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Lens·视觉002:想在一生中做一件正确的事读后感摘抄

Lens·视觉002:想在一生中做一件正确的事读后感摘抄

《Lens·视觉002:想在一生中做一件正确的事》是一本由Lens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2.00元,页数:17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Lens·视觉002:想在一生中做一件正确的事》读后感(一):无

为题转

《Lens·视觉002:想在一生中做一件正确的事》读后感(二):新鲜的视觉体验

第一次看Lens杂志这本升级版的《视觉》系列主题书。

内容上,突出影像,注重高清真实图片的纪实,与腾迅《活着》系列相似,但不同的是,Lens《视觉》关注面更狭窄,记录更有“调性”,主题性更强烈。这一期主要是孩子、生活、中国剩女,法国乡村少女,裸体摄影师及《十二怒汉》的60年环球之旅等内容。画面非常精致,全彩,哑光印刷,看起来也非常有质感。读图时代,图片与文字配合,几乎看看就过去了。陈丹青的《本能地观看,自然地开始》看得比较细致。

关于理论修养。陈继续说,“西方的历害,是摄影评论。你想想,瓦尔特·本雅明、罗兰·巴特、苏珊·桑塔格、约翰·伯格....无法想象我们这里会有这等人物谈论摄影,而且,请注意:他们个个是文体家。”

关于动脑还是动手。陈说,“想、理论、动脑子是三回事。三回事都用功,都有天分,还是不等于摄影,更不等于好摄影——人还长着眼睛。眼睛,和“想”理论“动”脑筋,有什么关系呢?柯特兹的目光、桑德的凝视、方大曾的热眼、荒木经惟的一瞥。。。出于什么理论?动了什么脑筋?”

其他内容,也是非常精彩的摄影,多选国外摄影师的作品,画面构图,色调,光影表现,选取角试等都与国内的摄影作品很不一样,看起来既对国外普通人家的生活有了些了解,对国外摄影作品的表现也觉得很有意思了。

开卷有益,视觉传达,新鲜的视觉体验。

《Lens·视觉002:想在一生中做一件正确的事》读后感(三):观看之道在本能

陈丹青说,“我在乎“看画”甚于“画画”。会看画的人,敏感于所有图像。”

“看画,使我不断警觉:如何看、看一切,至关重要,那是认知的深渊,没有尽头。”

陈丹青这篇《本能地观看,自然地开始》内容丰富,既有访谈、摄影,画作,画室布景(特别是营造气氛的椅子桌子),雕塑,造型,巡看美术馆体会,木心故居纪念馆等影像。-----这些是场视觉的盛宴,我喜欢。

女性与女性之间的亲密关系,或者百合、蕾丝边之类的情感,其实我以前并不太能理解,但看了这本LENS《视觉》里《混合着脆弱、纯真和柔软》一文后,有了直观的感受。夏未的湖边,打扮相似,头紧紧靠在一起的两个女孩子,静谧的意象,微妙美感,还有那种质朴的宁静-----女孩之间,确实情感微妙。

另一组关于其中一个女孩的各种生活情境的表现。内向女孩窗前看书,海边别墅放松的度假,斑斓的光边,散乱的头发,有种颓废的美。其他的地板上横呈无力的视角,一只男人的手臂,让人联想到底发生了什么。摄影师自然捕捉,自然呈现,很打动人。

《当他光着身子去拍照》是另一组脱掉伪装后的情绪呈现。拍摄对象的不安,脆弱,不舒服,缺乏安全感等等情绪在照片上一目了然。多组人像摄影,摄影照片后的一段简洁明了的解读,也都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作品内涵。

《十二怒汉在世界》如果你对中国版的十二怒汉有过了解,那么对这篇详尽资料应该非常感兴趣。美国,俄罗斯,日本,黎巴嫩分别用各个不同版本的《十二怒汉》在宣泄什么?这里的电影世界让镜头诉说了一切。

用陈丹青的“观看”之道来说:“看生活点滴,看艺术细节,看三十年前与木心那场“文学远征”,看旅行,看家人,看生死,最终看向自己和这个时代的病与思”。人生,终要学会的是“本能地观看,自然地开始”。----所以,从LENS《视觉》开始,本能地观看,也观看本能吧。

《Lens·视觉002:想在一生中做一件正确的事》读后感(四):用镜头来说话

这本书已经不能用图文并茂来概括了,这本书大部分的篇幅都是由精美的照片来展示的。这是符合这本系列书籍《视觉》的主旨的,它带给读者的是不同阅读体验,这种全新的阅读感觉很不错。这也是这些刊物存在的最大的意义所在。

这本《想在一生中做一件正确的事》是系列书籍《视觉》中的第二本。在这本书中,很多照片都是直面社会问题,激发读者的思考,“少女妈妈”就是其中一个很值得探讨的话题。英国青少年的生育率和堕胎率多年来一直高居西欧国家的首位。这实际是英国社会问题的一个侧面的显示。一方面这跟英国的青少年的性教育质量不高有关,另一方面是英国社会的贫富悬殊增大,以及离婚率的增高,也是使问题加剧的一个原因。贫穷地区的女孩只想当妈妈。破碎家庭的孩子,往往缺少足够的父母照顾。很多少女妈妈的母亲也是不到20岁就怀孕生子了,因此当她们将怀孕的消息告诉她们家人的时候,他们有可能也会比较开心,所以较少选择堕胎,而是把孩子生下来,这样许多的少女妈妈就产生了。而且一些怀孕的女孩子的想法也很简单,以为生孩子是一件简单的事情,甚至把生孩子当作是填补生活空缺的一件事情。有时候孩子成了这些少女妈妈精神寄托品,“她们想在一生中做一件正确的事”,“孩子的出生代表和过去告别,意味着有机会开始新的生活”。她们的想法是美好的,但她们往往轻视了现实生活的残酷。这些照片上少女妈妈是美丽的,但也掩饰不住美丽底下的忧伤。像照片中的贝丝透着甜美,但我们无法想象他其实刚刚走出噩梦。照片中19岁的切尔西那显得疲惫的眼神更是透露了生活的艰辛。照片中展示的居住条件的艰苦更是显而易见的。尽管这些少女妈妈想努力在一生中做一件正确的事情,但这件事情的确很难。镜头诉说了一切。

这本书中,陈丹青关于影像的说法,也是相当精彩,值得一读。好的中国影像,不幸的的是多是外国人拍摄的。而外国的好影像,当然也是外国人拍摄。“本能地观看,自然地开始”,说得太好!

《Lens·视觉002:想在一生中做一件正确的事》读后感(五):高品质杂志书

什么是正确的事?每个人的回答不尽相同。正确的事,不在乎旁人衡量的眼光,它的标准取自于自己的内心。做一件正确的事,是自己内心真正想做的事,不论这件事带来什么样的好结局或是不好的后果,都不在乎,因为尝试过了,因为经历过了,就是值得的。留下的伤痕也好,勋章也罢,都只是为了证明曾经的选择和付出是遵照心灵的旨意,发自内心的渴望。

这是我第一眼看到这期《Lens•视觉》杂志书名副标题的感觉。是不是书里记录的是某些人做出的所谓“正确”的选择,他们的选择和决定在别人眼里是什么样的判定准则?

在聊书的内容前,先说说《Lens•视觉》,说它是杂志,但是它不像一般的杂志薄薄的或是超大开本,确切地说,它更像我们平常看的书。也许一本传统的书和一本杂志最大的区别在于前者有明确的单一的主题和内容,而后者内容更杂、是界于报纸和书之间的一种纸质媒介。不知道我这样的理解对不对?但是此刻,我想说的是,《Lens•视觉》有别于我看过的传统的杂志,说得再白一些,它是杂志书,每期有一个预定的主题,“视觉”无可厚菲,应该是这份杂志书里的内容更趋向于给人视觉冲击的,那么,我想一定是以影像为主体。

这一期的封面最吸引人的莫过于“陈丹青用照片讲述他的生活”,这的确是这一期里的噱头内容,不过它只是占了这一期一个篇章的内容,页数比较多。陈丹青是众人皆知的大画家,但是在这期内容里讲的不是他的画,而是他的摄影,他用照片讲述的故事,包括他用照片拍摄的他的绘画作品,他创作的故事,以及他的家人和生活的一些真实故事。

除此以外,该杂志还以影像记录那些年轻夫妻、少女妈妈、分离生活的家庭、中国大龄剩女等的故事。既然是“视觉”,无疑,照片给人的视觉冲击感更直观更立体。其中有一篇是一位摄影师身份的爸爸几十年如一日地给自己女儿拍摄生活纪录的故事,占版面一大块一大块的照片,从那位女孩小时候一直到长大成人结婚以后,她小时候睡觉的模样,她叛逆期和不受爸爸欢迎的男孩子谈恋爱的情景,她结婚后在自家院子里除草的样子,……爸爸都用相机为她记录了下来,点点滴滴,当一位父亲站在旁观者的角度在镜头后面记录下这一切的时候,不知道他是什么样的心情,但至少他是在陪伴他的女儿成长,这是难能可贵的。

我们看到的是影像,在照片的背后,那些耐人寻味的故事里,有无奈、有悲伤、有勇气、也有真情与温馨。《Lens•视觉》,不一样的杂志,有独特的视角和品味。

文/ashley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