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内向者的优势的读后感大全

内向者的优势的读后感大全

《内向者的优势》是一本由张瀞仁著作,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80元,页数:22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内向者的优势》读后感(一):做最好版本的自己

无意间发现这本书,看了书名和简介之后感觉被疗愈,遂立即下单,得益于当今物流行业的惊人效率,我在数日之后得以拜读。作者是一个彻底的内向者,但是凭借自己的独特优势在以竞争、外向著称的美国体育行业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打拼出一片天地。越是柔韧的,越不容易被折断,她凭借的不是短兵相接、明火执仗,而是接受自己、发掘并发挥自己作为内向者的独特优势:细心、敏感、善于倾听、深度思考、恒心毅力。作者找到了自己让有价值感的工作,为了实现目标,可以作出某些牺牲,包括说服自己参加一些有益的社交活动。

此外,我觉得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努力,她提到在做实习生时最早到、最晚走,工作中总是主动地提出想法、帮忙解决问题。我又回想起实习的那段日子,采纳了jiying的职场建议,做了一张大大的excel表格,把我做的每一项工作的时间、内容、学到的东西、改进的建议一一记录下来,定期发送给我的直接上司。让我很惊喜的是,开部门会议的时候我因此举而数次受到表扬,我的上司逐字阅读了我的表格,并和同事认真讨论了我的建议,那是我第一次感受到在职场上主动出击的快乐,可惜这种快乐持续不久。从我入职xx以来,每天的循规蹈矩和“撞钟”心态让我整个人松懈下来,毫无斗志,完全被动,扳着指头为下班做倒计时。虽然有摸鱼时间,也不加班,但是作为一个非常需要内在价值的内向者,我非常厌倦这种浑浑噩噩的日子,自己如同一个提线木偶,只有被人拽着才会换个姿势、挪个位置,演出自己毫无灵魂的角色,稍一松手,就如一堆木屑摊在地上。我有时会怀念那种冲劲、贡献感和意义感。还记得那时内向的我在设想了所有可怕的结果之后,战战兢兢地通过微信把汇总表格发给上司,其实明明可以在上班时间当面讲给他的,但是我选择躲在屏幕后面当个安全的鸵鸟。在等回复的时间里简直是煎熬,但是我很感谢自己勇敢地迈出了这一步,并且很感谢对方给了我正向的回应,让我那第一次鼓起的、脆弱得可怜的勇气得以保留、甚至扩大。这不正是作者所想要表达的吗?内向并不是缺点,它有自己独有的大优势,所以不用假装外向,不用羡慕别人,更不必讨厌自己。接受自己、发挥优势、不要为自己设限。

今天妈妈打电话给我的时候,说起姑姑总是羡慕我,在自我否定了一整天后听到这样的话,又觉震惊、又觉可笑,特别是又刚好看到书上说,其实内向者自己很不喜欢的某些特质和能力,却是很所人羡慕又喜欢的。想起早上看到的一个视频,是5岁至75岁的人对后来者的人生建议,被提到次数最多的就是follow your passion和be yourself,不要管别人怎么看你,不要在意你“应该”做什么,人生这么短暂,活成自己的样子真的就是莫大的幸福了。所以与其总是反思如何弥补缺点,不如思考怎么发挥优点,做最好版本的、真正的自己。

《内向者的优势》读后感(二):内向者不用羡慕外向者,也不用变成外向者

我想所有内向的人都很希望知道自己到底有什么优势。尤其在豆瓣或者微博经常看到有“社恐”人士发帖,好想知道自己适合干什么工作不会违背自己的内心,又不用走出舒适圈。本书算是很落地的指南,不是从心理学角度帮你分析一二三四,而是从她自己实际在美国学习、成长的角度出发,帮助分析内向的人到底如何在职场上有所突破。

其实不只是尊崇外向和社交的美国,在国内也是会有这样的感觉,外向的人适合职场,内向的人不占优势。这固然是种偏见,但是不要让偏见影响到你。

首先要破除内向性格的人对自己的焦虑。比如“我不如外向的人厉害“,或者”很多场合/工作不适合我“……这样真的就把路走窄了。

根据我个人多年经验,内向这个标签本来就不是非黑即白,也不是说贴了这个标签就永远也摘不下来。我小时候因为父母离异的关系,一直有点自卑感,也不太敢和人聊天。我从来也没想过有一天会去做销售,大概是因为看到我一个基本上不太说话的舍友也去做了销售。她就是那种宿舍热热闹闹讨论事情的时候,她永远是笑着附和,不太说话的那种。这样也可以做销售吗?那我也可以吧。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我也加入了销售公司,当然一样会面对那些痛苦的走出舒适圈的过程,比如和陌生客户的搭讪,但是这都不是压力最大的时刻。

对于大部分销售来说,动脑比动嘴皮子重要。因为你一定是想好了再开口,不然会犯错。而内向者的优势之一就是心思缜密,善于观察,不急于表现。在这个过程里往往会有个人设,就是“靠谱而踏实的“销售,往往会成为信赖的对象。

其次,提到了不要羡慕外向性格。这点还蛮有趣的,我从来没有想过,说外向的人也会有烦恼。但是说起来我做销售时候的老板之一就是很外向的人(没想到吧,不是所有的老板都很外向),见谁都有一套话术,随时都能笑脸相迎,滴水不漏。结果听过客户反馈说并没有很喜欢她,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油腻。当然不是每个人都这么形容她,但是外向的人也背负一定的压力。

还有,不要过早的限定自己的职业,觉得这个能做那个不能做。因为很多新生的职业过去是没有的,很多时候是因为做了才发现可以有这个职业。对于内向的人来说,与其花时间和自己的性格死磕,不如拓展自己的能力。毕竟对于职场生涯,能找到有能力的人才是最重要的,而职场也需要不同性格的人搭配才能干好活,这也是管理常识。在积累能力的路上,尝试作者书中提出的技巧,即便不会成为外向者那样光芒四射的社交明星,也会成为一个内向但是让人印象深刻的职场人士。

总而言之,这本书教你怎么在职场突破,但是并不是要你成为一个外向的人。或许我们知道一些技巧,从来没有尝试过;我们知道要改变心态,却还差点儿。看完这本书,我都要跃跃欲试了。

《内向者的优势》读后感(三):本书提取的9条干货

这本书太一般了,基本是常见的职场指南那一套,很多模棱两可的案例。大部分时间劝一个内向者做的事都是外向者擅长的事。甚至不能总结出10条干货。

《内向者的优势》读后感(四):闷声不作响,但我们也有在好好工作

在当今社会,好像如果你不是外向者,你天生就会觉得自己哪里不对。

面对的职场挑战数不胜数。

豆瓣有一个「保护内向者联盟」的小组,我一直是潜藏在其中的组员。也常常见有人发帖子询问身为内向者适合什么样的工作/如何在职场中不痛苦的工作……

也许你能从这本书中找到一些有用的答案。

对内向者而言看此类书(别的内向者经历)给到的其它作用和安慰是「你并不是一个人在内向」……或许还可以再加一句「内向并没有任何问题」。

往常没有认识到这一点的时候,好像总是会被责怪或者自我责怪,我为什么不能向别人一样嘴甜、来事、自来熟,在职场混成人见人爱,但是渐渐通过每一次阅读相关内容认清自我特质,每个人都有自己存在的合理方式和位置,以自我接纳的舒适的方式生活、工作并没有任何问题。

本书语言比较直给,仿佛一位学姐言传身教手把手教学给出一些适用于内向者的职场建议,

通过书写自身在职场中的经验总结了内向者更能展现自我拥有自信的方法。

很佩服作者的一点是,尽管她察觉了自我的内向者特质,仍然不服输地想尽办法,在职场中找准自己的位置,实现自我价值。根据内心的想法投入了感兴趣的非营利组织,贡献于个人觉得重要、有意义的事情。

「我决定不再隐藏自己的内向,与其千方百计地变外向,不如选择与自己相处。发掘自己的优点,截长补短。」

「找到我们可以提供最大价值的工作。」

「没有所谓适合内向者的工作,但是有适合你的工作。找到自己的长处,拥抱身为内向者的自己,你就会找到那种工作。」

「我不是不如别人,而是因为我本来就不是那样子的人。」

论内向者的优势到底有哪些: 深度思考/善于倾听/专注稳定/相对更具有恒毅力/会察言观色,从蛛丝马迹就能做出判断。

只是可能需要独处来恢复精力。

作者在第四章中阐述了将内向者与外向者混搭合作的化学反应,发现这样的团队是非常有效率的团队。

看完这本书里作者叙述的一些经历,我突然想起小时候我就纳闷为什么别人喊陌生的大人「叔叔、阿姨」之类的称呼特别特别自然且毫不费力,而我虽然意识到我应该称呼一下对方显得礼貌有家教,但是在内心练习千百遍纠结憋半天就是叫不出口,我妈因为这点好像总是骂我,我在这打字的瞬间突然醒悟过来:这不就是内向者的典型特征吗

《内向者的优势》读后感(五):我是内向者,我接纳且欣赏自己的个性

最近空闲时间在读一本新书《内向者的优势》,结合自己的个性和经历,很有共鸣。于是想以书评的形式聊一聊这本书的内容和一些收获,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启发和帮助。尤其是,对于那些并不接纳自己个性,将其视为困扰的人。

我小时候是一个性格非常内向的小朋友,而且又很胆小敏感。我记得小学之前,我想上卫生间从来都不敢大方表达,只能自己忍耐。初中的时候,非常恐惧在很多人面前讲话。那时,作为语文课代表,在讲台上通知大家作业对我来说都需要很多心理建设。虽然我现在变得勇敢开朗了很多,但那种不知所措,胆怯敏感的感受,我到现在都清楚得记得。因此,曾经有很长一段时间,我觉得个性内向是一件非常不好的事,甚至因此觉得自卑,一味地认为外向才是好的性格。后来随着成长,我慢慢认识到个性并没有好坏之分,也并不存在完美的性格。《内向者的优势》这本书的作者就是一位内向者,她通过内向者的职场、人际关系、社交场合等诸多方面进行剖析,告诉大家内向的人完全可以扬长避短,施展才能,让生活更加轻松舒适。

在大家阅读本书之前,我非常建议大家都做一个简单的MBTI人格测试,只需要10分钟不到就可以大致地对自己的个性了解一二,而不是想当然得认为自己是内向或者外向。因为其实每个人都会有内向和外向的一面,只是在不同的环境下展露得状态不一,且每个人的内向和外向占比也不同。性格并不是简单被划分为内向和外向两种,根据MBTI,目前性格已经被分为16种之多。因此,就算你是一个更外向的人,依然可以阅读本书区了解自己内向的一面,或者去了解身边那些内向倾向更多的朋友、同事或者家人。

我的性格测试结果是ISFP(如下图),可以看到这几项测试指标都是相对的倾向,而非绝对的二分法。但就定义来说,只要测试结果是“I”开头的类型,就是定义中的内向者。若是“E”开头的类型,就是定义中的外向者。但大家的个性都是相对的,我的“Introverted”数值是68%,那就表示相对于80%数值的人来说,我更外向,相对于60%数值的人来说我更内向。因此,我非常建议大家可以通过简单的测试更了解自己多一些,而不要想当然的做二分法。

免费又较为专业的MBTI测试在这里:

https://www.16personalities.com/personality-types

这些天读罢《内向者的优势》后,我最大的感触就是作者很多观点都与我的经验和感受非常契合。曾经我因自己是一个内向者而沮丧。但当我成人后,经历了求学、工作、更多的人际关系后,我逐渐意识到我已经非常开心地接纳了自己的个性,因为只要了解自己的个性,发现自己的长处并加以利用,完全可以让自己在生活和工作中都处于积极舒适的状态。

此外,我最喜欢的章节便是书中内向者迷思。内向者被认为保守胆小,其实不然。只要是认定的事,内心是极有力量的。我是一个内向者,但我尝试过太多极限运动,比如:蹦极、跳伞、潜水等。我对喜爱的人和事都会勇敢追逐,只是方式或许并不张扬。 内向者也会被认为是专准主义,但其实我几年前已经是一个斜杠青年。

我想说的是,个性其实并不会把我们真的局限住,而重点在于自己如何看待自己的个性,是否能擅于利用自己个性中的闪光点。

打破个性的认知壁垒,认真了解自己的内心和能力,才是我们真正需要做的。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