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我们与心理暴力的距离》读后感100字

《我们与心理暴力的距离》是一本由[法]阿丽亚娜·卡尔沃著作,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00元,页数:22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我们与心理暴力的距离》读后感(一):心理暴力长什么样,你知道吗? 读《我们与心理暴力的距离》

心理暴力长什么样,你知道吗? 读《我们与心理暴力的距离》 当你觉得有些话听关不舒服,却还是勉强按着去做了; 当你明明不喜欢别人碰触你,但你还是接纳了那些碰触; 当你不愿意去做一些事情时,你还是听话的去做了; 也许你在讨好父母,也许你以为这是亲人或朋友爱你的方式,你以为你满足了对方的想法,他们就能更爱你。 这本《我们与心理暴力的距离》非常需要去看一下了。让更多的人去了解生活与人之间的边界。包括人在成长过程中,原生家庭和原生环境对不同的人的影响。 01 那些触手可及的伤害教我们如何过好这一生 每个人都需要成长,不管是处在哪个年纪,不管是生活在哪里,世界的哪个角落。或许每个人的出生是改变不了的,或许每个人拥有的父母与兄弟姐妹是不一样的。 但是,去扩大认知,让自己成长起来这是一个我们一直要去做的事情。有的人是在生活的实践经验中去获取成长,有的人需要去读书来理解成长,有的人是明明不舒服了,受到伤害了,却傻傻不知道。 也许在教育和养育的过程中,存在着许多原生的伤害,比如有的人自己还没有成长为一个大人,然后就去要小孩儿,然后一代一代的传下去,一代一代的相处模式也传了下去。 当你认知到的知识与内容越来越多时,或许便会有了更多的断舍离的事件。而且,也会无形中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要么就是一个从小受过伤害的小孩儿,可能一直人到中年都没有摆脱掉这种伤害,就像书的封面上写着的,心理暴力与每个人息息相关。 就像是雪崩的时候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一样,作为一个需要被引导和教育的小朋友,可能从小就围绕着一圈的心理暴力而不自知,然后就承袭着这种方式生活下去。 02 短短的一生,这些无形的暴力如何不影响我们的生活 如果你看过了这样的书,或许会回想起小时候被亲属欺辱,就像作者所写的那样。就像那位台北的女作家,嫁给了伤害自己的人,然后在书刚出不久之后,便结束了自己的短短的年轻的一生。 对于一个已经将一切和盘托出的人来讲,或许结束对于她来讲才是结束这糟糕的人生的方式。很多人都活在这些心理暴力的周围,虽然难受却不自知。 看过太多的鸡汤文和认知学,或许更多的在教你向上成长要包容,但是作为一个独立的活着的人的个体,也要知道,我们先是自己,然后才有其他。 如果在脆弱的疾病面前,心理的疾病总是藏得很深,这大概也是想多学习和研究这个领域的原因之一,毕竟,每一个人来到这一世都是如此的短暂。 当我们无法疗愈自己,无法去治愈自己的时候,有些无力感将会像影子一样跟在你身边。 03 这些藏起来的暴力像把刀子,学习识别与疗愈 一千个人有一千种心理暴力的样子与元素,这大概是读到今天的心理书中最令人震撼的,法国的法律不断修定关于这些软伤害的法规。 但是大千世界,千辛万苦活着的人们,如何能够抵得住随时会出现的心理暴力呢?只有将自己的内心,自己的世界放在首位,才有可能阻隔更多的无形中伤。 2023年,愿你在文字里与自己相遇,见证烟火滚烫,人间美好。

《我们与心理暴力的距离》读后感(二):远离那些以“爱”之名实施的暴力

在这本《我们与心理暴力的距离》的案例中,你可以看到太多熟悉的场景和话语:

你瞧瞧,你又这么干了?

你的耳朵真的很奇怪

你走路/写字/睡觉/笑起来……的样子很搞笑

你这个蠢货

…………

如果你不是典型的“别人家的孩子”,类似的话语,在过往的人生中应该都听到过,甚至不止一次。但是很少有人会将之与心理暴力联系起来。阿丽亚娜 · 卡尔沃告诉你,以上都是。

在这本书中,作者按照心理暴力的来源,机制,后果、治疗方式,系统地介绍了心理暴力这一隐匿的暴力形式,并结合过众多的心理案例提供了针对心理暴力的防御之道,和重建自我的全方位指南。关于心理暴力、或说精神暴力、软暴力、冷暴力的问题,已经逐渐引起了社会关注,市面上也已经有了诸多的科普读物,本书所揭示的并不是新课题,但是依然有令人深思之处。

一是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对于孩子遭受的心理暴力的关切。这一关切贯穿于本书的各个章节之中。这种关切,甚至让她的有些观点看起来很颠覆我们的“常识”。比如关于“听话的乖孩子”的看法便与惯常的看法不同。卡尔沃认为, 一个太乖的孩子,也就是说一个从不表达任何需求,对所有指令都毫无怨言地服从,并且从不表达任何异议的孩子,不是个健康的孩子。相反,这是一个默认为任何与成人的需求和欲望相反或不同的个人表达都会立即被压制,甚至被羞辱的孩子……这些心理暴力往往只有在进行心理评估时才会被发现……

她同样批评了那些以“为了你好”为由的心理暴力: 心理暴力往往是有意而为的,却总是披着“正当理由”的外衣……我们必须揭露隐藏的禁令,因为这种禁令意在迫使你想想每一次的暴力都是“为了你好”,因而你必须一言不发,毫不怀疑地接受。

或许那一点点的“过分”几乎是难以察觉的,当彼此之间的情感关系变得“过头”,这种感情就有可能转变为无理取闹的愚蠢之举,甚至成为意欲操纵和控制的伎俩。

即使这种暴力非常微妙,并且被我们的文化所否认,但它的确存在于我们身边,并且因为熟悉,而使我们觉得习以为常。”

卡尔沃认为,只有你自己才知道什么是好,必须学会相信自己的判断和认知。没有人能够或者应该以“为了你好”的名义伤害你。如果这让你感到痛苦,那就不可能是“为了你好”。

简而言之,否认某个人的自由意志,否认他知道什么对自己好或者不好的能力,通过剥夺他人的知情权或者企图操控、代替他人做出决定,就是在实施暴力。以“爱”的名义实施的暴力。

那么,什么样的爱才是真正的爱呢?作者认为真正爱你的人会根据你的处境和请求来帮助你,给你做决定的全部自由,接受你本来的样子,他会希望你实现目标、获得幸福,并且相信你能获得这些。

真正的爱是没有条件的。当你完全是你自己,并因为真正的自己被重视和被接纳的时候,你才会感到安全和被爱。

《我们与心理暴力的距离》读后感(三):我们与心理暴力的距离有多远?

对于大多数人而言,似乎只听说过家庭暴力,这种暴力通常以殴打、捆绑、残害、限制人身自由为主,让受害者饱受身体和精神的摧残,但你知道吗,其实很多人每天都在经受着心理暴力的折磨

什么是心理暴力?这是一种试图“消除他人”的暴力,它是最不为人知的暴力形式,却是我们最容易接触到的。

首先,这种暴力形式是所有具有某种支配关系的一部分,它可能会出现的地方包括了家庭、学校、体育、甚至医疗之中,而在这种背景下,受害者往往是未成年。

其次,心理暴力总是隐藏在另外两种更为明显的暴力形式中,即语言暴力与身体和/或性暴力。

准确地说,心理暴力就是强迫他人为了自身利益而自我消除的教育方式,不仅在身体还是思想上,都试图在消除对方。所以,在所有身体、性和言语暴力的情境中,我们都会看到心理暴力的存在。因此,当存在身体暴力时,就必然会存在系统性的心理暴力。而遭受的心理暴力越多,受害者就越无法从这种控制中脱身。

在这本《我们与心理暴力的距离》中,我们可以看到16个亲历者的亲身经历,让人想不到的是,那些心理暴力的施暴者竟然是父亲、是哥哥、是母亲、是公公,这些受害者的回忆让人震惊之余,也很有可能类似的事就发生在我们身边,而我们并未察觉。这些心理暴力让很多受害者常年处在恐慌之中,甚至为他们带来了严重的心理疾病。

如何自卫?这本书中给出了23个自卫的心里要诀。比如重读你的故事、不要再幻想、不要和暴力讨价还价、爱自己,相信自己等。

在其中有一个标题引起了我的注意:“太乖的孩子背后隐藏着什么”。

家长和老师都希望孩子是听话懂事的,但太乖的孩子却很危险。

所以,作为父母,你还在一味地追求想要一个过分听话没有自我意识的“乖孩子”吗?书中也举了很多心理暴力的词语:“比如你臭死了!你看你像什么样子!你又把东西打翻了!你怎么那么笨!”

难以置信,很多话甚至是我们从小听到大的话语,殊不知其实我们已经在语言暴力的环境里饱受折磨……我甚至还依稀记得我的小学老师说我们是“扶不上墙的稀泥”,甚至当众辱骂、抽打孩子,虽然我已经长大了,但这些画面却历历在目。

这让我开始反思,父母给孩子最好的东西究竟是什么?是昂贵的学区房吗?是好的物质条件吗?曾几何时,我们有真正地给予孩子精神上的爱与鼓励,让他们可以健康快乐的长大?而不是一味地抱怨、对孩子撒气。用暴力让孩子爱上上学、爱上学习,我觉得这种方式是非常不可取的,不然为什么豫章书院会被取缔?因为唯有爱才可能滋养他人,叫别人成长,而不是使用暴力等非正常手段。

当然,这本书也教会我们如何避免心理暴力,指引我们对被隐藏的破坏性的关系提出质疑,并制定有效的策略来保护自己免受其害或摆脱这些关系。

希望我们不要成为心理暴力的受害者,同样地也不要成为施暴者!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