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新哲人02》读后感摘抄

《新哲人02》读后感摘抄

《新哲人02》是一本由澳大利亚新哲人编辑部著作,中信出版集团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9.00,页数:14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新哲人02》读后感(一):技术时代,到底是谁吃了人的脑子?

当我拿到《新哲人02:谁吃了你的脑子》这本书,以为是某位外国作家的代表作,原来是一本杂志书,它是由澳大利亚杂志New Philosopher 的引进中国市场的刊物,它在内容上,保留了第一期的风格,选用了各行各业的撰稿人的文章,其中包含教授、著名的哲学家、艺术作家、设计师以及艺术总监等,对于当期的主题发表各自的独特见解。

我看到书的封面是一个类似人性的机器人,眼睛是信号,鼻子是蓝牙,而微张的嘴巴是USB端口,难道这就是我们现如今做造出来人吗?

我们的社会在飞速发展,不再单靠人与人去沟通,而是通过技术去沟通,但是迅速的发展的技术虽然带给了我们很多的便利,它不受时间的限制,可以随心所欲的交流,但是我们不得不面对一系列的网络综合征,时常会出现注意力的不集中,手机不离手,感觉一切一切都由手机来支配。

当高速发展的通信技术加快了技术的节奏,我们从清晨睁开眼睛,到夜晚关上灯休息,我们处于完成任务的状态中——在笔记本电脑上工作、回复邮件,把一天本被分为越来越小的高效时间单位。在这种长时间的工作强度下,我们很少允许自己停下来思考我,以及出去玩耍。我们很少有人会问自己我们是什么?我们是机器人吗?一个转动的齿轮?还是以高效的自我副本?

我们很乐意每天去完成大量的非必要的任务,只要我们每天勾选着待办事项的清单,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进步吗?

如果我们不再允许自己“浪费”,那我们失去了什么?

有人会说,如果我们有沉默、空间和陈思的时间——也就是一个爱幻想的自己,就会变得很反应迟钝。这也就是我们说的失去某种的自我。

你喜欢虚拟的世界吗?

当我们不再喜欢现如今的世界,会通过游戏沉浸其中,因为在虚拟的世界里没有压力、没有烦恼,但是正让你处于这种世界,你真的喜欢吗?

我们往往会迫切希望创造我们所想象的世界,就如《黑客帝国》中的宏大壮观方式和令人无暇想象的特效,成功描绘了这种现象。

对于这种模拟世界的实现,它的运行着应该在技术上远远高于热内深灰更进一步的社会,而对于我们只是其中的一个部分。

当技术成为一种技能,将世界预先安排妥当,我们就不在需要去体验它,你说他是失败还是成功?

《新哲人02》读后感(二):谁吃了你的脑子?面对今天的技术困境和难题,我们需要哲学舞步

人是一种会思考的动物。

我怎样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我该抱着什么态度面对这个世界?这是人生最大最根本的问题,也是哲学的根本问题。

很多人认为,我们生活在一个很现实、讲究效率的时代,哪里还需要虚无缥缈的哲学呢?也许,我们需要的是“新哲学”。

以前的我从来没有想过,“哲学”竟然可以是个动词,“新”也是个动词。

严格意义上说,《新哲人》并不是一本书,而是一本杂志。《新哲人》第2期的主题就是技术与人类的大脑。人类总是在夹缝中求生存。面对当下的技术难题和困境,哲学会做出怎样的回应呢?

学生也许会质疑:有必要记那么多东西吗?因为,我们很容易从互联网上获取资讯。那么,知识的获取就变得越来越方便了。

我们不用担心记不住爱人的生日,因为很多软件可以提前设置好发送节日祝福或者提醒你。

通过智能手机,我们可以轻松地调用各类信息。但是,我的手机已经存满了照片,我的微信也充斥着各种文件、聊天记录。

数据科学家认为:记住一切是有代价的,遗忘有时候比记住更重要。

《新哲人》第2期收录了一篇发表于1909年的科幻小说——《机器停转》。

100年过去了,我们这个时代的技术差不多已经能够实现小说中的情节。

但,技术过于先进,真的好吗?《机器停转》的主人公瓦西蒂和她的儿子只能通过屏幕见面,就好像现在的视频通话一样。

可是,儿子并不想通过机器看到妈妈。其实,这也正是我们现在面对的。我们以为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很近,我们以为自己比起古人幸福多了,我们自以为在享受美好的技术。

也许,作者用儿子的话来提醒我们:

技术先进固然重要,但是它不代表一切。

在儿子快死的时候,他终于见到了妈妈,他很开心,因为“我们可以彼此触碰、说话,不再通过机器了。”

机器是那么地冷冰冰,人可是活生生的有血有肉有温度的啊!虽然《机器停转》的结局是死亡,但是“我们做回了原本的自己。我们会死去,但是我们也重新获得了生命”。

曾经有一个美好世界叫“乌托邦”,就像我们的中国有“桃花源”一样。哲学关注现实,不是让我们躲到乌托邦里面。

哲学家是孤独的,他是一个开眼看世界的人。他不会麻木不仁,他是太爱这个世界,所以他才会批判。

除了批判技术之外,还能做些什么?

之前,我也看过《新哲人》的第一期,那一期教我们如何面对压力如何平衡生活,这一期直指现实世界,让读者直面“惨淡的人生”。

作为拥有现代最好技术的人类,希望我们不要变成技术的奴隶,不要让自己的脑子被吃掉。

《新哲人02》读后感(三):人类总是自大又自卑,拥有却不珍惜

没有人类就不会有哲学这东西存在,当然也不会有任何一个学科和理念的存在。

有时候觉得哲学的存在莫名其妙,因为它既不能像语言那样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促进国与国之间的交融,也不能像数学、科学那样促进人类技术的发展,助力高科技的到来……但是有时候又觉得哲学的存在比任何一门学科都有必要,因为通过哲学人们能够思考很多事物的本质,看清我们自身的存在与意义。

《新哲人》也紧跟时代,思考着现代人类与技术以及高科技的关系,机器人与人的区别及关系等等。

我们正在破坏并谋杀我们曾经为之努力数百年的成果

人类最初驯服动物再到植物的时候,大地的土壤是贫瘠的,植物的收成只能靠天,但是经过人类一点一点的努力培育,土壤渐渐肥沃;曾经满目疮痍的环境也在人们一代又一代的努力下,渐渐变得山清水秀;历经几千万年甚至上亿年 的积淀,我们的星球有着丰富的资源……正可谓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我们现在正享受着先辈们留下的丰富资源、优美环境,生存在这片美丽肥沃的土地上。

但是,作为享受者的我们却没有珍惜前人留下的宝藏,而是挥霍着、破坏着、甚至是谋杀着我们赖以生存的这片土地。

看看我们现在的生活,每一个地方都存在着无比的浪费,无论是吃穿住行。

曾经肥沃的土地上如今竖起大片大片高耸入云的高楼大厦,建起一个个购物中心,打造了一个个旅游胜地……

人类最善于创造,因为善于创造从而凌驾于所有物种之上,但也因为善于创造引发了永不满足的贪欲,从而带来了战争、自然灾害的频繁,对人类自己的生存造成了威胁。

可是,这仿佛是时代发展之痛,时代的发展需要人们的消费去促进,而消费就意味着浪费。

归根结底,人类需要这样的发展吗?这样的发展对人类长远的发展有利吗?这样的发展是否只是因为人类之间无限无度的竞争造成的?

我们拼命拥有的却又弃之不顾

人类走到今天,脚步越来越快,拥有的东西越来越多。但是我们却像那个掰玉米的小猴子一样,一路掰一路丢,不同的是小猴子是无意识丢的,而我们却是有意识的丢,因为我们总是在追求更新更潮更实用更便捷的路上。

所以我们总是在奔跑,拼命的追逐着前方的东西,上方的东西,一旦拿到手我们便又觉得这东西太过平常,从而弃之不顾,继续追逐着前面的东西。

这样的生活让我们身体健康却精神失调,因为我们不知道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么,真正想要的是什么,我们奔跑在迷茫的路上。

现在的生活节奏导致我们互相联系却没有交流,我们的朋友圈里有成百上千个人,但是我们却从不交流,我们经常互相加好友却并不相识,这是一个病态的社会,生活着一群病态的人。

没有书籍的时候,人类千辛万苦创造了文字,诞生了书籍,曾经的人类为拥有一本书而四处寻找。现在我们拥有海量的图书馆资源却沉迷于网上那些滑稽没有营养的短视频。

我们身穿华丽的外衣却无法掩盖空洞的灵魂,拥有无语比拟的高科技却发现灵魂无处安放。

和机器人的较量中,人类是虚张声势的纸老虎还是无敌天下的霸王龙

人类的荒唐之处在于,创造一些机器人来代替人类去工作,让人类没有工作可做,从表面来看这就是典型的自己砸自己的饭碗。但是我们不能忽略的事实,那些创造机器人的人是为了节省开支,节省劳力,这些人可以高高在上的指挥着机器人干活,他们奴役着机器人,这些人是少数人,但是这些少数人却决定了多数人的命运,让多数人失去了工作的机会,他们剥夺了那些需要工作养家糊口的人的生存权利。这就是人类逐利而行的后果,少数人的行为却必须由多数人承担。

人类看似掌握了机器人,是机器的奴隶主,但是人们没有意识到,自己其实正在被机器奴役,因为机器工作的高效性,使得人类不得不加快速度,无论在时间上还是生活上,人们都没有了作为人类的那种悠闲自我控制的自由了,人们不得不将自己当做机器一样快速的转动。人类创造机器的同时也将自己变成了机器。难道这就是战胜恶龙的勇士最终变成恶龙的来源么?

所以,不是人类奴役了机器,而是机器奴役了人类。

人类创造了和人类抢夺工作及资源的机器人,究竟是进步还是倒退,究竟是人类驯服机器还是机器驯服人类,我们活得不够长看不到最终的结果,只能将这样的难题交于时间。

《新哲人02》读后感(四):新技术时代,人类还有多少脑子?

新哲人02

8.5

澳大利亚新哲人编辑部 / 2021 / 中信出版集团

在这个特别的时刻,如果不安静思考,是很难想象不经意间,人类已经进入了“第四次工业革命”了。此刻我们还有多少时间去思考这些呢?《新哲人》系列开启了一个新角度。

《新哲人》并不算是一本普通意义上的书,而是一本杂志书。薄薄的并不厚,只要可以静下心来,几个小时就可以把她读完。哲思往往就在那几句话中间。里面还有许多有趣而又能触发灵魂的图画和图片,饱含创新与设计。《新哲人·谁吃了你的脑子》,这是系列的第二本。

《新哲人》属于生活哲学的礼物书,每本探索一个根本问题。这个封面很有意思,都是互联网时代的印记:蓝牙鼻子,Wifi眼睛,USB嘴巴,还有一个云端脑袋,很形象的揭示了要讨论的主题:科技与人。

技术是什么?自古以来,技术都是以不同的形式存在于人类的生活里。技术在今天已经无以复加的成为了人们的钥匙和锁链。我们运用着技术带来的令人惊叹的方便,也成为了这个技术锁链中的一个纽扣。信息技术发展的速度更快,人们依靠各种各样的技术,帮助我们完成各项任务。但是我们会发现离开了“它”我们活不下去了。

书里讲了一个试验:断电24小时。人们远离了各种跟各种媒介。然后参加试验的人开始变得焦虑、困惑、苦恼和无聊。人们变得不像是一个“人”了,而成为了一个离开媒介就犯病的“瘾君子”了。人们不断感到焦虑、烦躁和不安。

据统计:美国成年人平均每天会在电子媒介上花费11小时,也就是70%的苏醒时间。

生活中我们并不乏这样的事,吃饭的时候手机先拍照,两个人虽在一桌,却又彼此抱着手机。真是:吃饭对面坐,聊天用手机。我们的大脑,已经变得越来越不会思考了。

离开了媒介,现代人还有多少大脑?我们的大脑被各种信息环绕着狂轰乱炸,即时通讯的朋友圈和空间里布满了各式各样的信息、互联网里各种弹窗和流氓信息、手机里、电视里等等,哪怕是坐在路边,抬头就是各种渠道的“烂”信息,这些信息占据我们大部分的时间,我们很难坐下来,呼吸一下新鲜空气,因为各种媒介的信息里,放置了大量的“可卡因”,让我们迷醉在其中。留给我们的大脑还有多少思考呢?我们人类创造的文明,我们要成为机器文明的主人而非奴隶。

这生活中的哲学思考,让我们在技术的包围里,能有一点思考的空间,给大脑就一点脑子。

书中多位哲学家、作者从多角度多方位为我们带来有关这一问题的哲学思考。我们在科技加持的时代里走向前,而不是成为科技的奴仆。

在现行的技术背景下,让我们用哲学的逻辑和思辨,为我们不断打开新时代的大门。

《新哲人02》读后感(五):《新哲人02》:活在今天,实实在在地活在今天

当前文明最大的任务是让机器回归本位成为人类的奴隶,而非人类的主人。——彼得·斯特雷恩

你是否有这样的感觉?每天的空闲时间几乎都被智能手机所占据,当你想上厕所的时候,会面临两个选择。其一带着手机去上厕所,其二玩会儿再去手机上厕所。

出门的时候,可以不带钥匙,但是一定不能不带手机。只要一听见手机的震动声,就会觉得有人在找自己。

我们渐渐被智能手机所改变,各种游戏、短视频占据了我们的生活,而这种看似充实的生活背后,又是无比的空虚。人们几乎很少有时间去思考对自己有意义的事情,越来越难集中注意力去思考一些有价值的问题,也很难在保持专注的去学习新的知识。

基于这样的背景之下,我们更需要去读一些能够引发自己思考的书籍。《新哲人》便是顺应时代所创作的杂志,书中收集了各行各业的优秀人士的思想,从他们的视角来为我们讲解一些事情的看法。

《新哲人》采用图文并茂的设计风格,让读者在阅读的时候,视觉体验很舒服。

此外每篇文章的篇幅都比较短,几分钟就可以看完一篇。并且每一篇内容都是编辑们精挑细选的结果,能够带给读者思维上的新体验。

书中提到的观点,又恰恰切中社会发展的要害,值得我们仔细思考。

年初上映的电影《温暖的抱抱》就向我们展示了这样一个人,他有严重的强迫症,每分每秒都在给自己制定任务。

他生活中的每件事情,都被自己安排的满满当当,甚至连放屁都有一个固定的时间。

他是一位优秀的钢琴老师,可是却没有一个人喜欢他。同事们把他当成异类,同学们都讨厌上他的课。

生活中当然不存在电影中这样的人,可对于每天忙碌工作的我们,又何尝不是电影中的男主角呢?

我们忙着成长,认为给自己制定无数的计划,不允许自己浪费任何时间,才是正确的选择。

却没有想过,我们失去了什么?

当你每天只为完成任务而活的时候,身体中的某些天性便被压制了。而当身体丧失了爱做梦、爱探索、爱质疑的部分后,身体也会变得迟钝,整个人也不会再像过去一样开朗。

不必把生活安排的太忙,要给自己预留独自思考的时间。

朋友圈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我们在朋友圈中分享着自己的生活,也期待能够得到他人的认可。

越来越多的人,活在虚拟世界中,靠着美颜的功能,接受着她人的称赞。渴望获得她人的认可,却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么。

去景区旅游的时候,大家都喜欢拿着相机拍照,却忘了仔细体验周围的美景。

大家都想着,未来可以通过看照片的方式,回忆去过的景点。却不知道,为了以后的回忆,而放弃此刻欣赏美景的方式是多么的愚蠢。

照片的储蓄技术,无法替代现场的体验感。

比起手机里的世界,我们更需要的是把握现在,实实在在地活在当下。

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子设备完全占据了人们的生活,为了从客户身上获得更大的利益。资本家们,不惜花费高昂的成本,来研究人们的心理特征。

从而不断改进电子设备,这也是为什么,从来不玩手机的人,也会在拿到手机的那一刻被吸引。

电子设备的背后,是一群精通人性的心理学家、社会学家的作品。

人们很难用常规的方法打败它,而更可怕的是,大多数人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才是“猎物。”

虽然电子设备掌握在我们的手中,但是它却一直在试图占据我们的生活。

据调查,成年人每小时看手机的次数高达三四十次,青少年更是每天发上百条消息。

为什么一但收到新消息,我们就会分心呢?

这主要是因为新消息刺激了大脑对新鲜感的好奇,这件事的可怕之处就在于它破坏了人们深入思考的能力。

当大脑习惯了,被各种新消息所影响之后,就很难再专注的做需要深入思考的事情了。

说了这么多,技术的不良影响后,我们该如何做呢?

在制定计划的时候给自己预留一定的空闲时间。

高强度的生活方式,很可能会造成适得其反的效果。空闲时间不妨做一点无为之事。

关闭手机软件上的推送功能,避免被过多的消息所影响,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把手机调成静音模式或者远离自己。

学会把握当下,不要让自己成为技术的奴隶。

改55变自己,不妨从放下手机,阅读一本《新哲人》杂志开始吧!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