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如何欣赏中国画》读后感摘抄

《如何欣赏中国画》读后感摘抄

《如何欣赏中国画》是一本由罗淑敏著作,中华书局出版的2017-4图书,本书定价:38,页数:,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如何欣赏中国画》读后感(一):《如何欣賞中國畫》筆記

這本書很適合我(國畫門外漢)。下午是我的筆記:主要是目錄和自己簡要的筆記。

1. 創新與承傳

- 破舊立新的西畫

- 創新非衡量國畫的尺

- 承先啟後的轉化

- 臨摹之必要

- 倣古人之風範

- 從皴法看師承與求變

- 宋代畫院開拓的花鳥傳統

- 文人畫家的墨色花鳥

> 山水畫家用不同的筆墨技法,表現山石的各種質感與線條變化。這些筆法,我們稱之為“皴法”。

- 披麻皴--董源

- 矾頭皴--巨然

- 點苔--董巨

- 米點--二米

- 蟹爪皴--李成

- 卷雲皴--郭熙

2. 寫真與寫意

- 寫真與寫意之追求

- 工藝與藝術之分野

- 形似與神似之畫論

- 中西方寫真有異

- 寫真與寫意

- 山水畫不是風景畫

- 不求現場感的山水畫

- 中西畫的散點透視法

- 山水畫的宏觀角度

- 三遠透視法(**高遠、平遠、深遠**)

- 寫意與畫外之音

3. 人物畫不是肖像畫

- 別具一格的人物畫

- 沒有個人特徵的人物

- 拒絕個人主義畫像

- 國畫社會學

- 形似不若神似

4. 留白-空靈的構圖

- 從細節到留白

- 抽象以言志

- 虛中有實、白而不空

- 受西畫衝擊下的留白

- 立軸式構圖

立軸是從下到上看為主。

5. 抽象的筆墨

- 不容忽視的筆墨(筆墨兩個層次:用筆和墨的技巧+筆墨所展示的內在表現和價值)

- 中國毛筆的結構(太狹窄了,毛筆不只中國用)

- 駕馭筆墨的技巧

- 畫象以外的理想世界

- 用筆之精準(筆鋒、行筆、筆力)

- 用墨之通暢(色澤、干濕、通、聚散)

- 氣韻生動、筆斷而情不斷

此章結合徐小虎與王季遷的訪談錄《畫語錄》比較好。

6. 手卷的獨特旅程

- 手卷的形式美學

- 閱讀手卷要訣(兩肩寬,分截看)

- 游離透視法

- 外在景致、心靈載體

《如何欣赏中国画》读后感(二):34. 如何欣赏中国画

你更喜欢外国画,还是中国画?

为什么外国画色彩浓重,而大部分中国画只有墨色?

有没有觉得中国画看上去都差不多?山,水,还有穿梭的“小”人?

同为中国人,为什么看不懂自己的文化?

如果你也有这些困惑,

这本书可以给你答案。

01 工具原料不同

A 皴:毛笔

中国文化里,书画同源。用毛笔写字,也用毛笔画画;研磨写字,也用墨画画。

皴,是中国画技法名。主要用来勾画山石或峰峦等的脉络纹理。画者每下一笔,根据笔头的着力点,以及他的腕力,经过长时间的练习和琢磨,可以画出十几种“皴法”。

国外的画家在作画时,会用到数支毛笔,这些笔大小不同、笔头长短不一。他们也不会用同一支笔画出不同的笔触。

B 墨vs 颜料

中国文人喜欢以墨代色。加的水量决定了一笔下去,墨色的浓淡。比如画花的时候,深浅的墨色可以代表花瓣的轻薄与柔软度。

外国的画家会随着颜料的发展,他们的绘画空间也在变化。作者提到,中国画在创作时,一笔下去,墨就在白纸上晕开了,根本没有涂改的可能。而国外的画家可以把不合适的地方重新用颜料覆盖上。只有用X光线才可以看到之前到底画了几幅。

可是,中国并不是只有山水画。莫高窟的佛教壁画,以及那些古墓画,都有十分艳丽的颜色。很多金色的颜料其实就是金子,这一点中外都一样。(乔托的壁画就有)

02 文化差异

A 构图& 留白

中国画通常是散点透视法还有三远透视法。比如一副山水画,会把需要在几个点才能看到的风景全部画在一个平面上。佛教里的经变图这一点最突出。不可能在同一个角度看到的人物、风景,都出现在了一个平面上。

外国的画更多运用定点透视法。他们有的画就如同照相机一样,原版复制,看画如同实景。这是讲究写实。

中国画喜欢留白,被无数次提起的“无风自动”、“无水自流”就是通过留白,让观者在欣赏画的同时,想象“风”或“水”。也就是写意。

作者提到,我们现代人每天被钢筋混凝土包围。远离了大自然,导致对山水画的景色越来越陌生。只有我们去观赏崇山峻岭时,才会惊喜地发现,这些景色犹如中国山水画所绘一般。所以,中国画在“心理距离”上,反而更远一点。

B 传承vs 突破

中国画讲究“传承”,外国画要求“突破”。

中国画又有大量的临摹,后期的画家们都要模仿很多大家的画作。有的还会综合好几位大家的特点,杂糅在一起成为自己的特质。所以,大量的中国画,尤其是山水画“如出一辙”。

而国外的画家前期临摹,后期开始寻找自己的特色。非突破不可活!加上颜料的发展,很多出名的画家多半自成一派。有些画一看就知道是出自谁手。我们欣赏外国画的时候,各种题材、风格不一。想比较中国画,好像“更丰富”。

我们之所以看不懂中国画,我认为,很大部分是因为文化断层,以及西方文化的主流位置占据太久,使得我们自己人看不懂自己祖先留下来的东西。这本书可以很好地领我们入门,适度掌握欣赏中国画的技巧,以后再看画展也会增加更多乐趣!

《如何欣赏中国画》读后感(三):作为中国人 我们多久没好好欣赏过国画了?

打卡石家庄传说中的最美书店——钟书阁的时候,说实话很失望,胡乱放置的镜像,试图营造空间感,可只让人觉得无序而眩晕,实际上空间很小,书也不多,内心OS:又一次被抖音骗了。不幸中的万幸,偶遇了一本书——《如何欣赏中国画》。

阅读体验:可读性强 不矫情 娓娓道来 却句句直戳重点

对国画,陌生又熟悉。说熟悉,从小便知道,顾恺之的《洛神赋》、阎立本的《步辇图》、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可以说上一大堆。但是我们真的懂如何欣赏国画吗?喜欢标榜爱逛图书馆、美术馆的我们,是不是总附庸风雅、不懂装懂去分析所谓的梵高、谁谁谁画的圣母···我们绝不是否认西洋画,也不盲目鼓吹它,只是千百年来浸在我们国人骨血里的审美和文人志趣,究竟还剩下多少呢?

有时候看窦文涛,从圆桌派上偶尔聊起跟父亲吹牛家中挂的价值一个亿的宋画(实则是印刷品 哈哈),又看到《锵锵行天下》在异国他乡拜访曾获得过诺贝尔加奖的土耳其作家费利特·奥尔罕·帕慕克,发现这位外国作家书房中藏着《五代宋元山水名画》这本书,还悬挂着国画,一边看土耳其风景,一边看中国风景。

书归正传。《如何欣赏中国画》对于门外汉而言,是一本很好的国画科普书。比如,书中用国画与西画实例做对比,让人一目了然写意与写真、形似与神似。

伦勃朗《自画像》的艺术成就,在于通过高度“写真”背后的“写意”,画面充分表现了主角内心的情感世界,叫人看后动容。

蠕动的意态和生命的气息是明代陈淳《写生册——桑蚕》的焦点。

又如人物画。我国的传统人物画别具一格,巅峰时期在唐代,不论画的是仕女或是帝王将相,都不注重描绘人物的个人特征,甚至有的面容十分相似。而西方人物画往往有着强烈的个人特征。

《戴珍珠耳环的少女》中的少女,眼神和面容都极具个人特征,是西方肖像画的精彩之作。

《簪花仕女图》中共有六位人物,但四位主角的面貌、发饰、身段,以至姿态和气质,都很相似,看不出她们之间有任何面貌上、性格上的分别。感觉上不禁令人怀疑,周昉画的是否是同一个贵妇的四种造型;同时,由于这些造型缺乏个人特征,很难使人信服画中贵妇是现实中的人物。

再以山水画、风景画为例,通过东西方绘画作品对比,其构图方法、表达等都有不同。

西方的画家喜欢以大自然中慑人的自然力量为题。图为英国浪漫主义大师特纳(William Turner)的《沉船》(Shipwreck)。构图基本类似于我们现在的照相机,眼睛看到是什么样子、手机拍到是什么样子,画出来也几乎是这样。

《早春图》采用典型的三远透视法,在现实生活中几乎见不到这样的呈现,但是画作于方寸之间,可以把不同比例的内容放置的非常好。中国古代文人注重的是天人合一,借助画作表达自己对自然的理解、对生活境遇的解读、政治理想的阐述等。

①视点由山前望向山后,是为“深远”。②视点由低处望向高处,是为“高远”。③视点从高处望向远处,是为“平远”。

首发于百家号@又见少年格子菌

图片源自网络,侵删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