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同理心读后感摘抄

同理心读后感摘抄

《同理心》是一本由(美)辛迪·戴尔著作,台海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5.00,页数:20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同理心》精选点评:

●有样无货,不太好读的一本书。

●同理心,是指设身处地分享、理解他人情绪和需求的能力。拥有同理心的人,能够做到与他人感同身受,相处时能让人减轻压力,感到非常舒适。注意,同理心≠同情心,同情是一种主观感受,而同理心是和对方感同身受。同理心是一种与生俱来的能力。研究发现,刚出生不久的婴儿就已经表现出了同理心行为,能给予其他家人安慰,在父母有困难时表现出要帮忙的样子。1-2岁的孩子,就已经乐于给他人分享自己的玩具。每个人天生同理心的强度不同。你一定见过很多人看电影会泪流满面,这就是天生同理心强。相反,有的人看到他人受伤都没什么感觉,这可能就是天生同理心弱。不过好消息是,即便一个人天生同理心弱,也能通过后天培养。

●难度指数:★☆☆☆☆ 推荐指数:★★★☆☆ 个人阅读收获: ★本书主要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帮你了解同理心以及在生活中所起的作用,接着介绍了同理心的做法:慈悲共情四步法;第二部分介绍了同理心在工作、生活中的应用以及一些实例。 ★五种共情类型:身体共情、情绪共情、精神共情、自然共情、心灵菜情,书中还提供了测试题,通过测试得到自己在这两种共情中的情况。连接是理解同理心的关键所在,也为我们每天的生活注入非凡的力量,共情可以提高我们的健康水平,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美好。

●读过的最玄乎的一本书。例如,书中第四十页,作者说“在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得了大约十二种过敏症……我的治疗师说我的这些过敏症是从我的家人那里承接来的。她引导我做了一个冥想,让我把这些过敏症‘还给’它们的主人。不到几星期,我的家人都开始纷纷抱怨最近得了过敏症”exm?(●—●)也有可能是这是我知识盲区,不知道而已,但真的接受不了。

●看完了《共情的力量》再来看的同理心,同理心这本书真的烂得不行,强烈建议不要浪费时间了,直接去看共情的力量这本书就行!

●花了一个多小时泛读完,整本书的内容跟书名不太符合,感觉更像是一种科学文献的收集,里面的道理讲得也很浅,方法太过于理论化,只能算做一个概念类的小小科普。

●1. 同理心,是指设身处地分享、理解他人情绪和需求的能力。拥有同理心的人,能够做到与他人感同身受,相处时能让人减轻压力,感到非常舒适。22. 同理心≠同情心,这是很多人都有的误区。同情是一种主观感受,而同理心是和对方感同身受。比如朋友抱怨工作压力太大,同情心的表现是“确实太累了,你要不要休假放松一下”;而同理心的表现是“我也有压力特别大的时候,我理解你的心情,确实很难熬”,让对方明白自己不孤独。3. 同理心是一种与生俱来的能力。44. 每个人天生同理心的强度不同。你一定见过很多人看电影会泪流满面,这就是天生同理心强。相反,有的人看到他人受伤都没什么感觉,这可能就是天生同理心弱。不过好消息是,即便一个人天生同理心弱,也能通过后天培养。

●大部分内容都属于玄学范畴,没什么意义。

●更多的家庭亲密关系中的同理心,而非职场和社会中的,实用性较差。这个就是老外和国人的重点不一样了,很多国外的沟通类,情商类都是从家庭关系出发和为中心,为我们多是以社会和职场出发教你怎么样成为一个“成功”的人。

《同理心》读后感(一):对同理心的泛泛而谈

算是对同理心的泛泛而谈,没有可操作性。读完后,对共情多了一点了解。到具体怎么提高共情的能力,这本书没有帮助。

书中对共情的分类,让人觉得有点玄乎。举的例子让你觉得共情能力强的人,都是有“特异功能”的人。

书中提到的下述观点倒是令人耳目一新。

菲比·考德威尔(Phoebe Caldwell)认为,患有自闭症的人并不是缺乏同理心,相反,他们是对情绪太过敏感,为了避免痛苦而抑制了他们的情绪机制。这样,难点就在表达共情上,而不是记录共情74。这个结论与我自己对自闭症患者的经验不谋而合,患有自闭症的人是过度共情而非缺乏共情。

《同理心》读后感(二):同理心:做个让人舒服的通灵高手

感觉还是太过于通灵了,作者见过的各种“共情”似乎与生俱来的。 细读的一个章节是:判断我是哪种共情类型。 共情类型分为五种:身体、情绪、精神、自然、心灵。 1、身体:有点超能力的感觉,站在有症状、疼痛或疾病的人身边就能感同身受。 2、情绪: 基本感受有五种:快乐、悲伤、恐惧、愤怒和厌恶。 对许多情绪共情者来说,另一个挑战就是难以区分他们自己的感受和他人的感受两者的不同。 3、精神 所有精神共情能力的核心都是获取信息和感知的能力,他们是知识的海洋,是百科全书型的人。 认知共情包涵下面活动:理解他人是如何思考的、能够站在他人的角度 4、自然 太玄学了。能够跟各种动物沟通情绪,甚至植物也可以。更玄的是还有无生命体。 5、心灵 利他是我们生命真正的终极意义。 心灵共情者能用直觉读懂或感知他人的梦想。靠直觉就能分辨牧师是不是虔诚是不是撒谎的。

《同理心》读后感(三):李超读书《同理心》

萨提亚第一个孩子患有先天性脑瘫,起初对他打击非常大。他的太太跟他说,让他对他的孩子报以同理心并且尽到爸爸的责任就可以了,这把萨提亚从崩溃的边缘解救出来。这里面的同理心不是同情心,往往绝大多数人都把同理心简单的描述成:想象另一个人在经理什么,典型的就是感同身受。这个是一个非常大的误解,真正的同理心是用你的共情天赋感知他人。

什么是同理心呢?

同理心涵盖了思想、感觉、知觉以及天赋等其他我们崇尚的意识,超越了心理学。所以现在同理心是心理学家、科学家、社会学家争相研究的热点。

同理心思维导图

通过一系列的问题可以找出自己的共情天赋是什么?

我发现有五种截然不同的共情类型:身体、情绪、精神、自然和心灵。

找到你的共情天赋就可以运用到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中。

通过运用同理心可以疗愈自己和疗愈他人。

通过运用同理心可以改善我们的人际关系。

通过运用同理心可以找到自己适合的工作。

《同理心》读后感(四):星座学的共情版本

一看到序言提到丹尼·戈尔曼我就感觉不好,结果证明这果然是一本很“灵修”风格的书。虽然写书的人都喜欢过于看重自己的领域,但是本书将共情推到了囊括一切的地步,可是具体的内容却是星座运势的风格,还提到了能量场这种玄而又玄的东西,其中竟然拿出了“量子纠缠”,说“纠缠指的是,一旦两个粒子,或者人、物彼此连接,无论何时何地,它们永远与我们同在”实在是让人难以下咽,顺道说下,书中错别字比较多,我读的是电子版,不知道纸质版如何。 不过我还是一个务实的工程主义者,有用的东西还是愿意予以承认,书中对共情的一些阐释,以及如何防止共情变成同情、怜悯而对我们造成伤害的讨论还是有些价值的。 我会先介绍下书的内容,然后讲讲有用的东西。 以下是我的解读。 一、书中的主要观点 本书开头介绍了一番共情的理论基础,提到了镜像神经元等的一些生理原理,然后上升到了玄而又玄的层次,提出了一个身体、精神、自然、心灵的共情分类,然后对治疗他人和自己提出了一个按照分类进行的四步方法:确认共情信息、进行慈悲评估(确定信息对他人的重要新,感知自己对这个信息的感觉)、以谦卑之心行动、放下结果。以此发挥共情给我们的积极作用,消除因为我们理解不当导致的负面影响。 二、共情的本质 本书虽然很多东西玄而又玄,但是对共情的一个定义我认为是比较有用的:共情是记录外部信息,而不是保存外部信息。简单的说来就是在共情中要明白彼此间的界限,共情的作用是我们可以理解他人的境况,当我们愿意时可以给予适当的帮助,但问题最终仍旧时他人的问题,我们要做的并不是包办。解决办法就是要去理解别人释放出来的信息,而不是去将这种信息转化成为我们自己的感受。 特别要区分共情和同情、还有怜悯的区别,共情时我们对当事人状态的理解,同情和怜悯则往往来自己我们自己的情感,却没有对他人的理解,而是源自自己的感觉。 三、解决情感泛滥的方法 书中的四步法最后一步叫放下结构,这对于情感泛滥,或者内心愧疚感我认为很有用。当我们产生共情时要记住一点,我们的行动本身不一定有效果,我们的付出并不总能改变现实,而我们也并不需要总是付出,明白自己的问题终究是自己的问题,他人的问题也是他人的问题,这时我们再选择是否付出,如何付出将会更能让因为共情联系在一起平等的成长,而不是受同情绑架,或者因怜悯而高高在上。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