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走出强迫症》经典读后感有感

《走出强迫症》经典读后感有感

《走出强迫症》是一本由[法]弗兰克·拉马涅尔著作,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58.00,页数:32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走出强迫症》读后感(一):走出完美主义图示

1.人群中约有2%的人患有强迫症。书中将强迫症分为五大类,第一类是宗教、道德、迷信主题的强迫症;第二类是污染与纯洁主题的强迫症;第三类是精确、秩序、对称及完美主题的强迫症;第四类是对于潜在危险和灾难保护的强迫症;第五类是无法归类的强迫症。 2.但有些行为不一定是强迫症,比如重度担心,执念,癖好,一些所谓的坏习惯等。 3.判断强迫症的宗旨是,强迫性怀疑。 4.强迫症的感觉出现的时候,一般八成与相应的强迫症有关,比如“搞砸了”的感觉,“还不到做这个事的时候”等。以及“失去自动性”或“意识不自主且令人不快”的感受,“一切都是必须的”,感觉一切东西都是规定好的,还有就是感知不对称。 5.强迫症有个很重要的概念,叫作完美主义图式、不容存疑的图式。 6.强迫症的治疗方法,认知行为法,其中可以用表格记录自己的认知病状。(1)强迫思维会在何种事件或情境下被激发?(2)它们是怎么样的?(3)侵入念头出现时,你会对自己说什么(评价性的想法)?(4)此时会伴随何种情绪?(5)你会做出精神或行动上的强迫行为吗?会做些什么?(6)若不做出强迫行为,在你看来会发生什么?(7)你是否尝试过不做出强迫行为?如果是,发生了什么呢?(8)你是否会回避那些迫使你直面强迫症的情景?例如哪些情景?

《走出强迫症》读后感(二):强迫症其实跟你想的不一样?

你真的了解强迫症吗?

可能很多人跟我一样,对于强迫症的理解,其实就是那个不断洗手的小孩的故事,还有那个要把摆乱的东西摆放整齐的习惯。

可能很多人跟我一样,觉得这些人,真的好奇怪啊,为什么会这样呢?难道不这么做能死吗?

答案还真的挺吓人的,可能不会死,但他们内心却会恐惧,反复忧虑。

而这个答案,正是这本《走出强迫症》告诉我的。

这本书的作者弗兰克拉马涅尔医生,他是强迫症领域的知名专家,从业30多年来,他帮助治疗了很多强迫症患者,其中不乏很多严重的病例,而这本书,就是他的经验总结。

这本书,一共有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一共有六个章节,讲的是如何认识强迫症。

在这一部分里面,你会发现,原来强迫症,竟然还会有那么多分类,比如,有关宗教信仰的强迫症,有关规则秩序的强迫症,还有一些可能是无法归类的强迫症,比如,强迫性迟到。

这一部分读完,你可能就会对强迫症的概念,判断指标有了新的了解和体会,你会知道,原来强迫症,不仅仅是那个不断洗手的小孩,还有更多更奇葩的个案。

第二部分,一共有四个章节,阐述的是强迫症是怎么发展起来的,强迫症的行为和心理又是怎么样了。

在这其中,作者提到了一个观点,就是有强迫症的人内在会觉得有一个有罪而且还令人羞耻的秘密。而这个认知,就是作者提到的“强迫性软件”,正是这个认知系统,偷偷的起作用,让来访者,产生了反反复复的强迫行为。

第三部分,其实就是就是教你如何打败强迫症。虽然作者说,只需要卸载这个“强迫性软件”,但其实真正操作起来,其实还是很困难的,不过作者,还是给我们分享了他的案例和经验。

总体来说,这本书,简直就是强迫症患者的福音,强烈推荐你看看。

《走出强迫症》读后感(三):强迫障碍是一种可以被治愈的障碍——走出强迫症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类的认知得到提高,很多问题映入人们的眼帘,譬如:强迫症。

你是否听说过或者看到过有强迫障碍的人?请不要担心,强迫障碍是一种可以被治愈的障碍。强迫障碍涉及很大一部分人,约50人中就有1名强迫症患者。这一障碍是隐藏的,潜在的,被患者错误地看做有罪又令人羞耻的秘密。

在这里介绍一本书《走出强迫症》,作者是法国的弗兰克.拉马涅尔。作者是强迫症障碍领域的知名专家,30多年来致力于跟踪和帮助很多患者,有着非常宝贵的经验。

本书分为4部分:概论,更好地理解和认识疾病,打败强迫症,结论。

不管是身体还是精神上有任何不适,都要及时去看医生并积极治疗,千万不要讳病忌医。如何辨别是不是强迫症呢?请不要轻易下结论。

我们大都有一些小癖好或者小习惯,而这并不意味着我们患有强迫症。比如,有人喜欢用某种方式拨弄头发,某人一如既往的坐姿,某个咬手指的习惯,往往构成了每个人的独特之处和魅力所在。

与癖好或者习惯不同,强迫仪式则是折磨的近义词。他具有一种侵略性的强迫特点。令人丧失自由,且往往影响到职业和个人生活,于我们所说的癖好没有可比性。

假如说,身边有人习惯性的跷二郎腿,我们就不能说是强迫症的一种,否则就会指鹿为马。

《走出强迫症》,带领读者认识、理解强迫障碍,打败强迫症,做一个全新的自己。

《走出强迫症》读后感(四):关于强迫症的百科全书

出门前总在意煤气罐关没关好,到公司总忘记有没有打卡,桌面摆放必须横平竖直……

我们常说自己有点“强迫症”,却从没有真正了解,什么是强迫症?该如何治愈强迫症?

从心理产生强迫需求的原因出发,强迫症可以划分六个主题:宗教迷信、污染与纯洁、秩序与完美、潜在危机与保护、其他(无法归类)。

宗教、道德、迷信:赋予大脑约束我们行为的潜意识,强迫症行为源于恐惧,太害怕身体做出违背潜意识的行为,所以产生的过渡恐惧。

污染与纯洁:过渡在意自己是否被污染,不论是药物、气体,还是不喜欢的人。

秩序与完美:往往因为太过在意秩序,导致出现过渡行为,进而影响工作和交流。

潜在危机与保护:高估危险性,高估责任,不允许存疑,做事反复确认,哪怕只是一件小事。

其他,不断想象令人不快的画面,囤积收集、不自觉产生身体的强迫思维。

简单看下来,我占了好几条。

从源头出发,解释什么是强迫症,从人类的行为学、基因学、因果论等,分析人类产生强迫症的源头,再到引导我们辨别是不是强迫症,患强迫症的真实感觉。

如果真的确定自己是“强迫症”患者,就要想办法解决啦,认知+药物+反复习惯,懂得识别真正的认知行为疗法,配合药物治疗,后续不断反复,减少对强迫症的依赖感。

为了避免专业的科普知识太过干燥难懂,作者在每一小部分下,举出了很多相关的案例和故事,丰富整本书的趣味性和可读性。

通读全文,对强迫症产生了非常清晰的认知,一步一步判断自己,到底得的哪种强迫症,然后按照作者举出的办法,一点点改变,相信用不了太久,我们就可以免除强迫症的困扰。

《走出强迫症》读后感(五):用大量实用案例分析,告诉我们什么是强迫症?怎样治愈强迫症

在美国曾经有一对科利尔兄弟,住在纽约第五大道2078号。1947年3月,科利尔兄弟并被警方发现确认已经死亡,但警方在对于他们房子搜查时,总共清理出了超过120吨的废品和垃圾。 两兄弟明显患有囤积强迫症,两兄弟能同时患病,这样的几率并不低,强迫症本就有遗传基因因素。强迫症到底是什么?为什么两兄弟会患有强迫症呢? 强迫症的世界,我们普通人很难理解。我们普通人都会有一些强迫行为,很多人都有过不确定房门是否锁了的时候,而强迫自己回去重新检查的情况,而坚持完还是有不确定的思维,但这只是强迫行为,强迫症则要复杂的多。

强迫症最大的问题来自于患者的行为不被自己所接受的,患者为此非常痛苦。这就把很多强迫症行为和其他情况进行了区分。而区分、识别、研究并治疗强迫症,则是心理学家最重要的功课。 弗兰克·拉马涅尔,法国强迫障碍领域专家、精神科医生,他对于强迫症有着多年的研究和实践经验,他的著作《走出强迫症》就是对于强迫症的系统梳理,认识强迫症,阐述强迫症有效的治疗方法,助力更多强迫症患者走出生活的阴霾,走向灿烂的太空。

对于强迫症的治疗部分,本本也有很多介绍,主要包括药物治疗、行为疗法、认知疗法,等等,但对于我们个人,即使是强迫症的患者,强迫症的治疗都不是本人、或随便什么人、甚至普通心理咨询师可以从事的。强迫症的治疗应该去寻求专业的心理治疗师,他们才是强迫症或者强迫障碍治疗的专业人士。最简单的例子,心理咨询师是无法开出药品的,而很多强迫症治疗需要辅助药物治疗。 我们阅读这本《走出强迫症》最重要的是了解并认识强迫症。强迫症有哪些表现?哪些行为构成强迫症?更重要的是通过作者大量的治疗案例了解强迫症的治疗过程,建立起强迫症是可以疗愈的信心。

统计显示,现实中强迫症的发病率接近2%,比我们想象的要多,他们都受困于自己的精神世界,默默忍受着痛苦,如果他们能够了解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实,更好的寻求帮助,走出强迫症的阴霾。 强迫症不仅仅包括我们了解的一直洗手、强迫检查房门是否上锁、严重的洁癖,不允许一点点的脏污,等等。对于强迫症的分类还有很多,比如精准、秩序与完美主义强迫症、比如宗教、道德方面的强迫症,比如仅仅是闯入自己思维中的想法、词语,也包括最开始介绍的囤积的强迫症。 阅读《走出强迫症》,从大量实用案例分析中,走进强迫症的世界,寻找走出强迫症的出路,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