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情绪教养读后感1000字

情绪教养读后感1000字

《情绪教养》是一本由[意] 法比奥·切利著作,中国妇女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5,页数:219,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情绪教养》读后感(一):【育儿书】运用孩子的逻辑,化解孩子的情绪

家有萌宝的父母都能理解养育孩子的辛苦,特别是孩子任性发脾气的时候,他们的负面情绪如洪水猛兽般来袭,让父母们难以招架,有的父母为了让有点焦躁或紧张的孩子“好好待着”,让他们过度玩电子游戏和使用智能手机。 我们作为父母处理孩子情绪的方式,决定了他长大后的性格,所以我们应该运用孩子的逻辑,去化解孩子的情绪。这本《情绪教养》中作者提出我们要倾听孩子的情绪,尤其是帮助孩子表达自己的情绪,以达到调节情绪的目的,使体验它的人完全清楚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情绪,而并非压抑它。 这本《情绪教养》的作者法比奥·切利是意大利心理学家,一直专注于儿童情绪的研究。本书中的故事和案例来自于作者的心理治疗案例。对于孩子的情绪,他为父母提供了每个人都能理解的解释以及许多实用的建议、游戏和活动,让父母共同发现和理解孩子丰富的情感世界,帮助孩子做好情绪管理。

当孩子有情绪的时候,父母不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情绪,会让事情变得更加糟糕。比如孩子面对无能为力的功课,妈妈在一旁歇斯底里地喊叫着,质问孩子为什么连这么简单的数学题都不会做,只会让孩子沉默,让自己更加生气。我们人类就是这样,我们试图规避痛苦,我们试图规避折磨,我们试图规避焦虑。 为什么妈妈不想听孩子面对功课时的困难呢?更深层次的问题很可能在于,父母难以识别自己的情绪,他们不允许自己做出尝试,他们无法让情绪流动,他们不让孩子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与情绪。所以双方都很痛苦。 我们最需要的是共情的能力。共情意味着与他人一同承受痛苦,没人喜欢受苦,可当痛苦发生时,能够与亲近之人共情非常重要。作为父母我们应该与孩子共情,理解他们的痛苦,鼓励他们表达出来,当然了,我们自己的情绪也要被认可,认可情绪能够让我们直面它,而非逃避它。 当孩子有情绪的时候,倾听是第一步,我们要给予孩子所有的关注,积极地倾听对方,并让对方感受到我们发自内心地、真正地对他的话感兴趣。然后第二步停止对孩子的评判,第三步是接纳,无条件接纳意味着专注倾听、不加评判,但怀着同理心接纳对方所说的话。 这本育儿书送给所有的父母,如果你的孩子经常动不动就发脾气,那么通过阅读本书你可以更好的处理这个问题,认真的去倾听孩子吧,这本书帮助我们建立更好的亲子关系。

《情绪教养》读后感(二):发现和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帮助孩子化解不良情绪

作为妈妈的你,在育儿过程中是否遇到过类似问题呢?

孩子性格暴躁,经常无理取闹、乱发脾气?

孩子不知道如何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情绪?

孩子情绪起伏大,容易激动,也容易低落?

✅其实,这都是孩子不懂得如何调节和处理自己情绪的表现。意大利心理学家、资深心理治疗专家法比奥·切利,基于自己35年的研究成果,在《情绪教养》一书中,针对孩子们出现的情绪问题,为父母提供了许多有用的建议和活动,让父母发现和理解孩子的逻辑,帮助孩子化解他们的情绪。

在每一个章节的前面几个小节,作者都会先展示自己在心理治疗过程中遇到的案例,然后再总结这些案例中,父母在孩子情绪问题上表现出来的问题。进而帮助这些父母更好地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倾听孩子的情绪,从而达到帮助孩子化解情绪的目的。

比如,当我们害怕乘坐电梯时,最简单的解决办法是爬楼梯。但是,这并不能让我们不害怕乘坐电梯。所以,我们应该认可情绪,而不是逃避它、压抑它。

发现和化解孩子的情绪也许并不是那么容易。但是,这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因为一个人的教养就藏在他的情绪里。

《情绪教养》读后感(三):孩子为什么生气,你真的懂了么?

都说孩子的脸就像六月的天,说变就变,昨天还热情阳光,今天可能就乌云密布,严重点还要打雷闪电,这种情绪变化让很多父母措手不及,也无从应对。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做父母的往往会忽略掉孩子的情绪,总以为“他还小”,于是自顾自的将自己的情绪带入到孩子身上,没有体察到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心理变化,于是你可以就会收获一个比较别扭或者不知道怎么表达的孩子。

遇到这种情况怎么办?这本《情绪教养》大概能帮得上忙,这是意大利心理学家法比奥。切利根据多年的临床治疗案例整理而成,专注解决父母孩子间的情绪问题。我们一起来看看,面对孩子的坏脾气,我们应该怎么办

当孩子发怒或者沉默的时候,父母更多的是直接去责怪孩子,却忽略了自身的问题,其实孩子面对问题的时候,她的反应其实就是父母对这种事情的态度。

书里有几个例子让我很有感触,这几个孩子在遭遇不同问题的时候求助父母,父母表面上的确是给了安抚和建议,而这些建议的背后,其实是父母逃避的态度,我们无法跟孩子共情,是因为我们不想跟孩子一起面对痛苦。

所以,当孩子出现情绪问题,请先反思一下,在问题最初,我们到底做了什么。

想明白孩子的想法,我们要学会如何去解读孩子的情绪,作者建议从身体语言、让孩子画画和观察孩子玩耍时候的样子去进行解读。

书里详细的剖析了情绪对于孩子在这几个方面的影响,你会发现,我们平时忽略掉很多细节,而这些细节其实就是孩子情绪的反映。比如,一到写作业的时候,孩子就总想去厕所,这就是一个表达不适的信号,他不想写作业。

所以,学会解读孩子的情绪,对于培养情绪稳定的孩子至关重要。

无论是成年人还是孩子,每个人都会有情绪,如何处理这些情绪,同样也是我们要学习的,与情绪和平共处,我们的生活才能更平和从容。

在这方面,作者也有自己的建议,比如先认清我们自己,照顾好我们的情绪后,我们再去倾听、停止批判、接纳孩子的情绪,让孩子更勇敢的表达,让我们更认真的去识别、感知、化解孩子的情绪。

所以,情绪稳定的父母,才会培养出情绪稳定的孩子。

如果你也陷于跟孩子无法沟通的困境,就现在,打开这本书吧!

《情绪教养》读后感(四):亲子教养/接纳情绪,从允许和倾听开始

毫无疑问,每个人都有情绪。

我们还得承认,情绪通常都是在无意中触发的,因为没有预警,且毫无规则。那我们应该怎么处理它呢?

在法比奥.切利的《情绪教养》中,无数个案例证明了一点,逃避或压制,都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唯有倾听和释放,才是疏导情绪的终点。

知道情绪是怎么来的?

事件——想法——情绪,从这个过程看,情绪大多都是主观想法引起的。

如何去倾听情绪?

首先是避免对情绪的评判,去掉主观想法。

尝试去了解引发情绪的事件细节,用“共情”的方式去代入了解孩子的想法,进而才能理解孩子的情绪从何而来。

如果孩子无法准确表达情绪怎么办?

用“双面绘画”或“童话创作”等方式来了解情绪,从孩子的绘画具象或场景来判断孩子的心理状态如何。

情绪不是原因,它是背后的结果。在面对孩子的负面情绪时,摆脱“这是个问题”的负面思路,才能不被它引导而忽略背后的问题。

这就是书中多次提及到的“眼镜蛇”预警?

意味着思维进化的天性就是会“警惕”,这种警惕会促使我们过于焦虑,无限放大孩子的某个问题点,甚至放任它隐藏孩子其他的优点。

我们要致力于打败心中的眼镜蛇,用“好逗号”代替“坏逗号”,转换下想法的思路,强化“优点”而非强调“缺点”。

简单的场景,孩子收拾了书柜但房间一团乱,应该怎么说呢?

你把书柜收拾得好整齐,下次你要是能把房间收拾好,就更棒了!

引导孩子处理问题及情绪,不是他个人的任务,需要家长参与其中。父母首先要接纳自己的情绪,学会用正确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绪来源,这才是双方奔赴的“倾听”。

最后要多嘴一句,虽然这是一本标明处理亲子关系的情绪读物,但谁都有情绪,书中提及到的疏导和释放的方式,同样适用于处理各种成人的情绪问题哟!

《情绪教养》读后感(五):化解孩子的情绪

“你处理孩子情绪的方式,决定了他长大以后的性格。”

书名:《情绪教养: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孩子的情绪》

作者:法比奥·切利

大学期间的舍友在宿舍的时候经常无缘无故地哭泣,后来就办理了休学。她的情绪总在悲伤和快乐之间反复跳转,得知她休学的消息时,我先想起的,是她曾说过的不幸的成长经历。

身在十八线小城的农村,家庭教育似乎永远都处在缺位的状态。饶是我自己,心理方面也存在着些许问题。不科学的教养方法或许是原因之一,因此姐姐生了孩子,我决定无论如何,都要让她学习一下如何应对外甥的情绪。

孩子经常动不动就发脾气,他们到底是怎么了?

我们该如何应对儿童和青少年对游戏的沉迷?

孩子因为没考好而伤心,我为什么还是忍不住质问他?

这本书从“挖掘隐藏的情绪”和“与情绪共存”两个方面,通过众多案例的讲解教会我们运用孩子的逻辑,从而化解孩子的情绪。育儿或许会让人歇斯底里,但只要掌握方法,育儿也可以变得优雅。

在中国式的家庭教育中,家长往往认为堵住孩子情绪阀门能够更快速地解决问题,然而这些孩子通常会表现出易怒、脾气暴躁、好斗的特征。随着理念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家长认识到倾听的重要性。

然而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我们面临的往往不只这一个问题,因此寻求科学的育儿观念也就十分重要。这本书让家长能够发现孩子行为背后的感受和需求,从而读懂孩子的情绪,解决家庭教育的痛点问题。

因此,就让我们跟着切利的描述,去进行一场发现孩子情感世界的神秘冒险。通过这趟旅程,我们或许能建立更好的亲子关系。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