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驳圣伯夫》读后感1000字

《驳圣伯夫》读后感1000字

《驳圣伯夫》是一本由[法] 马塞尔·普鲁斯特著作,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2.00元,页数:32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驳圣伯夫》读后感(一):是理解普鲁斯特、理解《追忆似水年华》必须看的书,何况只为了王道乾的文字呦

王道乾的文字就是好。开篇写到普鲁斯特和妈妈在道晚安时的对话,每一个字都像钢琴的音符一般悦耳婉转动听。

可以对普鲁斯特的生活状态、健康状态,还有文艺理论有一个了解。从《追忆似水年华》,再有一个体验,然后把二者对比一下。

但我不觉得普鲁斯特多么的有道理,就像我不觉得《追忆似水年华》是本好小说一样。

《驳圣伯夫》读后感(二):珍惜生命体验

朋友,不知你是否看到美丽文字背后那个痛苦的人,而他面对上帝所给予他的命运,运用他的才智使他的生命绽放出醉人的光彩。他创造了所谓的意识流。我希望每个读这本书的人,千万不要被作品的结构与技巧所迷惑,而必须认识到作者对生命中的每一点每一滴所怀的深深的眷恋与爱。他把他所有的痛苦融化进生命之中,去发现美,发现平淡与残酷背后的温暖与可贵。

好好的活着,所有的痛苦都会产生积极的情绪,并在其中体验到美与幸福。我们不会失去,我们亦不会被打败。在这个过程中,平静地面向死亡。

《驳圣伯夫》读后感(三):截然不同的译文——单说序言中的一段

在王道乾的译本里,序言中有一段这样的话:

对火车时刻表上的站名,艺术家也喜欢借以想象。一个木叶飘落、寒气袭人的秋夜里,一本平庸的书,对有艺术修养的人也充满着他从未听到过的一些人名姓氏,对他可能有一种哲学名著也无法比拟的价值,这可能让有趣味修养的人士说:一个有才能的人竟然也会有这种愚蠢的兴趣。

但是在沈志明的译本里,同样一段话,完全是另一种翻译:

艺术家喜欢对着火车时刻表遐想,想像某个秋夜他下车时,树木已经落叶,在凛冽的空气中散发出枯枝败叶的气味;他也喜欢捧着一本全是人名的书遐想,这些姓氏,他儿时很熟悉,但后来一直没有听说,这样的书对风雅人士而言,平淡无奇,但对他来说,如同上述火车站名,其价值则是高雅的哲学著作不可同日而语的,而风雅人士会说该艺术家虽有才气却趣味恶俗。

两个译本,行文的简繁不同,重要的是,标点都不一样,意思也截然相反。“木叶飘落、寒气袭人”,究竟说的是哪一件事?

《驳圣伯夫》读后感(四):天才的普鲁斯特

与其说是一部小说,更像一部作家对文学的评论和自己文学理解及意识流小说开端的阐述。普鲁斯特抨击了那些矫揉造作却毫无个人思想的作家,他们学习各大作家的写作技巧,确离自己的真情实感越来越遥远。他们的作品只是个糅合出的虚假艺术品,可能语言优美,实则思想空洞。然而有的作家虽然语言平实,但字里行间都是他个人的思想流露,真实又恳切。他们才是脱去华丽外表的真正艺术品。可能当时得法国文坛过于沉迷华丽辞藻而放弃了真实,深刻的思考,过于肤浅。同时普鲁斯特得回忆也运用了意识流写法,回忆可以依托于物质,但总归是精神层面的存在,物质可以消亡,精神确可以永远的活着,就和作家的思想一样,经典作品的内在精神正一代代感染着我们,意识流的写法看似杂乱,但是凭借着对一个个看似毫无关联的回忆,发现其中内在的联系,把碎片不断的拼凑,这才是真正的天才作家,他们总是可以从细节中找到共识的,弥足珍贵的东西。意识流的写法也让作家的写作空间无比的广阔,可以任由思想天马行空的奔跑,但最终的终点可能还是作家自己内心的精神思考。

《驳圣伯夫》读后感(五):关于内容

没有哪个磨难是只摧残人而不成就人的。病榻也可以是伟大的缪斯或情人,她为日夜相伴而回赠于普鲁斯特的,是在现实及其心灵故园间自由往返的能力。

普鲁斯特谙熟这样的游戏:通过碰触物体解开封印,释放和复活亡灵一般禁锢其中的往昔。如此,在此刻之外有另一种时刻,活着之外还有别样的生活。

普鲁斯特独占这一切,端在《一天上午的回忆》。而《追忆似水年华》见证到魔法的纯熟,从容和优裕。

普鲁斯特让我们患上和他一样不可救药的思乡愁、怀旧病:浸过茶的烤面包散发天竺葵和橘树的香气,通往童年永远明媚的清晨;发亮的不平的铺路方石,指示在威尼斯的某天,河上轻舟曾穿越了婆娑的阴影;一种卧姿召唤来过去的房间,有潋滟池塘相伴的古堡,出游和登山……

是的,让人感到活着,除了呼吸,还有回忆;回忆是超现实的时刻,真实从来而永远蕴藏其间。

普鲁斯特不是似水年华之流上,载沉载浮的悠闲舟子,他是平常的一天上午,把自己和舟子同时入画的画师,绘出了一瞬即永恒的精神史。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