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与父亲书》读后感100字

《与父亲书》读后感100字

《与父亲书》是一本由向迅著作,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2,页数:331,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与父亲书》读后感(一):困境中的爱与抗争

像于坚所说的那样,向迅的文似乎打破散文与小说的界限。我比较倾向于把手中的这本《与父亲书》当作小说来看,从《鼠患之年》开始就有这种阅读体验,一直到《时间城堡》。从父与子的这种既近又远,既热情又理智的感情开始,到父母之间的剪不断理还乱的中国式乡村夫妻之间这种既爱又恨的情感纠葛,以及祖父母对父亲的疏离,这种讲述将某个时代乡村中的经济困境、家庭困境和情感困境展露无疑。然而无论如何,这个家庭中的每一个都在有意无意的抗争,试图改变,或者试图觉醒。父亲为他自己、为妻、为子、为家庭不断努力试图摆脱生活中的困顿,直到乡村的经济衰退外出打工、受伤、患病,最后回到家乡,从未放弃过抗争。在这种困境中的爱难免就不是心平气和,难免就不是温情脉脉,难免就会有恶语相向。然而最终父亲无力再做什么,终于放下锋芒。

父亲的离开使得“我”重新试图去了解父亲,理解父亲,重找父亲。其实父亲是爱每个人的。他从未放弃过让兄妹三人走出乡村,改变困境。父亲是爱自己的家乡的,他想构建自己的精神家园,他在困顿的枯燥的焦虑的生活中葆有对美的追求,爱猫、爱狗,也爱花爱草,爱美好的温情的事物。 父亲其实最柔软。

《与父亲书》读后感(二):硬币的第三个面

我并不太喜欢回忆起父亲,因为有很多很多的情结,我自己打不开,也不太愿意逼迫自己去打开。我也不很愿意阅读关于父亲的读物,虽然真正去写父亲的远没有歌颂母亲的读物那样丰富,因为在阅读的时候,我也会回想起父亲,会想起和父亲之间那些打不开的情结。打开《与父亲书》其实我也并没有那么愿意,只是因为看到书后的那句“看到这本书的时候,如果你还幸运地拥有父亲,请放下书,给他一个拥抱,像我数年前临行时那样。”我知道,即使我看完这本书,我也不一定能够做到,去给我的父亲一个拥抱,但是我的心里或许有着这样的期盼的,期盼着我能和自己和解,也和父亲和解。 想象中的《与父亲书》更像是父亲的传记,记录父亲的点点滴滴,树立起高大的父亲形象,表达出对父亲的敬爱与怀念,实际阅读中的《与父亲书》更多的是回忆,回忆中的各个形象各个阶段的父亲,和父亲在一起的点滴小事,父亲和母亲的日常,想要写给父亲的自己的感受,想要说给父亲的自己的所见所闻,想要去问却不敢去问父亲的那些事情…… 书是一本好读的书,行文流畅语言朴实,作者笔下的父亲是很真实的父亲,不是被刻意美化过的那种,他会使劲的拉住那头蛮牛,双脚深深陷入土地;也会在母亲的口中,跛着脚从邻居家匆忙跑回;他会用夹杂着错别字的生疏的文字给孩子写信,信末还写着不必回信;也会端着黑黑的牛粪水沉默不语;他会像魔鬼一样露出凶恶的脸,控制不住自己对家人动手;也会果断地伸出那双铁钳般的大手抓住那条布满黑色鳞纹的巨大蛇尾……书里的父亲是复杂的综合体,就像每个平凡的父亲一样,但即使他和天底下每个父亲一样平凡,他仍是孩子心中不可取代不会忘记的重要的父亲。 作者说,在父亲的信中,那些朴实无华的措辞中,作者感受到了他发自肺腑的关心和爱意,还感受到了他作为一位父亲的无奈与悲哀,甚至还隐约感受到了他为试图敞开心扉与作者沟通而做出的巨大的努力。信中的父亲和现实中的父亲,犹如硬币的两面,合起来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立体的父亲。而我觉得,《与父亲书》其实是那枚硬币的第三个面,是孩子眼中的心中的父亲,是这么多年来对父亲的回应,是试图对父亲敞开的心扉。 其实,我仍没有在放下书后,试图去拥抱父亲,那是我在初中时之后就没有做过的事,但我在努力对自己敞开心扉,去回忆与父亲的过往,去试着面对逐渐老去的父亲和自己的心结。

《与父亲书》读后感(三):《与父亲书》:与父写信,见信如面!

提起父亲这个词,我除了会想到我爸爸以外,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觉醒年代》中陈独秀父子了,从开始的互相怨怼,到后来的互相理解,这是大多会发生在父与子之间的人间剧情,另一个就是买橘子的故事,来自于朱自清的短片散文《背影》,讲述了他爸爸在火车上和他告别的故事。 之所以提起这些网剧和散文,是因为最近看了《与父亲书》,与父亲书,其实就是与父亲信,可能这本书是以儿子和父亲的书信来往为主要内容,全篇可能都以信件为主。这本书的封面很简单,整个封面以两张写满字的信纸为主,封面的下面是对于这本书的大概评价,整个封面看起来干净整洁。 从这本书的题目就能看出这本书的主要内容:向迅与父亲的故事,书中还夹杂着象迅写给父亲的信,在我没有读这本书之前,仅仅看完他写的这封信,也能够感受到作者对于其父浓浓的眷恋以及满满的遗憾,读完唏嘘不已。 其实在我看到这本书的题目后,就已经猜到这本书的大概内容,但我把作者看成了鲁迅,因为在我的印象里,我没有看过鲁迅写这本书,所以就入手了一本,等我收到书,仔细一看是向迅,好吧,好吧,也可以先看看这本书的内容,如果不错的话,就当是意外收获了。 这本《与父亲书》除了自序和后记以外,其余的主要内容分为6个章节,整个故事不单单讲述了向迅和父亲的故事,更是全家的故事,是一代又一代无名之辈们,父与子以及父与母生活的缩影。 在向迅的自序中,身为读者的我,了解到了一个鲜活可爱的父亲 ,他会用笔记本或者练习册剪下来的纸张填满各种温柔的情绪以及啰嗦的嘘寒问暖,其中还夹杂着各种错别字以及他自己创造出来的文字。 而作者自己都会惊讶,身为儿子的想迅能够隔着纸张精准的了解到他父亲的情绪,以及他父亲要表达的意思,双方对于各自的关心或许早已胜过纸张上的千言万语吧! 这本《与父亲书》厚厚的一本,但是只有300多页左右,而且尺寸不算很大,可以很随意的就装进书包或者化妆袋中,可以在空闲的时间当做故事,仔细读完,去体会向迅作为一个儿子对父亲的怀念和眷念。

《与父亲书》读后感(四):与父亲书

以父亲为题材的作品不少,但是写得好的少有。大概上分为两种写法,一个是书信式的来回穿插,你写一封我回一封,通过信件的叙述来把事情讲清楚,这里面最为人知的应该算是《傅雷家书》,完完全全是父亲和儿子之间的互通信件。另一种就是直白的散文形式,直接描写我的父亲怎么样之类的,比较广为人知的是朱自清那个“你就在此处,不要走动,我去买两个橘子回来。”的《背影》。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可是这本《与父亲书》就是两者兼得,还磨合得很好!书主要分为两个部分——我与父亲和父亲和爷爷。突然让我想到了一个脑筋急转弯——“两对父子为什么只有三个人?因为是祖孙三代人!”书中的主体依旧是我与父亲,但是也穿插着各色各样的人。 我的母亲莫名其妙地就跟父亲在一起了,还生了我们。在父亲去世以后,就是母亲拉扯我们长大。“为母则刚”在母亲身上得到了明显的体现。她跟父亲吵架不断,却也是关心彼此。母亲在一定程度上的成熟稳重远超父亲,他到死都是少年。 父亲盖房子因为一棵树的归属权与别人大打出手,在家里抓偷摸进门的长虫。第一次我陪着父亲去医院,坐着公共汽车,父亲像个没出过门的孩子,好奇地张望着窗外,对什么东西都觉得新奇。我却觉得有些对不住父亲,因为忙或者各种原因推脱掉各种有机会陪伴父母的时光。去医院等报告的空闲,带着他去了一趟动物园。这是他第一次去动物园,对各种动物都好奇,还要合影,我手机仍留着当初的照片。 对于父亲的病,我们家里几个人都是极力隐瞒。即使问起来也是搪塞过去。我们跟父亲一起去庙里祈祷,不诚心的父亲只是做了做表面文章。第一次去大饭店吃饭,节俭惯了的父亲觉得太贵了。 父亲就是这么一个人。年轻时过得迷茫,所以一直遭受到母亲的抱怨。年纪大了,生了病,身体萎了连带着精神也萎靡不振了。他的身体不断地变空变瘪,那天的他全然不是我认识的父亲了。祖父母一直就不怎么喜欢父亲,母亲也因为莫名其妙地原因跟父亲在一起了一开始也很难接受,还扬言“如果不是为了孩子,我就跟你离婚。”终其一生,父亲见过的东西很少,懂的东西也不多,但这并不妨碍他的形象在我心目中的高大。 在看书的过程中,我就感慨。这其实跟我家的情况差不多。我父母也是小吵不断,两个人也是见面几句话就火药味十足,可是这并不影响他们的关系,也不影响我们的关系。虽然这本书写了不少人,但是主体还是父亲,并不是说别的不重要。父母时常斗嘴,兄弟姐妹们也时常争吵抢夺。不管怎么样,当出现状况的时候,所有人团结起来,劲儿往一处使的样子让人觉得特别温暖。一大家子人和和睦睦才是最幸福的!

《与父亲书》读后感(五):我想我们可以有很多话可谈

有关“父亲”的文章,印象中只有朱自清的《背影》,有着那句印象深刻的“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歌曲嘛,是被李健翻唱红的《父亲的散文诗》。除此之外再无其他什么。毕竟“世上只有妈妈好”太过深入人心,太多赞美都是关于母亲,甚至就连网购打折促销活动,在父亲节这天的力度都没什么… 似乎,整个世界都在教你忘记“父亲”这样一个角色,却又总是有人在反方向呼唤“父爱回家”,要父亲们正式自己的家庭。永远这般排斥又渴望拉扯,矛盾永不落幕。 向迅老师的这本《与父亲书》,很快在同类作品中脱颖而出,在向众人呼唤,像这个世界证明“父亲”这一角色从来不像传说那般,他可以是英雄,他也可以宁顽不顾,他也可以像孩子般可爱… 向讯老师想要写关于父亲的书,是因为父亲过往不管身在何处,都会写信给他,往来密切。但又因特殊原因,向迅老师将那些与父亲之间往来的书信逐数销毁。后来父亲去世,担心随着时间的流逝,对于父亲的那点儿记忆很快模糊殆尽。就正如那句“死亡不是生命的终点,遗忘才是。” 对于父亲,刚开始只是浅薄的认识。是不管在哪都会与自己通信,嘱托不必回信。是自己识字不多,大多也写不出来,但依旧给儿子写信的坚持。是字里行间的那股陌生之感,与平时相处很不一样——“吾儿向迅,近来可好”。就像前段热搜上的“微信里的父亲有多客气”——晚安爸!—谢谢!您也晚安! 吃了吗?—吃了!谢谢关心! 正如许飞歌词里的“妻子提醒我修修缝纫机的踏板 明天我要去邻居家再借点钱”。书中、作者记忆中也在为生活奔波着:可以为了一棵树与兄弟父母吵架,也可以为了生计包揽许多农活,会为了儿女三人的学费到处奔走。 但他有是那样聪明能干,捉老鼠,给房子修修补补,与蛇搏斗。 这样一个父亲角色,很常见,几乎和我们的父亲一般。 每个父亲或许都是普通的周于生活,奔波于生计,忙碌于工作农活,辗转在街巷。会生气,会爆粗口,会气势汹汹,会温柔,会与他人争高低,会努力给家人更好的干活,也会三言两语就无话,会默默挑起肩上的担子。 在作者记忆中,父亲这一角色也在随时间变化。慢慢的,从父亲这一角色,变为被监护人,需要作者兄妹三人照顾。会在动物园看见大象高声呼喊,会不让孩子们担心,时刻打起十二分的精神。会被智能手机难倒。 作者感叹父亲好似一直一个人,与父母形同陌路,最温柔被对待时,是被祖父错认为其他孩子。 《与父亲书》,我倒是觉得不太像书信,是与父亲,有父亲的那些记忆。后三章,作者写到H先生,凯,云哥这些与父亲有关的人,似乎也是在与父亲隔空对话一般。 每个父亲,每一种父爱,都值得被记忆,拿来收藏。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