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军事里的中国史》读后感锦集

《军事里的中国史》读后感锦集

《军事里的中国史》是一本由冷兵器研究所著作,新世界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9.80元,页数:32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军事里的中国史》读后感(一):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滚滚而去的历史对我们而言是那样的遥远而陌生,历史无法刻进人类的DNA,代代复制遗传,它们更像是一段段被时间尘封的故事,被人记入书册,代代相传。

只要是人为之作,就会带有感情色彩。每段历史、每个人物都会有人刻意追捧,也会有人故意抹黑,这让我们了解真正的历史就有一定的难度,也需要我们耗费更多的心力去翻阅书籍,探寻曾经发生在历史上的那些重要事件和重要的人物。

当我们翻阅书籍的同时,我们也会发现历朝历代的统治者大多是有意渲染自己的丰功伟绩,刻意的隐藏那些丑陋、隐晦、不足为世人所知的事情,这也让我们无法做到真正的还原历史。即使是流传下来的野史,也是带有很强的个人色彩,无法做到客观公正。

所以我们研究历史、了解历史,更是需要严谨、全面,查缺补漏,全方位的去填补大脑中空白的位置,就如我们去了解一个历史人物,不仅仅要了解世人对他的褒贬,也要了解他的爱好与癖好、优点缺点,让人物在我们的脑海中更加的立体、饱满。

冷兵器研究所的《军事里的中国史》让我们从军事方面去了解历史、了解历史上那些大名鼎鼎的人物,也或多或少的改变了我们曾经了解的历史或人物,像南唐后主李煜。

不太了解历史的朋友,或许对李煜的印象还停留在南唐后主、千古词帝、薄命君王等身份上,更多的是在他的词作品上,而对他在位时的政绩、作为知之甚少。在书中,我们可以看出李煜并不是一个昏庸无为的君主,事实上,他在位时期对百姓也是善抚有德,尤其在军事上也是注重提拔人才、善用人才,并非怕战惜命之人。

本书值得推荐的一点是你可以随便翻阅一个章节去了解你想要了解的历史或人物,这就像看一个个的小故事一般。你完全不需要有太大的压力,必须一鼓作气的看完,兴趣来了随时翻阅。

完全可以把它作为一本枕边书,在睡前翻开看那么一两个小节,小节不长,非常适合刚开始尝试读纸质书的朋友,或者是想了解历史但又不想读长篇大论的朋友。

《军事里的中国史》读后感(二):毛细血管,更接近历史的真相。

大多数人对历史的认知,无外乎教科书或者各种真真假假的野史,稍微熟悉多一点的,热衷著名的二十四史。但这种历史了解有种缺点,那就是你只能知道历史的一些脉络,至于所谓的细节,也只是一些作者认为的重要片段,相较于漫长的人生或者朝代更替,只是很微小的一部分。 溪流成就大海,窥见历史的真相,无外乎“见微知著”,从细小的、被涉及的方方面面去感受当时的时代变迁。在历史自媒体发达的时代,有的网红大号趁势兴起,占据历史普及服务市场,让人眼前一亮。 《军事里的中国史》,名字不算特别起眼,但作者很牛叉——冷兵器研究所!我在央视探索频道看到过他们的视频作品。比如刀类的兵器,在同等条件下劈砍,看谁更锋利,直观得感受一下某个朝代军队的真正战斗力,让人耳目一新。而这本书的风格同样朴实接地气,通过兵制、装备、后勤等等这些参谋人员的角度,展现了中国古代战争的逻辑和内核,进而了解古代王朝政治的走向。 以“李广难封”为例,在古代读书人的眼中,这是“怀才不遇”的悲剧,可雄才大略的汉武帝,连出身一般的外戚卫青都敢重用,为什么不在李广身上“人尽其才”呢?看了书中介绍的骑兵战术的介绍,我才明白,不是李广不行,是因为他落后了。 什么意思呢?很简单!西汉传统骑兵模式依赖士兵的个人素质,且适合打防御战,李广出身骑射世家,有物质条件训练,还有先辈的经验加持,你让他防守没问题,可主动进攻就差点意思,再加上西汉流行的是大兵团主动出击,容易成就卫青霍去病这样的新生代,李广不入大领导汉武帝的法眼,也就顺理成章了。 历史的进退,从各种“毛细血管”中才能做到深刻的体悟,从而感受到未来的发展。在《军事里的中国史》中,能感受到名将之所以成功或者遗憾的真正原因,也能感受到君王“文治武功”中的“武功”究竟牛在何处;书中既有对著名战争的深刻剖析,也有对侠客死士等江湖人物的真实写照;可以感受“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的壮阔,也能体会到历代制度下“不拘一格降人才”的欣喜与无奈。 诸葛亮的八阵图有多先进?诗仙李白“十步杀一人”的真相如何,每个时代的理应的分析与客观的还原,让人感受到正在不断汇聚的“毛细血管”,正在不断形成历史的大脉络。 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需要二十四史这样的“大江大河”,也需要“涓涓细流”,哪种规律构建了如今的社会形态,我们也会了然于胸。

《军事里的中国史》读后感(三):君主将帅,世子王侯,刀枪里的中国历史。

冷兵器研究所新作

历史是一堆灰烬,但灰烬深处有余温——黑格尔。 历史书籍向来都是我的最爱,总想着总结一句完整的语言来表达自己对历史类书籍的感受,被黑格尔抢先了。 这几天看的这本 《军事里的中国史》是本新书,刚刚出来就置于书架了。

整书厚实,耐读,还是我关注已久的“冷兵器研究所”出版的书。书中故事大多都是讲述历史经典名人,比如李世民,李煜,李广,岳飞等人。 整体用一种以点盖面的形式来把历史上的这些名人做一个总结,从一个军事题材,也就是帝王将相,君侯世子的角度,用刀枪剑戟,计谋筹划来把历史的大脉络简单的做了一个总结与介绍。这本书把这些人物的事迹描写的格外清晰,可以让一些想要了解历史的读者对历史脉络有一个大概的理解。

随书赠送的书签

这本书的好处在于把一些我们从电影或是电视剧里了解到的历史人物的虚构事迹,形象以及时间做了一个纠正与总结。开篇第一章的李世明,在电视剧中是明君明主,殊不知因自身能力出众,被父亲,哥哥忌惮,最后闹得兄弟反目,父子离间。等等一些史实在《军事里的中国史》里都有体现,甚至于很多真实的历史事件都是和史书相辅相成,是一本非常好的历史题材的书籍。

《军事里的中国史》读后感(四):真实与历史瞬间

历史除了是文科生的一张巨大的需要背诵的历史大事年表,不同笔触下的文章,还有不同的位面--写怀念故国的诗词的亡国君主也曾励精图治治理国家;“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并非是一句空话。我们读一本书也是读一部历史,既是军事史也是难以遗忘的历史瞬间。

李煜是一位词人,一位被幽禁的亡国之君,但他并非是带着妃子躲进胭脂井的陈后主(也即《玉树后庭花》的作者)。李煜继位前有两位叔父相争矛盾十分尖锐,李煜寄情山水醉心诗词歌赋是自身的爱好,也是自保的方式。南唐所在的江南地区兵力与其他地区的战斗力相比略逊一筹(从南唐出兵闽国等地落败可见一斑),因此坚固自身防御御敌也是一种良策。李煜有正确的政策,也有错误的抉择,但是过往我们往往知道的是他的落寞,他的失意,而非他的努力。片面的了解历史人物是不客观的前提,客观地看待问题就需要从不同的面来了解。或者也可以思考:为什么李煜书写对于故国的怀念不久就让他遭遇了不测?在他怀念破碎的春花秋月时,江南也在怀念他。

古代战争中粮草是保障战争成功的重要保证,真正投入战争的部队是所有参战部队的一部分--这和印象中的战争不太一样。不由让我想起曾国藩“围而击之”的政策--他所率领的部队进度不快却稳扎稳打,慕名而来想学习的人往往觉得“这没什么好学的”,但是却很难能做到相同的耐性与坚持。而被烧掉粮草为什么对于被烧掉的一方是沉重打击呢?因为古代调集粮草成本高昂,而经济成本对于战争的成败一定程度上是决定性的。

历史是多样化,同时也是可以有不同的见解的。同样的事件,往往补全细节,会得出不同的结论。一定程度上来说,正确与错误往往不是评价历史事件的唯一标准,换位思考或者把自己置身于特定的环节之中,可能可以从时间与人性中得出不同的答案。这或许才是我们不停回看历史的重要原因所在。

《军事里的中国史》读后感(五):后主李煜的另外一层面目

《孙子兵法》开篇第一句便是: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不可不察也。从这句话中,我们便可以看出我们的先人们对于战争与国家的关系是看得多么的透彻了。从古至今,战争或者军事一直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历史的进程,那么在这个过程中,是否是又隐藏着一些少为人知的密辛呢?在冷兵器研究所的新作《军事里的中国史》中,我或者可以发现一些好玩而有趣的历史小料。

冷兵器研究所的新作《军事里的中国史》也可以算作是一部历史类的科普向图书。其切入点是很少有人提及的从军事层面上去研究中国历史。本书很重要的一个目的就是通过研究某一历史时期的具体战争事件,试图去解读其背后的内核与逻辑。作者更大的一个愿景则在于通过这种研究能否得到一个结论:我们现在的文明程度与社会形态究竟是取决于哪一种军事因素。

决定一场战争胜败的因素有很多,比如君臣关系、军事装备、地理形胜、社会制度、军事指挥、粮草后勤等等。因此,冷兵器研究所在本书中研究军事里的中国史,基本也是按照这个原则,将全书内容分成了四个章节的部分,每一章节都各有侧重,或是君臣或是名将或是形胜等,从历史长河中,截取到一具体的战争事件,来进行具体的分析与解读。在这些分析解读中,我们往往会发现一些与平时认知有一些不大一样的东西。这些东西,会让我们的历史变得更加的有趣,更加的深邃。

举例来说,当我们提及南唐后主李煜的时候,除了会想起他是一个亡国之君,只会吟诗作对之于,又是否会知道曾几何时李煜也是一位有着雄韬伟略的英主。在作者看来,李煜的失败更像是一种天意使然。李煜在位期间,在诸多方面都颇有建树,军事上一改往日的凋敝状态,广积钱粮金帛,扩充军队,修建城防,积极应对来自大宋的军事威胁,用人上也颇有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大度与气量,对百姓,作者评价其为善抚有德,做了不少利国利民的好事。但是当我们的目光不再局限于南唐,而放置于整个天下的时候,就会发现,在面对天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大势面前,所谓的天命真的不再李煜,而在于赵匡胤。李煜之败,真的只是败于他的昏庸无道,还是说,我们还没有认识到一个李煜的真实模样呢?

本书有意思的另外一部分在于最后一章趣闻篇。在这一章中,我们可能真的会有种大开眼界原来如此的感觉。比如我们今天常用的达官贵人一词,竟然是出自于明朝。所谓达官者,主要是是归附明朝的北方烧熟民组,主要是MG人,他们都是当时的贵族或者官员,被称作鞑官或者达官,而随着他们在明朝中的地位稳步提升,慢慢的就演变成了达官贵人,并一直沿用至今。

再说一个,一提到御林军,很多人想当然的认为这会是一个国家最具战斗里的JD,但是这到了南宋的时候,却成了一个笑话般的存在。在本书中,作者列出了许多南宋御林军的难以想象的奇葩事,只知敛财,不懂练兵,纵兵为匪,更有甚者还会在战斗中给友军放冷箭,于是乎,这样一只被南宋朝廷重金打造出来的精兵,一走到战场上,便被MG人打的落花流水,一溃千里。与之后来南宋朝廷组织起来的边境农民武装一对比,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成为一大笑料。

在阅读冷兵器研究所的《军事里的中国史》的过程中,通过一场战争,通过战争背后的种种博弈,我们会看到一段不一样的中国史,也会对历史有一份更加深刻的理解与认知!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