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一个抑郁男孩的30小时读后感100字

一个抑郁男孩的30小时读后感100字

《一个抑郁男孩的30小时》是一本由顾歌著作,漓江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6.00,页数:38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一个抑郁男孩的30小时》读后感(一):这本书没读后悔

原来想只是一本谈心理的书,现在市面类似的书其实看得蛮多的。但看了后,令人有激动的感觉。好象这正是我要找却又不知道如何阐述的书。完全的对话式的结构,完全的咨询记录,加上心理咨询师的专业旁白和分析。象是话剧体,却又深具内涵。不由赞叹,这是一本好书。

《一个抑郁男孩的30小时》读后感(二):顾老师加油!

顾老师的书当然要好好支持下!这个书名绝对不是噱头。别的咨询说自己30小时可以搞定抑郁症,我基本是不会相信的,但是顾老师,我就一定相信。

心灵花园有两位超级厉害的咨询师。一位是顾老师,另外一位是从美国回来的陈博士。和陈博士在一起,他有一种很强大的气场,让人觉得我是很平安的。有种,若他是女子,我愿娶她为妻的感觉。顾老师的气场会让人感觉,他很强大,和他在一起我也会很强大,有种若我是女子,我愿嫁其为妻的感觉。

顾老师,加油哦!

《一个抑郁男孩的30小时》读后感(三):抑郁与焦虑

抑郁在中国的精神卫生的分类上,它派属于严重的精神障碍,而焦虑症属于轻度的心理障碍,或者属于神经关联症的范畴,所以在程度上有很明显的区别。

当然在发病的状态上,形成的机理上,它也是不一样的。焦虑症往往是对一些未知的东西产生一些负面的或者带有危险性的结果性的遇害,所以他想到了没有发生的事,就产生了紧张感、恐慌感;但是抑郁往往来自于过去的挫折、创伤、阴影,所导致的情感性的障碍,所以他们的发病机理,形成状态和表现形式都是有很大差异性的。焦虑往往容易紧张、出汗、心跳加速,他的自主神经系统,容易产生口干舌燥,产生不由自主的紧张感;但是抑郁症不一定是这样,抑郁症的表现往往是退缩型、回避型、兴趣向下的,甚至会产生自杀的念头。抑郁症的状态在焦虑症这里是不明显的,但是这两个有关联,比如,焦虑始终得不到治愈,就可能转变为抑郁;同时,抑郁症也伴随着焦虑症。当然如果这两种情况得不到治愈的话,还可能产生一种严重的精神障碍,那就是躁郁双向:既有躁的一面,也有郁的一面,两种症状交替出现,也让我们的来访者更加头痛。(顾歌)

《一个抑郁男孩的30小时》读后感(四):着陆

抑郁,一个古老而日常的词汇。为一朵蔷薇从枝头掉落流泪,或者因动人诗句而顾影自怜。敏感、多情、伤感,这些最终往往指向悲伤。抑郁者对生活的观察是那么细致,他人的一个眼神有时便可以成为伤人的武器;而他们对自己内心的探索又是那么深入,一个反复琢磨着的想法,抑或一句推敲了千百遍的话。

有时觉得抑郁者就像哲学家,目光落在事情的本质上,细节的分析、根源的探寻,于是疲惫了原初善良而柔弱的自己的心。正如阿兰•德波顿在《哲学的慰藉》中写道的:“哲学的任务是教会我们的愿望碰到现实的顽固之壁时,以最软弱的方式着陆。”而容易抑郁的人,轻易地开始自己的思索,却不能够以合适的方式“着陆”。因此在现实中撞得头破血流,一路走来,却颠沛流离。

其实完美“着陆”的诀窍也并不难找。一是可将自己的思索限定为某种“纯思”。他人一句看似尖刻的评论,也可权且当作一条犀利风格的广告语,不予理会,甚至一笑了之。如此,日常遭遇的不顺心便不会轻易激起内心的波澜。思考的习惯仍然要保留,但不做过度引申,也不轻下论断。长此以往,思维的敏感度不仅没有降低,心灵也变得更加宽广。狭隘的心灵再聪慧,也无法接触伟大的事物。抑郁者拥有天赋的敏感,这是进行深刻思考的前提,而试着控制这份敏感,方显真正的智慧。

顾歌在《一个抑郁男孩的30小时》中写道:“人越是聪明,就越敏感。如果不能专注于某项有意义的事业,那么这些敏感的聪明人就容易被杂事所惑,甚至难以自拔。究其原因,也是因为聪明的人都想要更好的自己,却难以爱上现实的自己,因为现实总不如理想那么可爱。”聪明人往往追求完美,而现实生活无法预先排演,难免凌乱引人心烦。抑郁者们大多善良,于是便只能辛苦自己的心灵,备受外界纷扰的折磨,而这些困惑其实更多地源于自己不够强大的内心世界。

无痛的“着陆”亦可得自于选择性地进行思考。虽然智慧存于一沙一石之中,但真正的智者懂得如何做到弱水三千,只取一瓢。生活是琐碎而复杂的,如果一个人对所有事情都去思索一番,那最后得到的一定不是智慧,而是烦恼。要知道,不是每个眼神都值得"回味",也不是每句言语都能去“反思”。顾歌在他的书中写道:“带着问题成长的合理之处,正是维纳斯的断臂永远无法修复的真正理由。”抑郁而敏感的人,需要学会如何带着问题前行。其实不仅是抑郁者,每一个生活着的人都是如此。带着问题成长,那些问题虽然引发于生活的事实,但终究还是起源于人心的起伏。所以,束缚着人前行的羁绊,只是人内心的不安,许多的困难只是自筑的牢笼,人被自己的智慧打败。

带着问题成长,我们也必须如此。一呼一吸,一张一弛,箭不可能永远完美地绷在弦上。大多完美的事物均诞生于其不完美之中,米洛的维纳斯之所以能让人永恒地赋予其美好,也正是因为她带着残缺的不完美。选择性地进行思考,不浪费自己善于思索的天性,也不辜负善良的自己。

除了敏感、细致和聪明,许多抑郁者还是充满了爱心的人,拥有极大的爱的能力。赫尔曼•黑塞借悉达多之口写道:“天真的人们能够爱——这就是他们的秘密。”而爱人者也同样渴望被爱,因此“抑郁症之所以是情感障碍,正因杯水车薪的爱意难解情感的匮乏”(顾歌)。于是抑郁者对自己、对家庭、对社会生发出了不满甚至恨意,而这些恨意伤人更伤己。正如蒙田所言:“最愚蠢的自讨苦吃就是蔑视自己的身体。”抑郁症在诸多心理障碍中占有极高的自杀率,他们将痛苦、失望、恨意尽数转移到了自己身上,觉得只有终结自己的生命才能解脱一切的烦恼。

于是,这些本可以快乐的人们,最后以坠毁的方式"着陆",令爱着他们的人唏嘘、哀叹。其实,既然心中有那么多的爱,为什么不能多分一些给自己?我爱的人爱我固然是好,但他人也有自己选择的自由。如果爱没有得到回应,那么不如将这些宝贵的情感收藏在自己心中:一个舒适慵懒的午后,或者带点任性的自我满足。让积累在心里的不快,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慢慢释放,投入到那些令自己和他人愉悦的地方。这样,可能新的烦恼还是会出现,但它们也只能困惑你一时而已,因为你已经懂得了如何自我解脱。

"别人对你的目光为什么能够加害于你?是因为你自己有一个否定自己的目光。"这便是心理师的眼光:既是对事实的分析,也是高于事实的智慧。着陆,一次飞翔的终点,也是未来无数次起飞的开始。正如鸟儿飞翔的最高技巧不在于不知疲惫地盘旋于天际,能够完美地降落,继而觅食、筑巢、繁衍后代,这才是真正的生存之道。

《一个抑郁男孩的30小时》读后感(五):着陆

抑郁,一个古老而日常的词汇。为一朵蔷薇从枝头掉落流泪,或者因动人诗句而顾影自怜。敏感、多情、伤感,这些最终往往指向悲伤。抑郁者对生活的观察是那么细致,他人的一个眼神有时便可以成为伤人的武器;而他们对自己内心的探索又是那么深入,一个反复琢磨着的想法,抑或一句推敲了千百遍的话。

有时觉得抑郁者就像哲学家,目光落在事情的本质上,细节的分析、根源的探寻,于是疲惫了原初善良而柔弱的自己的心。正如阿兰•德波顿在《哲学的慰藉》中写道的:“哲学的任务是教会我们的愿望碰到现实的顽固之壁时,以最软弱的方式着陆。”而容易抑郁的人,轻易地开始自己的思索,却不能够以合适的方式“着陆”。因此在现实中撞得头破血流,一路走来,却颠沛流离。

其实完美“着陆”的诀窍也并不难找。一是可将自己的思索限定为某种“纯思”。他人一句看似尖刻的评论,也可权且当作一条犀利风格的广告语,不予理会,甚至一笑了之。如此,日常遭遇的不顺心便不会轻易激起内心的波澜。思考的习惯仍然要保留,但不做过度引申,也不轻下论断。长此以往,思维的敏感度不仅没有降低,心灵也变得更加宽广。狭隘的心灵再聪慧,也无法接触伟大的事物。抑郁者拥有天赋的敏感,这是进行深刻思考的前提,而试着控制这份敏感,方显真正的智慧。

顾歌在《一个抑郁男孩的30小时》中写道:“人越是聪明,就越敏感。如果不能专注于某项有意义的事业,那么这些敏感的聪明人就容易被杂事所惑,甚至难以自拔。究其原因,也是因为聪明的人都想要更好的自己,却难以爱上现实的自己,因为现实总不如理想那么可爱。”聪明人往往追求完美,而现实生活无法预先排演,难免凌乱引人心烦。抑郁者们大多善良,于是便只能辛苦自己的心灵,备受外界纷扰的折磨,而这些困惑其实更多地源于自己不够强大的内心世界。

无痛的“着陆”亦可得自于选择性地进行思考。虽然智慧存于一沙一石之中,但真正的智者懂得如何做到弱水三千,只取一瓢。生活是琐碎而复杂的,如果一个人对所有事情都去思索一番,那最后得到的一定不是智慧,而是烦恼。要知道,不是每个眼神都值得"回味",也不是每句言语都能去“反思”。顾歌在他的书中写道:“带着问题成长的合理之处,正是维纳斯的断臂永远无法修复的真正理由。”抑郁而敏感的人,需要学会如何带着问题前行。其实不仅是抑郁者,每一个生活着的人都是如此。带着问题成长,那些问题虽然引发于生活的事实,但终究还是起源于人心的起伏。所以,束缚着人前行的羁绊,只是人内心的不安,许多的困难只是自筑的牢笼,人被自己的智慧打败。

带着问题成长,我们也必须如此。一呼一吸,一张一弛,箭不可能永远完美地绷在弦上。大多完美的事物均诞生于其不完美之中,米洛的维纳斯之所以能让人永恒地赋予其美好,也正是因为她带着残缺的不完美。选择性地进行思考,不浪费自己善于思索的天性,也不辜负善良的自己。

除了敏感、细致和聪明,许多抑郁者还是充满了爱心的人,拥有极大的爱的能力。赫尔曼•黑塞借悉达多之口写道:“天真的人们能够爱——这就是他们的秘密。”而爱人者也同样渴望被爱,因此“抑郁症之所以是情感障碍,正因杯水车薪的爱意难解情感的匮乏”(顾歌)。于是抑郁者对自己、对家庭、对社会生发出了不满甚至恨意,而这些恨意伤人更伤己。正如蒙田所言:“最愚蠢的自讨苦吃就是蔑视自己的身体。”抑郁症在诸多心理障碍中占有极高的自杀率,他们将痛苦、失望、恨意尽数转移到了自己身上,觉得只有终结自己的生命才能解脱一切的烦恼。

于是,这些本可以快乐的人们,最后以坠毁的方式"着陆",令爱着他们的人唏嘘、哀叹。其实,既然心中有那么多的爱,为什么不能多分一些给自己?我爱的人爱我固然是好,但他人也有自己选择的自由。如果爱没有得到回应,那么不如将这些宝贵的情感收藏在自己心中:一个舒适慵懒的午后,或者带点任性的自我满足。让积累在心里的不快,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慢慢释放,投入到那些令自己和他人愉悦的地方。这样,可能新的烦恼还是会出现,但它们也只能困惑你一时而已,因为你已经懂得了如何自我解脱。

"别人对你的目光为什么能够加害于你?是因为你自己有一个否定自己的目光。"这便是心理师的眼光:既是对事实的分析,也是高于事实的智慧。着陆,一次飞翔的终点,也是未来无数次起飞的开始。正如鸟儿飞翔的最高技巧不在于不知疲惫地盘旋于天际,能够完美地降落,继而觅食、筑巢、繁衍后代,这才是真正的生存之道。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