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情绪亲密》读后感锦集

《情绪亲密》读后感锦集

《情绪亲密》是一本由[美]罗伯特·奥古斯都·马斯特斯著作,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6.00元,页数:305,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情绪亲密》读后感(一):读书笔记

愤怒、悲伤、厌恶、轻蔑、痛苦、嫉妒、羡慕、狂喜、麻木、抑郁、忧虑……

人类的情绪多种多样,但在作者看来,这些情绪都是一种生命的能量体,我们应该利用他们,而不是压制或无视他们,这样才能给生命带来力量,让自己更真实地活着。

作者基于上面的基本认知,阐述这些情绪和这些情绪背后更深的情绪,引导读者感受这种情绪给心脏、胸腔、脸部肌肉等等地方带来怎样的改变。在改变中体会这个情绪的巨大能量,尽力不要听情绪带来的各种质问的声音,不要让情绪付诸行动,不要让情绪占据你。

把处于这种情绪的自己、经历这种情绪力量的自己,当做一个独立的个体,在想象中创造一个空间,邀请这个上头的自己进来和你并肩坐着,像安抚一个不讲理的小孩子那样,抱住ta安慰ta保护ta。体会ta的能量,才能把这样的能量赋予生命,而不是消耗同等的能量去抵消ta。在体会的过程中,体验更真实、更有深度地活着。

作者说,可以邀请这些拥有情绪的自己坐在车后座,和他们友好地共同开始一段旅程,但不要把方向盘交给他们,你应当要负起主导和保护的责任。

在各种情绪不造反的时候,生命会有一些清晰地、直觉性、方向感的东西产生,而各种情绪会给你力量,去践证他们。

《情绪亲密》读后感(二):情绪沟通

情绪沟通

——读《情绪亲密/唤醒19中情绪的隐秘力量》

《情绪亲密》读后感(三):当怪兽来做客

约翰和妻子住在偏远的山区。某日深夜,家里来了位特殊的客人,他衣衫褴褛,疲惫不堪,声称要讨杯水喝。在约翰转身去厨房拿水时,那人却掏出匕首,挟持了他的妻子。局势顿时变得紧张。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呢?请随我打开这本书----《情绪亲密:唤醒19种情绪的隐秘力量》

我们自己是世界的客人,而情绪又是我们内心的客人。它常常不招自来,是个不速之客。

我常常想,人来到这个世界时,为什么第一个言行便是哭泣呢。科学的说法是:“怀孕育儿 胎儿在母体内泡在羊水里,是没有呼吸的,所需氧气通过胎盘从母体获得,这时,胎儿两肺是闭合的,肺动脉中没有血液通过。婴儿出生通过产道时,两肺被 压缩后迅速扩张,动脉导管闭合,肺动脉开始有血液通过,婴儿开始用肺呼吸。这时,婴儿就开始哭。”但是这个解释却并不能使我满意。我的解释是:人是带着情绪来到这个世界的,不管你愿意与否。情绪是我们内心里那与生俱来、永远无法杀死的木马。也就是说它是我们身心机制的一个“当然”组成部分。

阅读《情绪亲密》,我的第一感觉是这并非是一本完全意义的激励之书。它甚或也不是一本严格意义上疗愈之书。它只是一本“常识之书”。它内里包含更多的是我们早该知晓却长期被蒙蔽而从未认真、用心和有效去提取过的一种叫做“常识“的福利。作者马斯特斯以其35年的心理干预经验以及那颗不倦不悔的探索之心,向我们娓娓道来关于情绪的那些事。因而它是一本能帮助我们重新认识自己、理解自己的常识之书、认知之书。

心理学对情绪的定义是:个体对本身需要和客观事物之间关系的短暂而强烈的反应,是一种主观感受、生理反应、认知的互动,并表达出特定的行为。作者没有特别说明便给我们例举了19种情绪。它们是恐惧、集体恐惧、羞耻、愤怒、悲伤、快乐、悲痛、厌恶、内疗、抑郁、轻蔑、自我怀疑、偏执、嫉妒、狂喜、幸灾乐祸、羡慕、惊讶和敬畏。乍一看就明白他要给我们谈的主要是负面情绪,也就是狭义上的情绪。只是他给它们做了做了有见地、有建设性的规整和分类。那么,为什么作者要跟我们谈这些个呢,我想他是想告诉我们他不是在做纯理论上高谈阔论,他更希望提供一些心理干预的可能。而且他”预谋“干预的方式又很特别,就是利用了”亲密“这一从前闻所未闻的奇武器。个人认为,马斯特斯博士正是凭借一种探研的热枕与几近”疯狂“的洞察才得以发现这一利器的。

在阅读中,我常常惊叹于作者的洞察力之深远,也常常被一些”无情的揭露“而撕碎(撕碎的是我那陈旧而脆弱的内心),更被其充满正能量而萌萌哒的表达所打动。比如他说,在同性关系中,女同们比男同们更愿意寻求心理疗愈;比如他说,对男性和女性而言,情绪亲密都是一项爱的工作,能够催生真正圆满的关系;比如他说,”亲密“男人的羞耻心可以让其放弃执行强奸的原计划,转而有礼,转而不狂;比如他说,健康的厌恶并不会贬低他人,反而保护了我们远离不洁之物。(相信爱憎分明天蝎们看到这里定会有找到知音的感觉。呵呵)如此这些,比比皆是。在作者,那是系统和理性分析下的信手拈来,于我们,却又无疑像是在进行一场思想革命和头脑风暴。

在叹服作者的洞察力和热心之余,我还尤其叹服作者做学问的那颗”平常心“。他一开始就没把情绪这回事当做敌人,深刻理解了情绪的产生是一种自然的反应,是人在对客观认知中必然产生的一系列互动的并称。情绪既然并无对错,何妨”亲密“。而”亲密“之后的奇妙”生成“或曰”合成“将是我们身心的一种强大免疫和抗体。原来是木马的它们在”亲密“的化学作用下将被温柔地”以毒攻毒“般转化成360安全卫士,然后像保护电脑和手机一样自动开启保护模式以保护我们人类生来脆弱的内心,从而帮助我们在面对复杂生活环境中发挥意想不到的强大效用。

本人从前是学过心理学的。而今读此书又是一次向大师”飘洋取经“的机会。

我尤其醉心于作者对于羞耻的”亲密解读“。作者将羞耻划分为健康的羞耻与不健康的羞耻。他认为健康的羞耻能触发我们心底的良知(我们内在的道德感),不健康的羞耻触发我们内心的批评家。同时,他同时提醒我们,不健康的羞耻会常常伪装成我们的良知而存在。他尤其谈到该如何在亲密关系中面对羞耻心。他大胆鼓励你跟你的同伴分享你的羞耻,而且不应拖延,该道歉时发自内心去道歉,从而及时将不健康的羞耻心在交融互动中转化为健康的羞耻心。不必怀疑,这种观点,对老百姓在性生活中有着十分良性的指导意义,也对一些特殊的性爱方式比如SM具有非常健康而有益的引导作用。

说到这里,真心觉得马斯特斯博士真的为我们的心理健康操碎了心。心里满溢一种奇异而久违的感动。心想,我们中国也需要这样有水准、有情怀、默默耕耘、至诚奉献的心理学家。他多像一个”麦田里的守望者“,守在悬崖上的麦田边,以防止我们这些贪玩的孩子不小心坠落下去。他多像一位受人尊敬的师长,一个交心的朋友。

让我想不到的是本书的结语是段具有相当哲学意境而耐人寻味的话语:

存在的感觉并不是开始于此结束于彼。它既不在时间之中也不在空间之中。它没有现世的坐标。然后,他仍然是一种感觉 —— 不是对任何事物的特殊感觉,而只是一种感觉。

不知道你对这种”不务正业“的表述怎么看,反正我是很喜欢。它让我陷入心理和哲理的双重迷思,从而得到关于情绪调节的新的启迪。

说到这里,开篇我讲的那个故事也有了答案。如果当时约翰能善待这位不速之客,也许情况就不会那么糟糕,那位不速之客,也就是我们心灵的怪兽也许自己就不会那么紧张,有可能他会因”羞耻“而离开,而不会掉入到犯罪这样的麦田边的悬崖,也许他还会坐下来和你喝一杯酒。当然反之,整个家庭将更大风险和可能面临一场灭顶之灾。

是啊!”我们的每一种情绪,既是帆船,也是海洋。“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