

2. 育儿是非常艰辛的历程,对任何人来说皆如此。如果你未能获得正确的信息、足够的支持、丰富的资源和适度的休息,迟早会崩溃。这不是因为你是“坏父母”,而是因为你是一个凡人。

3. 凡事都会熟能生巧,只不过有些是好习惯,有些是坏习惯罢了。

4. 我们的目标是取得进步,而不是达到完美。苛求完美反而会把事情搞砸。

5.人人都有情绪触发器。所谓情绪触发器,是指任何可能惹得你冲孩子发火的事物。

6从技术上来讲,孩子既可以是情绪触发器,也可以是情绪按键人。

7.识别自己的情绪触发器是消除其影响的第一步。有所觉察后,你就能按受情绪触发器是真实存在的事实,它们确实点亮了 你的情绪按钮。先觉察后接受,然后采取有效行动。

8.四个务必做的减乐练习是“一心一用”睡眠充足”“寻求支持”和“自我关怀”。

9.几个减压练习也能让你获益,即简化生活、伸展身休、保持安静、放慢脚步、感恩和深呼吸。

10.你应该与孩子保持一定距离,包括空间距高和心理距离,让你有机会喘口气。……

《父母情绪自救指南:千万别在气头上管教孩子》读后感(四):为什么我劝你千万别在气头上管教孩子

生活中,引起父母炸毛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了:孩子写作业拖拖拉拉,晚上怎么都不睡,早上怎么都叫不醒,一个下午,孩子就能让你刚收拾整洁的屋子再次凌乱不堪,学习成绩不怎么的,顶嘴水平倒是数一数二…… 说多少遍都没用,孩子的屡教不改特容易点燃父母的脾气。暴脾气上来了,像随手打骂孩子又怕给他的童年留下阴影,强忍着又容易给自己憋出内伤。怎么办? 美国畅销书作者卡拉•瑙穆姆伯格博士在《父母情绪自救指南 千万别在气头上管教孩子》中说到:“当你设法保持冷静不发飙时,你就给自己创造了喘息的空间,能让自己深思熟虑后再做出回应,用你想要的方式来养育孩子。”书中告诉了我们很多平复心情的方法。 一、了解自己的情绪触发器 我们要知道,脾气暴躁、易怒、沮丧、大吼大叫是我们的大脑和身体被激惹时做出的自然反应,情绪只是外在表现,我们需要识别出激惹我们情绪的触发器。情绪触发器就是任何容易让我们在孩子面前出现情绪失控的事物。比如疲劳、悲伤、重大人生变故、慢性压力等。 正如书中所说,每个人都有情绪触发器,它就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情绪触发器,有慢性的,也有急性的,情绪触发器会随着时间而发生变化,更重要的是,育儿本身就是情绪触发器。 二、尝试一心一用 生活的琐事让我们养成了一心多用的习惯,比如一边照顾年幼的孩子,一边处理手头的工作,长期一心多用的状态,让我们不自觉的变得焦虑。一心一用会让我们慢慢松弛下来。 练习一心一用时,要尽量意识到自己此刻正在一心一用,提醒自己每次只做一件事,并且长期坚持下去。 一心一用的练习是需要技巧的,比如我们可以设置一个十分钟或20分钟的固定时间段,保证在这个时间段里没有孩子的打扰,家长可以专心做自己的事。在切换任务时可以有一个简单的仪式。更重要的是,与手机保持距离,让自己的生活免受打扰。 三、简化生活 杂乱不堪也是情绪触发器之一,太多的选择、太多的信息、太多的想法,都会让我们濒临崩溃,简化生活,可以让我们重新恢复安宁和平和。 具体的方法有减少日常生活中需要面对的选择和决策,比如减少给孩子买玩具,因为太多的玩具,反而会让孩子玩的不尽兴。再比如帮孩子整理玩具时,除了孩子心爱的玩具和有特殊意义的玩具,其他玩具都需要定期处理。 简化生活的另一个方法是简化日程表,减轻自己的工作量。多的杂事会让我们整天处于奔波的状态,严重影响我们的健康和心情。 学会自我调整,拒绝让琐碎的生活把自己变得苦不堪言。

《父母情绪自救指南:千万别在气头上管教孩子》读后感(五):我们为什么总是对孩子发脾气

有一天,我问了同事一个问题。我说:“如果你的孩子不听话,你会打他吗?”他的回答让我很意外,他说:“那该揍揍啊,不打不反天了。”这一位90后的新手爸爸,也是一位受过高等教育的985工科硕士。

虽然他并不能代表广大90后的家长,但是我发现打骂孩子,还真是一个十分普遍的现象。就连自己这样坚决反对打骂孩子的母亲,也有控制不住自己,对孩子打骂过。为什么会这样呢?

在教育上,我们有太多的疑问,《父母情绪自救指南》就是这样一本可以解答这方面问题的教育书。这本书的作者是卡拉·瑙姆伯格博士,不仅是一位拥有多个头衔的教育学者、还是两个女孩的妈妈。已出版《正念养育》《正念练习》《父母情绪自救指南》《你不是糟糕的父母》等四部育儿书,是一位真诚、有实践经验的作者。而本书也荣登北美亚马逊排行榜怒气管理类No1、亲子教养类No3。

足以见得,父母们受这种发脾气式育儿方式困扰已久,并且认识到这种方式的影响,并急于想改变这样的现状。

我们来简单分析一下。我那位90后同事,从小因为调皮也经常被老爸老妈一顿胖揍。但是这个孩子后来发展的很好,待人彬彬有礼,也很懂事,人也很乐观。他觉得父母权威起了很大的作用,而且并未觉得对自己内心造成很大的伤害。所以他成年以后,为人父母,也崇尚比较严格的教育方式。或者说,是比较传统的。

有人认为,在打骂教育下成长起来的大人,很有可能在教育自己的孩子时也会重蹈覆辙。

而比如我自己,自觉受到这种严格的教育方式的“毒害”,在建立自信方面吃了很多的苦,到现在仍然内向、自信不足、优柔寡断。所以受自身经历的影响,我很难赞同这种打骂孩子的教育方式。我认为,每一次打骂孩子,都是父母本身情绪的问题,这样才会从孩子那里发出来。

让我们来分析一下,这个过程是如何产生的。

有一种观念说,愤怒是无能的表现。当我们对孩子无计可施,什么办法都没有的时候,我们想用一种最快速的方式,让他立刻、马上就做到我们的指令。比如说,立刻马上写完作业,这时候我们会动用父母的权威。就是“我是你爸爸,你必须听我的。”没有条件的立刻马上做这件事。

也许,在我们情绪比较稳定的时候,我们所读过书、看过的教育文章,会提醒我们:孩子,他不是机器,不可能一按按钮就立刻马上做。他也会有情绪,他也有思想。他不会每天都想写作业。

但是,当我们困了、累了,自己能量不足,想要休息的时候。他还是磨磨蹭蹭、不肯早点写完休息睡觉,可想而知,那个情绪是不会好的。我们起初可能是依然耐着性子好好和孩子讲,但是他依然没有变化,磨磨蹭蹭的,终于忍不住,一场铺天盖地的怒吼喷涌而出。大人气急败坏地咆哮,孩子哇哇地哭了。哭完之后,孩子似乎乖了一些,好像终于按照我们想要的那样,认真地写作业了。可是,我们的心里好像也不太好受,总觉哪里不对,看着孩子小小的背影,略感心疼。如果孩子真的特别特别乖,大人说什么,他都二话不说照做。那真是我们想要的结果吗?

答案是否定的。在家庭教育中,发脾气绝对是教育的头号死敌,我们常常会发现,家长脾气越大,教育效果就越差。我们可以换位思考,每一次发脾气,那个哭泣的孩子心里会不会特别难过,觉得自己一无是处、什么也做不好了呢?

我们作为父母,可以给予孩子什么呢?

也许我们没有显赫家世、不能为孩子提供许多物质上的帮助。但是我们可以给孩子面对问题和困难时,依然相信自己能够解决、能够做到的勇气。

也许一份卷子、一天的作业并没有我们想的那么重要,但是相信自己、爱自己却是孩子一辈子要学习的功课。

曾有专家指出:“贫穷不会带来教育的失败,但精神的虐待一定会制造一个问题儿童。”

由此可见,作为家长,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不随便冲孩子发脾气,大概是我们可以给孩子的“最好的礼物”。

那么,我们改怎么做呢?

这本书提到了一个很重要的概念——情绪按钮和情绪触发器。

有一天,我观察了孩子爸爸对孩子发火的全过程。作为妈妈,当爸爸发火的时候,我总觉得莫名其妙,有的时候,甚至很突然。孩子一般在这个时候,会闭着嘴一言不发,有时候还会掉眼泪,但是他仍旧什么都不说。等到大家情绪都平复了,我再问孩子,爸爸为什么生气,孩子还是一脸懵的样子,说不知道。爸爸可能会更生气了,但是也证明,发脾气这件事对于教育孩子来说,好像没什么用,只是一个情绪上的发泄。真正能帮助到孩子的,一定不是这种方法。

关于我们发脾气这件事,我们有时候自己都控制不了,意识不到。但是,仔细想想,我们是有规律可循的,有的情绪按钮和情绪触发器在自己身上,有的可能在孩子身上。

我们仔细想想,是不是在这些时候,自己很容易发脾气:比如自己感到很累、很疲劳的时候,还有自己一边陪伴孩子一边忙工作的时候,自己感到焦虑的时候,非常想专注于自己的事情,但又不得不看孩子的时候等等。

我们可以有意识地关注到自己的状态,就好像知道自己的状态,就不会给孩子激怒自己的机会一样,这不仅是对自己的保护,也是对孩子的一种保护。

关怀自己、先照顾自己的情绪,我们当然有很多的办法。作者提出了介绍 11 种练习方法,比如充足睡眠、寻求帮助、放空大脑、心怀感恩等等,以安抚神经系统,当我们的的大脑保持思路清晰和功能正常,其实可以显著减少在孩子面前暴跳如雷的频率。

但是,有没有什么时候,是自己的情绪本来很正常的情况下,被孩子气得暴跳如雷呢?肯定有啊。作者给出了一系列的防止抓狂的终极策略——提前觉察、暂停行动、做点别的,帮助家长及时掐灭心中怒火,避免情绪升级。

这本书,我觉得比较值得借鉴的地方就是开篇并没有非常说教地告诉家长们,你发脾气是不对的。作者让我们更接纳自己的行为,感知自己的情绪,然后再帮助我们分析,我们为什么会这样发脾气,教会我们找到情绪按钮和触发器。更重要的是在情绪风暴之后,如何和孩子沟通,才能将伤害降到最低,及时修补亲子关系。

为人父母不易,多一份理解,才能让彼此有更多的勇气去接纳彼此成长中那些让人崩溃的事情。我们不断地修正自己,控制自己情绪的同时,又何尝不是给孩子树立一个好的榜样呢?教育孩子不易,但是没有一个家长会放弃,因为我们无论如何都是这个世界上最爱孩子的人。孩子也是如此爱我们。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