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人体外读后感精选

人体外读后感精选

《人体外》是一本由[西]克里斯蒂娜·胡耶恩特 著 / [西]克里斯蒂娜·洛桑托斯 著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68.00元,页数:4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人体外》读后感(一):人体的“反应”原来是这么有趣的

你在生气的时候,观察过自己身体的变化吗? 你会因为什么情况而流泪? 你能通过笑声来识人吗? 这里有个非常有趣的回答,你听听看: 你在生气的时候,身体会变得僵硬,心跳加速,而且生气容易,消气难。你认同吗? 你会因为沙子迷了眼而流泪,也会因为受伤、心里难过而流泪,而且哭过以后似乎舒畅了很多。 有些人的笑声短而急促,有的长声拖尾,有些人喜欢开怀大笑,有些人却只是微微提了下嘴角。你是否听过4个月大的婴儿也会笑吗? 最可爱的是“哎呀,我快笑尿了。”哈哈哈~~~ 当读到这里的时候,孩子也跟着哈哈大笑起来。笑原来是会“传染”的。 这是我在陪伴孩子读这本书时所体会比较深刻的一部分。本书书名是《人体内》,是一本趣味性比较浓的教育书籍。 它是由西班牙著名的生物学博士克里斯蒂娜·胡耶恩特撰写的科普童书。本书分为5个模块,为读者呈现人是如何与外界交流、人体的“外衣”都有哪些、人的呼吸是怎样进行的、人吃饭后食物是怎样消化的,以及为什么说人是水做的。 而上述所提到的生气、哭和笑是与外界交流的一个方式,当受到外界刺激后的一种反应。 书中还有提到的一个反应,是我们特别关注的那就是“咳嗽”。 以前,一旦孩子出现咳嗽,家长都会很紧张,生怕孩子生病。当然,看完这本书,再遇到咳嗽情况,还是会紧张。 不同的是,我们会去观察这个“咳嗽”什么引起的,找到病因,对症下药,甚至无需药物就能解决问题。 书中提到:“咳嗽有助于保持喉咙和呼吸道的清洁。” 当你突然感到喉咙发痒咳嗽,说明有异物进入到喉咙刺激身体的一个自我保护的反应,将异物通过咳嗽的方式尽快驱逐出去。 说起来,喉咙是真的一点人情都不讲的,排除异己的反应是那么迅猛、那么霸气。 咳嗽也有可能是过敏或者得了呼吸系统疾病,当咳嗽频率比较高,且情况有变严重的趋势,那得及时就医。 书中呈现了非常多且实用的生物知识,而且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读完本书,收获感特别大。 在语言上,作者描述通俗易懂,幽默风趣,在插画上,插画师也画得特别有趣生动,让人对枯燥乏味的生物知识顿时有了极大的兴趣,阅读起来轻松且记忆深刻。 书本内还有折页设计,翻开折页后边,是人体的结构图。折页的设计还能遮挡比较敏g的部分,我觉得是另有深意。意在告诉小读者,这些是隐si的部分,我们不可轻易外lu。 此书不错,推荐阅读!

《人体外》读后感(二):人体外,充满精彩的存在

之前读了《人体内》,解决了父母和孩子的一些忧虑,科普了人体内的常识,那么我刚刚读完的这本《人体外》则从人们和外界交流的视角,帮助少年们由外而内深层次认识自身。 这本书是由生物学博士、科学传播硕士克里斯蒂娜.胡耶恩特所著,由著名插画师克里斯蒂娜.洛桑托斯绘,由翻译过多部图书的、西班牙格拉纳达大学拉丁美洲研究硕士张晓璇翻译的。本书一经出版,就拿下了2020年国际拉丁裔图书奖,西班牙语青少年非虚构图书一等奖,并已经授权10种语言出版。 我们慢慢认识一下《人体外》这本书,这本书由5大板块,17个主题,10张趣味折页组成。 01.吸收的那些事 我们平时都要吃饭,我们吃的食物,是怎么样在身体中消化吸收的呢? 食物从口腔进入食道,再由食道入胃,食物在胃内与胃液混合,大约要用4个小时的时间,使混合物呈现“泥状”(食糜),继而离开胃部,前往小肠,后又经过小肠的进一步消化吸收,再经过大肠的再吸收,最后不能被吸收的部分,就变成了粪便,通过肛门排出体外。 图文的双向结合,让孩子能瞬间开悟,明白自己吃进的食物怎么来怎么去。 02.小朋友的感觉“初体验” 孩子在出生以后,五种感觉也慢慢形成了,所以孩子会利用自己的五种感觉来认识这个神奇的世界,五种感觉分别是: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各个感官之间是互补的。感官将外界的信息输送给大脑。成年人每天眨眼25000次左右,婴儿眨眼次数少一些;但是儿童比成年人听见更多的声音,所以家长保护儿童听力,远离噪音的声响;舌头上的味蕾可以帮助人体分辨酸、甜、苦、辣各种味道,人体将近有10000个味蕾,但是随着长大,味蕾数量逐渐减少;鼻子可以帮助我们人体分辨各种气味,触觉可以有助于人体感知环境。 小朋友,屏住呼吸半分钟以上有什么感觉?有头晕的感觉对不对?因为没有呼吸,血液中的氧供应不充足,大脑会缺氧,所以会头晕。通过看图文并茂的绘本,小朋友还能和爸爸妈妈一起了解呼吸的知识,我们知道了肺部和心脏必须离得很近,这样它们才能通过合作,并且两者都是非常脆弱的器官,必须受到由肋骨组成的胸廓的保护。 《人体外》让我们有了一个渠道,让我们了解人体与外界有那么多千丝万缕的关联,也让我们更能在未来的日子里拥抱自己的身体,说一声,身体真的很精彩,我爱我的身体。

《人体外》读后感(三):人体外:趣味性的探究,是揭开世界的伊始

在幼儿园阶段,孩子在幼师的引导下开始逐渐探究更多的领域,这是一个开始,但是这种朦胧的开始却需要合理且系统的指引,如此方能厘清一切知识的边框。在《人体外》绘本中,通过人体与外界的交流、人体的“外衣”、人是水做的三部分的内容,对人体的外部活动进行了深入的诠释。

让孩子认识人体之外,是很多家长渴望给孩子做的启蒙教育,因为只有当孩子更加了解人体,才能够学会更好的感受身体,从而在身体的感知中,不断丰富自身的具身认知,而这种具身认知的积累,能够促进还在未来的学习生涯中突破新知识的距离感,从而让孩子将生活和知识密切地联系,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丰富的知识。

《人体外》不仅系统详细地介绍了感觉、说话、反应、皮肤、毛发、指甲、呼吸、反应、吃饭、吞咽、排泄等方面的内容,而且提供了趣味性的谜题方式,让孩子在看书的过程中,感受到寻找答案的欢乐,这种形式也有利于我们家长对孩子的见解,当所有的一切都成为有效的提问,那么很多的事情就能够迎刃而解,每一个小翻页都能够打开另一个世界,这就是该绘本的便利性。

绘本有很多的功能和提点,孩子可能不认识字,更不能完全地解读绘本的真正内容,但是父母和孩子在一切读绘本的过程却能够让父母了解孩子的世界,从而缓解亲子的关系,常常在购买绘本之后,我都会先让孩子先看图,闲暇之余,我再认真看一遍,谋划好要怎样和孩子讲,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却会发现孩子也打开了我认知。

例如在给孩子讲打嗝的原理时,我告诉她吃太快和太急了就会打嗝,然后她就联系到了幼儿园的

小朋友,说:“某某某,在幼儿园吃饭的时候,很常都是第一名,吃完就会打嗝。”

见此,我便引导她,“打嗝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腹肌收缩异常,就会影响喉咙,从而发出奇怪的声音,所以在吃饭的时候要保持好节奏,不要太快,也不要太慢。”

在这一过程中,就是对孩子了解和引导。孩子在学习《人体内》《人体外》之后,切身感觉到她对一切都头头是道了,不过两本绘本的内容有很多的知识点,所以在今后有空还可以继续延伸和深入学习,尽可能让孩子能够掌握好其中的知识点,以后学习生物也就会简单多了。

《人体外》读后感(四):孩子,我想告诉你的八个字:了解自身,保护自己

最近流感爆发期,一觉醒来,看着大家在讨论某某地的医院因为孩子的感冒、发烧、流鼻涕等,排队已经排到三百多、五百多、七百多号去了,包括我和我家宝宝也中招了,真的是难受啊。

所以我们一定要了解自己的身体,学会爱护自己——《人体外》。

带我们认识自己的身体,书中充满趣味性的医学科普,让孩子们爱上阅读,懂得保护自己。

本书在2020年荣获国际拉丁裔图书奖、荣誉奖,已经授权十种语言出版,且还被评为“非常具有趣味性的教育书籍”。

本书共五个板块,17个主题,10张趣味折页,帮助我们认识人体外部。

你知道人体有几大感知外界的器官吗?他们之间有没有联系呢?

没错,过去我们也学习过这方面的知识,可是还是觉得印象不深刻。

起码在没看书之前你问我,我回答得肯定是磕磕碰碰不清楚的,这样的状态下遇到了孩子的“十万个为什么”时,真的很尴尬。

看了本书前几页,我就找到了答案,原来——各个感官之间是互补的。从感觉-说话-反应都是由大脑把收到的信息整合,在发送指令。

其中眼、耳、口、鼻、身体对应了人体的五种知觉,分别是视觉、听觉、味觉、嗅觉和触觉,它们将收到的信息传达给大脑。

通过了解这些感官教会我们要爱护自己的身体部位:健康用眼、保护视力;远离强噪声、保护听力;尝试各种食物,体验不同的味道……

另外,人在和不同的环境接触的时候身体也会发生相应的反应。

人的皮肤、毛发、指甲会随着和外界的接触发生变化,这是它们在为我们提供保护。

就比如说当我们平常掐胳膊松开后,不用多久,皮肤就会恢复原来的样子,这是因为皮肤具有弹性,在保护我们不受伤。

黏液、喷嚏、咳嗽、打嗝这四种反应也是孩子们经常遇到的反应问题,只有正确认识它们,才可以更好地保护我们的身体健康。

俗话说:“人是铁,饭是钢。”

在健康的身体,也还是要吃饭,关于吃饭我们不仅教孩子如何吃,还可以科普消化系统哦。

最后

人们常说:“人是水做的。”

为什么呢?因为——

水分占人体体重的70%。

我们属于哪种类型呢?快点喝水吧。

所以,孩子,我想告诉你的是:了解自身,保护自己。

《人体外》读后感(五):《人体外》:人体与外部的联系

昨天晚上儿子吃着苹果突发奇想地问我:“妈妈,这个苹果吃进我的身体后,它会在里面干嘛?” 家有小朋友的成人,会经常被小朋友问到一些意想不到却又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和的问题。他们特别喜欢探索世界,这个世界的一切和我们融为一体,让我们的生命丰富多彩。 这本《人体外》向我们展示了生活环境中的食物、水、空气等是如何与我们发生联系的。

我们人类活着就要从外界获取食物,就像开篇我儿子的那个问题,那么我们摄入食物后,消化系统是怎么工作呢?

苹果进入嘴巴经过牙齿的咀嚼,舌头会帮助我们把食物送去食道,然后进入胃里,胃开始运动,把已嚼碎的食物和胃液混合在一起,通常4个小时以后,一个混合物就会变成泥状。食糜离开胃部前往小肠,这里食糜被消化成乳状,其中所含有的营养物质进入血液,输送至全身。 不能被人体吸收的部分,就会进入我们的大肠中,大肠会吸收其中的水分,再剩下的部分就会变成粪便,然后从肛门排出。

水分占人体体重的70%,水是人体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或多或少地存在于人体何处。水可以促进血液流动,让血液在机体内更畅通地输送氧气、营养和其他物质。 我们通过喝水,来补充流失身体的水分。喝水有助于身体的良好运行。 身体流失水分的方式有:排尿,血液收集的废物经由肾脏过滤后,通过尿液排出体外。排汗,身体的温度升高会让大脑产生不适,于是,大脑就会下令让你出汗,特别是夏季,小朋友们一定要勤洗澡哦!

这本《人体外》有五个板块,17个细分主题,全彩印刷,详细地向小朋友们讲述了我们与生活环境的关系。我们与外界交流的方式有:感觉、说话、反应。我们还有保护身体的“外衣”——皮肤、毛发、指甲。图文并茂地向小读者讲述知识,趣味性十足,语言贴合儿童发展。 书中还有10张趣味折叠页,激发小读者的探索欲,科学性和趣味性并存的一本科普读物,带领小读者了解与外界接触中,人体如何将外界物质转化为生存必需,为了应对外界传来的伤害,人体又建立起哪些自我保护的屏障。 非常适合亲子共读的一本儿童科普读物,书中很有地方有明确的数字标注,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懂得如何适度的保护自己。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