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与自我和解》读后感摘抄

《与自我和解》读后感摘抄

《与自我和解》是一本由【美】奥马尔•马涅瓦拉(Omar Manejwala)著作,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5.00,页数:24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与自我和解》读后感(一):戒瘾小有成就,我也是棒棒哒 哈哈!

有没有像我一样每天都要喝咖啡的人呢?并不讲究品质多么高,只为提神醒脑加速新陈代谢,慢慢地成了依赖。正在读这本书,起初是为了多了解一些心理学相关知识,后来发现对戒我的咖啡瘾有所帮助,并且把讲戒烟的那部分拍照下来发给爸爸和舅舅,对大家都有帮助!

《与自我和解》读后感(二):与自我和解,学会放下

其实“成瘾症”是否仅仅是书中所提到的酗酒、抽烟等?如果我们“成瘾症”的临床症状进行扩张解释,那么对于安逸现状的殆于改变的懒惰是否也构成“成瘾症”?如果问题朝这个方向想去,或许就是现在经常提出的“走出安逸圈”。其实与“自我和解”的概念类似于我们常说的“律己”,佛家常说的“放下”,而当一个人无法面对欲望的恶魔的时候,团体的力量变突显出来,我们需要寻找小伙伴一起打败“自己的敌人”。

《与自我和解》读后感(三):渴求

面对成瘾行为时,你已经无法控制自己的决策。

强迫症和成瘾行为有大量联系,纹状体变化,血清素水平较低,大脑额叶变化导致决策和执行功能丧受损。

这些人受尽大脑撒谎的痛苦,无法摆脱,强烈的渴求,让人们理性全无。

人没有办法相信自己的判断,失去决策能力,大脑改变硬系那个了选择和意欲,人却浑然不觉,自己变得不可信任,人不能信任自己将是多么可怕的事情。

奥马尔•马涅瓦拉以自己几十年作为医生与成瘾的抗争经验,讲述了渴求的原因、惩罚机制,以及大脑“控制感”和“内疚”,“羞愧”,“渴求”之间难以解开的结。以及如何通过有效行为重塑大脑的办法。

《与自我和解》读后感(四):“起初,人饮酒;然后,酒带来了更多的酒;最终,酒掌控了人。”

日本有句谚语是这样说的:“起初,人饮酒;然后,酒带来了更多的酒;最终,酒掌控了人。”

内容摘录:

作为精神病学家和成瘾学家,我曾见患者们做出了惊人的努力来获取成功,然而,他们所有的艰辛努力都被一些看似简单又无害的决定所破坏。你将在书中看到,人们用于减少渴求的许多策略都会适得其反,它们实际上导致了更多渴求。渴求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有可能产生一些会破坏成功、满足及喜悦的行为,它会彻底摧毁你数月甚至数年的努力,它会让你为了一种暂时的解决方案而抛弃真正重要的一切,然而,这种解决方案常常在发挥作用之前就已变得无效了。

渴求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强大而无法预测,并且似乎不受我们控制。可事实并非如此,我们确实可以消除自己的渴求。

《与自我和解》读后感(五):无

这本书都很有用处,它们基于最新的脑科学、心理学、认知科学和神经生物学深入剖析了成瘾的本质,并结合了大量案例。 实际上,最大的收获绝不仅此,认识到人性的弱点如何避免成为欲望的奴隶,如何作一个更好的人才是读书的初衷。 我不会羡慕那些在成长和生活道路上一帆风顺的人,那只是他们的侥幸而已,如果说生活是迷宫,更多的人唯有不断试错才得以找到出口。 到此时,随着我对人类行为和心理的理解,有一个问题终于浮出了,为什么人们宁愿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事物,为什么很多时候人们选择对真相视而不见? 揭示真相不是本意,相信真相才是目的。 用王阳明先生的话说:“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心学的观点,还是主张人们从内心寻找,而不假外求的。 接下来,我将会阅读大量关于心理学的书籍,包括了催眠、冥想、洗脑,禅修,辅以一些传统宗教的文化。它们已经在等我了。 这是很有意思的三段弧,我已经完成第一段传统意义上的脑科学、神经科学、基因科学对于人类生理和心理的认知,接下来从心理的角度再去认知,最后,通过宗教和哲学完成认知,三段弧线,还是汇合到一处。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