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金阁寺的读后感大全

金阁寺的读后感大全

《金阁寺》是一本由【日】三岛由纪夫著作,古吴轩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8.00元,页数:27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金阁寺》读后感(一):物质的美终将消亡,而认识上的美则永葆青春

《金阁寺》中的沟口显然是三岛对其自身敏感而柔弱的青少年时代的一种映射,在这样的一个人身上,很难看出来有所谓的美的存在,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可以说得上是丑陋的躯壳,内里竟然包含了硕大的对美的追慕,正是由于这样强烈的反差,三岛将美从物质和认识层面上进行分解,并最终看到,物质的美终将消亡,而认识上的美则永葆青春。虽然如此,现实中的三岛却并没有放弃物质面,他为着完美的身材而进行了身体改造,可见物质层面的美于他来说同样具有魔鬼般的诱惑力。

《金阁寺》读后感(二):物哀之美

不知道作者是经历了怎样的一个心路历程,让一个【舞勺之年】的沟口,本应幻想成为艺术家、科学家、或者哲学家,最后还是选择了出家。据说明治维新之后,允许日本和尚娶妻生子吃喝嫖赌抽的,聪明的一休,别号【梦闺】,打着【淫坊酒肆,独明天真】的旗号,80多岁还和盲女谈恋爱。佛相无相,即见如来。当然不是日本人多有慧根,见性成佛。佛不立文字,这就让大字不识几个的日本人看到了希望,妄图反复吟诵【南无阿弥陀佛】,意淫达到西方极乐世界。同样是得道成仙,为啥不会是老庄?有圈友一定会问。看看世界地图就会有答案,道家的退一步海阔天空,弹丸之地的日本无路可退了。沟口对美浅薄愚昧的观念,最终成为金阁寺纵火犯。自己的失败固然可怕,别人的成功更让人揪心!这就是日本传说中的【物哀】之美吧~

《金阁寺》读后感(三):燃烧

我其实一直对除推理外的日本文学比较无感,大名鼎鼎的山岛由纪夫也从未涉猎过。只是春天的时候,买了不少书,其中的《金阁寺》,16开本大概也就260页,起初只是想随便读读的,哪成想,从翻开的时候起,就有一种瑰丽的黏腻的刺激的美感,继而放不下也读不快,很多语句既有日式的扭曲震撼力,却又搅合着思辨的魔力,囫囵吞枣读下来,真的就像穿肠过的美酒,说不出、道不明的已经上头。

上面说的都只是个体主观的感受,实际上写这些文字的时候我大概只读了不到150页,沟口已经是那个被资助到读大学的扭曲的年轻人,鹤川死了、柏木还在不停翻新着沟口的的darkside,不知道我读完了还有没有力气继续写下去,拭目以待

《金阁寺》读后感(四):自留地

不评分了,不要让我的低俗玷污了这本“美” 总结下我对这本书的粗浅理解:一个结巴和尚为了克服自己的心理性勃起障碍烧毁了一座阁楼,在发现自己需要去烧毁这座“金阁”的过程中带来对“美”的思考 书中对于环境、心理等等包括我看不懂的哲学部分都彰显着作者及译者极高的文学素养,也是我选择不评分的理由-实在是不愿在自己的理解能力低下的时候“评价”这本书,影响这本书的客观成就。 阅读日本作家的书,总会不自觉的从书中“压抑变态”的思想——本书里体现在为了解放自己追求美或者象征性的自由而毁灭一件拥有几百年历史的古迹,联想到日本在近代对中国造成的灾难,可能是读的日本书籍太少罢,或者实在难以磨灭作为中国人的对于日本的反感。 读小说,总会在读完之后的一小段时间里溺于书中的世界,但突然因为某事思绪回到现实,那种鲜活生动的嘈杂让我意识到我还活着,或者更有实感的体会到现实的存在——我不喜欢哲学的探讨,因为现实还有很多杂事要做,又或过去经历过的粗浅哲学思考让我的生活变得糟糕,使我不愿再碰;更重要的原因是,我看不懂

《金阁寺》读后感(五):随笔

《金阁寺》读完了,有些人读完三岛的金阁寺会难过到无法自抑。

我读完心绪静的像流水。看完并不吃惊,因为有些观点和三岛的很像。我向来追求带有悲剧性的美。

一件漂亮的瓷器放在我面前,我会夸赞漂亮,可把它在我眼前摔得粉碎,这件瓷器就从漂亮升到了美。一位美人在夕阳映射下的落花雨中起舞,我觉得真美啊。可在我眼前把美人杀掉,血从身下扑开染花,画面就从美定格成了永恒。

我从不喜看人世间琐碎的悲伤和痛苦。

我喜欢从来都是脱离人世的艺术性的悲剧美。

大漠里的落日,竹林里的风,秋日里的落花,大雪中的通净。人们的求而不得,欲望和眼泪,鲜血和肌肤。都是美的。

我和弟弟说过,永远不要为天灾人祸而偷笑。可当年,我看到巴黎圣母院被通天赤橙的大火烧掉的那一刻,我还是不免心旌荡漾,全人类共同的精神象征和财富被大火烧毁时,我看到了美学和艺术。火舌中的巴黎圣母院被定格为了永恒。

读完金阁寺,我只觉得三岛不仅是伟大的文学家,他也有自成一套的哲学体系。人们都会相互转化,从南泉转为赵州,也可能从赵州变为南泉。

金阁看完,我印象最深刻的不是一把大火烧了金阁寺,我从开始就知道金阁寺会被烧掉。

我印象深刻的是‘逢佛杀佛,逢祖杀祖,逢罗汉杀罗汉…’

柏木:“那个女人就是罗汉,看来我杀她还是杀的不够啊。”

我也想起个事情,太宰非常喜欢芥川,三岛,川端,可这几个就是看不上他,各种推脱不和太宰玩儿,太宰可生气了。

可这几位人生的结局谁都没曾想过是殊途同归,响彻日本文坛的文学大家们,都不约而同地选了自杀。

1972年4月16日,川端康成突然采取口含煤气管的自杀方式离开了人世,未留下纸质遗书。他早在1962年就说过:“自杀而无遗书,是最好不过的了。无言的死,就是无限的活。”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