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萨冈,一个迷人的小魔鬼》的读后感大全

《萨冈,一个迷人的小魔鬼》的读后感大全

《萨冈,一个迷人的小魔鬼》是一本由[法]阿兰·维尔龚德莱著作,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4.00元,页数:219,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萨冈,一个迷人的小魔鬼》读后感(一):ffff

你勇猛,还不生猛,你媚俗但并不粗俗,你向未来献媚但又并不真的相信未来,你在一个极端的情绪里体会着自己的残暴无理对于一个精确世界的向往让你眼睛里全是屎,你在一个无所谓的世界里说着烦透的话,你做什么都从不让你觉得吃惊,因为你始终知道知觉现象学.你说出的任何话都和胡塞尔没有任何关系,但无不时刻想着自己的就不能朝着一个讨厌的人脸上吐上一口文明的痰哪?你无法说出...

《萨冈,一个迷人的小魔鬼》读后感(二):她对永恒的爱情仍有幻想

《萨冈,一个迷人的小魔鬼》

如果萨冈没有那么多钱,她难以体会到更丰富的人生况味,考虑更深刻的人生意义。有了钱后怎么办?萨冈喜欢挥霍,那是不把钱当回事,瞧不起有钱人,不为金钱所束缚,如那些吝啬鬼守财奴。钱对她有什么意义呢?但她依然孤独,有时她请那班朋友来吃喝玩乐,自己却躲在隔壁房间里写作。她和那些人并无心灵上的沟通,只是表面热闹。

钱财使她获得了某种程度上的自由。萨冈的难能可贵是她不想成为大众的代言人,像那些政治立场鲜明的作家,她随性而为,从善良和道德层面上发表政治观点。这使她可以自由选择生活方式。她天生的独立秉性,自由精神渗透她的身体和灵魂,没有人能够改变。这种自由不仅表现在写作上,也包括在道德上、生活方式,如她曾热衷于夜总会、赌博。

她对永恒的爱情仍有幻想。

作者分析精辟,摘要引人入胜,描绘优美准确。萨冈的才华无可置疑,她对普鲁斯特、卢梭、兰波、萨特等人的喜爱表现出她的优雅及深刻。

《萨冈,一个迷人的小魔鬼》读后感(三):某种微笑

必须承认——我并不知道对谁承认——我已经很久没有认真读书。我不记得上一次认真读书的具体时间——哪怕是一个具体的月份。也许是3月,也许是更早之前。我总是心不在焉。这件事、那个人,它们带给我短促却接连不断的迷惑、焦虑、兴奋和疲倦。它们占用了我的读书时间。或者,占用了我的一部分灵魂——如果我一面羞愧一面不迟疑地承认自己确有灵魂。

不过,今晚,延续着昨晚的认真,我认认真真地坐在铺好了桌布的桌边读《萨冈:一个迷人的小魔鬼》。这本书不知道这几个月前被我翻看过一半,从未进入过我的头脑。今晚,我认真地将它读完。

译者在《译后记》里说:“或许这部传记不是面向所有人,而是写给同样不安并渴望自由的灵魂。”这是最后一句。它让我一下子进入了某种感伤。可是,我知道,对于萨冈来说,这感伤就是某种微笑。

本书作者为法国著名传记作家,他自有他的一套方式——过于优雅的揣测,过于深沉的分析,但全书有一种楚楚动人的笔调,那似乎就是萨冈身上散发出的一种气息,可以被理解也可以被原谅的气息。

我也喜欢对于萨冈的追忆止于1960年,1935-1954-1960,这被分解和剪辑过的段落式生涯告诉我们:青春迷人而仓促。——所以,我们用回忆留住它/她,用时间终止它/她,用微笑纪念它/她吧。它,也包括我们的灵魂。

《萨冈,一个迷人的小魔鬼》读后感(四):天才少女|18 岁靠写作买豪车和大房子,真老天赏饭吃!

◆萨冈是我很喜欢的天才女作家。从她的散文《我最美好的回忆》开始,慢慢知道《你好,忧愁》…等等她的小说作品。18 岁靠着一本小说买跑车和大房子,真的是很厉害。作品还畅销全世界,不得不说,老天赏饭吃的才女啊!

◆萨冈这个被称作“迷人的小魔鬼”的女子,究竟有着怎样的真实面貌?读这本一个迷人的小魔鬼能大概知道。

▶法国传记作家阿兰从另外一个角度来揭开天才作家萨冈的另外一面。书中展现了一个引人注目而痛苦的萨冈,她坚信在普鲁斯特之后写作成为了不可能,然而却依然“直紧靠着文学的巨石”。她喜欢夜生活,却也喜欢早睡,她快乐而忧郁,羞怯而玩世不恭,在不幸面前敢于反抗,又无时无刻不挥霍着她的财富。她是巴黎市民却总是怀念在洛特省的童年。她一直都是一个不忠的情人,却不断在寻找真爱。萨冈女生是一个时代的代表,也是众人模仿的对象,也是很多人喜欢的作家…

◆萨冈喜欢萨特、普鲁斯特、兰波、波德莱尔、缪塞、莫扎特…时隔几十年,她喜欢的人物也是我们喜欢的,外加一个她—萨冈。

◆自己不能成为一个大作家,那就读大作家的书,这也是接近我喜欢状态一种方式。谢谢那些优秀的人~

《萨冈,一个迷人的小魔鬼》读后感(五):同样不安并渴望自由的灵魂-201909

吃着香甜的蛋糕,“沉浸”在Billie Holiday“沉醉而失望、悲伤而令人惊异的绝美音色之中”,读完《萨冈,一个迷人的小魔鬼》。

这是一本没有章节的书, 阿兰·维尔龚德对这位小魔鬼的怜惜几乎一气呵成。就像五十年代的法国对她的怜惜一样。

弗朗索瓦兹·夸雷,生于1935年, 十八岁出版小说《你好,忧愁》,一举成名,获得当年法国的“批评家奖”。

她的书读了三本,《你好,忧愁》、《某种微笑》、《一月后,一年后》,刚好沿着出版顺序,三本小说的创作背景和招致的追捧与贬斥在传记里都有介绍。不由庆幸当初忍住厌倦坚持读完了三本小说组成的合集。虽然感激选编者的用心,读完传记还是把当时的阅读记录从一本改成了三本。每一本都值得有姓名。

普鲁斯特、卢梭、纪德、加缪、萨特、陀斯妥耶夫斯基、波德莱尔、兰波、尼采……都是她喜欢并影响了她写作与生活的作家。“萨冈”这个笔名,来自普鲁斯特笔下的人物,“透露出忧郁的典雅”。“选择这个名字,是为了纪念普鲁斯特,也是为了纪念普鲁斯特所带来的启示。”

读一位作家,认识了很多其他作家:“天真与自由”的纪德,“承载着沉重的轻松”的缪塞,“知性而自由的传奇之侣”萨特和波伏瓦,“没有行李的旅人”阿努伊,“使她懂得了爱情,懂得了欣赏,懂得了拒绝烦忧”的诗意生活的兰波、“天真而孤僻”的兰波,“细致微妙地探究人类的灵魂”的尼采和普鲁斯特,“教会了我一切”的普鲁斯特、使她懂得“写作并不是一句空话”的普鲁斯特。普鲁斯特《追忆似水年华》的最后一卷《重回的时间》是她的至爱。

舆论里,负面新闻如狂风暴雨;传记里,阿兰细心呵护着她的小小世界。随着故乡卡加克的童年生活刻进骨子里的,仿若天生的冷漠、嘲笑、天真、邪恶,是她抵御外界既脆弱又倔强的小小盾牌。

几乎在第一时间喜欢上这个人,好像冥冥中有奇妙的联系与共鸣,比如,同样“喜欢挑战却又习惯慵懒”;比如,她出车祸的日期是我的婚期;比如,她对喜爱作家的描述,让我陷入无可避免的追随。希望自己也能做到如她这般时刻保持头脑清醒,支配自己的时间;"不期待也不相信任何东西";“以一种惯常的嘲笑目光看着生命带给她的难以置信的惊喜。”

译者段慧敏在译后记里写道:“或许这部传记不是面向所有的人,而是写给同样不安并渴望自由的灵魂。”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