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地主杂谈读后感100字

地主杂谈读后感100字

《地主杂谈》是一本由俞挺著作,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页数:293,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地主杂谈》读后感(一):侃侃而谈来源于经验积累

<地主杂谈>,好读性出乎意料。确实够杂,有酣畅淋漓,有拗口晦涩,有昏昏欲睡的篇章(我真的对历史无感),也有读的停不下来的故事(八卦总那么让人好奇)。事实上很多偏于哲学的思考只能一知半解,却挡不住的喜欢,对于作者,只想说牛x的人就是这么任性。

《地主杂谈》读后感(二):地主出书

吐槽有力,思考有力,态度有理,生活有礼。

“杭州的中山路经过改建后,挂上了南宋御街的名号,但这个在御街遗址上形成的近代商业街宽度不到10米,它和历史真实差距极大,算得上是个伪造的传统。”

写个建筑史的小品,还不放过得主,那是怎样的爱恨情怀啊。

不过谢谢他提到过某个对他重要的她,因为我也认识她。

《地主杂谈》读后感(三):依然有迹可循

杂谈虽然以杂为名,但依然有迹可循,就是以作者的职业——建筑师为角度切入,是关于建筑设计、教育、建筑理论、建筑现象和城市的感想和感言,甚至包括作者的一部分人生的回忆。杂谈看上去题材广泛,但背后的价值观却是稳定的,就是独立思考的态度。作者对传统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对当下的郑重和审视,都在一言一行中清晰可辨。作者希望传递的不是所谓的真理,而是分享一个真实的人的思考和感悟,甚至卑微的心思。

《地主杂谈》读后感(四):对建筑设计的态度

全本书细细碎语,小资情调深重,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俞挺说的对方案创作的想法,复述如下——

我对建筑设计的态度:

一、建筑师要避免惯式思维。

二、建筑师避免接受方案开始之初,就陷入形式主义的泥沼,当业主一起被拖入泥沼后,就没有赢家。

三、功能不能决定形式,但能够暗示通往形式的道路。

四、建筑师只不过是众人之一,如果没有宽广的眼界和宽容的胸襟去包容万物的万象,发现万象在表象下触动人心的微妙,他的想法就会枯干,也就不值一提。

五、阅读业主,不如先阅读自己,揭露自己欺骗自己的谎言去窥探真实的欲望。

六、要有自己的立场,它可以隐晦,但不可没有。

七、任何现象都可以变成形式,所谓建筑学的方法在更多的时间里是束缚自己的枷锁。

《地主杂谈》读后感(五):你永远不能低估一颗热爱建筑的心。

认识地主老师是2012年,我正经采访过的第一位建筑师。我们驱车前往他刚刚完成的一处改建项目,之后在衡山路吃了一顿pizza。我记得那天他言辞闪烁讲了很多事,有些无奈又有些唏嘘。回来我写完那篇作品评述,文章发表之后我就去了西班牙,再次见到地主老师的时候已经是2015年的秋天,在旮旯的门口。我们愉快地回忆了一下当年的会面,然后我被无情地调侃:“你是不是胖了。。”

地主老师以泼辣犀利的言辞收获了大批(女)粉丝,算是豆瓣第一批网红了。他看不惯王澍,瞧不上张永和,他写自己和隈研吾吃过饭,对日本住宅建筑使用的模数体系有很深的认识。他从清华读完书逃回上海,京派的骄傲和海派的腔调和他多年的“江湖经验”带来了一种知识分子的“烟火气”。闲来一读,《地主杂谈》这本书特别像小S那个小本本(笑),因为当我读到书中那些含沙射影不指名不道姓的八卦轶事的时候,我总能猜到是谁。我印象最深的一篇是他写带过的实习生,同济多美女东南很实用,但这么多年最终作成他副手的,竟是一位烟台大学毕业生。他说,“你永远不能低估一颗热爱建筑的心。”

某一次在酒桌,地主老师问我你买了我的书了吗,我很诚实地说,没有。因为我那一本是学弟送的呀,扉页上还签着两个字儿:俞挺。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