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我是催眠师》读后感1000字

《我是催眠师》读后感1000字

《我是催眠师》是一本由管玲著作,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8,页数:253,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我是催眠师》读后感(一):你是你的灵药

这是一本非常不错,很有诚意的书。

不同于市面上很多说教的鸡汤,里面的每一个结论都是基于大量的理论基础和科学的试验得出的。

书里面有大量的案例,关于焦虑,关于忧郁。失恋失婚失业,失去至亲至爱;不想上学,不愿工作,害怕比赛,找不到灵感…我想,不论是多么顺遂的一个人,一定在人生的某一阶段,有过感同身受。读着别人的个案,同样可以唤起我的记忆。我开始尝试理解,尝试包容,尝试原谅。似乎很多跨越不过的事情,都得到了解释。

此外,这本书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新的世界——你的潜意识。是的,它是真实存在的。外表来看,我们茕茕一人。但深入内心,你的潜意识与你,一直相互陪伴着。“你,是你的灵药”,是我读完这本书最大的感触。我会在日常生活中,去关照我的潜意识。但工作特别不顺的时候,我会尝试着和她交流,到底是哪一点让我们特别不开心;当我和爱人生气的时候,我会暗示她让我冷静下来。当我特别失落,特别难过,特别无助的时候,我会问她,到底是什么事,戳中击中我们的弱点。甚至,偶尔失眠的时候,我会问她,你在想什么呢?

我觉得这是一本适合每个成年人。成年的我们,带着童年的印记,或好或不好的,在你不自知的情况下影响着你。这本书可以帮你以一个独立的视角去审视过往的很多经历。你会更加了解这个世界,当然,是为了更好的了解你自己。

作者是专业的学者出身,同时有着大量的实践经验,内容也非常有说服力。但唯一不足的是,书的包装和内部排版都略显简陋,我想这也是,这本书没有特别火的原因。但这样也好,或许心理学本来就是一个比较小众的关注点,推荐大家来看这本书,一定会比一家之言的鸡汤有更多的收获。

《我是催眠师》读后感(二):前三章读后感

语言很通俗,偶尔插入治疗图片增加了亲近感。每个人都有或多或少的心理问题,心理学家也不例外。在给别人治疗之前,医生需要自我疗愈。催眠不是让人睡着,因为睡着时会使意识褪去,潜意识苏醒;而催眠时,意识与潜意识同时存在。催眠之所以能够治疗疾病,就是因为催眠让意识去了解潜意识的需求,让意识与潜意识做朋友。之所以人们会生病,正是因为潜意识的需要得不到满足,于是便会通过一些情感的异常或者身体的不适表现出来。人的潜意识不可忽视,它一部分来源于原始意象,一部分来源于个人经历的意识层面,意识可以转化为潜意识,在不知不觉中支配着人的选择,有人说you are your memory, 其实也可以说“你是你的潜意识”,过度压抑它,就会产生疾病。潜意识的语言是意象,这与我们中医非常类似,艺术家能够更好地掌握它,因为艺术家也用意象做工具,文学家其实也是,不过精神病人的潜意识也更加活跃。心理医生正是通过催眠去了解来访者的意象,从而了解潜意识的需求,通过一些练习,改变来访者心境等,从而治疗各种身心问题。 文中说程序员可能都比较难以进到潜意识中。而我觉得不一定,程序员实际上是在人类语言之外,又掌握了一门机器的语言、数学的语言,我一度是很佩服程序员的这种能力的,就像《黑客帝国》里的那个程序员,他能在0和1中看出一个美女来。双语也许会使这种人发生更多的可能。《降临》中的女主角在掌握了外星语言之后竟然可以改变自己的线性时间记忆,从而回忆未来。如果一个程序员同时掌握一些心理学知识的话,也许更有意思的事情会发生也说不定。 文章一开始介绍的呼吸训练很像我之前下载app做的冥想练习,昨天我做的六级听力也有一篇以瑜伽为主题,所以我可能对这一点记忆犹新。 自由联想则很像我《中医气功学》课上的练习,那是一门让人印象深刻的课,因为每节课都有身体上的练字,而不像其他课只局限于听的层面。作者也提到,心理学的治疗方法与中医很像,都重视病人的情绪影响,是的,在中医看来,情绪既是重要的致病因素,也是调养原则,有时甚至是治疗方法。虽然现在医学的模式也转为生理-心理-社会的模式,但是真正能做到的医生少之又少。西医的课程本就繁重,需要死记硬背的东西很多,真的是必须死记硬背,我想起一本教人记忆方法的书里把各种知识进行分类,分别介绍了各自的记忆方法,到最后把医学知识列为其他,只能死记硬背,可以想象我当时的心情。回过头来说,在如此繁重的医学知识之外,还让他们懂心理学和社会学,还得能用起来,确实不是每个人都能办到的。而且我普遍认为中国的医生相对于西方的医生在心智发展方面确实相差甚远。包括我自己接触的医生,或者我的一些老师们,有中医有西医,他们很多人都不知道自己人生的意义是什么,他们为什么要做这份工作,甚至有的人都已经是教授了,思考问题的方法还是非常片面与局限,我认为这可能与他们成长的时代有关,我感觉他们大多数好像行尸走肉一样,生活充满了忙碌和无趣,就像朱建军和管玲老师说的,中国人非常焦虑。当然不排除有少数对自己的专业有非常深刻思考与认识的老师,这是值得我学习的。

《我是催眠师》读后感(三):心理疏导帮助我们成

一直以来认为自己属于情商较低的理工女,长期沉浸在

理工科构筑起来的直链逻辑系统内;又是一个急性子的人,

迫不及待地想为眼前的问题寻找到因果关系,获得快速有效

的解决办法。但是一次又一次,发现在事件本身之外,情绪

像一匹脱缰的野马,根本不会顺从你的理智以及你简单的逻

辑,心灵的问题似乎包含了更多的非理性,远远复杂于我的

实验体系,尤其当你面对的是你的亲人、朋友。

因此,曾经多次去寻求心理咨询帮助,为了事业中的困

难,更多的是为了孩子的教育。和管玲老师就是这样相识了,

带着我和儿子之间“两期相遇”面临的一大堆困惑。从儿子

的角度,刚刚升入初中,经历了他人生的第一个低谷,沮丧、

失眠、压力山大、痛苦,却又无力奋起直追。此时,妈妈的

期望和关心更多地成为了儿子的压力,甚至使他无法面对。

于是,内心里敏感于妈妈对他的态度,渴望妈妈的温柔呵护,

表面上却是直白的拒绝,反抗,甚至是冷漠。在妈妈的眼里,

一向礼貌懂事的儿子长大了却变得不可理喻,无法沟通,他

不再需要你,甚至你对他的帮助都不知从何入手,更不消说

在面对升学压力时你像所有望子成龙的父母一样内心的焦虑。

儿子对管老师的接纳度让我吃惊,短短的几次交流,儿

子就将管老师看作“知心姐姐”,尽情倾吐内心的烦闷、压力,

在管老师的帮助下梳理自己的问题与困惑。渐渐地,感觉到

儿子的情绪稳定了,学习和做事情的主动性提高了,能够听

进去不一致的意见了,我们之间的冲突减少了。在一次次管

老师与家长的沟通中,我这个妈妈也学习、思考如何从孩子

的视角体会他内心的感受,如何理解反抗情绪背后的真正原

因,面对青春期的儿子妈妈该如何摆正自己的位置,如何控制

自己对孩子学习成绩的单一期望,缓解自己的焦虑和因此带给

孩子的压力。听说管老师出书,我赶紧买了一本学习,书中

内容涵盖了生活中大多数常见的现象,分析相当到位,看这

本书就如同让管老师做了好几次个案咨询,让我这个理工女

收获很多!我从书中了解到了孩子的心理特点和自己的心理

特点,我才惊觉原来关系是两个人的事,是一个交互作用。

书中提到,当一个人情绪

激动,特别是受到指责攻击而

愤怒烦躁的时候,这时候人潜

意识的自我保护机制会开启,

也就是会像动物遇到对手一样

产生两种反应:战斗(打骂回

去),逃跑(拒绝沟通)。“我都

说了不知道多少遍了,孩子就

是听不下去!”很多家长都有

这种感受,这是因为你“道理”

中的指责让孩子开启了阻抗的模式。管老师说,不是专业催

眠师的我们,怎么打破孩子的阻抗,让他听进去话呢?首先,

挑选孩子情绪平静的时候开始谈话是一种不错的办法。可是

如果问题已经产生了,孩子的情绪很少稳定,或是不能平静

地和你对话怎么办呢?请你们想一想自己什么时候可以听进

别人的意见?如果你告诉我:“我的孩子不听话。”我回答:“那

是你教育的问题,我来教教你怎么做。”或者是“你一定付出

了很多努力并且很苦恼,我们一起来商量一个办法。”那个回

答让你更能听进去我下面的话呢?这两句话的不同是前者我

用指责开始谈话,后者我用理解开始谈话。理解,代表你关

注到对方,体察到对方的情绪感受,这时候对方才会感受到

被尊重。所以家长们不妨把每次交流的第一句换成:“你现在

一定很生气,因为……”“你现在肯定心里很烦,因为……”

看到孩子的感受,孩子会感觉你和他站在了一起。

我按书中提到如何与他人沟通、如何对待孩子慢慢学习

改变,发现自己首先不那么焦虑了,自己的焦虑不在传递给

孩子,我们母子的关系真的在改善。

毕淑敏曾说,心理师的作用,就是帮助当事者探索人生

和生命的意义,不但让眼前的问题,找到比较好的出口,而

且以后即使风浪再大,他都有能力自己去迎接。确实,在管

老师的帮助下,欣慰地看到儿子和我自己都在学习着,成长

着。由衷地感谢!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