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跳出你的思维陷阱读后感摘抄

跳出你的思维陷阱读后感摘抄

《跳出你的思维陷阱》是一本由[美] 斯科特·亚当斯著作,中信出版集团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9,页数:28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跳出你的思维陷阱》读后感(一):短评

“你所谓的常识会欺骗你”,比如无数气候学家告诉你的温室效应其实是很有争议的,有时即便是聪明伶俐、见多识广,却依然可能做出错误选择,你所需要的,不是埋头苦干,而是学会并练习一套有效的思维方式。 风靡世界的职场漫画“呆伯特系列”的作者斯科特·亚当斯深谙现代人的焦虑和痛苦来源,并且寻找到了对抗这些问题最行之有效的方法,于是,诞生了这本《跳出你的思维陷阱》。这本书从社会各界对我们认知的“误导”入手,带领我们走进全新的思维方式,教会我们从心理学家、艺术家等8个不同的角度去思考,破解思维困境。来翻开这本书吧,或许你会发现,你和所谓的强者之间,只差这么一个小小的思维跨越。

《跳出你的思维陷阱》读后感(二):我的一些收获

从《得到》听到这本书,虽然名字上有点灌水的样子,我还是买回来了,具体是因为哪些知识点打动了我,我实际上忘了。

书没有太多的费解学术名词,但是开始读起来有点迷迷糊糊的,就像是插入的那几副漫画,不知所云。读前几十页像是桃花源记里:“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过了这几十页,便“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了。书中有些知识是从《思考快与慢》《影响力》里看过的,经过作者的再次梳理、总结,印象更加深刻了,大约折了20个折角,还分享给夫人看了看。

第39页:“心理投射,是一个心理学概念,人类为了保护自己,否认自己身上存在的不良属性,转而将其归在他人身上。例如某一个一贯粗鲁无礼的人,可能会不断指责他人粗鲁无礼。”人受到自己的思维局限,往往会通过自己所能理解的世界去理解别人。

第53页 “人的本性迫使我们把大部分精力和注意力集中在世上存在的问题上,你不会想要改变人类的这一特性,因为它是我们得以生存和进步的重要原因。” 前些天,有一次跟别人聊天说:发现别人的缺点要比发现自己的容易的多得多。我还发现,之前我无论在家里做了多少家务,夫人回来的时候,总是会找到不足,然后…...实际上,这个时候表扬的话,我下次也许会做的更好。另外,夫人对孩子的作业、学习十分不满意。而实际上,闺女的作业和学习,应该是班里边比较优秀的了。当然,这些优秀,跟夫人的督促也是分不开的。

第61页 “对于生活中许多的情况。最合理的解释,可能是你想象不到的。”之前我们的一个患者,在阜外医院做了支架治疗,因为肾衰,医生只做了两个小时的肾脏替代,就让他回家了,果然,因为肾衰再次来我院,并住进icu。我们都感叹,原来阜外医院也就那么回事,对病人很不负责,为了床位指标这么敷衍。 直到过了几天,我们看见病人和家属的做事风格,感觉可能并不像家属描述的那样,也许:是家属做完支架,因为太贵,或者对医院不信任,主动签字出院的。只是来我这里的时候,家属隐瞒了这一点。

第120页:“要想阻止任何形式的沙发锁定,其秘诀就是停止想象你需要做的所有事情。而开始想象你无需付出多少努力就可以做到的最不起眼的事情……小拇指一动,你就立即恢复对身体的控制。找回一度消失的感觉。无论多疲惫,多沮丧,多颓废,动一下小拇指还是轻而易举的。你很快就会发现,动一动小拇指后,其它手指也很容易跟着动起来,然后你的手手臂和身体其他部分都可以活动自如,大约10秒钟之后你就可以从沙发上站起来了。”在《战胜拖延症》那本书上,有过类似的指南,那里的方法是:当你想到一个事情没有做的时候,不要犹豫,立即跳起来去做,千万别继续躺着犹豫。 第120页:“我曾经和一位职业金融顾问交流过,他为客户推荐管理型股票基金,他推荐的基金公司会付钱给他,所以他的客户得到的其实并不是公正的建议,而是上当受骗了。我问他把自己的钱投到哪里去了,他笑着说,我把自己的钱投到了无人管理的指数基金里,任何人都可以购买那些基金,不必向推荐他们的专家支付费用。”实际上,这加深了我对指数基金投资的的信心。

第217页。“每一种文化对成功都有其独特的认识,我们称之为文化重力,如果你所处国家的文化中重视成功,那么你受到的文化动力就比较小,你也能够凭借自己的天赋和努力出人头地,获得成功”。恩,对那些日常很努力的人,我不应该继续问他生命的意义,而是继续鼓励他前行。

......

《跳出你的思维陷阱》读后感(三):跳出思维陷阱,可以通过三种方式助跑

《跳出你的思维陷阱》是互联网奇才、影响世界的《呆伯特》漫画作者斯科特·亚当斯的作品。什么是思维陷阱?作者在书中这样描述:各种幻想和徒劳无益的思考,它们限制了我们认识世界、理性行事的能力。你曾经做过白日梦吗?只是经常想想而已或者想的多做的少吗?是否曾经在遇到无法改变的情况依然时常评判,或者将某人的诟病作为茶余饭后的谈资?如果遇到过上述情况,你就陷入了思维陷阱,因为这些要么是幻想、要么是徒劳无益的思考,限制着我们认识世界、理性行动的能力。通过以下三种途径助跑,能帮我们跳出思维陷阱。

01培养批判性思维。“用某个贬义词指代某件失误要比没有这个词更容易避免此类事物”“‘绝对正确’和‘明显错误’给人的感觉通常是完全一样的”“不管讨论的话题是什么,讨论双方通常都认为自己掌握了正确的事实,而对方则是一派胡言”。在读这本书时,很多的金句不断引起我的思考,或者叫共鸣,这便是批判性思维的红利。拿评判人来说,要求过于苛刻,可以理解为人都有不知足心理,在追求无止境;当然也可以理解为吹毛求疵,对同一问题不同角度的理解,给人带来的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和心理反应。再比如:“人的本性迫使我们把大部分精力和注意力集中在问题上而少关注积极的一面”,今后如遇到被批评、被指责,先想到人的这一本性,接纳后再分析自身不足,养成批判性思考的习惯,有助于我们解决问题,调试心理。“别听所谓“权威人士”的话”,是作者在书中一个章节的标题,这一标题更是直截了当告诉我们,要建立批判型思维。

02培养成长型思维。沉溺于过去会造成一种思维陷阱,限制我们的选择。在对关于某人的某件事作评判时,往往会根据以往较深刻的经验来看,而对不好的经验往往是大脑记忆更深刻的,判断时不好的记忆也更容易被唤起。虽然说人类天生的本能是关注问题,但经过训练可以更加积极地思考问题。我们花在积极思考上的时间多一分钟,消极思考则同时被挤掉一分钟。凡事多看积极的一面,多用发展的眼光而少用历史眼光看人看事,这便是成长型思维。物理学中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有故事说,我们每个人心中时刻都有两匹狼在斗争,一匹是善意的狼、一匹是恶意的狼,哪匹狼会战胜,你想要的那匹。其实,工作生活中,很少有人特别关注我们所犯下的错误,除了我们自己。这就好比体育运动,没人关注你输掉了多少分、多少场比赛,人们只关注你的得分和赢得比赛的场次。多关注积极的一面,培养成长型思维,定会给我们带来成长收益。成长型思维,是帮助我们跳出思维陷阱的重要工具,不可或缺。

03养成人事分离原则。有时我们应坚持对人不对事,有时则应坚持对事不对人,无论怎样,做到以上两点的任一方面,前提是人事分离。人事分离是人归人、事归事。“愚蠢傻笨”指的是人,而“局限思维”指的是方式。这句话可以理解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不能用“愚蠢傻笨”批评孩子,应只对孩子做的事情评判,或者仅说孩子在本件事情上的思维方式有局限。有些家长在批评孩子时,经常会冒出“你怎么会这么笨,这么简单的题都不会做”“你看别人家的孩子怎么这么好”等等,这些都是因事而否定整个人,非常不可取。另一方面,家长在用“愚蠢傻笨”评判孩子时,自己就已经陷入了思维陷阱。其实类似的情景有很多,在某人做错事时,往往很容易被大众一棍子打死,这也是因事而否定全人。在处理问题或评判事情时,我们需要考虑两个维度,一个是准确性、一个是路径,即希望是什么以及如何实现。通常情况下,我们只知道朝哪个方向发展正确,但不知道或很少考虑如何去做。坚持人事分离,有助于我们解决事、疏通人。

如何才能跳出思维陷阱,作者在书中谈了很多方面,并提出要向心理学家、艺术家、历史学家、工程师、领导者、科学家、企业将、经济学家等看齐,要像他们一样思考。这其实是在建议我们,要建立全新的思维模式,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既然是习惯,都可以经过后天的训练习得。想要跳出去,先要打破旧模式,建立新习惯。通过以上三种方法助跑,我们不但能跳出思维陷阱,且能跳的更远。

《跳出你的思维陷阱》读后感(四):适合入门,增量有限

这是一本讲述思考方法的书,指出了一些人们通常容易有的思维误区,以及如何避免。

作者斯科特·亚当斯(Scott Adams)是美国知名漫画家、作家。他创作的《呆伯特》系列漫画以职场为主题,作品在65个国家出版。

他的著名观点包括:“要发展系统,而非专注于具体目标的成败”,以及“如果想取得出类拔萃的成就,大概有两个选择。其一是把某个技能练到全世界最好,其二是选择两项技能,把每项技能都练到世界前25%的水平。”他的观点被广泛引用,并且被收录在《巨人的工具》一书中。

他还对说服力有所研究,著有《以大致胜》(Win Bigly: Persuasion in a World Where Facts Don't Matter),以特朗普如何使用说服力当选总统为例,在洞察人性的基础上,对说服力进行了描述和总结。本书也涉及一些利用思维陷阱来说服对方的方法。

相对于《思考,快与慢》、《这才是心理学》等更偏理论和原理的经典著作,本书的特点在于更贴近生活。书中有很多现实生活当中的案例,不过多为美国的政治领域,中国读者相对来说并可能不是特别熟悉。书中也推荐了《思考,快与慢》一书,书中也有些许后者的影子,但两位作者的风格是迥异的。

个人认为,本书更适合于思考领域的入门阅读——以直观的案例意识到自己和人类存在的思维陷阱,但并不涉及很多原理和机制。总体来说有所收益,但增量有限。

· 人类的思维有很多局限和误区,并且我们不知道这些局限和误区。我们通常不善于思考。

· “绝对正确”和“明显错误”给人的感觉通常完全一样,以至于我们无法区分二者,从而容易做出错误的判断。

· 如果我们拥有多个领域的思维方法,综合利用这些方法和视角,可以帮助我们摆脱思维的局限。思考是一种后天习得的技能。

1. 不要把观点建立在准确了解他人想法/动机的假设之上。了解事情的背景和来龙去脉很重要。

2. 对他人的评价应依赖于基于事实的因果推理,而非贴标签。

3. 奥卡姆剃刀原理和投射效应在生活中不适用。

4. 应当将“自我意识”当做工具,依照环境所需调整自己表现出来的自信程度,而不是一味地维持“面子”。

5. 把错误当做经验教训,而非缺陷。不要为错误找借口;要主动承认错误,寻找解决方案。

6. 不要为自己贴上固定的标签,要知道自己的行为可以使自己更优秀。

7. 不要固执己见,要保持开放的心态。

8. 要基于当前的现实寻找解决方案,而非通过改变过去来解决问题。

9. 要有积极的心态,关注事物积极的一面。

10. 复杂问题无法预测。不要轻信专家,更不要浪费时间试图“自己调查研究”复杂问题。

11. 要多角度、动态地看问题。

12. 方向比准确更重要;方法比目标更重要。

13. 涉及统计学时,我们容易做出错误的判断。

14. 一般来说,不可能证明事物不存在。

15. 从最简单的、力所能及的行动开始,循序渐进,逐渐提升自己的能力。

16. 不断尝试学习新技能和新方法。

17. 相信自己能通过行动掌控命运,具备“你能做成任何事情”的心态。

18. 勇于冒险,主动试错,争取成功的机会。

19. 学习经济学使人了解经济运作的原理,从而能避免一些错误。

20. 注意语言的框架效应的影响,不要掉入文字陷阱,尤其在涉及道德问题时。

21. 尝试克服“文化重力”的影响。

22. 明确事物的轻重缓急;先照顾自己,再照顾别人。

23. 了解媒体报道的逻辑,避免受到媒体偏见的影响。

24. 人类并非是理性的;应当了解人性的基本特点。

25. 可以通过改变行为来改变思维方式;身体健康对于有效思考很重要。

26. 不要根据他人的错误来评判他,而是根据他人对待错误的态度来评判他。

27. 保持清醒,避免受到有偏见的观点的影响。

· 我们通常不了解(缺乏足够的想象力以想象)他人所拥有的知识、说话的环境和事情的来龙去脉,而默认用自己的处境代替他人的处境,用自己的所知所想来推断他人的所知所想。

· 聪明人和笨人的选择我们都无法理解,从而无法清晰地区分二者。所以保持谦卑,知道自己可能会出错。

· 不要把自己的观点建立在准确了解他人想法/动机的假设之上。

· 我们容易在不了解事情的全貌的情况下做出错误的判断和决定。了解背景很重要。【尼斯贝特:西方人更倾向于忽略背景而关注主体,东方人更倾向于关注背景和主体之间的关系。】

· 最好是让人们澄清他们的观点,并将其视为他们内心想法的最好证据,即便它是谎言。

· 要根据他人的言行而非他人的想法来判断他人。

· 如果一件事同时存在普通的解释和不同寻常的解释,那么应该相信普通的解释【概率更大】。不同寻常的解释【概率更小】需要不同寻常的证据。【汉隆剃刀】

· 你无法从他人的行为中推断出动机和善恶,除非问题很简单(犯罪和欺凌)。【尼斯贝特:行为不能反应较为稳定的性格或品质,而是更多地取决于情境。】

· 考虑问题的多个方面、有比较地选择行动计划是正常和应该的行为。不应因为考虑了某个似乎关乎道德的方面,就给人贴上具有道德倾向的标签。

· 如果某人惧怕做某事,不代表他是“懦夫”,不要因此给他贴上“懦夫”的标签。做与不做某件事取决于这件事的成本收益,而非懦弱或勇敢。

· 观点与观点之间通常不是正义与邪恶之分,而是立场、价值观、认知的差异。

· 为他人贴标签通常可以终止争论,但不会推动事情继续向前发展。

· 为观点不同的对手贴上蔑视意味的标签,就是放弃了道德和智力上的制高点。

· 停止为20年前发生的事互相指责。人在20年会发生很大的变化,通常会变好。

· 在生活中,我们通常搞不清哪一个才是符合事实的最简单的解释(奥卡姆剃刀),以为自己的解释才是。从而,在生活中,奥卡姆剃刀通常能被双方都用作捍卫自己或攻击对方的工具。

· 【奥卡姆剃刀原理:如果有好几个理论都能对一件事做出解释,都能提供同样准确的预言,你应该选择假定最少的那一个。】

· 投射:个体将自己身上所存在的缺陷归于他人身上并进行指责,但实际上目标对象可能没有这种缺陷。

· 未经训练的普通人无法分辨出基于观察得出的观点和“投射”之间的区别。

· 在有些方面(运动、考试、恋爱、社交生活、事业等),自信与成功密切相关,略微过度的自信能够带来更好的结果。这时要表现地更自信一些(调高自我意识)。

· 需要调高自我意识时,不要妄自菲薄,要知道大家都在虚张声势。

· 调高自我意识的方法:

□ 自我暗示:“我很擅长这件事”。Fake it till you make it.

□ 正确的呼吸方法:用鼻子吸气,用嘴呼吸,吸气时降低横膈膜,不要在胸部进行浅呼吸。经常练习,尤其在进入紧张状态之前。

□ 注意肢体语言:保持姿势端正,身体“开放”,不要交叉双腿和双臂。尽量放松自己,充分利用空间,包括使用手势语。【具身认知】

□ 提前准备问题:如果你不是外向的人,那么在与人交往时,你可能会感到局促不安,从而削弱你的自信。最好、最简单的防范措施是提前准备一些问题,以此缓和尴尬局面。

□ 学会用眼神交流,学会微笑,学会充满自信地与他人握手。

□ 培养可迁移的自信:经常想一想自己擅长的事情,以此提醒自己认识到自己的天赋和毅力。如果你不擅长任何事情,那就试着找一项运动、爱好或其他活动进行练习,直到擅长为止。

□ 经常锻炼,消耗过剩的精力,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 坚持练习以上方法。

· 遇到分歧时,需要调低自我意识,以提醒自己可能对方是正确的。避免显得固执,而要显得谦卑,但不要过于谦卑。

□ 记录自以为十拿九稳的预测,结果却大错特错的情况。要忠实、公开地记录,以免事后开脱。【我们很擅长后见之明,擅长制造特殊解释和事后解释。】

· 自我意识给我们带来恐惧,而这种恐惧是一种错觉。【聚光灯效应】

□ 经常把自己置于尴尬境地进行锻炼,事后会发现这并没有什么大不了。

□ 当他人出于尴尬境地时,旁观者的做法通常是完全忽略。

· 不要过于在意他人的看法,尤其是无关紧要的他人,那不会有太大影响。

· 不要把表现当做自我价值的反应。

· 有时放弃隐私(使自己尴尬的事实)可能带来好处。这时不要因为在意面子而死守隐私。

· 有时我们死守隐私只是因为过于在意他人的看法,而这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不便,他人的看法并没有那么重要,而且很可能只是我们臆想出来的。

· 不要把过去的错误当做缺陷,而是当做经验教训。

· 固定型心智模型的人将错误看做失败,从而强烈地避免失败。

· 为自己的错误找借口是不明智的行为,应当承认错误,并且积极寻找解决(弥补)方案。

· “社会地位”等标签是相对固定的,而自我的成长是更值得追求的。

· 不要为自己贴标签,然后以此为借口维持自己的不良行为。可以改变自己的行为来变得更优秀,也可以改变他人对自己的看法。行为和习惯塑造你的身份,反之亦然。【《掌控习惯》】

· 在事实不明的情况下,不要固执己见,有必要尽可能同等地对待自己的观点和在自己对立面的观点。保留“自己也可能是错的”这一可能性。方法是设想将自己的假设反过来会怎样【做辩论的双方,仔细考虑各自的论据】。

· 想要获得商业上的成功,要关注用户的需求,而不是只关注自己的创意和想法(自我意识)。

· 不要期望自己绝对正确(时间上、立场上、观点上)。这不现实,反而会使自己丧失说服力,从而导致失败。【有些人想赢,有些人想赢得辩论】

· 在变化的环境中,行为和方法也要随之变化。

· 不要尝试改变过去,不要尝试通过处理当前的事件来解决历史问题。这会限制我们的思路和选择。要在当前可得的选择中找到并坚持使我们成功的方法。

· 不必从问题的原因/责任人来找解决方案,而是基于现实可行性/成本/谁受到影响来找解决方案。问题的最佳解决方案通常与问题责任人无关。

· 人脑天生喜欢关注问题,但仅仅关注问题使我们消极悲观,视野受到限制,无法看清全局。

· 关注积极的方面使人更快乐、更淡定,更能准确把握现实。

· 通过控制物理环境来控制思维空间,主动寻找积极的想法和事情,有意识地避免仅仅看到消极的一面。

· 如果难以驱逐头脑中的消极想法,不要试图不想它们,而是集中精力思考积极想法,用积极想法代替消极想法。

· 最好的思维习惯之一是用积极的方式思考问题。技巧是在谈论一件消极的事时,至少把它与一个积极的想法联系起来。

· 不要总是沉湎于过去。试着用新的、有趣的想法排挤掉破坏性的记忆。忙碌和时间会消弭一切不愉快的记忆。

· 人类使用模式识别来理解世界;人类非常不擅长模式识别;人类不知道自己不擅长模式识别。

· 我们无法区分能够做出正确预测的有效模式与无意义的事物。我们经常在无意义中“发现”模式。

· 我们对世界的理解仅限于简单的情形(比如人性),而无法理解复杂的情境。

· 我们(包括专家)无法识别复杂情境中的各个影响因素及其权重,很难为复杂情境构建模型;我们不善于预测复杂事件。不要轻信专家,更不要浪费时间试图“自己调查研究”复杂问题。

· 当情况相对简单,而且历史上有过与之非常类似的情况时,可以相信专家。

· 不要试图用单一变量解释复杂问题。多个变量同时都很重要的情况非常普遍。

· 类比适用于幽默和描述新概念,不适用于说服和预测。类比当中的模式过于简单,仅仅提取出了个别要素来建立模型,而复杂问题无法用几个简单要素的模型得到解释和预测。

· 持有不同立场的人,对同一事件的叙述和看法可能不同。不要轻信某一方,不要仅用自己的立场给事件定性。

· 事情总是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影响事态发展的通常有多方面的作用力,不要只关注一个因素而忽略了其它因素。

· 直线预测(事情会一直向着当前的方向发展)是错误的。【尼斯贝特:西方人多是直线思维,东方人会认为事情会向相反的方向发展(物极必反;塞翁失马)。】

· 直线预测的作用在于为未来糟糕的结果提供警告。【自我毁灭的预言】

· 确定的目标限制了通往胜利的道路,而方法可以提供多种取胜之道 。

· 好方法会引发你原本不知道的已然存在的机会,其结果不可预测。明智的做法是尝试多种不同的方法,检测其效果。

· 有时我们并不知道哪个计划效果更好。更明智的做法是承认我们不知道哪些计划是最好的,然后设法对其进行小规模试验。

· 我们容易高估巧合出现的概率,从而容易为巧合赋予本不存在的意义。不要相信仅凭巧合得来的观点。

□ 我们忽略了巧合没有发生的无数的情景。

□ 我们容易发现不存在的模式。

· 如果相信巧合,可能使我们先入为主(确认偏误),导致我们错误地解读信号。

· 轶事和个案不能推断总体。

· 描述/评价一个群体时,要注意所选样本的代表性。不要根据群体中最差的成员来评判整个群体。

· 一般来说,不可能证明事物不存在,最多只能表明无法发现某物的存在。

· 没有证据表明它存在不等于不存在。【上帝,阴谋论,黑天鹅】

· 【我们通常使用归纳法得出结论。这种结论并非是逻辑严谨的,强有力的反例可以推翻归纳得到的结论。如果尚无反例,则应当保持开放地接受该结论。】

· 从最容易做到的小事开始,循序渐进,积少成多,不要一上来就用宏大的计划和目标压垮自己。【《掌控习惯》】

· 建立习惯的系统,每天花时间做富有成效的事。

· 不断尝试学习新技能和新方法,这能拓宽自己的人生道路,还可以使自己增强信心。

· 要具备“你能做成任何事情”的心态。

· 成功人士以及那些总有一天会成功的人,似乎都相信他们可以通过自己的行动掌握自己的命运。而这会自我实现。

· 学习如何像富人(认为自己是生活主导者)一样思考问题的简单方法:开始阅读这方面的书籍。

□ 推荐书目:《如何在几乎所有事情上都失败,但仍然获得巨大成功》(How to Fail at Almost Everything and Still Win Big),斯科特·亚当斯

□ 推荐作者:托尼·罗宾斯(Tong Robbins)、蒂姆·费里斯(Tim Ferris)、詹姆斯·阿尔图彻(James Altucher)、塞斯·高汀(Seth Godin)、迈克·塞诺维奇(Mike Cernovich)

· 盲目自信/敢于冒险是一种优点,它使人类有前进的动力。机会来源于行动。多抓几次,能抓到更多鱼的可能性更大。

· 什么都不尝试的人不可能成功。勇于行动,不要缩手缩脚,即使有时你心中并无把握。

· 即便世界当中有很多错误和失败,人类也依旧能有所得。对个人来说也一样(得到经验教训、社交网络),前提是不要犯致命的错误。

· 如果你不知道做某件事情的正确方法,那就试着做错,只要这样做不甚危险就可以。犯错是学习如何正确做事的好方法。

· 当你做错事时,那些知道正确做事方式的人通常会迫不及待地告诉你哪里出了问题;要学会利用这些免费的建议。

· 不要等到弄清楚正确行事方法之后再开始行动。这种策略只有在万一出错,你就会面临危险时才有意义。对于生活中的大多数目标来说,我们无须等待,完全可以随时开始。犯点错误没关系,关键是要从中有所收获,最终解决问题。

· 过于自信(行动)和过久的等待(不行动)都很可能失败。解决方案是:在大规模行动之前,先小规模测试。

· 掌握基本的经济学知识可以帮助你看清别人看不到的角落。【巴斯夏:看见看不见的】

· 懂经济学的人更容易识破骗局,因为金钱对人的行为的影响是可以预见的。

· 专家可能受到利益的驱使而提供建议。谨慎向利益相关者征求意见。

· 要用成本收益分析思考问题,而不是给问题贴上道德标签。

· 如果想要说服他人,必须比较该方案的全部成本和全部收益。仅考虑成本或仅考虑收益的方案不可信,而可信的方案才能改变他人的主意。

· 比较成本收益时要同时考虑现在和未来;比较当前与未来的成本收益时,要对未来的钱折现。

· 在商界,三年以上的预测不可信。

· 做决策时应当考虑机会成本。如果认定一件事(包括生命)有价值就不顾代价地去做,是没有考虑机会成本。不应当花费巨大代价来完全规避不致命的风险。【克服损失厌恶】

· 我们不能孤立地评估事情。对好和坏的判断是根据比较做出的;没有比较的对象,就无法判断(在可实现的范围内)好坏的相对程度。

· 所选择的方案应当与次优方案进行比较。

· 混乱垄断(confusopoly):由于产品和服务太过混乱,以至于客户无法知道他们能买到什么,从而消除了价格竞争。总的来说,世界正变得越来越混乱垄断。面对复杂局面,任何人都不能太自信,也不能过于相信专家。

· 一般来说,如果人们在某个特定领域投入很大,涉及多个公司,那么即使参与者发生了变化,这一技术或行业也可能会继续存在下去。【行业趋势比企业趋势更容易判断】

· 给人类的任何选择增加阻力都会减少做出这种选择的人数。

· 使用一些泛泛的、缺少特定情境的带有道德色彩的词汇(“谋杀”“杀害”“正常化”)无法说明问题。通常,在没有具体情境的情况下,很难判断这些词是是否正确;而这些词又通常给人一种默认的好的(或不好的)感觉,让我们产生判断它是好的(或不好的)的倾向。【框架效应】

· 不要使用“公平”作为论据,公平通常无法定义,是否公平取决于个人的立场。

· 在同一个对话中提及不同的事物,不意味着说话者在比较它们的相对价值,或认为它们之间可以比较。

· “你为什么不早点着手”是对他人行为的谴责和否定。世界上没有哪件事情是足够早的。你永远可以问出这个问题,然而它没有答案。表扬才是对良好行为的奖励。

· 文化重力:每种文化看待成功的态度。重视成功的环境文化重力小;反之文化重力大。

· 学会把自己从同伴的文化重力中解放出来,从长远来看,你会得到回报。

· 【选择合适的物理环境;建立真正的高自尊,避免受到他人评价的过度影响。】

· 要把自己放在首位。如果你不首先学会如何照顾自己,你就无法更好地照顾别人。要把自己的健康、经济状况放在首位,达到最佳状态,然后你才有能力向外扩展,帮助他人。

· 轻重缓急的优先级排名:1.自己,2.家庭,3.朋友,4.雇主,5.城镇/城市,6.国家,7.世界。

· 媒体喜欢报导耸人听闻/吸引眼球的消息。

· 首先需要有全面的信息,然后才能做判断。不知道和不同意是两回事。

· 判断新闻真实性的方法:

□ 真实的新闻会在所有台都报道。如果只有某一立场的台报道,通常不是真的。

□ 该报道是否存在立场偏见,以及因立场导致的夸大。

□ 该报道是否只是媒体人对他人想法的揣测(读心术)。

□ 该报道是否故意曲解或断章取义。

□ 荒谬的报道通常不实。

□ 对最初的报道持怀疑和等待的态度。

· 应当了解人性的基本特点。推荐阅读书目:

□ 罗伯特·西奥迪尼的《影响力》

□ 查尔斯·杜希格的《习惯的力量》

□ 丹尼尔·卡尼曼的《思考,快与慢》

□ 斯科特·亚当斯的《以大制胜》

· 要意识到可以通过健康和健身来调整思想和态度。

· 精力不足使人的意志力降低,身体健康、精力充沛使人能承担更大的挑战和风险、更勇敢地面对尴尬的局面。

· 如果想更有效地思考问题,一定要确保身体健康(饮食,锻炼,睡眠)。【《精力管理》】

· 【不要根据某一局的胜败来评判一个人,而是根据他的方法(系统)来评判他;宽框架】

· 是否出错有运气的成分;错误可能被隐藏起来。

· 对错误的最佳反应模式:认识到错误及其影响;表现出真诚的懊悔;打算如何弥补;未来打算如何避免。

· 【对待错误的态度:成长型/固定型思维模式】

· 整个社会必须在法律制度的背景下对人们的错误进行评判。从法律意义上说,你不能原谅犯罪,否则社会就会瓦解崩溃。

· 如果你的观点没有得到任何一个专家的支持,那么最好重新思考自己的观点。

· 人们会产生幻觉,看见一些不存在的东西【脑补,大脑擅长根据自己的解释补充细节】,但不会把看见过的东西抹去。如果自己看见了一些东西而其他同时在场的人没有看见,那么最好怀疑自己。

· 每个人都可能被洗脑而不自知(确认偏误)。

· 验证一个理论,不是看是否有事实和它相符(几乎每个理论都有),而是看它能否很好地做出预测。

· 邪教团体的特征之一是通常阻止成员与外界交流。

· 你不大可能一次就将某个人从他的思维陷阱中援救出来,你需要首先削弱他对自己观点的过度自信,使他们停止相信自己对世界的理解,直到他能够最终突围出来。

· 批评者的批评通常来自他们对你观点的误解。应对批评者有效的方法是让他们说出自己认同、并且他们认为你不同意的观点。而事实上你的观点可能相同,或者你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澄清。

· “细目清单说服法”:当任何一项单独的证据都没有说服力时,人们就会试图用数量来弥补不足。如果有人对某一观点最多持有三个理由,那么他可能具有很强的说服力,但那些能列举出十个详细理由的人很少具有说服力。应对方法是检验细目清单的有效性:请对方说出清单上能支持自己观点的最有力的证据,只能说一个;然后尝试驳倒这一最有力的证据,以此达成削弱对方信心的目标。

· “礼貌地表达不同意见”:在不撒谎的情况下,尽可能认同你想要说服的人的观点,以便在处理分歧之前与对方建立融洽和互信的关系。一定要先谈论你们双方都同意的观点,以此设定基调,让自己听起来通情达理。

· 不要陷入对小事的争论中。放弃琐碎,专注于重要的因素。

· 当对方忽略了长远前景时,让对方描述和审视自己所看重的计划的未来。

· 当对方的观点是基于他们认为自己具备读心术(了解他人想法)的能力时,指出这一点:提醒他们在读心;提醒他们曾经被别人错误地读心。

· 正确地阐述问题:清楚的定义和界定;不要贴标签,不要使用容易引起偏见的词语;注意框架效应的影响。

/ 不要痴迷于读心术,因为人类不具备这种能力。

/ 把你的自我意识当成一种工具,而不是你的身份。回顾一下自己的预测,养成低调谦卑、实用现实的世界观。不妨经常把自己置于尴尬的境地,以此告诉自己世上没有持久的痛苦。

/ 过去一去不复返,不要让你对过去的执念影响自己今天的决定。

/ 如果你没有针对你提议的计划提出另外一个最佳替代方案,那就等于你什么都没说,聪明人会明智地忽略你。

/ 如果你争论的只是某个词的定义,而没有提出最佳方案,那么你可能陷入了局限思维中。

/ 如果你确信理解某个复杂的问题只需要一个变量,那么问题可能出在你身上。

/ 在日常生活中,奥卡姆剃刀原理(认为对事情最简单的解释通常是正确的)完全是一派胡言,因为我们都认为自己的观点是最简单的解释。

/ 在大多数情况下,公平是无法获得的,因为它具有主观性。你最多可能得到的是平等地应用规则。

/ 如果你的论点取决于某一次发生的事情,那就不能说你有自己的论点,只能说你有一个故事。

/ 如果你的观点完全依赖于所谓的“滑坡谬误”,那你就没有多少说服力。一切事物都在变化之中,直到出现一个停止的理由。修剪草坪并不等于给狗剃毛。

/ 巧合通常毫无意义,只不过会徒增证实性偏见。如果你的论点完全依赖于不知道如何解释巧合,那只能说明你的想象力很贫乏,你并没有自己的论点。巧合可能会告诉你从哪里开始入手证明某一理论,但这是巧合的最大作用。

/ 避免片面思维,既不要忽视某个计划的成本,也不要忽视其收益。

/ 不要用类比进行预测,要注意因果关系。

/ 不要根据一个群体中最差的那5%来判断该群体。如果你那样做了,那么你可能是你所在群体中最差的5%。

/ 了解专家建议的局限性,对那些有经济动机去误导他人的专家持怀疑态度。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