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界限》经典读后感有感

《界限》经典读后感有感

《界限》是一本由【美】 内德拉·格洛佛·塔瓦布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9,页数:32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界限》读后感(一):通往个人自由的实践指南

某种程度上说,“界限”是生活中的一道必备的“智慧墙”。本来中国人的历来倡导的真正的中庸之道,就是一种很好的“拿捏”哲学,就是怎么与人和谐相处的合理方式,可大部分人却把它用偏了,用得走了样、变了形。

为了避免跌入模糊边界的“泥沼”,也为了防止出现“一片孤城万刃山”的极端,有必要重新清晰地认知“界限”这一概念,让我们回归重新体会、运用和享受“分寸感”的生活哲思与行为模式的轨道。

对积极向上向善的人生的追求我们可以不设限,正所谓“君子不器”是也,但对于人的欲望我们必须设限,因为人的欲望往往就是没有边界,甚至离谱得让人无法忍受。生活中有太多的尴尬、折磨、离奇古怪的越矩的事情,都是欲望的得寸进尺和边界的严重超限所引起的。所以,与自己、与家人、与朋友、与同事的和谐相处,都要有一个恰如其分的“界限”,有“礼”有“节”,这样让自己舒适不累,别人也惬意不拘。

《界限》读后感(二):界限 通往自由之路

从狗子家借来的一本书,读来有豁然开朗之感。

原来我和作者一样“我是在读研究生期间开始接受心理治疗的,和大多数人一样,我想通过心理治疗来解决诸如人际关系焦虑以及工作与生活平衡的问题,当时我完全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只知道别人的一些做法让我很不好受。每当我拒绝他们的请求或强调自己的原则时,比如我不能再借钱给你了,我今天有课所以没法帮你看,孩子他们就会对我进行道德绑架,那时的我常常感到憋屈,甚至开始怨恨身边的人,感觉到他们从来都只知索取,不知回报。经过几次面谈我的治疗师和我推荐了安妮凯瑟琳的著作,界限你的终点,即我的起点在治疗师和这本书的帮助下,我逐渐放下了心里的芥蒂,开始大胆的向别人说出自己的想法。然而,面对不同的对象我也不是每次都能把要求提得理直气气壮。无论如何我很庆幸自己做到了,因为事实证明只有划定健康的界限,我的人际关系才能最终得到解决,所谓长痛不如短痛,我宁愿忍受一时的尴尬,也不愿长期闷闷不乐,委曲求全”

大概小时候的教育,就让我感觉到了自己的界限并不重要。这个问题在初中的时候隐隐发作,高中再次出现,大学并不明显,研究生期间非常之明显: 工作亲密关系和科学技术使用上的界限都不明确,使我异常疲惫。

所以让人累的并不是科研。也明白了狗子疲惫的原因之一,也是因为她很多事情也没有界限。

Life needs rules。

自律让人自由。

设定界限才是通向自由之路。

《界限》读后感(三):你有责任保护好你的界限

设定界限的重要性和如何设定,以及如何坚持下来。要改变对界限的认知。我们总是把设定界限理解为自私、斤斤计较、拒绝别人,好像我们想要建立边界是我们错了。其实设定界限可以让双方都获益。 开始设定界限我们会因为设定界限产生内疚、背叛、愤怒、恐惧等情绪,一开始可能根本不知该如何开口表达出自己想要设定界限的需求,通常有很多消极的想法,预设别人会生气,会冒犯到别人,也可能真的会遇到来自对方的抗拒和防御性反应,因为你以前一直没边界,他们习惯了越界。书中很细致的举了一些例子和短语来帮助我们如果真的发生这种情况该如何应对。也讲了哪些行为属于何种越界范围。健康的界限是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是自爱的表现。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就是一个互相试探的过程,如果你的界限模糊不清,对方得寸进尺是必然的。所以设定的界限要切实可行,也要态度鲜明,坚守立场。面对对方的质疑不必做任何解释,他的目的只是和你讨价还价最后证明他是对的,你是错的,你不该设定界限,不要被对方扯进去翻旧账,切勿旧事重提。你可以告诉他今时不同往日,这样做对大家都好。没有人规定界限不可以改变,你现在设定的界限以后发生变化时也可以改变。 创伤会造成人们不会设定合理健康的界限,尤其是童年创伤。人们也有可能在关系中受到创伤,简单来说就是被pua的没了界限。书中也举了大量例子说明哪些越界行为会造成创伤,和经历过创伤的人会有何种越界和被越界的表现。 第二部分第14章技术篇,触食的重要性。“你有责任保护好自己的能量,你关注了哪些社交媒体、看过哪些视频,以及经常浏览哪些网站,这些统统都在影响你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所以,善护触食。 我们为何设定界限?设定哪些界限?以及设定了界限后 如何让自己和别人都遵守真是个大问题。要忠于自我,遵守自己的界限,包括时间界限。只有你自己把你的界限当回事,别人才可能把它当回事。而且要坚持下去。

《界限》读后感(四):如果不能划出一条线,早晚会变成一堵墙

把握好人与人之间的界限,就是把握好那个度,但是随着阅读就感觉还有用“界限”这个词更好,界限可以接触但是不可以越过,如果是度的话总感觉可以有余地在,严肃性不够。

界限

9.3

【美】 内德拉·格洛佛·塔瓦布 / 2022 / 中信出版社

作者从在友情,爱情,亲情,同事以及应对新技术带来的网络时代等方面介绍了一些人遇到的问题,并给出了一些解答方案,并列举了正确确立界限的行为话语和不明确的界限的表述。

“君子之交淡如水”,但是还有“远亲不如近邻”,情感的疏密是在交流的基础上的,但是交流的过多甚至产生了依赖则会使其中一方不舒服,却又会因为碍于情面不懂得或者不知如何去设置好彼此的界限。每个人就像一个齿轮,根据自己在社会中的不同角色,与其他齿轮进行了互相连接,但总归是有一定负荷的,负荷多了,故障率高更是常理之事。

最常犯的错误就是有话不明说,觉得对方可以理解自己,产生不被理解的情绪而对方也不知为何;还有就是奢望自己能改变对方或对方会慢慢改变,确定界限就是因为对方不会悔改才要划出一条线来保护自己。

书只是告诉人们要认识到人与人相处要树立好界限,至于如何树,树多远,不是生搬硬套也不是看书就能解决的。如果真的出现了问题,应该是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书不能医人,人也不能看书自医。

《界限》读后感(五):想要一种轻松、舒适的生活吗?先为自己设立一个《界限》吧

电视剧《三十而已》中,老好人钟晓芹成长在一个没有生活压力的环境中,万事不操心。结婚后钟妈妈担心女儿女婿工作太忙,照顾不好自己,于是一周四次去她们的小家,清理房间,做顿饭什么的。但这种照顾却被女婿陈屿认为是在干涉年轻人的生活,他向钟晓芹抱怨没有隐私。 但钟晓芹却没有感受到陈屿强烈希望与老人保持距离的心理,她把自己没有边界的习惯带到婚姻里,最后导致两个人的日子越过越拧巴,两个人都感觉很委屈,矛盾、争吵,互相不理解导致的感情裂缝由此产生。 其实,钟晓芹不是不想拒绝别人,她是不会拒绝,她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真实想法。她就是个生活中严重缺乏界限的人。 美国心理治疗师内德拉.格洛佛.塔瓦布在《界限》一书中指出,每个人都需要为自己设定一个界限,有界限时更容易向别人表达自己的合理想法。界限能帮助我们在人际交往中与别人保持一种合适的距离,彼此建立起一种相对独立而舒适的关系。生活中界限感模糊的人,往往越过越累。 1、为自己的生活设定界限 在为自己的生活设定界限,表达自己的想法时,首先要克服自己内心的不安或内疚情绪。同时还要明确告知对方,把自己的需求说清楚。 没有界限感的钟晓芹,想取悦老公,又不想拒绝妈妈,最后搞得妈妈不满意,老公不开心。 她需要做的,是为自己的生活设定界限。 她可以告诉妈妈,年轻人有自己的生活方式,有自己的隐私空间,不希望被老人窥视打扰。 她可以自信地与妈妈沟通,依靠小俩口,完全能安排好小家庭的生活。当她明确表达出自己不需要,也不想妈妈每次的不请自来,坚决拒绝妈保姆式的服务时,相信钟妈也能理解,能配合。 2、及时修正偏离的界限 为自己的生活设立界限,并根据需要及时调整、修正界限,避免界限偏离我们的真实需求。 在婚姻中,钟晓芹不能很好地处理夫妻之间产生的分歧,其实也是她没有处理好与陈屿之间的界限问题。 她在和陈屿的相处中,没有原则,万事听老公的,一个温柔小妻子的形象。但当意外怀孕后,她的母性爆发,自己特别想留下这个小生命,但只因和陈屿在婚姻之初有过暂时不要孩子的约定,她一边忍着委屈,一边还是乖乖听从老公安排去手术。 万事听老公的,是她最开始为自己无形中设定的界限。那当她逐步心理成熟,想留下孩子,按自己的想法生活时,她需要马上修正自己的界限。 钟晓芹可以在两人发生意见分歧时,向陈屿明确表达自己想做母亲的想法,确保陈屿了解她的感受,她的渴望。当她和界限和陈屿的界限发生冲突时,及时修正、调整比消极回避、沉默抗议的效果要好得多。 生活中,对自己的界限经常审视、重新修正,用积极的措施来维护自己的需求是非常有必要的。修正界限感的目的就是避免需求变化时矛盾的产生。

3、用良性的沟通,来维护自己的界限 有人说,人际关系中99%的烦恼,可以通过沟通来消解。 这句话,用在维护自己的界限方面,同样有用。当你为自己设定的界限被无视、被冒犯,可以试着用积极的沟通来维护。 还是说回钟晓芹,她心里特别想做一位母亲,但她并没有和最应该沟通的丈夫深入聊聊自己的需求。对陈屿来说,工作遭遇挫折,生活一团乱麻,他这一时期的关注点根本就不在妻子身上。要不要宝宝这个话题,在他的潜意识里,还停留在结婚时双方的约定上,并没有新的思考。这样的状态下,一场毫无保留的坦诚交谈是特别必要的。 沟通是最有效的消除隔阂的方法,也是维护自己界限的最积极的方法。很多时候,别人不理解你,冒犯了你很在意的界限,并不一定是不支持你不尊重你,而是不了解你的需求,不清楚你的界限罢了。 综上,想过一种轻松、自由的生活,想拥有舒适的人际关系,我们可以通过为自己设定一个界限开始,经常修正自己的界限,用积极的沟通来维护界限,表达需求和想法。界限,能让我们在人际交往中与别人保持一种合适的距离。想营造相对独立而舒适的关系,可以来《界限》一书中找找答案。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