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国学宗师钱穆的读后感大全

国学宗师钱穆的读后感大全

《国学宗师钱穆》是一本由陈勇著作,北京大学出版的358图书,本书定价:39.00元,页数:2007-7,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国学宗师钱穆》读后感(一):国学宗师钱穆

2010.11.16陈先生赠书。

今年6月读此书,与此同时,还读了一本《李济传》和《王国维传》。李济传用的史料很翔实,所谓口述史是也。王国维传,似不大敢恭维其笔法。此书有述有论,居二书之上。

《国学宗师钱穆》读后感(二):儒人钱穆

这是一个从小就接触中国文化书籍,几乎自学成才的儒人。钱穆,来自乡村,中学过后,没出国,只是自学,却成为著作丰富,享誉海内外的学术大师。以史学成名,治学出入经,史,子,集四部,可说集传统国学于一身,其人也以维护中华传统文化为己任,这也是异于当时国内气氛,从而退居香港的缘由。凭着惊人毅力,在港创办新亚书院(后并入香港中文大学),为港培养大批弘扬中华文化人才的学术人才。

《国学宗师钱穆》读后感(三):钱穆教给了我们什么

懵懂之际,一直以为西方才有文化研究的大师,毕竟“文化”一词是从西方转译过来的。但看过《中国文化导论》的前言,一下子发现中国也有大师。文化、文明是什么,开宗明义的说明了;文化是怎么来的,简明扼要的说明了,真有茅塞顿开之感。

在此基础上,我顺着两条路看文化进去。一条是商界的路子,去查验“企业文化”发端、发展、现状的情况。另一条是深入文化领域,从历史、文化评论中寻找文化的含义。在我看来,“企业文化”不过是“文化”在企业中的表现与生发。其实“企业文化”尽管被大家一通热炒,尤其是世纪之交(由《基业长青》、《从优秀到卓越》两书推动)达到高峰。但真正的著作并不多,很快就可以遍览。渗入到“文化”领域去探寻“文化”,受大家对“文化”内涵与外延的不统一,实际上很快就发现自己走进了海洋、丛林,周围都是一样的情势,我不知道该往哪个方向走。不得已的办法就是跟风,世纪出版集团的书,人大社的朗朗书房系列、广西师大贝贝特的一系列新书,统统拿来读,竟也在纷繁的书目中找出了一定的联系,有了一点认识,这点顿悟是在2006年秋季获得的。

这种宁可庞杂,不愿偏听的读书方法之所以要说出来,最主要的目的是向钱穆先生致敬。她老人家当年以中学学历,读书专心,勤思不辍,硬是靠大量的阅读和思考成为一代宗师。我等资质更差,处境更为艰难,读书亦不专心,周遭的提点更是有限(乃至误导——比如过于推崇鲁迅导致的恶果,见本人的另一篇博客http://xiongjiujiu.blog.sohu.com/19719958.html),哪里找寻我们的进步?难啊!钱穆先生的传记看过不及一半,这是第一点感想。

另一点感想是,哪里去找当年的读书、思想氛围?钱穆先生生于国难当头之际,民族精神尤勇之际,人人积极奔走,思想自由表达,一时培养了多少学问名家,纵然国力不济,民族自信心受损,但整个国家的思想却进入前所未有的活跃、繁荣阶段。诚如《传统与对外关系》中所言,经济长期保持繁荣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因此精神的传承更为重要。今天,中国经济走在勃勃生机之中,但我们的思想、精神传承真的是断腿,乃至是缺腿——看看我们的发展目标、方式的表达上的被动——从“和平崛起”到”和谐社会“等等,就可以看到我们的窘状。89以来,整个知识界好像泥牛入了经济的大海一样,再也难有引领和风头。没有同步的发展,思想一定会拖了经济的腿。多年的追赶,我们似乎看到了追赶的尽头,但在尽头,我们遇到了十字路口,我们成了失去传统的孩子,成了迷途的羔羊,这种有力使不出的境地,我觉得是发展方式偏废的结果。看看我们纯粹做学问的人还有几个?真正有见地的学问家有几人。一方面我们在狠抓经济建设为中心,另一方面我们在不断的喟叹:为什么诺奖到不了国人的头上,我们难道不能将二者联系一下吗?

恶补?我不乐观。我们的传统已经有了两代人的断层,再往前看,五四以来我们的传统根脉已经岌岌可危了,事实上除了像钱穆先生这样坚守的人以外,很少有人能完整的叙述我们的传统了。这就是于丹《论语心得》一类图书走红的原因所在。下午收到同事的请柬,赫然写着”小孩满月“的宴请理由,你觉得我们的希望大吗?即使是有希望,我们还有时间真正做点事情吗?我们每天很累,请问,我们在忙什么?是研习传统吗?

因为如此,更觉得钱穆先生的高贵与伟大。

说明一下,评价中的“还行”主要是一种对文风的不适应。对钱先生的引文都是文言文的,加上后现代的表述词语和方式,总觉得勉强可以接受。仅此而已。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