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身体会替你说不》读后感1000字

《身体会替你说不》读后感1000字

《身体会替你说不》是一本由[加]加博尔·马泰(Gabor Maté)著作,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79.00元,页数:28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身体会替你说不》读后感(一):“心神合一”

早早就了解了心情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但具体的关联从未深究。直到读了《身体会替你说不》这本书,原来身心内在的关系是如此的紧密。年少时的缺爱、压抑等心理问题,都极大可能在不久的未来导致极其严重的身体问题。那些超负荷的压力,那些自以为是的强大,那些压制在心底的痛苦……都终将转化为身体疾病。在浅显易懂的文字里,惊恐于一个个疾病的成因,也哀叹于一个个病人的经历,那些意识里遗忘的种种,终将会在日常的点点滴滴中表露出来。随着一个个事例与剖析,慢慢感知“智慧存在于我们的身体内”,很多疾病都可以通过调节情绪和认知来避免或者减轻。读了这本书,我们将深刻地知晓“情绪稳定”的重要性,将深刻地了解“接受、觉察、表达、肯定、关怀自我”的重要性,也将深刻地明白“身心合一”的意义,从而引导自己更加健康的生活。

《身体会替你说不》读后感(二):原来隐藏的压力是健康的毁灭者

压力是身体对外界刺激的一种反应,它可以是生理上的,也可以是心理上的,适度的压力可以激发人们的创造性。

然而面对压力时,是主动表达自我、表达脆弱,主动求助?还是隐忍不发,自我消化?不同的处理方式产生不同的结果,不当的处理方式甚至会影响到身体的健康。

《身体会替你说不》作者加博尔·马泰是加拿大医学博士,他通过大量丰富的临床案例,让我们了解到当压力来临时,如果长期采用压抑情绪、逃避等不适宜的处理方式,则会对健康造成一些影响,比如免疫系统、消化系统、生殖系统受损,产生心血管疾病以及心理问题。

本书告诉我们压力的定义、压力产生的原因,以及应该如何面对压力,提升情绪胜任力。

全书共有19个章节。第一章和第三章阐述了压力的定义,压力产生的根源,压力的类型以及带来的影响。

压力是人们面对强烈情绪刺激时产生的一连串复杂的物理和生化反应。情绪会影响主要器官的功能、免疫防御的完整性、生物物质的全身循环等,这些因素也会反过来影响情绪。如果不能处理好情绪,压力就会影响身心的健康。

第三章还提到情绪胜任力这个词。情绪胜任力是指个体面对压力时感受情绪、表达情绪和处理情绪的能力。如果想保护自己不受潜在压力的影响及避免对健康造成危害,就需要培养情绪胜任力。

第三章对于情绪胜任力有详细的解读,是本书非常重要的一个章节。

书中第四章到第十三章通过列举大量恶性病患的案例,例如肌萎缩侧索硬化、乳腺癌、阿尔茨海默症、炎症性肠炎等,分析了每种疾病的产生与压力之间的联系,讲述了压抑情绪对身体带来的不良影响。

第十四章到第十九章,作者从支持系统、信念系统介绍了如何应对压力的具体方法 。比如寻求社会支持、增加亲子互动、允许负向思考,改变信念等等。

纵观全书,最触动自己的一个点是第十五章《丧失的生物学机制:疾病易感性的来源》里提到的“爱不是教出来的,而是通过被爱学到的。”

书中讲到婴儿不会天生就压抑自己的情绪表达。触觉接触是新生儿对世界的最早体验,也是我们最早接受爱的途径。

父母作为照料者不仅仅提供食物、住所、生活技能信息以及安全保护,还需要给予孩子情感的滋养。父母的爱不仅仅是一种温暖和愉快的情感体验,也是健康的生理和心理发育所必需的生物学条件。

然而现在很多时候,父母只生不养,只养不陪,或者身陪心不陪。亲子之间是一种貌合神离的状态,父母身体在场,情感却缺席。

种种这样的情况,会让孩子缺乏情感链接。今后面对压力时,无法获得强大的支持系统,从而容易身患疾病。

总而言之,《身体会替你说不》这本书从医学视角出发,通过列举常见的重大疾病,从心理学、生物学、神经学等多方面提供了专业见解,探讨了压力对身心健康产生的不良影响,压力产生的根源以及如何应对压力,提升情绪胜任力的方法。

本书非常适合心理学爱好者,以及重视身心健康的读者。

《身体会替你说不》读后感(三):保护身体,培养情绪胜任力

《身体会替你说不》一本探讨压力、情绪和健康之间复杂关系的书。作者是加拿大心理学家Gabor Maté,他在医学和精神病学领域有着丰富的经验。他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和科学研究,探讨了压力如何影响我们的身体和心理健康,并提供了一些实用的建议来帮助人们应对压力。  说到自己的亲身经历,作者分享 有一回他刚刚做完膝盖的手术,然后去看望自己的妈妈。在看到妈妈的一瞬间,他下意识地忍着痛苦以正常的步态走向妈妈。这时候作者觉察到自己这个行为的荒诞之处,作为一个刚做完手术的人一瘸一拐走路很正常,妈妈肯定能理解他,为什么他还会下意识掩藏呢?因为他不想妈妈为他担心。 面对长辈掩藏自己的病痛、不好的经历、伤心难过的情绪,相信不少人会发现自己也是这样。作者也是从这个事件还是关注到一些隐藏的压力会作用于身体,影响身体健康,这一切都发生于大脑意识到之前。 压力会破坏身体的稳态,导致身体健康出现问题。长期的压力会导致身体健康出现问题。在本书中,每个人的疾病史中都有一项或多项情绪胜任力显著受损,通常这些方面对于患者来说是完全未知的。 有这样一个案例, 男主身患绝症,他是一家公司的总裁,公司主要销售治疗癌症的鲨鱼软骨。他在去世之前还一直服用鲨鱼软骨。他一直吃自己的产品并不是因为他相信它的疗效,甚至他觉得鲨鱼软骨臭死了。但是他说:如果我不吃,我的合伙人会非常失望。即使在生命最后的时光,他还感到自己需要为别人的情绪负责。 因此,情绪胜任力是我们需要发展的能力,以保护自己免受产生健康风险的隐藏压力,并且如果我们要治愈,则需要恢复情绪胜任力。最好的预防医学是培养孩子们的情绪胜任力。  这本书提到了情绪胜任力的几个方面。 首先,情绪胜任力需要我们有意识地感知自己的情绪,以便在经历压力时能够及时意识到自己的情绪状态。 其次,情绪胜任力需要我们有效地表达自己的情绪,以便维护自己的情感边界和满足自己的需求。 第三,情绪胜任力需要我们能够区分当前情境下与过去经历相关的心理反应,并让我们的期望和需求符合当前的需要。 最后,能够觉察真正需要满足的需求,而不是为了获得他人的接纳或认可而去压抑它们。 以上是书中的部分,因为感到培养情绪胜任力的必要,我又去找了一些资料丰富它。我经常感到自己对一些事会有情绪波动,需要花些时间才让自己稳定下来。情绪对我的确是一个功课。  感知自己的情绪 这里我找到2个方法,一个是冥想,一个是写情绪日记。 在冥想中可以观察自己的情绪,把自己作为情绪的观察着,而不是被情绪所控制的主体。不带评判和抵抗,只是观察情绪的出现、变化和小时,让自己和情绪保持一定距离。持续的实践会逐渐提高你的情绪觉察能力。  情绪日记分为4个部分:描述情绪的感受、分析情绪的原因、记录表达情绪的方式,最后回顾自己的情绪体验,并思考你如何更好地应对类似的情绪,以及需要做出的改变或采取的行动。 比如我最近看到公司同事涨薪有些波动,我可以1记录我的醋意和嫉妒,2分析我之所以嫉妒是感到他的公司里更被重视,3而我表达的方式则有点虚伪,我哇地好像很开心的样子,4思考之后我把关注点更多放在自己身上,并不需要和他竞争,他只是得到了自己应得的回报,而我也想办法把工作做更好。  表达自己的情绪 有效地表达情绪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解决冲突和满足个人需求的重要技能。选择准确的词汇来描述你的情绪,以确保对方能够准确地理解你的感受。例如,使用具体的情绪词汇如愤怒、焦虑、失望,而不仅仅是一般性的表达。 另外还有一个非暴力沟通的技巧,使用"I"语句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求,而不是指责或攻击对方。例如,说"I feel..."(我感觉…)而不是"You always..."(你总是…)。使用描述性的语言能更准确地表达你的感受和观点,二使用绝对化的词语会使对话变得极端和不具建设性。  第三和第四:觉察当下与过去的联系、发现未被满足的需求这两个也很重要,但是这时候可能我们需要一个旁观者,在心理咨询中、在专业人士的帮助下去探索会更有效。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