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人体内读后感1000字

人体内读后感1000字

《人体内》是一本由[西]克里斯蒂娜·胡耶恩特 著 / [西]克里斯蒂娜·洛桑托斯 著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68.00,页数:4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人体内》读后感(一):爱惜身体从了解自己开始

小朋友们对自己的身体充满了好奇,教会孩子爱惜身体从了解自己的身体开始吧。这本《人体内》用拟人的手法把身体各个系统比喻成不同的工程,用生活中肉眼可见的工程来比喻身体,让小朋友一下子就能直观了解自己的身体。

比如把大脑比喻成乐队的指挥,把血液比喻成河流,把身体的发育比喻成工程的进展…

首先我们来看看大脑这个神奇的指挥吧。大脑的命令是通过神经传递到身体各个部分的,而神经传导的速度就像赛车一样,速度能超过400千米每小时呢,是不是完全超出你的想象?

书中用卡通形象地展示了身体的神经系统,可爱又利于理解,神经系统就像车辆一样不仅运送着大脑的信息,还负责把信息反馈给大脑,大脑收到信息后,指挥身体发出行动指令,他呀可以远程控制你的身体各个部分呢,手,脚,嘴巴,眼睛……都要听大脑的指挥,大脑是不是太神奇了?

要怎么给小朋友解释内分泌系统这个抽象的概念呢?书里先是讲了一个很常见的场景,当小朋友的玩具被别人抢走时,小朋友是不是会很生气?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肾上腺在捣鬼,你需要学会控制肾上腺素,要花点时间来平复一下自己的心情,你要战胜它才能变得平静,是不是很有意思?

对小朋友来说成长是一个奇妙的事情,我们是怎么从婴儿长成大人?成长过程中又有哪些变化,婴儿和成年有哪些变化,书中也用卡通的图案,幽默的语言展示了出来。

小朋友对血的了解大概来自于身体的某个部位磕破了,看见红色的血液流出来。有点家长看见孩子流血,惊慌失措的样子让孩子感觉有点害怕,不妨跟孩子讲讲血液的知识吧。

血液60秒就能流遍我们的全身,它会把氧气和养分送到我们全身,然后把身体产生的废弃物送到肾脏。

血液之所以能跑得那么快,是因为心脏这个大抽水泵,它在一起一伏地跳动着,就把血液压出去,吸回来。血液就这样每天在我们身体里奔流不息,而我们身体里的血管总长度达到10万千米,如果它们头尾相连的话,可以绕地球两圈半呢,这个连我这大人都好吃惊,我们的身体真的是一个伟大,神奇令人惊叹的大工程。

看完这本书,连大人都惊叹身体真的太过神奇,它们配合地如此天衣无缝,我们一定要好好爱惜它们!

《人体内》读后感(二):保护自己,从了解自己的身体开始

早上和从上海回来的侄女聊天,聊到新冠肺炎和猴痘,和最近南方的流感,最后感慨,身体素质好才是根本。要想保护自己的身体,首先要了解自己的身体。巴塞罗那大学生物学博士克里斯蒂娜•胡耶恩特的《人体内》是孩子们了解自己身体的非常适合的科普儿童读物。

《人体内》告诉我们体内有个庞大的系统在维持物质循环。讲述了大脑、血液、成长发育、骨骼等四大板块,为我们由内而外地展示身体的运作方式。书中用深入浅出地方式讲解了人体的秘密,让小朋友们能够真确认识自己的身体,从而学会保护身体。 01 形象的语言,让孩子容易理解科普内容 书中的语言非常形象,小读者们易于理解。书中把神经系统说成一个巨大的网络,把大脑说成乐团的指挥。血液被说成是人体内的“河流”,那些能够保护不被侵袭的被成为河流的屏障。 这样的语言特别形象。孩子们看后容易理解,能够理解这些和人体息息相关的科普知识。了解自己的身体,才能够更好地保护身体。 02 了解自己的身体和成长过程,爱惜自己的身体 书中有个专门的板块讲述人体的长期工程,讲了发育、变成人类、成长和成年几个阶段。从生理的角度讲述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的成长节奏。书中告诉读者,照顾好身体会成长很有帮助。这个板块专门讲了人体在生命的不同阶段产生的响应的变化。人和人的成长情况虽然各不相同,但总的来说遵循同样的成长模式。 孩子阅读本书,可以了解自己在成长过程中会经历什么样的变化,以及经历这些变化的原因。从胚胎到婴儿到成年,通过阅读这本书,了解自己的成长过程,学会保护自己的身体。 03 精美的插画,寓教于乐学习科普知识 书中的插图特别精美。它的绘画作者克里斯蒂娜•洛桑托斯常年为报纸及儿童杂志绘制插图,与西班牙及欧洲其他多个国家的出版公司合作。插画的颜色很鲜艳,人物的表情惟妙惟肖,小读者一看就会非常喜欢。而且讲述过程中加入了很多动物的形象,小读者感兴趣。这些形象的插画形象可以唤起孩子们的阅读兴趣,对科普知识更容易接受。 写在最后 《人体内》是一本非常有趣的科普读物,让小读者们能够了解自己的身体构造和成长过程,了解身体内的各项工程,从而可以更好地保护自己的身体。 比喻的语言生动形象,孩子易于理解,枯燥的科普知识,用如此深入浅出的方式展现出来,能够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人体内》读后感(三):探索人体内的“小宇宙”

在童年时,您是不是有过这样的焦虑?为什么我总爱发烧?为什么我比别人要叛逆那么多?为什么我不爱学习?等自己当了父母之后,又开始焦虑孩子有自己童年时的这些现象,形成了恶性循环。直到《人体内》这个绘本出现,让我有了一个有趣的渠道,去和孩子一起探索身体的奥秘。 这本书曾经获得西班牙青少年非虚构图书一等奖、2020年国际拉丁裔图书奖等多项荣誉,这本书目前已经授权10种语言出版。 本书的作者克里斯蒂娜.胡耶恩特,是巴塞罗那大学生物学博士、庞培法布拉大学(巴塞罗那)科学传播硕士,加泰罗尼亚科学传播学会成员,还曾为《先锋报》等媒体撰写文章,并出版多部书籍。 作者在这本书中,通过4大模板、15个主题、6张趣味折页,带领孩子一起探索奇妙运行的人体内部,生动有趣地解答了家长对孩子那些“不能说的秘密”。 01.孩子出生的那些事 当孩子问家长“我是从哪里来”的时候,好多家长会岔开话题,或者直接回答“你说从垃圾堆里捡来的”,其实关于这个话题,如果觉得有点尴尬的话,不妨和孩子一起来阅读《人体内》。 《人体内》作为一本儿童科普读物,这本书便以客观的态度,说出了孩子和母亲之间的关系,其中肚脐就是孩子出生的标志之一。为什么这么说呢?就像樱桃一样,当我们把樱桃的梗拔掉之后,上面就会有一个小窟窿,那便是樱桃的“脐”,当樱桃长在树上生长时,就像通过那个部位传递养分的。 同样的道理,哺乳动物在母亲的肚子里成长,通过脐带吸收营养,出生以后,有了奶粉和母乳,脐带也就失去了它的作用,然后它就自动变干、脱落,最后形成了肚脐,作为出生的象征。 和家里的宝宝一边看图,一边给他们读出文字,想象这个画面就就会觉得特别温馨。 02.“平衡”里的科学奥秘 我们在生活中可以看到好多动物可以在不平的房顶上行走自如,这又是什么道理呢? 书中有提到:感知平衡的器官在耳朵里,形状像蜗牛的头和触角。前庭器官里有纤毛和淋巴液,在运动时,液体里的纤毛会发生弯曲,产生你处于何种平衡状态的信息。 通过书中妙趣横生的描述和精美的图片,能让孩子迅速明白平衡背后的帮手,这个帮手就是耳朵,这个在情理之中又有些出乎意料的答案,让孩子寓教于乐中解锁新知识。 在我小时候曾经看过《圣斗士星矢》这个动画片,动画片里有个名词叫做“小宇宙”,我们的身体何尝不是一个小宇宙呢,阅读《人体内》这部经典绘本读物,我们一起去探索人体内的小宇宙吧!

《人体内》读后感(四):寓教于乐,深刻感知身体的奥秘,领悟知识的魅力

身体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作为一个家长,如果不依靠相关的工具书,是很难向孩子讲述清楚人体的构造,在《人体内》一书中,通过图文相结合的形式,趣味性展示了人体内的构造,大脑就像是乐团的指挥,书中的知识点可以接近与初中生物课程的部分内容,提前通过绘本的形式让孩子清楚地认识到人体内的“高效工程”和“长期工程”。

在书中,人体内“高效工程”主要涉及了大脑的远程控制、记忆功能、睡眠作用、内置的作息时钟、内置的温度计的内容,将大脑的功能和作用,以析条分缕的内容构架,让孩子能够在寓教于乐中,获取全新的知识点。

在人体内的“长期工程”中,通过人体的发育成长、体内的红色“河流”即血液成分和屏障、人体骨骼、肌肉和感知平衡的内容,含括和支棱起整套身体的知识,特别是在红色的河流一节中,用生动形象的“8”字,展现肺动脉、肺静脉、主动脉、腔静脉的流动方向和循环过程,仿佛血液也像是一个顽皮的孩子,在我们的身体里跳来跳去,游来游去。

“寓教于乐”是该书最大的亮点,在绘本的看图和谜语翻页的过程中,能够展现阅读的魅力和激发孩子的探知欲。人体看起来是一个浩渺的领域,却又是每一个孩子最切身感知的存在,因为每一个孩子都拥在支配着自己的身体。

正如在“人体的直立姿态”中,用数据的方式讲述了人体自出生后用300多块骨头,成年后有206块骨头,其中头骨23块,脊骨有33块,有600多块肌肉。在绘图中,有一位手舞足蹈的小朋友正听着音乐舞动肢体,书中用了两张隐藏的构造图,分别展示了肌肉的名称和位置、骨骼的名称和位置,孩子也许记不住那些名称,但是有一定的了解也是很不错的。

无论是肌肉还是骨骼,孩子都可以用手摸到,至于人体血液的循环,大脑等相关知识就是一种全新的领域,而孩子每一次的阅读唯有在看书的过程中,有所惊叹,才能被书中的知识所折服,才能深刻领悟到知识的魅力。

《人体内》是幼儿生物学启蒙的一本好书,能让还在在图文并茂的知识领域翱翔,更能够开启幼儿对知识的渴望,架起阅读汲取智慧的桥梁,为终身阅读奠定一定的基础,更为孩子今后的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

《人体内》读后感(五):《人体内》:身体内的那条血液长河,你了解吗?

今天早上读了那本《人体外》,了解了人体和外界环境的联系。刚才和儿子一起共读了这本《人体内》,拿到书,看着封面,我问儿子:“说起我们的体内,你最先想到的是什么?”儿子不假思索地回答:“鲜血,体内有鲜血!”

血液是人体内的“河流”,将我们生存所需的氧气和养分输送到全身,也负责把被人体代谢后的废弃物聚集起来,带到肾脏。 我们身体内的血液在血管里,一个人的血管总长度可达10万千米。什么概念呢?假如把它们头尾相连,那么可以绕地球两圈半。

体内这条红色的河流,通过心脏的作用,给我们的生命提供活力。

我们感冒生病,去医院看病时,很多时候会需要验血,验血时,血液被分为四部分:血浆、白细胞、血小板、红细胞。 血浆是一种淡黄色的液体,输送营养物质、激素和蛋白质,给予我们能量,帮助我们成长。 白细胞的作用是与各种感染做斗争。 血小板会在伤口出血时堵住血管的破口,发挥止血的功能。 红细胞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因为它是血液中数量最多的一种细胞,所以血液呈红色。

体内还有支撑我们保持直立姿态的骨骼,还有作用于骨骼的肌肉组织,让我们可以四处走动。平衡感使我们能够保持直立姿态,为我们指明身处地球时的上下方位。 我们出生时有300多块骨头。在成长过程中,部分骨骼会融合为一体,到成年时,我们通常会有206块骨头。我们有600多块肌肉保护我们的骨头,给我们力量。

这本《人体内》有4大板块,15个主题,6张趣味折页,带领小读者们一起探索奇妙运行的人体内部! 从我们的思考与行动开始,是谁在指导呢?是大脑!告诉我们是如何思考和记忆的,我们为什么需要睡眠?睡眠的时候大脑在干什么? 我们所说的“生物钟”是怎么形成的?这种“内置时钟”是怎么运作的?“内置温度计”是通过各种方式提醒我们增减衣物的? 这些关于人体内部的问题,都可以在这本《人体内》找到答案。特别喜欢这本科普绘本,将知识性与趣味性完美结合,大人可以学到很多知识,以后孩子再问这方面的问题都可以对答如流。绘本图文并茂,配图活泼生动,小朋友们也爱读。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