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漫长的告别读后感1000字

漫长的告别读后感1000字

《漫长的告别》是一本由[美]帕蒂·戴维斯著作,天地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58.00,页数:2021-5,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漫长的告别》读后感(一):告别的力量

我们到底要经历多少的离别,才能与自己和解。

到底要经历多少次的痛处,才能懂得和过去好好告别。

这一生漫长而短暂。谁也说不清楚感情的归处在哪里。

当我们长大,抑或没有长大,时时刻刻的分离都围绕在我们身边。

幸福也好,不幸也好。与亲人的离别,就像从身上割肉一样的痛楚,让人久久无法释怀。

希望在这本书里,跟着一步步的追逐。让我们理解和一个人告别的力量。

《漫长的告别》读后感(二):漫长的觉悟

漫长的告别,也是一场漫长的觉悟。

作者先前叛逆、决裂,这个深深裂痕需要修复愈合;

漫长的告别,却又是逐渐撕裂出新的伤口。

旧伤新痛,这边修复,那边撕裂,在这内心既强烈冲突,又抽丝剥茧般,促使灵魂看见了什么,看明白了什么。

想起一句歌词“是等太阳升起还是意外先来临”,我们就这样按部就班的活着,以为生活就是这样。殊不知真实命运却另有安排。作者父亲得了重病,正是这种意外的大事件,常会打破一个人固化好的生活的逻辑,同时也冲击或打破了内心中原有的模式,犹如一道光照见了生命中另外的体验与维度,尽管是沉重的代价,当然也许只有在痛的代价中才会改变或蜕变吧!

《漫长的告别》读后感(三):告别:拥有自己的时间表

这个季节的北京,天气的嗖忽不定总让人惊慌失措又难以应对。帕蒂·戴维斯的《漫长的告别》让我也有种惊慌失措之感。

我突然意识到,亲人的老去以及老去和的逝去,会让我们多么惊慌失措。或许,在我们还以为亲人总会在身边一直在身边时,突然的变故就会令人手足无措。帕蒂·戴维斯是“回顾已经逝去的生活,哪怕只有一瞬间的美好,也是珍贵的记忆。它们能使我们的生命得以维系,而这也是父亲试图传授给我的经验”。

帕蒂·戴维斯的父亲是美国前总统罗纳德·里根,一个曾经的风云人物,也终究逃脱不了岁月的折磨和命运的归宿,而我们这些普通人的父母呢?

只能说,在有我们的日子里,我们真要好好珍惜,可不能再以一种年少轻狂放荡不羁来忽视甚至对抗父母的关爱,能真正和父母一起生活可以说是人生中最美好的生活。可不能像帕蒂·戴维斯那样等到已经失去,才“回忆涌上心头之际,我发自内心地问,你在哪里?”

父母其实永远在儿女那里,只是我们这些身为子女的总是漠然无动于衷,似乎父母的付出总是那么想当然的应该,好像父母就应该一直对我们好,我们对父母的无视或者是怒视就天生是那么的理所当然。子女没有错,父母打碎了牙也还得继续心甘情愿为孩子付出。这是人性?这是人性?

这是我读这本书最大的第一感受,我真想希望我们不会让告别来得那么突然、那么揪心。虽然告别的悲痛拥有自己的时间表,但我们不能随波逐流,更不能等到来不及时才痛彻心扉地发现父母的伟大,并自以为地理解了那种说不出来的意味。

《漫长的告别》读后感(四):《漫长的告别》读后感

这本书是Patti Davis写的,她是美国前总统里根的女儿。本书描述了里根患上阿尔兹海默病后女儿视角下的各种场景和所思所想,读完这本书之后让我对以后面临父母离世这一必然的课题产生更多思考。

Patti是一个叛逆的女儿,曾经因为和父亲政见不同远远离开了家,并在公共场合上激烈地反对里根的政策。书中Patti表露出对当初行为的悔恨。并不是后悔与父亲政见相悖,而是后悔反对的方式过于激进。父亲曾经几次想和女儿谈谈,但是Patti完全不肯听。Patti认为原本他们可以因为父女身份有更平和的交流,但是却因为她的激进行为断绝了任何沟通的可能。看到Patti表露出的悔意,我想到和我的父亲的关系。我深知语言的杀伤力,因此即使是在争论时也控制着不说出伤人的话,也是为了不让自己后悔。我庆幸自己早早知道这个道理,也会在以后更加审视自己,避免作出伤人的行为。

Patti还讲述了父母的深厚感情。在Patti笔下,父母恩爱了数年,一直保持着高频率的交流。我觉得Patti好幸运,能够看到真正的爱是什么样的。

里根总统在Patti的文字中是一个深爱着自己国家的人,他的赤诚不仅打动了身边人,也打动了读书的我。我一直觉得政客总是会有自己的目的,但是里根却通过女儿的文字告诉我,会有这样一个真正的爱国者存在,并为国家的进步不懈努力。

面对逐渐遗忘过去的里根,Patti说,有很多抱歉都没有办法对着当初的那个父亲诉说了,这也警示了我,爱要及时说,道歉也是。阿尔兹海默病是一个漫长的、逐渐使人衰弱的病,对于亲朋来说无异于凌迟。相比起之前看的《安详辞世》,Patti又是幸运的,能够有时间逐渐接受现实。波伏娃因意见不合与母亲分居,断断续续地陪在病重的母亲身边,母亲离世的瞬间波伏娃并不在场;而Patti和母亲都将照顾里根融入了日常生活,在里根离世的那天,Patti和其他亲朋都围绕在他身边,Patti说,父亲在最后深深地看了一眼母亲,让她意识到,爱能够超越死亡,最后Patti也平和地接受了父亲的死亡,甚至有重获新生之感。或许面对死亡就是会有更多更深的思考吧,不知道我在遇到这样的情况时会做出什么反应呢?

《漫长的告别》读后感(五):前美国总统里根的女儿书写的与阿尔兹海默症父亲相处的最后10年

前美国总统特朗普有一个总统偶像,就是里根总统。里根于1981年到1989年间,担任美国第40任总统。 国际社会对里根执政期间所作所为评价不一,但是对里根卸任之后的一个行为却交口称赞。

卸任之后,里根总统患了俗称老年痴呆的阿尔斯海默症,在他患病的那个年代,大众对这个病还存在着一些偏见,一般很少有人会公开自己的病情。里根就做了这个吃螃蟹的人。1994年11月5日,里根发表了给美国人民的公开信,宣布他患了老年痴呆症(Alzheimer's)。

他这一举动并不是为了博取别人的眼球,而是希望这个病症能够进入大众视野,获得大众的关注,从而引起大众的重视,他在信件中还提到了身患这个病症的人固然很会很痛苦,陪伴病人的家属也会身心俱疲,“我只希望能有一种方法能使我的爱人南希从这种痛苦之中解脱出来。” 里根是一个勇敢者,在这一点上绝对值得人敬佩。 里根于10年后去世。 在这十年间,里根总统是如何与家人相处的?阿尔茨海默症到底对他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

里根总统的女儿,用一本厚厚的书把这10年的岁月记录了下来。 阿尔兹海默症被称为是片甲不留的疾病,病人最后会退到属于自己的一个小世界中,属于他们的记忆之灯会一盏一盏的熄灭,直到完全黑暗。

正如作者所说:“我的父亲正在一点点死去,仿佛有把巨大的刀正将他一点点切掉。” 如何面对?如何经历?如何说再见? 看这本书吧,看看作者一家是如何用“无限的爱创造新的空间”。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