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深呼吸:菠萝解密肺癌的读后感大全

深呼吸:菠萝解密肺癌的读后感大全

《深呼吸:菠萝解密肺癌》是一本由李治中(菠萝)著作,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5元,页数:19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深呼吸:菠萝解密肺癌》精选点评:

●内容编排挺合理的,考虑到了患者和家属的实际需求,尤其是每章附上的语音版二维码非常贴心了~ 仅有的一些遗憾是讲得不太细,小细胞肺癌几乎没怎么提,少部分内容在前两本书里也看到过

●本书秉承了李博士著作的一贯风格,是一本简明、易懂、温情、值得信赖的肺癌指南。我们太需要这样的科普了,因为我们太缺少对癌症的知识、指引和死亡教育。 生老病死,字字珠玑。我们的传统文化中,渴望生、感慨老、恐惧病、拒绝死。我国主流教育对病和死认识的缺失是系统性的,希望多些李博士这样的学者来传道受业解惑,也希望越来越多的组织成为病者医疗或心灵值得依靠的港湾。

●读完后注意到两点,第一要买一个好的油烟机,第二要深刻体会到二手烟的危害。

●通俗易懂

●现在的书也太水了,不厚的一本一页字一页画,不到一下午就读完了。虽说干货不多,但是读的过程中给我的心理安慰不少,也算有所收获。

●靶向药牛逼 前沿医学家们太感人了 原来MRI里听觉有响应 肺手术细节那段过于真实 触目惊心 感恩

●不如最初两本,但是也将肺癌的发生到治疗讲的差不多了。

●一般吧,感觉内容很少不够精炼,再细一点就好了

●内容紧凑,肺癌患者和家属必读攻略。但是就趣味性和可读性来讲,确实像药物说明书,比较缺乏和读者的情感联结,和王立铭完全不是一个风格。还是给五颗星,因为够硬核,干货满满。

●有用的信息不多

《深呼吸:菠萝解密肺癌》读后感(一):简明、易懂、温情、值得信赖的肺癌指南

本书秉承了李博士著作的一贯风格,是一本简明、易懂、温情、值得信赖的肺癌指南。我们太需要这样的科普了,因为我们太缺少对癌症的知识、指引和死亡教育。

生老病死,字字珠玑。我们的传统文化中,渴望生、感慨老、恐惧病、拒绝死。我国主流教育对病和死认识的缺失是系统性的,希望多些李博士这样的学者来传道受业解惑,也希望越来越多的组织成为病者医疗或心灵值得依靠的港湾。

《深呼吸:菠萝解密肺癌》读后感(二):致敬生命

近十年来,肺癌的诊治技术有了飞速的发展。我们欣喜的发现,随着肺癌筛查技术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早期肺癌被发现,从而获得了早诊早治的机会;随着肺癌治疗手段日新月异,晚期病人的生存期正在逐渐延长,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带癌生存超过五年、十年的病人越来越多。如何为肺癌病人提供兼具通俗性、系统性、权威性,且能与日俱新的疾病知识,确实是一项不小的挑战。

肺癌诊疗技术快速迭代。以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CCN)指南的更新为例,以前是每年只更新一版或者两版,而如今,一年内更新五、六版,甚至每两个月就更新一次。在此环境下,病人对于疾病科普知识的需求发生了极大的变化,要求也越来越高。

肺癌诊治的专业书籍并不少,但对于绝大多数病人,专业术语晦涩难懂,如果没有医学专业基础很难理解。做患者教育和科普活动,尤其是针对患者的科普,用患者听得懂的方式,一定要深入浅出,尤其是让一些不懂专业背景的家属能理解专业的医学内容。

病人的心理疏导对临床治疗效果影响深远,从病人初诊、确诊、治疗到日常护理的过程中,心理调适都发挥着关键作用。心理支持不容忽视,提升患者和家属对于心理干预的重视,将疾病科普、心理支持作为辅助临床治疗的手段,从而帮助医生有效地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菠萝先生一直致力于肿瘤科普知识推广,在网络已有众多粉丝,相信他的这本介绍肺癌诊治的科普著作,对提升肺癌患者对肺癌规范化诊疗的认知,帮助肺癌患者树立科学治癌、乐观抗癌的观念,帮助肺癌患者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有重要的价值,值得一读。

——陆舜

中国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上海市肺部肿瘤临床医学中心主任

2018-6-25

我们身处一个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科普教育能够打开认知世界的大门,增强人对新事物的理解能力,对我们每个人,都有重要的意义。

科技发展促进了医疗健康技术的日新月异,有很多过去被认为是绝症的病已经被攻克,可很多人的健康知识却没有及时更新。同时,随着社交平台和自媒体的兴起,公众接触到的很多“主流”医疗科普信息都出自非医疗从业者,可读性强、但科学性差。虚假医疗广告、微信朋友圈健康谣言层出不穷,老百姓无法有效分辨虚假信息,屡屡受骗。

我认为,医疗科普要抓眼球,更要精准与权威。只有负责任的科普,才能捍卫真理,终结谣言。

菠萝是我的清华学弟,也是美国杜克大学癌症生物学博士,曾在跨国顶尖制药公司担任癌症新药开发部实验室负责人。他热爱科普、科研工作和公益事业,曾经写过两部畅销科普书:《癌症·真相:医生也在读》、《癌症·新知:科学终结恐慌》,获得了很多行业奖项,也切实地帮助到了很多人。今天,我很高兴地把他的第三本著作《菠萝解密肺癌》推荐给大家,相信这本书会和前两本一样,通过提供严谨而又有温度、有趣味、可读性强的医疗科学知识,为癌症的患者、家属赋能,让治疗过程更轻松,为经历苦痛的生命带来蓬勃的希望。

——邓峰

北极光创投创始人、董事总经理

《深呼吸:菠萝解密肺癌》读后感(三):深呼吸:菠萝解密肺癌

基础篇

肺癌的发生

右侧肺由三片肺叶组成,而左侧只有两片。

吸入氧气和排出二氧化碳,是肺部的主要功能。空气通过气管到达肺部,在末端微小的肺泡里进行气体交换,氧气从肺泡进入血液。与此同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通过呼气被排出体外。

肺癌就是指肺部癌细胞的失控生长。

肺癌,通常是从主支气管和肺部的内壁细胞开始的。这些癌细胞不具备正常细胞的功能,不能协助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当它们快速生长时,就会形成肿瘤,并干扰肺部功能,尤其是向全身供氧的功能。

肺癌患者早期就会出现咳嗽、气短、胸痛等症状。

从正常细胞变成癌细胞,至少需要两个因素:①发生基因突变;②逃脱免疫系统监管。

我们体内每个细胞都有DNA,当细胞生长,分裂成两个细胞时,其DNA会被精确复制。每个细胞有30亿对DNA碱基,就像一本30亿字组成的“生命之书”,里面详细记载了正常细胞应该怎么工作,怎么与其他细胞通力合作、和谐共处。癌细胞的出现,通常始于细胞中DNA出现错误,这就叫基因突变。由于“生命之书”里面的内容发生了变化,因此癌细胞不再遵守规矩,造成了各种问题。DNA的突变积累,有时来源于细胞正常老化,在细胞每次的分裂和DNA复制中随机出现,但很多时候,它是由环境因素造成的,包括吸烟、吸二手烟、室内外空气污染、放射性气体(比如氡气)等,都可能诱导并加速DNA突变。

肺癌发生不是在一夜之间,而是经过一个漫长过程,通常要15~30年,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它需要一系列重要突变。

正常细胞获得一个突变后,通常仍能行使一定的正常功能。这样的细胞我们称为肺癌前体细胞。这些前体细胞不算癌细胞,但有时会过度生长,成为良性结节或者肿瘤。如果通过筛查、体检,发现了它们,并手术切除或放疗消除,则完全可以治愈。但如果浑然不觉,那么当有基因突变的肺癌前体细胞继续分裂时,黑暗力量就会开始积蓄。一个有突变A的细胞,通过分裂,可以把突变A传递给两个新的细胞,同时这两个细胞可能新出现突变B,进一步恶化……如此反复,细胞积累的突变越来越多,“生命之书”变化越来越大,细胞越来越丧失原有功能,最终变成了自私自利、不顾人体死活的癌细胞。

多运动、保持健康体重以及不饮酒,依然能显著降低癌症发病率。

保持每周几个小时中等强度运动就好。运动不仅是防癌抗癌利器,还有助于提高整体肺部功能,同时预防心脏病、卒中和其他严重疾病。

多少烟民会得肺癌?

90%的肺癌都和吸烟有关,如果没有香烟,肺癌会是一种罕见癌症。

不吸烟的人,75岁死于肺癌概率只有0.3%,而一直吸烟的人平均概率是16%,超过50倍。如果每天吸烟超过5支,75岁死于肺癌概率为25%。戒烟越早,效果越好。30岁左右戒烟,死于肺癌概率不到2%,即使50岁戒烟,概率也不到6%。

不同人群死于肺癌概率

6个吸烟的人里面会有1位75岁之前就死于肺癌。

每天吸烟量超过5支的群体,那么4个人里,会有1位死于肺癌。

烟民有35%的概率,在65岁会死于吸烟带来的各种疾病。也就是说,虽然现在人均寿命已经接近80岁,但一辈子吸烟的人,1/3活不过65岁。

中国是全世界二手烟问题最严重的国家。中国有超过7亿女性和小孩,在家里和公共场合,都长期是二手烟受害者。

雾霾也是致癌因素。

油烟,是和雾霾一样糟糕的致癌物!

油炸或者热油炒菜的时候,PM2.5能迅速飙升几十倍。

厨房油烟是潜在致癌因素,还能引起很多各种各样的疾病,尤其是呼吸道和心血管疾病。

要注意厨房通风,减少爆炒,减少油炸,考虑把早餐煎鸡蛋改成水煮蛋,等等。

肺癌的筛查

目前已经证明有效,并且被权威机构推荐的肺癌筛查方法是低剂量螺旋CT。

低剂量螺旋CT,就是让检查者少受到射线辐射的CT。

肺部和其他组织器官结构不同,肺部含气量多、密度较低,因此很低剂量的X线就能形成满意的图像,低剂量CT较常规CT的辐射剂量降低了75%以上,检查费用也比普通CT低。同时,低剂量CT还克服了X线胸片对非钙化小结节不敏感的缺点,能发现直径小于5 mm的微小病症,因此它能在高危人群中发现更多的早期可切除肺癌。

现在市面上还有一些听起来很高大上的筛查手段,比如PET-CT、基因测序目前看来效果并不好。

应该多长时间筛查一次呢?吸烟的高危人群,建议每年一次。非高危人群如果非要筛查,可以考虑2~3年一次。

如果被诊断为肺癌,哪些问题最值得问呢?

1.到底得的是何种肺癌?

2.肿瘤分期是多少?

3.肿瘤的分子病理分型是什么?

4.治疗的目的是什么?

5.治疗的具体方案是什么?

6.治疗费用大概是多少?是否进了医保?

7.适合用免疫疗法吗?

8.治疗完成后的随访应如何安排?

9.预计患者5年生存率是多少?

10. 有临床试验的机会吗?

肺癌的分类

(一)

肺癌,其实不是一种病,而是几十种病的组合。每一种亚型的特性、最优治疗方式、预后都不同。

搞清楚肺癌的亚型至关重要。没有这个信息,就无法选择最佳治疗方案。

要回答到底是什么肺癌,目前通常需要三方面信息:分型信息、分期信息和基因突变信息。这三方面信息结合在一起,才是比较完整的描述。首先聊聊分型。这个通常也叫作病理信息。根据肺癌细胞在显微镜下的形态特点,可以初步分为两种类型:小细胞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这两种类型肺癌的生长特点、扩散风险和治疗方案均不相同

绝大多数肺癌是非小细胞肺癌,约占85%。它又进一步被分为三类,分别是腺癌、鳞癌和大细胞癌。其中腺癌是最主要的类型,约占非小细胞肺癌中的50%。如果是不吸烟的女性患者,几乎全部都是腺癌

两种类型肺癌的临床特点

(二)

分型主要讲癌细胞长啥样,而分期则主要说明癌细胞是否扩散。

肺癌分期

(三)

靶向药物并不适合所有人,它只对携带特殊基因突变的肺癌患者有效。这就像一把钥匙(靶向药物)对应一把锁(基因突变),我们首先要知道是什么锁,才能选择匹配的钥匙。

使用靶向药物之前,必须首先进行基因检测,明确癌细胞的突变类型。

对于肺癌来说,最有价值的突变基因有三个,EGFR突变、ALK融合突变和ROS1(融合突变。它们占了肺腺癌的一半以上。

EGFR: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ALK: anaplasticlymphoma kinase,间变性淋巴瘤激酶。

ROS1:ROS proto-oncogene 1 receptor tyrosinekinase,ROS原癌基因1受体酪氨酸激酶基因。

肺癌的放疗

肺癌的治疗方式,可以大致分为4类:手术、放疗(包括传统光子放疗、新的质子放疗、重离子放疗等)、化疗药物、新型药物(包括靶向药物和免疫药物等)。

医生在选择不同治疗手段的时候,一般会考虑的问题:

1.风险和副作用。治疗会对患者的日常生活有何影响?

2.这种治疗方法的目的,是治愈还是减轻症状?

3.成功概率有多少?

4.患者的经济条件。一般新疗法比较贵,传统疗法价格较低。

5.本院以及自己在这种疗法方面是否有足够的经验?

具体什么情况下,肺癌治疗会用到放疗呢?

1.不能手术的早期肿瘤。手术是早期肺癌常见治疗方法,但有时由于肿瘤的体积或位置等原因不能手术切除,或者患者健康状态无法进行手术,或者患者拒绝手术,这些情况下,放疗就是常见的选择。

2.手术后,使用放疗(经常联合化疗),来消灭术后可能残存的癌细胞,降低复发率。

3.患者肿瘤太大,无法直接手术。使用术前放疗(经常联合化疗),使得肿瘤缩小,能方便后期手术。

4.针对性治疗转移病灶,如转移到脑或者肾上腺的肺癌。

5.减轻患者症状,包括疼痛、出血、咳嗽、吞咽障碍等。例如,当肿瘤堵塞气管时可以考虑使用近距离放射治疗。

由于放射线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也会对周围的健康细胞造成伤害,因此副作用比较明显。

放疗副作用的不同主要取决于放疗的部位,常见的副作用包括疲劳、恶心呕吐、食欲和体重下降,照射区内皮肤改变(比如红肿、水疱、脱皮),等等。这些副作用通常在治疗结束后会逐渐消失。

现代放疗,越来越强调精准打击,新的技术发展能让肿瘤周围的正常组织受照射的剂量更低,这包括了调强放疗(intensity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 IMRT)、立体定向放疗(stereotactic body radiation therapy, SBRT)、伽马刀等。

除了用大型仪器照射的“外部放疗”,前面说到,肺癌里有时会用到“近距离放射治疗”来减轻气管堵塞等症状。在实施这种治疗时,医生通常会将一个小的放射源放置到接近肿瘤的地方。由于放射源发出的射线射程短,因此肿瘤周围的正常组织受照剂量较低。

放疗的主要原理就是依靠高能量射线攻击癌细胞,破坏癌细胞内部分子,包括DNA,从而造成癌细胞死亡。

肺癌的化疗

化疗是晚期肺癌的主要治疗方式之一。

网上传言说“化疗毫无作用,仅仅是医院和医生赚钱的工具。由于副作用大,化疗实际会加速患者死亡。”真是如此吗?当然不是。毫无疑问,化疗副作用非常大,从情感角度,这让患者受苦,从科学角度,这严重限制了它的使用。

是否使用化疗,坦白说这是一个风险和收益的选择,有的人适合,有的人不适合。

化疗是一种系统性治疗手段。化疗药通过口服或静脉注射进入体内,随着血液循环到达全身各处。化疗药有很多种,但本质机制都是杀死快速生长的细胞。这是它起效的原因,也是副作用的来源。癌细胞生长快,因此化疗很有用,但可惜,我们身体中有很多正常细胞也是在快速生长的,比如头皮下的毛囊细胞,这是为什么化疗的患者头发都会掉光。负责造血和维持免疫系统的造血干细胞也会被杀死,因此化疗患者的免疫系统会受损。消化道上皮细胞也会被杀死,于是患者严重腹泻,没有食欲,等等。杀敌一千,自损八百。

化疗的药物浓度都必须严格控制,而且不能一直使用,必须一个疗程一个疗程来。

第一个化疗药物出现在20世纪40年代,在它之前,没有任何系统性治疗癌症的方案

根据使用时间和目的不同,肺癌的化疗可以分为两大类。

1.如果患者可以手术,化疗通常起辅助治疗作用。手术前用于缩小肿瘤体积,这被称为“新辅助疗法”。手术后用于杀死可能还遗留在体内的癌细胞,这被称为“辅助治疗”。

2.对于晚期癌症或者由于体质差无法手术的患者,化疗则可以作为主要治疗手段(有时伴随放疗,称为同步化放疗)。整体来看,虽然治愈很难,但化疗能缓解患者症状、延长患者生命。

小细胞肺癌通常是联合化疗,最常使用的组合是:

(1)顺铂(或卡铂)联合依托泊苷

(2)顺铂(或卡铂)联合伊立替康

非小细胞肺癌的化疗药物选择较多,包括:

(1)顺铂

(2)卡铂

(3)紫杉醇

(4)吉西他滨

(5)长春瑞滨

(6)伊立替康

(7)依托泊苷

(8)长春碱

(9)培美曲赛

肺癌基因检测

对中国肺癌患者来说,最有临床价值(有效果良好的对应新药,而且在中国能买到)的靶点有三个:EGFR、ALK和ROS1。它们代表了超过半数肺腺癌的情况。因此,最需要检测的基因其实就是EGFR、ALK1和ROS1,坊间戏称为EAR。要检测EAR基因,目前市场上有两种基本策略:1.先检测EGFR,没有突变再检测ALK1和ROS1;2.同时检测EGFR、ALK和ROS1,甚至其他一系列肺癌相关基因。

第一个方案优势是比较便宜,缺点是可能耽误时间。第二个方案优势是节省时间,一次就能综合了解情况,信息全面,缺点是目前比第一种方案略贵。由于患者时间宝贵,除了个别情况,我个人推荐是一次完成3个靶点的检测。

推荐大家使用比较大的肿瘤测序公司,或者中国相关监管部门(CFDA)批准的检测产品。

做基因检测,是检测肿瘤细胞的突变,因此需要获取肿瘤细胞。临床上通常有三种方式:1.肺癌手术中得到肿瘤样品。2.穿刺活检样品,通常是在局部麻醉下,使用很细的针刺入疑似肿瘤,来获取少量细胞用于分析。这样创伤很小,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手术,对患者影响小。3.“液体活检”。这是指通过分析血液里面的癌细胞或者癌细胞释放的DNA,判断癌症突变类型。这之所以能成功,是因为晚期癌细胞或者癌细胞的DNA,会经常跑到血液里面,现代技术有可能把它们捕获,进行分析。“液体活检”是目前最热门的技术之一,最大的优点是无创、风险小,而且可以反复多次取样,但目前的准确性还是不如直接采集肿瘤样品。

如果肿瘤复发或耐药,医生很可能会推荐再次做基因检测。根本原因是这时候的肿瘤很可能和治疗前的肿瘤不一样,可能具有完全不同的突变。

搞清楚复发或耐药肿瘤是否不一样,以及哪里不一样,对指导新的用药方案非常重要。比如,使用第一代EGFR靶向药物的EGFR突变肺癌患者,平均1年左右,会产生耐药性,需要换新疗法。耐药的原因往往是癌细胞发生了新的基因变化,但每个患者的变化是不同的,这就需要二次基因检测来验证和区分。其中一半患者是由于EGFR基因出现了新的T790M突变,如果二次基因检测发现了这种突变,使用第三代EGFR靶向药物奥希替尼效果会很好。但如果不是这种突变,那就得考虑别的疗法,比如化疗或者尝试临床试验中的新药。

EGFR突变肺癌

EGFR是一个基因,它编码的蛋白叫“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基因,控制着很多细胞的生长,比如伤口受伤正常愈合,就需要它。通常情况下,EGFR功能是短期且受到严密控制的,它在行使完功能后,就会被关闭。但在一些肺癌细胞中,EGFR基因突变了,导致它不能被正常关闭,反而无休止地刺激细胞生长,最终导致癌症的发生。据估计,中国的肺癌患者中,有30%左右都携带EGFR突变。而且女性比男性比例高,中青年比老年比例高,不吸烟的比吸烟的比例高,非小细胞腺癌比其他肺癌比例高。

EGFR的突变有几十种亚型,但超过90%是以下两种:第一种是L858R,也就是EGFR蛋白的第858个氨基酸从L突变成了R;第二种是“19号外显子缺失”,也就是EGFR蛋白一部分被丢掉,导致无法关闭活性。

如果是这样,那目前推荐的是使用第一代的EGFR靶向药物,比如进口的易瑞沙或者国产的凯美纳。这两个药效果不错,但曾经价格比较昂贵,给患者家庭带来挑战。但随着慈善赠药计划的实施,尤其是最近被纳入国家医保,患者需要承担的费用已经大幅降低,有些省市患者一年只需要自己掏1万多元。

EGFR靶向药是口服的,非常方便,而且整体副作用比化疗轻很多。药物最明显、最独特的副作用是皮疹。皮疹让患者不舒服,但并不一定是坏事。因为临床医生经常用皮疹来确认药物已经起效。

对于一代EGFR靶向药物耐药的患者中,超过一半是因为EGFR基因又产生了一个新的突变:T790M,就是EGFR蛋白的第790氨基酸由T变成了M,这个突变直接导致第一代药物无法抑制这个突变蛋白的功能,因此失效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药厂开发了能攻击新突变的新一代的EGFR靶向药物。其中的代表者,也是目前被广泛使用的,就是阿斯利康的泰瑞沙(奥希替尼)。这个药上市前其实就被很多患者熟知,当时还没有名字,只有个代号叫AZD9291。大家知道它,是由于它对携带T790M突变的耐药患者效果非常好,临床试验中出现了惊人的90%的肿瘤控制率,60%的肿瘤显著缩小率,同时它入脑能力更强,因此患者如果有脑转移,此药效果也显著比以前的好。

因为T790M突变而耐药的患者,据估计在中国每年有16万人!

泰瑞沙确实价格不菲,一年需要大约20万元。

三代vs.一代靶向药物

EGFR突变肺癌患者,疾病发展过程中一半左右的病例都会发生脑转移,比没有EGFR突变的患者比例高。

泰瑞沙获批进入一线治疗,给EGFR突变肺癌患者提供了新的选择。但我不认为泰瑞沙会彻底取代其他药物。这里面有科学上的考虑,也有经济上的考虑。现在中国新诊断患者至少有5个EGFR靶向药物可以选:一代的易瑞沙、特罗凯、凯美纳,二代的吉泰瑞,三代的泰瑞沙。这些药物和化疗药物一起,会长期共存,供大家选择。

ALK融合突变肺癌

ALK融合突变在坊间又被称为“钻石突变”,主要是两层意思,一是指它突变比例低。二是指它用靶向药物后,生存时间长,目前平均已经超过4年。

在中国人的肺癌中,整体来看5%左右有ALK融合突变。

怎么才能知道患者是否是ALK突变呢?需要取肿瘤样品进行基因检测。取样方法众多,主要是手术、穿刺,或是从胸水和血液中取样等。检测ALK突变的3种最常见手段:荧光原位杂交(f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和免疫组化(immunohistochemistry, IHC)。

3种手段各有利弊,准确率都不是100%,最好能用两种以上方法确认。

ALK融合突变基因,相当于一条传递生长信号的高速路,持续推动着癌细胞的快速生长。而ALK靶向药物就像路障,专门封堵这条高速路。没了生长信号,癌细胞就被“饿死了”。

克唑替尼起效机制

两张供大家参考的治疗流程图

新诊断ALK突变肺癌治疗参考流程

二代ALK靶向药耐药后治疗参考流程图

免疫治疗

目前有效的肺癌的免疫治疗,就是免疫检验点抑制剂,包括PD-1抑制剂、PD-L1抑制剂、CTLA4抑制剂等。

这类免疫疗法通过药物激活人体自身免疫系统,从而对抗癌症,因此被称为“主动免疫疗法”。市面上还有另一大类免疫疗法,是通过从外部输入大量免疫细胞来对抗癌症,比如CAR-T、TCR-T等,它们被称为“被动免疫疗法”。目前,没有证据证明被动免疫疗法对治疗肺癌有效。

目前欧美针对肺癌批准上市的免疫药物有三种:PD-1抑制剂纳武单抗(nivolumab,也称Opdivo或O药)、PD-1抑制剂派姆单抗(pembrolizumab,也称Keytruda或K药)和PD-L1抑制剂阿特珠单抗(atezolizumab,也称Tecentriq或T药)。

根据目前已有的研究数据,无论是PD-1抑制剂还是PD-L1抑制剂,免疫治疗在EGFR突变患者中整体效果不佳,ALK突变患者看起来也不太好。

对于EGFR和ALK突变患者,一线治疗目前仍然推荐使用靶向药物。

免疫疗法的副作用相对比较小,但不代表没有,对于某些患者,可能非常严重,比如肺炎、结肠炎、肝炎、胰腺炎、皮疹、甲状腺异常等,还包括危险性极高的致死性心肌炎、急性间质性肺炎及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等。在临床试验中,甚至有人因为副作用而去世。

PD-1免疫药物加上EGFR靶向药物能产生意想不到的严重副作用,好几位尝试的患者因此丧命。这些不幸都给医生和患者敲响了警钟:我们对免疫疗法还不够了解,它能帮助很多人,但它不是所有人的救命稻草。

免疫治疗的耐药也可以分两大类:

1.原发性耐药。肿瘤对免疫疗法毫无反应,甚至变得更糟糕。

2.获得性耐药。肿瘤本来响应免疫疗法,但一段时间后,由于肿瘤细胞发生改变,再次躲避免疫系统追杀,出现复发。

对原发性耐药,说明癌细胞可能不是单独使用PD-1通路来逃脱免疫系统的。我们需要研究这些肿瘤免疫逃逸的其他分子机制。如果能找到,就能给这些患者带来新的药物。对获得性耐药,则需要对比肿瘤在治疗前和治疗后发生了什么变化。肿瘤一开始有响应,说明走对路了,但癌细胞是进化大师,会想方设法改变自己,适应新环境,包括新的免疫系统。通过了解肿瘤如何逃避本来有效的免疫攻击,就能开发出新的药物,或者使用新的组合疗法。

免疫治疗不仅能用于直接治疗,还能用于预防复发。

免疫治疗如果起效,确实能显著延长患者寿命!

肺癌的免疫治疗还在不断被改进。改进主要在两方面:

1.寻找能预测免疫药物疗效的“生物标志物”(biomarker);

2.寻找更好的免疫组合疗法。

真正好的抗癌药,不仅要让患者活得长,还要让他/她活得好!

整体而言,与传统治疗相比,免疫治疗能为患者带来更好的生活质量。当然,凡事没有绝对。还是有少数患者会发生比较严重的副作用,甚至有的患者需要中断治疗,因此免疫治疗必须严格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中国癌症患者和家属,肯定听到过类似下面的这种说法:“癌症患者不能吃发物!会引起复发!”“癌症患者不能吃太好,最好全素,要饿死癌细胞!”真的是这样吗?毫无证据。事实上,像“发物导致癌细胞复发”“吃太好会导致癌细胞进展”这类说法,都是典型“直觉思维”。

就像微波炉致癌、酸性体质致癌、红薯防癌……全是谣言。

饿死癌细胞是不可能实现的。

癌细胞是什么?是细胞中的进化优势品种,具有很多正常细胞都没有的超强能力,比如不断繁殖、拒绝死亡、到处迁移等。癌细胞确实需要吃东西,但问题是正常细胞也需要吃。癌细胞是进化优势品种,争夺营养物质能力也比正常细胞强。因此,一味限制饮食和营养,在“饿死”癌细胞之前,肯定会先饿死正常细胞。

很多人听说癌细胞喜欢吃糖,因此不吃碳水化合物,听起来不错,但事实上,如果彻底没有糖,最先饿死的,是脑细胞和心脏细胞。大脑90%以上的能量来源都是葡萄糖!

中国癌症患者真正需要担心的,不是吃得太好,而是营养不良!

在美国,营养支持是癌症综合治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癌症患者治疗团队中,通常会有专门的营养师提供咨询和建议。

2013年,对国内三级甲等教学医院3000多名医务人员的调查发现,大家关于肿瘤营养知识掌握的及格率只有35%。

12条基本建议:

1.营养要均衡,不要走极端。

2.忌口不要太严,食谱不要太窄。

3.遵循“三多一少”。第一多,是多吃蛋白质和热量丰富的食物,如鱼、蛋、肉、奶;第二多,是主食多吃粗粮,如糙米、全麦馒头、全麦面条、玉米、红薯等;第三多,是多吃色彩丰富的蔬菜水果,每天一斤蔬果;一少,是少吃油炸、烟熏、烧烤、腌制食品以及深加工肉类,如香肠、腊肉等。

4.推荐少吃多餐(每天5~6次,可以考虑3次正餐,2~3次加餐)。

5.做法多样化。

6.制作流质食物。

7.帮助患者恢复运动。

8.注重食品安全。

9.谨慎对待保健品。

10.注意补品安全。

11.坚持喝水。

12.别忘记专家!

治疗后的随访

美国和中国癌症治疗的最大区别之一,就是随访的依从性。美国由于医疗资源丰富,患者教育到位,随访通常做得很好,医生和患者长期保持沟通,遇到问题就能及时处理掉。但在中国,很多人以为治疗结束就不用再彼此沟通联系了,这是完全错误的。癌症治疗是个系统和长期工程。

肺癌的复发率较高,因此即使完成治疗,甚至认为被治愈,也需要定期回医院进行常规医学检查。

癌症康复者在治疗结束后的初期,至少每隔3个月左右就要回到医生这里做检查,随后检查的频率可以降为6个月1次或每年1次。

随访应该找什么样的医生?理想状态下,最好选择你的主治医生,因为他/她最熟悉你的病情。但如果条件不允许(比如身在外地),那也可以就近找信任的专业医生。如果是后者,建议提前找主治医生要一份治疗总结,随访的时候把这份总结带给新的医生,这样可以节省很多时间,避免误会。建议大家把总结和病历放在一起。

随访需要带哪些资料信息呢?主要有如下几点:

(1)确诊患癌的日期和年龄。

(2)所患癌症的类型。

(3)癌症分期、分型,基因突变等报告。

(4)所用治疗方案的地点和日期,包括:所有手术细节;放疗的部位和总剂量;化疗药物的名称和剂量;其他药物(靶向、免疫等)的名称和剂量;关键的实验报告,比如X线报告、CT扫描报告、磁共振成像报告等。

(5)生活中需要监测的指标(活动量、饮食等)列表。

(6)参与你的治疗和随访的专家信息。

(7)治疗中或治疗后出现的任何问题。

(8)你所接受的其他护理信息(比如特殊药物的使用、心理辅导或营养补充)。

随访的时候,应该问医生哪些问题呢?

(1)我应该做哪些随访?随访周期多久?需要找哪些科的医生(肿瘤科?营养科?)

(2)生活中哪些症状是我特别应该注意监测的?

(3)如果出现了这些提到的症状,我应该联系谁?

(4)我可以做些什么来缓解治疗后的疼痛、疲劳或其他问题?

(5)癌症及对癌症的治疗可能给我带来哪些副作用?

(6)我要过多久才能恢复到原来的状态?

(7)我的癌症复发概率多大?我可以做些什么来预防癌症复发?

(8)本地有没有我可以参加的患者互组社区、QQ群或者微信群?

治疗后副作用控制

肺癌治疗副作用可以分两类:急性副作用和延迟副作用。

癌症治疗后的随访非常重要。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要监控延迟副作用。很多延迟副作用是能够被控制的,如果能在随访过程中及时与医生沟通,进行干预,那对大家身体恢复是大有好处的。

肺癌治疗有哪些常见的延迟副作用呢?

肺部问题

接受胸部化疗和放疗有较高肺部损伤的风险,可能引起呼吸短促、喘息、发热、干咳、充血和疲劳等症状。

控制方法:

(1)氧气疗法:如果严重呼吸困难,医生可能建议氧气疗法。最常见是通过鼻插管或通过面罩吸入。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使用呼吸机。

(2)锻炼:适当运动可以帮助患者恢复肺部功能。请务必向医生咨询哪些运动是安全合适的。

(3)戒烟:吸烟会显著加重肺部问题,同时要尽量避免二手烟。

(4)服用药物:医生可以开处方药帮助患者在呼吸困难时放松,缓解不适并止痛。比如有些患者会服用类固醇药物。

骨质丢失(骨质疏松)

化疗药物、类固醇药物、激素治疗,或者放疗都有可能引起骨骼变薄变脆。

控制方法:

(1)不抽烟;

(2)少饮酒;

(3)食用富含钙质和维生素D的食物;

(4)参加步行、慢跑或者其他负重锻炼。

大脑变化

记忆力减退、计算能力减退、注意力无法集中、反应变慢、性情改变、行动障碍等。

对策是:

(1)寻求物理治疗师、职能康复治疗师或者语言治疗师的帮助;

(2)通过药物或手术来帮助缓解症状。

眼睛问题

化疗、激素疗法、免疫疗法和类固醇药物的使用都可能增加白内障的风险。

另一些化疗药物可能引起干眼症。

控制方法:

(1)如果有患白内障的风险,你需要癌症治疗结束后定期看眼科医生。

(2)如果白内障变得严重,可以通过手术治疗。医生用人工晶状体来代替浑浊的晶状体。患者通常一天内即可出院。

(3)如果患了干眼症,医生会定期开眼药水或者眼药膏。

听力损伤

某些特定的化疗药物(特别是顺铂和高剂量的卡铂),以及高剂量的脑部放疗可能引起听力的损伤。控制方法:

(1)如果你经历了可能引发听力损伤的癌症治疗方法,结束治疗后你应该至少看一次听力医生。根据治疗方案和治疗用量的不同,看听力医生频率和次数不等。

(2)严格注意听力损伤的征兆。一旦发现听力发生了变化,应立即跟医生沟通。

口腔变化

头颈部的放疗和一些化疗药物可能会导致口腔部位的副作用,包括口干、蛀牙或口腔部位骨质疏松。控制方法:

(1)看牙医:放疗结束后半年内每1~2个月检查一次牙齿。

(2)进行口腔锻炼:在尽可能不痛的情况下,建议进行张嘴闭嘴的运动,20次为1组,每天3组。

(3)刺激唾液分泌:建议患者随身携带水瓶,随时喝水。也可以通过嚼口香糖(推荐无糖口香糖)来帮助分泌唾液。

(4)护理牙齿和牙龈:坚持每天吃饭后和睡觉前刷牙,使用牙线和含氟(不含酒精)的漱口水。

心脏问题

某些治疗肺癌的药物和胸部放疗可能会导致心脏问题,包括心肌弱化(充血性心力衰竭)、冠状动脉疾病等。

控制方法:

(1)吃有利于心脏健康的饮食:包括各种水果、蔬菜和全谷物。医生可能会建议低盐饮食,因为盐会导致额外的液体积聚在身体,使心脏问题变得更糟。

(2)注意液体摄入量:摄入过多的液体会使心脏问题恶化。对于有心力衰竭的人来说,选择合适的液体类型和适当的量是很重要的。

(3)安全减轻体重:如果患者超重的话,会增加心脏的负担。

(4)锻炼:合适的运动类型和合适的运动量可以帮助患者的心脏保持健康。

(5)戒烟戒酒。吸烟和喝酒会加重心力衰竭。

(6)保持足够的睡眠。

(7)谨遵医嘱,服用相关药物。

关节变化

放疗、一些化疗药物和类固醇药物可以导致关节灵活性丧失,例如下巴、肩膀、臀部或膝盖。控制方法:重要的是要意识到关节问题恶化之前的早期迹象,尽早干预。这些迹象包括:

(1)张嘴困难。

(2)进行某些动作时疼痛,例如把手伸到头后或把手放在后面的口袋里。

心理辅导

重症患者心理辅导是一门专业的学科,相关的咨询专家是美国肿瘤医院必备的,但中国几乎完全没有。

舒缓治疗

舒缓治疗(palliative care),是20世纪60年代,基督教人士发起的临终关怀运动的医学分支学科。它不以治愈疾病为目的,而是专注提高受到重大疾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帮助家庭一起面对这个时期的困难。它通过减轻患者的痛苦,尤其是控制疼痛和其他疾病相关的症状,为患者和家属提供身体上、心理上和精神上的抚慰和支持。

与舒缓治疗紧密相连的,是临终关怀(hospice)。指对于预期生命不超过六个月的患者,通过医学、护理、心理、营养、宗教、社会支持等各种方式,让他们在生命的最后时光得以尽量舒适、有尊严、有准备和平静地离世。

舒缓治疗有几个基本原则:维护生命,把死亡当作正常过程;不加速也不拖延死亡;减轻疼痛和其他痛苦症状;为患者提供身体上、心理上、社会上和精神上的支持直到去世;在患者重病及去世期间为家属提供哀伤抚慰和其他帮助。

舒缓治疗不是安乐死。

安乐死是患者授权医生使用药物、帮助其快速死亡,也可以说是在医生帮助下的患者自杀。

舒缓治疗作为一门学科建立50年来,在西方社会已逐渐被广为接受。在普通民众中,接受的人也越来越多。在美国,很多医院都有专门的舒缓治疗团队。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