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从莫奈到梵·高,印象派里有什么》读后感锦集

《从莫奈到梵·高,印象派里有什么》读后感锦集

《从莫奈到梵·高,印象派里有什么》是一本由[日]中野京子著作,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68.00元,页数:20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从莫奈到梵·高,印象派里有什么》读后感(一):随笔

因为阿让特伊雪景让我对印象派从无感到好感,也是我愿意从书架上取下这本书的原因。

为什么近代印象派能大行其道风靡起来,可能是因为学院派的作品都太过“完美”和“精致”了。人们看惯了这种完美又精致的作品。产生了审美疲劳。对突如其来以粗犷和“肤浅”为主的印象派,有别样的好感。

类似于大家闺秀虽好,但不及隔壁那顽皮灵动的丫头有趣。

更大的原因可能是因为近代工业化的变革,让更多的平民阶层也有资格品味艺术。学院派讲究的精妙素描,人物的灵动,良好的透视,几乎见不到笔触的画法和精妙的构图,还有欣赏画作之前必不可少的各类神学,宗教,历史和人文的知识储备,让这一群新兴的“平民阶级”直呼看不懂,或是“太麻烦”。而讲究简洁,直接,粗狂的印象派则深受这群“肤浅的”新阶级人们喜爱。

如果没有工业革命,平民阶级的物质得不到富足。或许学院派依然是艺术画作的顶流,被束在国王和贵族们的品鉴圈里。

《从莫奈到梵·高,印象派里有什么》读后感(二):印象派中的巴黎历史

印象派这些大师们的故事听过几百遍了,再传奇的故事听多了也会腻。而这本书从另一个角度切入,着重描绘了那个年代巴黎的社会面貌,并用相应的画作来体现,也是发挥作者的特长,写出了不同。

王公贵族的没落和新兴资产阶级的兴起,使得艺术市场从原本的大作品(画幅大、题材大)向小资情趣转变——房子没有那么大放不下大作品呀。于是被学院派打压的非主流们渐渐得到认可成为主流,当然最后也不可避免成为别的非主流打压的对象——艺术史就像人类史一样,总在重复这样的步伐。

以左拉为代表的文青公知领袖的风采、“德雷福斯事件”背后的政治阴谋(对犹太人的歧视)、剧院文化(终于明白了为什么包厢位明明观剧体验不佳还卖这么贵的原因了,看剧不是重点,被别人看、看别的观众,甚至偷窥后台演员才是真正目的)、摄影的发明(德加喜欢的画不全的场面就是摄影的构图特征)、贫富居住的分化、娼妓的光荣和没落、情妇风潮、被轻视的劳动人民(印象派画作里几乎没有透露出过对底层人民的同情之意,难得的表现劳动场景的画——地板刨工——突出的重点是对劳动时散发的人体肌肉线条美的欣赏)等等等等构成了一副19世纪巴黎的全景之画。

本书一大优点是,所有被提到名字的画,都配了插图!这么多本艺术书看下来这真的是少有的,终于不用光对着文字干瞪眼了。所以虽然并不是全彩的,排版也问题多多,我觉得都可以忍了……

《从莫奈到梵·高,印象派里有什么》读后感(三):要有光

简评《从莫奈到梵高》

印象派正如《杰作》青年画家克洛德那样,充满热情地呼喊:“太阳、空气,与光明、新的绘画,是我们所欲求的。放太阳进来!在白昼的日光下面描写物体!”

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这本关于印象派的书《从莫奈到梵高-印象派里有什么》

相信读过《胆小别看画》系列的读者对于中野京子并不陌生,她专供西方文化史与德国文学史,所以我们并不高对于这本书的专业性抱有太大的希望,不得不在开头就说明,这部作品更多是关于印象派背后艺术史和法国社会史,所以想找专业的关于印象派解析的小伙伴们看到这里就可以了,因为这本书你可以直接不考虑。

目录一

目录二

《从莫奈到梵高》基本以历史发展时间为叙事线,穿插着各种作家的画作,并没有对某一个画家或作品有系统性的整合论述。全书的开篇做了对于印象派很通俗概括性的定义,作者并没有加入任何的对于印象派主观的看法或评论,这样做也不错,至少学术严谨。中野在开篇就列举了从印象派之父爱德华马奈(Edouard Manet)到后印象派代表作家梵高(Vincent Willem Van Gogh)等一系列大师的名字,但却一个分类或代表作品都没有出现,仅仅是简单的统称为印象派作家。其实个人观点而言,她应该加入更多的分类与注解.

P4《从莫奈到梵高》 《impressionism ·sunrise》(Claude Monet)

全书正文以莫奈名画《日出·印象》为起引开端,但对于画作的注解却显得幼稚切多余,像是为了填满书边的空白强行按差上去的,毫无专业性及艺术修养注解语句。(全书的画作基本都是这样,之后我便不再赘述)

本书第一章通过《奥林匹亚》、《夏庞蒂埃夫人和孩子们》以及《麦田的乌鸦》笼统的陈述了两个印象派类别(连名字都没有列举出来),所以我在这里加一句个人认为的三大印象派列别:1巴比松派(École de Barbizon)巴比松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强调科学风景画法的泰奥多尔·卢梭、让-巴蒂斯·卡米耶·柯洛、让-弗朗索瓦·米勒和夏尔-弗朗索瓦·多比尼。值得一提的是,巴比松派是法国浪漫主义画派转向写实与现代主义的一个起点。2新印象派(neo-impressionism)又称点彩派,我们所熟知的毕沙克、保罗·西涅克等印象派作家就属于新印象派.3后印象派(post-impressionism)后印象派作家不满足于刻板片面的追求光色,强调作品要抒发艺术家的自我感受和主观感情,于是开始尝试对色彩及形体表现性因素的自觉运用;梵高,高更,塞尚就是典型的代表

但值得一提的是,虽然中野没有把不同印象派类别的概念阐述明了,但却把其“对立”的学院派风格做了很好的阐释;

通过杰罗姆的代表作《皮格马利翁与伽拉忒亚》很好的介绍了其从构图,色调,画法以及画作思想的一系列概念,并且介绍当时不同画派的受众阶层与生活状态;其实也可以说从某种程度上也算是介绍了印象派的成因。

本书从第二章到第七章基本严格遵循历史发展介绍印象派发展进程以及背后的历史因素,从1789 年的法国大革命,摧毁了封建政权,带来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欧洲各国的民主改革开始。再到1853年法国又经三次共和政权的更替,反应多变的政局,法国艺术思潮也发生激烈的变动,产生四次艺术史上重大的运动--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写实主义和印象主义。 一系列历史事件以及当时人文情况,大的阶层更替,革命运动讲述的十分精彩,当然也有印象派在对应时期的发展状况与某些印象派画家当时的境遇与其作品解析。

不得不说的一点是,在本书的第八章,中野用极大的篇幅去描写日本浮世绘对于印象派的影响和浮世绘的伟大以及被欧洲人所喜爱的程度,可能这就是大和民族的强大的民族自豪感吧,但不可否认的是,浮世绘确实对不少印象派画家产生了影响,比如莫奈和马奈,但其实不只日本浮世绘而中国绘画对印象派画家的探索和创新也起过促进作用,因为印象派绘画特点所描写的对象物本身并不太重要,光线在物体上面所显示的变化,及阴影底下的微妙色彩,才是他们绘画所要表现的题材,所以中国山水画以及日本浮世绘都会对印象派作家有着意义重大的影响。

总的而言,《从梵高到莫奈》是一部还不错的文艺史读物,笼统地介绍了印象派的发展与一些很著名作品,但毫无专业性可言,所以我的建议是适合刚开始对艺术了解的朋友们和对于艺术史感兴趣的小伙伴。强烈不建议有专业需求的同学买(因为里面还有一些翻译的很不好的地方和印刷有误的地方)

在这里推荐大家一部个人认为更好的关于印象派的读物—《如何看懂印象派》(由丰子恺所著,新经典文化公司整理出版)

写这个玩意写到现在

啦啦啦

好了晚安啦,明天还要看一个印象派的画展啊,想想就好激动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