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伯恩斯新情绪疗法Ⅱ读后感100字

伯恩斯新情绪疗法Ⅱ读后感100字

《伯恩斯新情绪疗法Ⅱ》是一本由(美)戴维•伯恩斯著作,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8.80元,页数:641,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伯恩斯新情绪疗法Ⅱ》读后感(一):为什么不加印?

孔夫子都卖到100一本了

淘宝的评价

微信读书的评价

豆瓣的评价都特别好,但是,为什么,不加印呢?

原价60大家都愿意100一本买,为什么不加印呢?

心理学自助的书籍,又很畅销

加印也许会皆大欢喜?

现在焦虑的人这么多,看书让自己学着舒服一点,多好呀。

完全买不到的状态啊现在是。

《伯恩斯新情绪疗法Ⅱ》读后感(二):第四章

看到人际沟通技巧的一章,光是目录就开始不开心了。 说明我的确需要多了解这方面,因为过去的成见已经产生了抗拒抵触。 原因是,个人感觉中国的人际相处,很难坦诚真实地表达情绪感受。 许多人打死都不敢认错,只要别人抓不到把柄,就可以继续站着斗争。 过往表现出真诚接纳的态度,愿意倾听共情对方的时候,这种信号在现实中往往会被解读为: 你是低价值的,弱势的,狡诈、有求于人的,所以才会如此姿态。 当然观察样本还是太少了,有些时候的确可以取得较好的沟通效果,也许我应该扩大交际范围,多看书了解各种相处技巧。

西方心理学的一些理论,人际相处,未必能够照搬于中国的人情世故,因为人实在太复杂。 多数人都有几套面具。有些人把多变无常的态度,作为权术。(世人畏威不畏德。) 强硬固执反而成了威严专业的表现,为了震慑、动摇别人,表现出犹豫乃至自卑跪舔。

《伯恩斯新情绪疗法Ⅱ》读后感(三):行为疗法小结

1.情绪是思维的反应,也就是软件层面的问题,而不是硬件层面问题(大脑化学反应)

2.抑郁情绪是由主要的10个认知扭曲造成:非此即彼、贴标签、放大或者缩小、过滤积极方面、一概而论、罪责归己、情绪推理、妄下结论(读心术)、“应该”句式、否定正面思考

3.无论是拖延、自我价值感低、内疚还是缺少爱的感觉,本质是思维层面的认知产生问题,都有其思维层面的隐形假设存在

4.潜意识想法背后都存在深层次的隐性假设或者欲望

5.无论是情绪问题还是行为问题,都能通过心理语言暴露和批判性思维的方法来矫正,主要是通过表格对比形式

6.大脑的想象力蕴含巨大的能量,回忆美好、幻想未来好的自己都能给自己心理上和行为上带来正向激励

7.感知自己的情绪,审视自己的思维,批判性思考,引导积极情绪,想象美好的事物

8.思维反映在意识的引导语中,因此要调整,多阅读多思考

10.从能量的角度来认识情绪和思维,积极的思考带来正向能量,潜意识中包含很多暗能量,这些是由小时候的心理创伤造成,多积累正向能量,比如感谢自己、感恩当下和祝福她人

《伯恩斯新情绪疗法Ⅱ》读后感(四):焦虑是一种时代病

这是一个令人充满了抑郁和焦虑的时代,也是群体躁动不安的时代。为了我们想要的一切,被欲望驱使着,房子,学区房,一线城市的房子和学区房。全民都在为一套房奋斗着,悲欢着,喜怒着。搭上车的也不一定就收获了喜悦和满足,因为为什么当初没有咬紧牙多买?错过的也许徒余下满纸的悔恨泪水,但依然会继续焦躁。我们活得似乎越来越压抑,越压抑却依然乐此不疲。不奔波不折腾的生命,仿佛已经腐朽。所以,我们选择了焦虑和抑郁。

第一党报说,焦虑是一种时代病。美国的研究机构数据表明,1980年,有2%—4%的人患过焦虑障碍;1994年,这一比例达15%;而到2005年,上升为28.8%。全世界正在变得越来越焦虑,对中国人来说,这种群体性焦虑更为突出。

世界卫生组织说,2015年全球超过3亿人受抑郁症困扰,约占全球人口的4.3%。

这是怎么了?我们究竟是怎么了?

应运而生的是一位美国的心理医生,戴维·伯恩斯,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博士,著名心理学家、认知疗法重要的发展者之一、“伯恩斯抑郁状况自查表”发明人,也是运用认知疗法、不使用药物治疗抑郁症的先行者。他写的第一本书,《伯恩斯新情绪疗法》,在世界范围内都广受欢迎。我完完整整看过。他提倡非药物疗法、通过阅读来治愈抑郁症。书籍很厚,称得上“大部头”,500多页,里面很多的技巧、方法,也有很多的“随堂作业”,真要认真做下来,是会有蜕变的。这本书我个人很推崇的一点,就是它对普通人的日常情绪的抚慰和疗愈作用。

比如它视为核心的“十大认知扭曲”,很多时候,坏情绪的来临,是我们对某件事或某个人的看法,发生了很大的偏差。如果我们对现实世界的理解准确无误,我们的情绪就会是正常的。如果认知

在某种程度上有歪曲或曲解,我们的情绪反应就是不正常的。抑郁则属于这一范畴,它始终都是心理“干扰”——曲解——的产物。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比如书中提到的“妄下结论”:不经过实际情况验证便迅速武断地得出负面结论。

假设你打电话给一位朋友,但过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他却没回你的电话。然后你心烦意乱,你以为这位朋友很可能已收到留言,但就是不想回电话。这是误解吗?——读心术的结论。然后你更恼火,决定再不打电话给他,也不再追究真相,因为你对自己说:“如果我再打电话给他,他会认为我纠缠不休。我可丢不起这个人。”由于这种消极的预言(先知错误),你便躲着你的朋友,并视之为奇耻大辱。三个星期后,你听说这位朋友其实从来就没收到你的留言。原来,所有的折磨都是自找的。这又是另一个心理魔术酿成的苦果!

没人生来就是背负着抑郁和焦虑的标签的,这两种极端的情绪,都是我们平时不注意的小情绪小低落等日积月累而来的。抑郁,是凝固的坏情绪;而焦虑,是驿动的不安;情绪能健康调节,虽然如波浪有起伏,却能自由流动;倘若凝固累积,就如没有活水的池子,如果水脏了,老是不换水,那么池水会越来越臭。而我们的情绪也就变得越来越差。

抑郁的情绪就好比收音机频道没调准时发出的刺耳音乐,问题不在于电子管或晶体管出故障,也不是因为电台频道的信号受天气影响而失真了。我们只是需要调整一下调谐钮即可。如果学会调整情绪上的频道,清晰的音乐又会再次传出,抑郁的情绪将随之一扫而空。

为了有效克服抑郁症,伯恩斯医生在书中提供了不少的方法:每日活动计划表、消极思维日志、

快乐预测表、学会认同自己、记录积极的一面,等等。每一项,都对应着相应的某种坏情绪。如果能一一遵循,终究是会收获甜美的果实的。

他的第二本书,则是集中在“焦虑”这种时代病上。焦虑实际上跟抑郁,是一对孪生兄弟,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有一个很重要的面试,去见一个很重要的人,我们积极准备着,但是突然之间,坚固昂扬的情绪就崩塌了,我们突然变得很不安,之后越想越思维紊乱,慢慢地,就发展成焦虑了。

认知疗法的理论基础是烦恼源于思维,而非外部事件。无论是焦虑、恐慌或者还是任何其他负面情绪,背后都少不了思维的影子。我们必须先将某个事件放在脑子里过一遍再给它赋予某种意义,然后才会感到担忧或紧张。这一理论具有重大的实际意义,因为它意味着改变思维即可改变感受——我们可以战胜恐惧、担忧、焦虑、紧张和恐慌。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