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藏在名画里的生活经典读后感有感

藏在名画里的生活经典读后感有感

《藏在名画里的生活》是一本由张小玉著作,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78.00元,页数:19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藏在名画里的生活》读后感(一):很生动的书

这本书版面很灵活,透着一股生动的劲,文风也很清新,读起来很轻松。内容能看出来是特意安排过顺序的,先写人,再写物,最后写习俗。生活可不就这三样呗,人本身过着什么样的生活,生活中接触到什么物,最后就是生活的习惯(个人认为习俗就是大家约定俗成的习惯)。书里既有很正统的内容,比如衣食住行,像梵高画土豆属于口中食,英国贵妇们穿的茶袍属于身上衣,也不乏一些猎奇的事情,比如罗马贵族在大吃大喝之后的呕吐……真是别开生面的日子啊……

《藏在名画里的生活》读后感(二):探索名画背后的故事

以前,我总觉得那些学美术的人都是高深的人,所以他们看起来高冷甚至于另类,他们不食人间烟火,靠着手里的画笔就能创造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但直到我翻开了这本《藏在名画里的生活》,我发现,那些艺术家们,不过是用他们手中的画笔记录当时的故事,仅此而已。 这本书主要分为了两个方向,分别是饮食篇和娱乐篇。比如凡·高的土豆,西方贵妇的茶歇之争,古人除夕要喝的屠苏酒等;娱乐篇则有北宋的外卖小哥,养生之举——焚香,风靡全法的“中国风”等。 正如作者所言:“如果图像能记录历史,那在东西方生活中,饮食娱乐绝对是人们喜闻乐见的一章。这些图像生动、鲜活、接地气,仿佛你能从中看到那个时代热气腾腾的真实景象。所以这本书也是一部记录东西方人们生活的艺术史。” - 全书中令我印象深刻的就是英伦贵妇之间的“才女之争”。 18世纪中叶,当大部分人都还在吃喝快乐的时候,一群颇有见识、爱好阅读的英国名门淑媛厌倦了这种社交,她们开始反对放荡享乐主义,认为自己是高雅和知性谈话艺术的高尚支持者。于是,这群贵妇组成了一个全新团体:蓝袜社(Bluestocking Club)。她们要做贵妇中最有才的。 蓝袜社主要活动在1750-1812年间,在英国贵妇们争做才女中的才女时,此时的中国女性却在裹脚……虽然蓝袜运动并没有持续很长时间,但却影响了英国乃至欧洲。 “它是当时上流阶层女性独立意识觉醒的大本营,是欧洲19世纪女权运动思想的萌芽,是突破桎梏樊笼的精神象征。” - 书中还介绍了很多名画背后的故事,是我不曾想过的,比如西方的“茶花女”: “她们分布在舞场的镁光灯之外的某个昏暗角落,或咖啡厅里某个醉醺醺的油腻男客身边。她们羡慕高级交际花过着的奢华生活,拥有闪闪发光的声望。对她们而言,那样的人才配叫‘金丝雀’。” 再比如古罗马的女人就学会催吐了,在那个没有直播的年代,她们催吐并不是为了减肥,而是变成了一件带有仪式感的东西。所以哲学家塞内卡对此的描写是: “罗马人呕吐是为了进食,进食是为了呕吐”。 - 想要解锁更多名画背后的故事,你可以看看这本书,让艺术不再遥不可及。

《藏在名画里的生活》读后感(三):生活在左,名画在右

在那个没有相机的年代,画作成为了另一种记录生活的方式,那些流传千年的画家的画作,之所以能够流传千年,不仅仅是因为其艺术的价值,更是因其有一定的历史研究价值。这本书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告诉了我们那一幅画作背后的故事。每一章都分为饮食和娱乐篇,讲述了跟每个人都息息相关的生活。

全书标题引人入胜 ,比如“有钱有闲的女人,能玩出什么花样?”“几百年欧美刮过的‘中国风’”等等,同时还讲述了中国春节的饮食以及娱乐互动。我记忆深刻的地方是,清明上河图中出现了外卖小哥,没有想到北宋时期就已经出现了外卖小哥,接着作者告诉我们可以去数数看《清明上河图》中一共几出现了多少个饭店。你知道吗?北宋时期的大排档跟现在烧烤摊可不一样,武侠古装剧中越是这样的大排档越是会出现一些高手,作者不仅给我们普及了什么叫做脚店,什么叫做正店,什么叫做大排档,也让我们从画作中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当时人们的生活。

中国的英文单词是CHINA,但是你知道么,这个词汇也有瓷器的意思。作者的彩蛋时间中也写到,“你知道中国瓷器曾在哪些西方名画中亮相么?通过那一幅幅的历史名画,我们可以更直观的感受到当时中国瓷器的影响力之大。也明白中国风在世界流行是必然之事。”

当然,有趣的是,我在最后的后记里面发现了一个彩蛋:作者在书中写到,“在筹备这本书的时候,我的第一个孩子刚刚出世。……在历史面前,我们有时候也可以像个小孩子一样,带着自己看世界的眼睛,用最简单的方式去理解这个世界”。这种温暖人心的文字,让我觉得作者是想告诉自己的孩子,这个世界是美好的,是有趣的,虽然现在还小,但是等孩子长大之后再去看这本书,就能明白妈妈的良苦用心。

所以,我认为这本书值得我们每个大朋友、小朋友去看看!因为这是一本减负的历史书,也是一本轻松愉快的艺术生活书。

用作者的话说,“用具象的画面去观察每个人的生活,想象他们的对话和心理,于是那些过去的人就都动起来了,那些凝固的生活也就都活过来了。”

《藏在名画里的生活》读后感(四):解析名画背后的世间况味、人生百态

几百、甚至上千年前,人们生活是什么样子的?这是个有趣的话题。在那些我们自认为较现在物质匮乏的时代,人们的饮食起居单调么?娱乐活动会不会很无聊?他们吃的、用的、玩的跟现在差别大么?诚然,现在我们有手机、有电视、有网络、有便捷的交通和货运,生活可谓空前的丰富。但这些也无非是近二十年的产物,以前的我们同样能通过其他途径获取到快乐和满足,甚至比现在更简单,那些生活中的场景都存在于我们的记忆中。要了解更早期的生活,除了通过文字记载,我想最直观的方式应该就是绘画了。《藏在名画里的生活》通过一幅幅举世闻名的绘画作品,向读者生动地再现了过去的生活,这些画作,很多你都曾看过,但是经过作者张小玉的讲解,你会发现原来自己忽略掉了画作中如此多的细节。

你可知在北宋时期就已经有外卖服务了?在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中,就画有一个外卖小哥,端着两只装着食物的碗出门送外卖,有的客人要求吃热乎的,外卖小哥还会随身带一个明炉,这可比现在的外卖更讲究。《清明上河图》中还能看到民间演出的场景,舞台上演员在卖力地演出,观众区域人头攒动,热闹程度不亚于现在的小型演唱会。

古罗马时期的贵妇会为了进食而呕吐?奢侈的生活经常会体现在宴会的餐桌上,为了吃到更多的美食,贵妇们在宴会期间呕吐非常具有仪式感,她们会用精致的羽毛挠嗓子眼,还有专门盛呕吐物的碗。听上去有些不可思议,但这些行为在西方的画作中都能看得到。 中国唐宋时期也有“万圣狂欢”?除夕当天会举行隆重的大傩活动,孩子们会聚在巷院里放爆竹,穿上特制的衣服,戴上面具扮成鬼神互相嬉戏,去各家门前讨要食物、钱财,如同万圣节中的“不给钱,就捣乱”,大人们也不会拒绝,乐得给予。在宋代的许多名画中,都记载了傩戏的盛大场面,通过画面你仿佛能穿越到一千多年前,感受到现场的喧闹。

《藏在名画里的生活》试图通过对名画的解析,让读者学会欣赏东西方生活的艺术画卷,品尝不同时代的人文风情,它确实做到了。阅读此书会让人不断产生奇妙的幻觉,感觉那些凝固的画面,瞬间变得鲜活起来,书中隐藏的“彩蛋”很多,等着你来挖掘!

《藏在名画里的生活》读后感(五):《藏在名画里的生活》

一、总评

这本书脉络清晰,共选取8个主题,比如“古代中国人如何过年?“日本人的饮食与娱乐” ,“欧美国家的中国潮”等等,每个主题又分为饮食篇和娱乐篇,图文结合,书中大多采用经典画作,且配以轻快明亮的故事解说,“接地气”十足,读起来顺畅无比。正如其名,《藏在名画里的生活》,常见的生活主题使得名家画作倍增亲切感与熟悉感,处处充满了生活的趣味。这本书更像是一个又一个镜头,带着我们一一走进贵族与平民百姓的生活,细细领略东西方文化的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二、细述

蒋勋曾提到过,嗅觉在感官和性里面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在感官中第一个放松的 常常是嗅觉。为什么名牌香水卖的这么贵?因为在优雅的调情文化中,它有一种刺激性,它往往比视觉的诱惑性强,会使人进入一种感官朦胧和不理性的状态。书中的第二个主题就讲到了“香料文化”,作者运用了两个视角,一个是西方视角,一个是东方视角,西方视角介绍了香料的来源和香料在西方的运用,比如欧洲人对胡椒和香辛佐料嗜之若狂,从肉到鱼再到蔬菜,都离不开香料的佐味。书中还介绍了香料与宗教的关系,比如在《圣经》中提到的香料,欧洲人认为香料具有圣洁之气,基督徒的尸体要在涂香后火化。再看看宋代的中国是怎么运用香料的呢?两宋时期作为中国香文化发展的鼎盛时期,各阶层都以焚香为生活风尚,除了文人墨客,寻常百姓家的男子也会焚香熏沐,充满了生活中的仪式感,再也不是电视剧里的“臭男人”了。(此处没有贬义) 且宋人经常焚香弹琴,焚香读经,焚香点茶,多么舒适闲在的生活啊,除了生活情趣之外,香还用于祭祀,辟邪,“香火通神明”,点一支香,便可祈福许愿,驱除污秽。最重要的是焚香还可养生,夏季清热解暑,冬季安神助眠,这算是一种气味疗法。你知道麝香还有助于缓解癫痫和难产吗?你知道中国古代的四大名香吗?你知道它们是怎么制成的吗?好奇的话,自己去看看书中的彩蛋部分,科普的非常全面。一想到下班后回到家,点上一支沉香,香气氤氲,温暖心安,说到这,实在心痒,我要去下单买一份香薰烛了。

三、小结

这是一本有趣的床头读物,作者在用最简单的方式带我们发现饮食、娱乐、历史、艺术的奇妙世界,色彩纷呈的画作,简明轻快的故事,解压时读一读再好不过了,当然,也非常适合讲给孩子听!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