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国家与社会的二元合一读后感100字

国家与社会的二元合一读后感100字

《国家与社会的二元合一》是一本由黄宗智著作,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89.00元,页数:43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国家与社会的二元合一》读后感(一):未完待续:《耕织图》与现代机械化农业的对话

南宋绍兴年间於潜县令楼璹绘制的《耕织图》,图绘以尽其状,诗文以尽其情,采用绘图的形式详实记录耕作与蚕织的系列图谱,形象生动、细腻传神地描绘了劳动者耕作与蚕织的场景和详细的生产过程,是我国古代劝课农桑的艺术佳作......《国家与社会的二元合一》这本书选择《耕织图》与现代机械化农业航拍图两图作为封面,确确别具匠心。

《国家与社会的二元合一》是社会学家、现任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讲座教授黄宗智教授,从社会经济史等角度出发,分析中国历史上国家与社会的管理机制和绵延到今天的现代化路径,从实践角度,就这么多年自上而下的国家治理与自下而上的社会参与的结合,展开的思考与讨论......

《国家与社会的二元合一》读后感(二):经验质感与实践精神

黄宗智老先生是我极为喜欢的一位社会学家,他的作品可以让人在社会学、历史学和法学等学科中感受到多学科对话的思维愉悦和智识碰撞。去年买了老先生的“实践社会科学与中国研究”三卷本,包括《中国的新型小农经济:实践与理论》《中国的新型正义体系:实践与理论》《中国的新型非正规经济:实践与理论》,一直没来得及读。而且由于是法学专业,对黄宗智先生的《清代的法律、社会与文化:民法的表达与实践》《法典、习俗与司法实践:清代与民国的比较》《过去和现在:中国民事法律实践的探索》等著作也特别感兴趣,可惜都没有时间来得及读。

《国家与社会的二元合一:中国历史回顾与前瞻》作为黄宗智先生的新作,算来是读过的老先生的第一本书。在这部著作中,作者强调我们要对西方理论有充分的认识和反思,也即“祛魅”,不仅要认识到其背后的意识形态,还要认识到其背后的强烈依赖演绎逻辑而趋向二元对立、非此即彼的,将真实单一化和理想化的思维习惯。因为西方理论既包含崇高的理念也包含丑恶的帝国主义实际,既有明晰的洞见也有虚伪的建构。

面对西方理论的双面性,作者的研究进路是从翔实可靠的经验证据出发,将所有问题理论化,区别其洞见与偏差,进而符合实际地概括、洞察历史事实。在此基础上,作者提出了“实践社会科学”的设想,强调依据实际运作,通过与各个学派、不同理论的对话,构建新颖的“中层”理论概括。所谓“中层”,有别于宏大话语的、难以证实或证伪的宏观理论,而是可以论证的、充满实践性的理论建构。

《国家与社会的二元合一》共有十章以及一篇代后记,主题颇为广泛,有对美国的中国研究的反思、中国以准官员和纠纷解决为主的半正式基层行政、以华北和江南为例说明国家与村社的二元合一治理、国有企业与中国发展经验、中国古今国家与社会的二元合一,又有从国家-社会-市场维度出发对中西国力现代化路径不同的思考、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与亚投行、市场经济发展与乡村振兴、中国的人民与国家的关系研究、内卷化与去内卷化。

从这些文章可以看出黄宗智先生十分重视实践精神,这是其十分显见的学术主张。在他看来,不同于理论,实践是生成于研究对象国家自身的历史、社会、经济与政治的情境、视域和话语之内,由实践出发所发现的问题,更有可能是所研究国家自身的内生要求,而不是西方理论视角内的问题,也就是说,是由中国的本土资源所导向的本土实践问题。

更进一步,作者之所以认为实践优于经验与理论,是因为它非常明确和有意识地超越了“主观”与“客观”、“意志”与“结构”、“唯心”与“唯物”、“特殊”与“普适”等大部分西方理论经常使用的非此即彼、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

正如那句著名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黄宗智先生在其一系列著作中所倡导的实践精神,无疑是社会科学所应积极践行的。以实践贯彻“实践”,也是社会科学摆脱大词话语与抽象论证的一条有效进路。

《国家与社会的二元合一》读后感(三):对立或合一,第三领域与半正式治理模式

我们需要认识到国家与社会间的并存、拉锯、矛盾、互动、相互渗透、相互塑造。——《国家与社会的二元合一:中国历史回顾与前瞻》

众所周知,中西方意识形态全然不同。意识形态直接或间接影响着中西方的学术研究,在中国研究方面尤为突出。一直以来,美国学界对中国历史与问题研究,多服务于美国政府的“对华政策”。可惜的是,他们过于依赖西方意识形态及其理论理解中国,以至于从理解变为误解。

黄宗智在其新作《国家与社会的二元合一:中国历史回顾与前瞻》中,毫不留情地批评了1960年代至今三代美国的中国研究存在的问题。三代有一共同点,即从切身利益出发,以自身概念为主导,或堆积或滥用或杜撰一些经验证据,来说明他们先入为主的观点与理论如何适用于中国。

关键还在于,美国多年来的研究理论对中国国内产生不小的影响,甚至左右了某些年轻学者的研究思维。近年来,黄宗智从其接触的另一些国内青年学者或研究生身上发现,西方对于中国的理解与提炼的理论,并不完全适用于中国历史研究或现当代中国问题研究,其中存在不小的差距,甚至背离中国实际。这一点也带给黄宗智对于中国问题研究新的认识。基于此,回顾中国历史与前瞻中国治理模式与发展走向,也是黄宗智写下这本书的学术关怀。

正如上述,黄宗智先整理出上世纪60年代以来各阶段美国学界在研究中国时提出的不同理论,并将这些理论放置于时代中——不难发现,中美关系的变化影响着美国学界对中国历史与问题的理解。重点是,西方认为,中国不管是在历史中还是现在,内核是“二元对立”。“二元对立”虽针对中国历史与现在而提出,实际上它的逻辑基础来自于西方民主概念(一个相对君主/政府/国家、非此即彼的二元对立理论或理念)。换言之,西方意识形态的核心是“二元对立”,而西方在研究中国时,也代入了他们的“二元对立”。

黄宗智则认为,在中国的思维中,并不存在“二元对立”,非此即彼,而是“二元合一”,类似于乾坤、阴阳的二元合一。即国家、社会与民众之间的互动并不单一。基于此,黄宗智根据自己多年来对中国的观察与研究,主要从中国国家、社会、经济与政法等几个方面,反驳韦伯提出的现代科层制等西方理论。其中他提到“第三领域”与非正式正义体系。所谓“第三领域”,它同样是半正式治理模式下的产物,由官方正式体系与民间非正式体系互动组成的,在过去和现在都渗透于政府与人民之间关系的实际运作,更渗透于政府内部上下层级关系的运作。过去的乡保与地方商会,被黄宗智认为都属于“第三领域”。“第三领域”非官方组织,成员亦非存在于官方人员系统,他们不从政府领取薪酬,却一直协助政府治理地方事务,如调解民间纠纷。但是,商会可以直接或间接参与政权相关的活动。

这是独属于中国的集权的简约治理模式,这种模式又与西方体系相反——西方现代民主传统是相对低度中央集权但高度渗透基层的科层制体系。集权的简约治理模式的优点是治理成本低,其关键且为西方一直忽略的“第三领域”,始终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而他们并不在官方体制内,不领政府薪酬,却执行着官方需要的任务。现今基层社会的治理模式仍延续“第三领域”的传统,不过也有很大的差异。与过去不同,当下更强调“人民参与”,“人民参与”程度是政策施行的实效的试金石,今后若积极纳入人民参与和能量,借助人民主体性克服中国存在的问题,“才是真正的现代中国治理模式和发展应有走向 ”。

《国家与社会的二元合一》读后感(四):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国家与社会的二元合一》

作者:黄宗智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历史上所有的战争,都伴随着舆论阵地的争夺战。

而争夺舆论的第一步,就是找到并最先利用的脑袋空空的知识狭隘者,这些人只需要给他一个偏激的看法并巧加扇动,便会摇旗呐喊,成为你的马前卒。

这是为什么?

因为这类人群完全没有能力建立其对国家对历史对社会对经济的全面认知。

故此,可被动接受为他们设计好的现成的看法自愿踏入被事先圈定的立场。

无知=愚蠢,愚蠢=狭隘,狭隘=拒绝接受新知并持续无知,这就是知识贫困的恶性循环。

接受普通教育的人,如果在学校内没有形成学习习惯和成熟的认知,毕业后怎么避免自己陷入知识贫困呢?

答案就是阅读。

阅读要首先避开的雷区就是碎片化阅读:碎片化阅读在短视频和APP崛起初期,被资本强行神话为可以三秒提供知识遂大为吹捧。

但目前已经被证实,所谓碎片化阅读,除开及时性强的新闻,对于强化知识没有任何益处。

并且碎片化视频和短文的持续习惯性阅读,反而会对人的专注力和时间管理造成巨大的破坏和浪费,而且大部分平台提供碎片化阅读内容营养极低缺乏监控,比如大量推广的营养师心理咨询师等培训广告都是全无价值的割韭菜,虚假知识披着知识的外衣实则在圈钱,却在平台仍大量推广,毫无价值的娱乐性内容和伪知识遍地皆是,时政也大多是现成的偏激的看法与立场,洗脑偏多而知识较少。

环境如此糟糕的今天,那么我们应该读什么才能构建知识体系,获得新知?

我推荐阅读@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的社科类书籍。

广西师范大学已经是我心目中的金字招牌。

自1986年建立至今,广西师大出版社已经成为我们知识界、学术界一个共有的家园。

咱这本就是出自本社最新的实践社会科学系列:由超级教授黄宗智领军!

实践社会科学系列目前已经上市的已经有《实践社会科学研究指南》《意欲何为:清代以来刑事法律中的意图谱系》《爪牙:清代县衙的书吏与差役》《现代中国的形成(1600-1949)》《妇女、家庭与法律实践:清代以来的法律社会史》几本。可谓是篇篇经典,白读不怠。

率先读到的这本《国家社会的二元合一》在关系不明的今天,特别的有时政意义,对于我们综合国力的评价与认知,知识界思想界也有着非常有趣的变迁,从对西方的全面排斥到全面接受,到今天的客观辩论,我们接受西方的正确思想辩驳他们固有的偏颇思想,这所有的底气,就是我们自身学术界的昌明发展,有了积累才有认知才有话语权。

本书把中美的思想放在一起对比一起分析,让学术青年可以更明了的读懂中西方几十年来在实践科学方面的不同声音,可谓是社会科学入门的教科书级别著作适合一读再读。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