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学会呼吸读后感锦集

学会呼吸读后感锦集

《学会呼吸》是一本由[爱尔兰] 帕特里克·麦基翁 / Patrick McKeown著作,后浪丨中国友谊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8.00元,页数:35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学会呼吸》读后感(一):鼻子不通气的你,也许需要《学会呼吸》

我们生来就会呼吸,那为什么还要重新学习如何呼吸呢? 抱着这样的疑问,我开始读这本书。 书中有这么一句话警醒了我: “鼻子是用来呼吸的,嘴是用来吃饭的。” 偏偏是这么一句简单的话,却戳中了我的痛处。 我从三岁开始就得了过敏性鼻炎,偏偏身处的城市还种满了蒿草,以至于我每年到七八月份,就希望把自己的鼻子扔了。 我的鼻子常年是不通气的,呼吸只能靠嘴来进行。长期以往鼻子越来越不通气,自己的呼吸也越来越浅,经常有呼吸短促的问题。 用鼻子呼吸,用嘴吃饭对我来说似乎是不可能的。 但从读了这本书之后,我开始按照书上的方法坚持用鼻子呼吸,并且有意控制呼吸量。 慢慢地我的鼻子变得通气了,气短的问题也逐渐改善。 现在正是七八月份,我鼻炎最严重的时候。但今年不管鼻子炎多严重,我的鼻子依旧是通气的。 我相信这本书上的呼吸方法是管用的,也希望你能从中获得启发,改善自己的呼吸。

《学会呼吸》读后感(二):Everyday is a nice day!

炎热夏天,你看到一只狗趴在街头,大力地吐舌喘气,这是为了将体内的热量散发出去。

你很少看到在凉爽的日子里,狗同样吐舌呼吸。

这说明对于动物来说,嘴巴的功用在呼气,呼出体内热量。

用嘴巴吸气乃是错误的行为,同时只有在特殊情况下,嘴巴才行使呼气功用。

呼吸的器官是鼻子,而不是嘴巴,一直如此。

只有人诞生后,嘴巴才逐渐变为呼吸的主要器官。

嘴巴呼吸产生了问题,空气只到胸腔,同时能量被耗散。

鼻子呼吸才是正确的方式,能量由外向内聚集,并不被耗散。

鼻吸,积蓄能量。嘴呼,耗散能量。

跑步时,最佳呼吸方式似乎就是如此:鼻吸嘴呼。

因为这样才能最好地使用能量。

是时候放弃嘴巴,让它专职于吃饭、说话和亲吻。

把呼吸的任务交还给鼻子。

你会发现,身体的能量越来越充足。

Everyday is a nice day!

《学会呼吸》读后感(三):呼吸:人与动物

以鼻呼吸,向内凝聚气息;以嘴呼吸,向外扩展气息。

一种是能力的聚集,种一是能量的消耗。

这是动物与人的区别,人是从动物进化来的。

人最初像动物一样用鼻呼吸,只是到后来才用嘴巴。

何时?嘴巴取代了鼻子,成为了他主要的呼吸器官。

我想也许是在人学会说话之后。

嘴除了行使咀嚼功能,成为了言说的器官。

语言给人类的思维模式带来了根本变革。

时间诞生了,空间成了次要的东西。

自我的建构和认同,也在此时发生。

嘴巴成为人身体上最重要的器官,呼吸从鼻子转到了人。

可以说,嘴和鼻的差别成了人与动物差别的某种象征。

这是为何当我们重新用鼻子呼吸后,会重新进入一种遮蔽非揭示的状态。

用鼻呼吸带来了终止思维的静观,而在我们大口呼吸的同时,思维总是极为活跃的。

另一点,鼻子呼吸引起的是腹腔的运动,相对的,用嘴呼吸引发的是胸腔的扩张和收缩。

按其部位分,胸腔更接近于统摄一切的大脑。

这是否说明了鼻子呼吸所联系的是身体,而嘴巴呼吸连接着大脑。

不得而知。我们所知道的是,用嘴呼吸给人类带来了精神困境。

而用鼻呼吸能帮助人类回归动物的状态,一种沉浸。

反而不是深度之无聊,而是世界的真正敞开。

《学会呼吸》读后感(四):《学会呼吸》

很是触动,有点颠覆三观 从没意识到呼吸的重要性,正如作者所言“一个人不吃食物可以活几周,不喝水可以活几天,但是几分钟内不呼吸就会死。” 书中好几个观点刷新认知:

1⃣决定运动极限的要素不是肌肉疲劳程度,而是呼吸困难程度。 从小到大,只要是跑步,没跑多少步就气喘吁吁,我以为体力问题,甚至后来尝试去练习跑步,但是到后面练习感觉撑不住干脆转向瑜伽垫上锻炼,甚至有时候不坐电梯爬楼梯锻炼也是,气喘的太厉害,如今才知道主要问题是是呼吸方式,而不是体力方面。

2⃣为了健康,必须减少呼吸量。因为妨碍健康和健身最大因素是“长期过度换气”状态。(换气过度会使气道变窄,身体利用氧气能力下降,导致血管变窄,不能给心脏、器官、肌肉输送足够多的血液。) 第一次听说要减少呼吸量,大开眼界

3⃣刺激呼吸的首要诱因是消除体内过量的二氧化碳。 我一直以为是呼吸的首因是人需要氧气hhh

4⃣影响呼吸效率低重要因素不是氧气,而是二氧化碳。

5⃣换气过度会把自身呼吸系统弄崩溃,嘴呼吸会造成恶性循环,觉得需要用更大呼吸应对,但却导致呼吸量进一步增加。 鼻呼吸vs嘴呼吸。作者一再三强调鼻呼吸的好处。记得小时候爬楼梯气喘吁吁的,我爸跟我说屏息,用鼻子呼吸,不要用嘴呼吸。当时尝试但随之放弃,因为感觉嘴呼吸改鼻呼吸,感觉就像要憋气,憋死人的感觉,甚至觉得自己要窒息死了……但如今回过头来看,确实有道理 6⃣最好不要叹气、打哈欠、说话不要大口呼吸 完全都是自己经常所犯的错误:潜意识喜欢叹气放松(这点被父母说了好多遍,说叹气叹的是人的精气神、元气);老喜欢打哈欠;说话爱大口呼吸,主要是自己心急,说话老是很快,甚至说到有点上气不接下气的感觉,需要大口呼吸缓解。这些都需要改正,引以为戒 7⃣️练习屏息,提高二氧化碳忍受度

8⃣️嘴呼吸对应胸腔呼吸,鼻呼吸对应的是腹式呼吸

额外:谈及BOLT体内氧气水平值 本书也有缺点,感觉有点啰里啰嗦,重复一些观点,但总体来说还是不错,值得一读。

《学会呼吸》读后感(五):理论不太对,方法却很好

里面采用的呼吸训练方法,跟姐姐平时打坐时关注呼吸,屏息的做法有点像,确实会瘦。 不过关于理论部分却不太认同,我们身体的氧气并不是更多了不舒服,频繁的喘气呼吸并不提高身体的含氧量。喘气其实很呼吸得很浅,身体吸取氧气后并没有充分利用就呼出来了,更别提输送到身体的末梢。对于深呼吸,显然这书中定义的也不太对。深呼吸不是长呼长吸,深沉深沉,深呼吸指的是把呼吸沉下去,直达腹部和身体的深处,深呼吸是缓慢而平静的。尽管如此,书中提出的训练呼吸训练方法还是特别有用的。 中医对体质有一种分类,叫血瘀体质。直白的说,瘀血就是血红细胞的载氧能力不足,特别是在身体肌肉的末梢,静脉毛细血管和动脉毛细血管交换联结的地方,动脉毛细血管推动的力量不足,而静脉毛细血管回流的力量也不够。这些末梢,缺乏足够的动力,交换得不完全。血红细胞含氧量不足,就反应出一种瘀血的状态。 而屏息,气体在身体内部会形成一种渗透的压力,让气更好地往身体毛细血管的末梢渗透,促进了末梢的能量交换。而运动,能增强心肺的活力,让气体的渗透率更高,也有助提高渗透的深度。一边屏息一边适当运动,两者一起提高氧气在身体的交换和使用效率,让参与到转化的细胞载氧量更高。当然,除了血红细胞的载氧能力增加外,也有书中提出的,血红细胞的量也更多了。

这里完成了中医说的两个方面的体质改善,一是改善了身体瘀血的情况,有活血的功效,另外是改善了脾肾气虚的情况,身体更有活力了。

还有一方面没有书中没有研究探讨到的,就是呼吸的节律问题。因为书中每次做联系,都是间断的,没有形成节律。如果呼吸形成一定的节律,体内是会形成一种低频的呼吸共振的,一旦形成共振,气在体内的渗透力更强,更持续持久的在毛细血管层面进行交流。达到这种气的共振,需要特别静,呼吸的频率和起伏都很小,身体的气自己主导着呼吸,同时还形成节律,这就有点类似于气功了。

对于人体科学的研究,其实很多都是相通的,气功也好,引导也好,冥想也好,呼吸也好,持续安静有节律有深度的体内呼吸共鸣,最终可以达到一种放松自然、清灵敏捷、睿智平和的状态,不管是身体、心态、思想甚至是身体反应,都会变得透亮。

不管怎么说,书中循序渐进的呼吸方法,是可以持续进行练习的。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