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知觉之门经典读后感有感

知觉之门经典读后感有感

《知觉之门》是一本由[英] 阿道斯·赫胥黎著作,北京时代华文书局出版的平装+彩插图书,本书定价:49.00元,页数:25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知觉之门》读后感(一):麦司卡林——金庸小说里的“蒙汗药”

文/小灰灰

《知觉之门》读后感(二):《知觉之门》译者庄蝶庵诚邀读者指正

拙译《知觉之门》,历经波折,终于问世!简体中文世界,终可一睹赫胥黎在西方世界真正的传世名作《知觉之门》——这部嬉皮士运动的“圣经”!相比较于赫胥黎在中文世界流传深广的《美丽新世界》,《知觉之门》更关注个体的精神解放。感官的能量一旦被放大,艺术之灵感,瞬间醍醐灌顶,这令赫胥黎终生难忘,以至死前说了一句神妙至极的话:“LSD,100毫克,肌肉注射!”——如果无法拯救世界,那就先行拯救自己吧,这是赫胥黎历经思考,给出的人生终极答案。种种妙悟,还需捧书,诚邀广大读者,以《知觉之门》为线索,重新认识赫胥黎。PS:封面妙极了!

《知觉之门》读后感(三):知觉的闪光

书里描绘的这种迷幻体验,其实就是人的感知超越了以往的范畴,知觉触角突破了语词和固化经验的束缚,捕捉到了所谓“事物的本相”。

之前看的福柯传记里写到死亡谷一章,也有他服了LSD之后的事实记载:璀璨星光全部拖长了尾巴向身上袭来。同样我也在知乎上看过类似的回答,答主说当时自己服下药剂后,拉开抽屉,耳边竟响起了无比盛大的交响乐。

关于福柯的另一件与迷幻体验有关的事是,有一次他在巴黎街道上被汽车撞倒昏厥过去。但事后福柯回忆说,当时他感到了强烈的快意。按赫胥黎的推断,或许这种体验便是缘于机体出于自我保护而分泌的肾上腺素。

迷幻剂是一把钥匙,它打开了知觉之门,让芜杂的现世经验得以被整个地翻转和颠覆:知觉扩张,世界闪光,自我消隐,万物一体。

还有一点很有意思。书里说,此种对实在的体验,并非人人都能接受,就好像精神分裂症患者害怕自己抑制不住的超感官体验,因而急切想要回到熟悉的符码世界——他被囚禁于两种迥异经验的互相撕扯里无处可逃。

《知觉之门》读后感(四):有点意思也有点意外

慕名已久,终于有机会拜读。对内容比较意外:一直以为会是比较朴实的体验报告,但其实还有作者自己的解释和理解。

书里面关于麦司卡林的服用体验和附录的关于生理学的部分很有意思。印象比较深的是服药之后世界变得绚烂但是对于物体的空间关系和时间不再敏感,感觉是腹侧通路激活而背侧通路受抑制。另外尽管对空间位置不敏感,但是行动上又无碍这一知觉和行为的分离现象让人想到了某些失认症和盲视的现象。由于作者的博学,幻觉体验和宗教的关系也显得比较有启发性,但是说老实话,我几乎没有体验到任何他提到的艺术作品的传送魔力……

作者本人对这些现象的解释有点主观。诚然知觉是对感觉信息的提取加工,但认为致幻剂的功能其实是抑制了知觉加工而使原始感觉信息直接涌入意识,而原始感觉信息就表现了所谓「本然」,这两个推论是有点是牵强的。至于天堂和地狱到了最后居然就真的滑向了承认死后世界,感觉就完全暴走了。考虑问题基本不是科学的思路。

书的注释和附录的彩页很有帮助。但是其实彩页并没有收录所有书中提到的艺术作品,要是再全一些就好了。翻译的文笔过于文雅了一点,读起来反而不那么流畅。

《知觉之门》读后感(五):“药物”解读艺术

弗洛伊德以压抑的性欲来解释伟大的艺术创作,本书同样提供了一种透读灵性艺术的路径——于人们食用麦司卡林等致幻药类使得人们的大脑减压阀(暂时)失效,潜意识涌出,人们来到心智对跖点,得以窥见“他世界”——奇妙的感官体验,细节之处看到极致的美——超现实白光、色彩、形状,脱离现世界的一地鸡毛,只有纯粹的感动、沉迷。

可是就像作者在书中同样一再问到的,“如此纯净的感知力,又如何与适当的人际关系、必要的琐事与责任想调和”,说白了,这样的自我超越式体验到底有啥用吧?从实用主义的角度来说,可能真的没啥卵用,但人生那么漫长,多点体验,尤其是大多数人循规蹈矩的一生中,看到的都是规矩、规范,但也有少部分人跃跃欲试、甚至以身试法,那些回来的“变得更智慧、更快乐、更谦卑”,他们穿过“知觉之门”到达过的“神秘之境”,不可意会也很难言传,循规蹈矩的胆小的大多数同类们或许会好奇,也仅能如此罢了。还有极少数回不了头的,沉沦直至垮掉,蓦然回首,现实恐怕更加千疮百孔了。

总而言之,书里作者描绘的极致体验真的很迷幻啊,不愧是“垮掉一代”、广大嬉皮士的《葵花宝典》,欲练神功,必先嗑药!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