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法兰西的陷落读后感锦集

法兰西的陷落读后感锦集

《法兰西的陷落》是一本由[英] 朱利安·杰克逊著作,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78.00元,页数:32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法兰西的陷落》读后感(一):精彩精彩

讲述1940年短短数周时间,拥有“欧洲第一陆军”的法国是如何迅速战败的。 作为一本严肃的历史专著,这本书最大的特点是精彩异常,十分好看。 在讲述中,作者驳斥了传统叙事中被过分夸大的德军先进的闪电战,法军的老式坦克等观念。 法军战败是一次复杂的系统性溃败,它源自多次失误统合成的巨大后果。 作者的厉害之处在于,法军战败的过程及失败的原因被整合成完整的线性结构,随着时间的发展在作者笔下逐一展开,至少对我来说,这是首次见到的写法,历史被作者写成了真正的故事,绝对的精彩,好读。

《法兰西的陷落》读后感(二):《法兰西的陷落》挺好看的

《法兰西的陷落》,是复盘1940年5月10号-6月22号,仅仅6个星期,法国军事惨败的原因。挺好看的,清晰易懂,从军事的维度,政治的维度,联盟的维度,社会的维度进行分析,很有说服力。有几点印象深刻:

第一,是法国内部各种政治势力互相牵制(跟第三共和国的理念、体制有关系),在和平与战争方面很徘徊,没有坚定的计划与执行,也导致军事装备的恢复生产很缓慢。

第三,跟德军对比,军事理论落后。对一线指挥官授权太少,当时德国涌现一批类似古德里安、隆美尔等天才战将,德军除了希特勒的3天停止令,没有任何失误。

第二,关键时期,核心人物的表现很关键。甘末林的D计划、雷诺在军事用人方面的错误都很要命。

第三,法国当时情报部门的结构有严重缺陷,对德军的意图完全没搞懂。

第四,战争开始后,通讯、交通都变得非常糟糕。军队通讯都切断了。撤退很混乱。没有平民撤退预案。

第五,英、法、比三国协调很不利,跟雷诺用人不当有关。甘末林、雷诺的决策、计划,其实都是英国优先,希望得到英国支持,但英国在空军投入、敦刻尔克撤离方面,都没有发挥作用。英国是最靠不住的,它是希望法国自己去顶。都是各打算盘。

第六,战争培训、战争宣传都非常糟糕。

《法兰西的陷落》读后感(三):到底是德国打败了法国,还是法国打败了法国

法兰西,伟大的法兰西,曾在拿破仑时期称霸欧洲的法兰西,一战中与德国顽强战斗直到最后胜利的法兰西,那个号称欧洲第一陆军的法兰西,那个三色旗高高飘扬、眼神中自带傲慢的法兰西,从1940年的5月10日,到1940年的6月22日,如此短短的一个多月的时间之内,就败在了重整军备不过4-5年的德国手下,而且还是败的如此干脆彻底。这到底是为什么?

是德国的阿登突破太过于匪夷所思,以至于法军从总司令官甘末林到最底层的士兵都目瞪口呆,从而久久不能从如此的惊吓中恢复过来,直至被德军俘虏?还是德国的装甲部队和斯图卡的组合实在是过于犀利,以至于法军根本不存在任何反抗的可能,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古德里安的装甲部队朝着英吉利海峡一路绝尘而去?到底是德国人打败了法国?还是法国人自己打败了法国?

《法兰西的陷落》,是如此回答这些问题的。法国的军事实力,实际上确实是在德国之上的,这一点从人员规模、武器装备的数量、硬件的技术水平等等方面来说,法国都要高于德国。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如果单看纸面上的数据的话,法兰西战役根本不会存在任何奇迹,德国压根也不会从法国占得丝毫便宜,也许法国人没有乘胜追击进而侵吞掉德国,就是最好的结果了。当然,当时的英国人也是这么想的,丘吉尔最初的认知里也没有意识到法国居然会败,而且居然会败的如此之快,如此之惨。如同战争史上许多此类的战役一样,战败方之所以会战败,军事上的失败只是结果而已,而影响一场战争的最为关键的因素往往是隐藏在军事之后的。正如本书所描述的那样,作者将探究法国战败的目光放到了自大萧条以来,法国经济的紊乱,及由此所带来的政府内阁无休止的争吵与更换,社会人民潮流般的左顾右盼,以及民心士气自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的不断低落,再加之高级将领的阶层固化、军事体制的官僚化和战略战术思想的落后化,这些最终的表现就是法国在短短1个多月的时间之内就变成了德军军事机器的牺牲品。

而本书的重要之处,也是本人觉得最值得反复揣摩的地方,就在于我们在阅读和研究战争史之时,切实需要跳开军事层面来看战争。如果决定一场战役,乃至于战争的成败的因素,仅仅是在于军队规模、武器装备、技战术水平这些方面的话,那么何必非要打一场呢,双方拿出数据对比一下,就完全可以决定结果了。当然,说到这里,许多读者都要说这岂非笑谈,而本人却觉得实则不然。目前市面上许多关于战争史的著述不胜枚举,其中精彩者更是灿若繁星,然而却不能从中读出胜者为何而胜,败者因何而败。如果单就军事层面来说,自巴巴罗萨行动之后,从基辅战役一直到斯摩棱斯克,德军胜势几乎可以说是注定的了,而苏联更似败局已定,无力回天,然自斯大林格勒、库尔斯克等战役之后,苏军虽有败绩,但反攻势头已成,最终兵占柏林,此又是为何?单单就军事层面,已经难以回答此之问题。故而,本人所说,此书的可读之处在于从法国的角度,回答了貌似强大的法军为何会败在实力不足的德军手中,而更为难能可贵之处在于为我们研读战争史提供了一个更为宏观更为高远的视角和思考模式。

写在后面:本人有幸为本书做了审校,阅读了本书的英文原版和初稿,实则获益良多。谨为作评,而实不敢当评论二字,权作本人审校本书的一点心得体会,希望对各位读者有所帮助,谢谢!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