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兴衰两千年读后感100字

兴衰两千年读后感100字

《兴衰两千年》是一本由吕思勉等著作,天地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68.00元,页数:49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兴衰两千年》读后感(一):在历史兴衰中把握未来之势

“看得见多远的过去,就能走得向多远的未来。”源远流长的中国历史包含着丰富的精神营养,蕴藏着无穷的智慧力量。在新时代我们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从中华民族的光辉历史中把握历史规律、汲取奋进的力量。这本由天地出版社出版、吕思勉等历史学家所著的《兴衰两千年:中国历史秩序的传承与变迁》,详细为读者阐述为什么要读历史,以及了解历史的重要性,五位名家从一个崭新的角度去了解中华民族那段历史秩序的传承与变迁。为我们从两千的历史中汲取经验与教训,进而探寻未来发展规律指明了方向和途径。 全书共分六个章节,从张荫麟的《秦汉》章节开讲,到吕思勉、鲁迅的《三国、魏、晋、南北朝》章节,直到梁启超、王森、吕思勉的末章《清朝》,以全新的视角为读者解读了秦帝国到大清王朝的两千年间,朝代更替、制度变迁、民族交融、文化发展、王座与战场上的人物那些在时光流转变化中,传承下来的朝代、制度、民族、文化、战争,如何在两千年的传承与变迁中,一步一步地造就了我们今天的社会,教会我们如何在触碰历史的具体“事件”中去感悟其中所包含的“道理”,进而从历史中汲取经验与教训,进而探寻未来发展之势。 本书的作者吕思勉、张荫麟、孟森、鲁迅、梁启超五位大师在诸多领域都作出重大贡献的历史学家。《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朝花夕拾》《野草》《饮冰室合集》等作品深深的影响着几代人。可以说阅读本书,也是同几位历史学家对话探讨。 “历史是一面镜子,从历史中,我们能够更好看清世界、参透生活、认识自己;历史也是一位智者,同历史对话,我们能够更好认识过去、把握当下、面向未来。”《兴衰两千年:中国历史秩序的传承与变迁》以科学的态度,全新的视角,带领读者从秦汉到清朝两千的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不断改造我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正如书中序言中所讲:“历史虽是记事之书,我们之所探求,则为理而非事,理是概括众事的,事则是一事。”由此可见,我们在读史溯源既往事件中,不断探求历史规律,从中发现其中的历史规律,指引自己在未来的发展中阔步前行。

《兴衰两千年》读后感(二):《兴衰两千年》:通古识今,也是学习历史的一大意义!

最近存了一波悬疑剧,准备大结局的时候一起刷完,又看到《大宋宫词》开播,还没等我打开《大明宫词》的第一集,我就在搜索引擎的帮助下看到广大网友对于这部剧的评价,在我看过几个阿婆主的吐槽后,我发现今年上映的这部不用开2.0倍速的《大宋宫词》和《大明宫词》相比简直差了2500个李少红。 现如今的古代剧虽然大多数颜值都很可,滤镜特效勉强也可以接受,小花和小生们的演技也还凑活,但剧情怎么就和拔牙没打麻药是的呢! 先抛开这部没有收获观众却收获了一众吐槽阿婆主的《大宋宫词》,也不提那些拿着朝代当背景板的小甜剧,就单单说一部《清平乐》,先按下帝后神仙爱情这个和剧情一毛钱关系没有的宣传,就剧情而言,朝堂和后宫里里外外掺和的像一锅粥,连个侧重点也没有,想要讲朝堂就好好讲朝堂,想要演宫斗就好好演宫斗,想要两头都沾上,戏份得分配好吧,总得有个轻重缓急吧! 我还记得小时候看的《康熙王朝》,也不知道长大后还会在大荧幕上看到几部这样的电视剧。 当然,无论是电视剧还是网剧,看古代剧都是晚上吃完饭娱乐休息的方式,如果是想学到什么历史知识,建议看一些真正的历史读物。 如果你觉得历史大部头看起来眼晕,不到五分钟保证打瞌睡,那么建议你看看这本《兴衰两千年》,这本书不仅仅讲解了中国两千年朝代的更替和变迁,以及文化的演变过程,还融入了无数历史学者对于历史人物的探索和思考。 读完这本《兴衰两千年》后,你就会对历代的朝代以及重要人物和重大转折点有一个大体的了解,那么你可以根据你读到的内容,再找一些更加详细的读物来了解你感兴趣的历史。 中国是一个伪装成国家的文明,从秦朝到清朝到近代以至于现代的21世纪,在这片沃土上唯一不变的就是一直在改变,无论是服饰还是文化,以及思想,当然,与其说是改变,我更喜欢这本书的绪论里提到的进化,打开这本《兴衰两千年》不仅仅可以领略到朝代的更替,还能察觉到文化的进化。 很多人都会对学历史产生疑惑,为什么要学历史? 上学的时候学历史是为了应付考试,把知识点和答案都备好,就能考个好成绩,毕业以后就找不到学历史的意义。 当然,很多人毕业之后依然会自学一些历史课程和读一些历史读物,主要是因为对中国历史感到好奇,想要知道这片土地在一千年两千年之前都发生了什么故事,而在这本《兴衰两千年》里我又找到了学历史的另一个意义: 学习历史不应该仅仅局限于了解故事背景以及所发生的事,应该在知道的基础上融合自己的理解,结合现实社会中的一些现象,以此来推演未来,帮助我们走好以后的路。

《兴衰两千年》读后感(三):以史为镜,勿忘传承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旧唐书·魏微传》

历史之所以具有魅力,不仅仅通过历史可以总结出经验和教训,也可以通过历史发掘未来的发展之路。中国拥有着数千年的历史文明,这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也是我们值得学习和借鉴的重要传承。

本书是选取了大秦帝国到大清王朝的两千年历史,朝代的变化、制度的交叠、民族文化的交融等变迁,让我们看到这两千年以来中国历史的传承。收录了吕思勉、张荫麟、鲁迅、孟森和梁启超对于中国历史的研究和探讨。历史究竟是怎样一种学问,研究历史的意义何在,且听史学大家如何进行解读。

秦王嬴政作为中国封建王朝的第一个君主制皇帝,不仅统一了纷争不断地中国,还进行了一系列的制度改革。从此,“中国”的民族向心力空前强盛,作为统治者的秦始皇究竟做了哪些方面的变革,在当今社会有什么可以借鉴和避免的犯下的错误呢?

著名学者、史学家张荫麟提出,秦帝国成立之后,将全国划分为三十六郡并设立郡守、郡尉和御史,建立了有效的政治组织机构;没收兵器铸造金人、迁移天下富豪到咸阳定居来巩固中央集权;建立统一的驰道和度量衡,使用韩非子的愚民之策进行思想上的禁锢。对外则北征匈奴,修建和连接北方长城阻隔胡人的入侵,对南则征服百越设立三郡。然而,不断的战争和徭役,使得民怨沸腾,无数黔首白白丧命,这也为秦二世而亡埋下祸根,再加上内部权利争斗和奸臣当道,偌大的一个巨无霸帝国,淹没在历史的浪潮之下。

从大秦帝国到楚汉争霸,从三国、两晋到南北朝,从隋、唐、五代再到宋、元、明、清,清王朝到北洋政府转变,意味着中国封建统治的结束,也意味着一段新的历史正在开启。

本书中吕思勉对于历史的探讨部分是最多的,鲁迅先生的探讨比较少,因此也更吸引人注意。书中鲁迅先生的一段学术演讲,题目是《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相比其他几位史学大家中立视角,鲁迅先生的观点新颖有趣,从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去分析和解释隐藏在历史中的有趣故事,对于爱好史学的初入门者来说也能很好的理解。

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但是最出彩和最受人关注的的,永远还是那一小拨人。对于他们的故事我们基本上已经能耳熟能详,但是细思背后的故事,品味历史背后的暗藏的滔天巨浪,对于我们当代人来说,不仅是一种学习过程,也是对历史文化的享受。历史的无穷魅力,让它能够成为永不过时的时尚,让我们立足当下,看清来时候的路,想到远去的方向,这也是历史对我们而言最大的意义所在。

每个时期每个人对于史学都有着不同的解读,阅读他们的独到感悟,也是读史的一种乐趣所在,现在巨人的肩头我们会看的更远,阅读大师的思想会让我们想的更多。

《兴衰两千年》读后感(四):从“史”探“理”

兴衰两千年 中国历史秩序的传承与变迁

小时候历史启蒙时期,老师给我们讲述了关于朝代的顺口溜: 唐尧虞舜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 秦汉三国晋统一,南朝北朝是对头, 隋唐五代又十国,宋元明清帝王休。 朗朗上口的朝代顺口溜不仅好读好记忆且便于小孩子的理解。高中时报的是文科,因为初中一位历史老师的缘故和自己本身对中国古代史很感兴趣,更加增加了自身对中国古代史的喜爱。

一位好的老师对学生知识的探索启蒙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例如我初一的历史老师。虽然我已经忘记老师的名字,但老师讲课的语气和那一一个有趣的历史故事却仿佛印在了我的心底。到了年纪更大的时候,一本本关于历史的好书犹如一位位有趣的老师,讲述着关于历史的故事,使人再次沉浸于对历史事件的好奇探索和对历史发展的追随中。《兴衰两千年》无疑是一本这样的好书。

本书由五位大家的文章组成,包括了吕思勉、张荫麟、孟森、鲁迅和梁启超。不用多加介绍,大家就知晓这五位学者是学术界鼎鼎有名的前辈。这本书中的文章也是学者们思想的荟萃和凝聚,对后世的我们依然散发着璀璨的光辉,吸引着我们去拜读。

开篇是史学家吕思勉先生写的一篇绪论,讲述了历史对我们有何作用。学习历史有什么作用,这在很多古今中外的名言中可见一斑。无论是唐太宗李世民的“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还是哲学家培根的“读史可以明智”,都探讨了历史的作用。

从历史的事件中知道历史事件发生的道理,为后面的发展提供新的借鉴,更好地走下去。这正是我从吕思勉老师的绪论中学到的。这虽然是老生常谈的道理,但当你认真地去体会感悟时,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本书的魅力不仅体现在一个个历史发展的中国历史秩序的传承与变迁中 还有作者们的文学底蕴和文字魅力中,但读每篇文章都觉得受益匪浅,不仅学习了历史知识,还陶醉于老师的文化底蕴之中,真是一举多得呀!

全书由五位老师著作组成,包含了老师们特色各异的史学观念—吕思勉老师的大局观念、张荫麟老师的问题意识、孟森老师的追根溯源、鲁迅老师的另辟蹊径和梁启超老师的学术叙史观念。让我们从不同角度来学习这段两千年的兴衰史。

学习历史,不仅学习史实和历史事件,更是探寻历史事件背后的“理”。

《兴衰两千年》读后感(五):学历史,究竟是为了什么?

我们常说:“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相信听过这句话的人都会脱口而出说历史是前车之鉴,是经验所谈,通过研读历史我们可以避免很多前人走过的弯路。 那历史究竟是怎样一种学问? 研究历史,究竟有什么用处呢? 或许当你翻开这本《兴衰两千年》的时候一切答案便会跃然纸上。

书封设计

这本书描绘了从秦帝国到大清王朝的两千年历史,生动的再现了朝代更替、制度变迁、民族交融、文化发展、王座与国家保卫战的聚变。 朝代、制度、民族、文化、战争这些内容不断更迭但这些都在两千年的传承与变迁中一步一步流传下来,一步步地造就了我们今天的社会,变成了一部现代人汲取经验与教训的历史回忆录,也变成了一部探寻发展之势的未来启示录。 通过大师的视角,我们对经验教训的汲取和对未来发展方向的了解也会更加深入。吕思勉、张荫麟、孟森、鲁迅、梁启超五位大师对历史的研究与探讨,不仅揭示了从秦帝国到大清王朝这两千年间中国历史秩序的传承与变迁,还呈现了一些课本之外的隐秘故事。

在三国两晋,南北朝这部分,书中选取的是吕思勉和鲁迅的内容。吕思勉提到了后汉的分裂和晋初时期的天下大势,五胡之乱和南北朝的始末;当然鲁迅先生犀利的观点也出现在这一部分,向我们再现了魏晋风度的文章,药和酒,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 到了隋唐五代这一部分吕思勉带领我们分析了隋唐的盛世,唐朝的中衰,以及唐朝的衰亡和沙陀的侵入。以及后来五代十国的兴亡与契丹侵入的关系。在宋元这部分,张荫麟讲解了宋朝的开国以及开国的规模。以及大篇幅的讲述了北宋的外患和变法。 在明朝的这一部分,孟森用超大的篇幅跟我们聊了民国开国以后的制度,以及洪武年中的诸多大事。以及真正从根儿上给我们解析清楚了靖难之役。还有崇祯皇帝致亡的心结,还有李自成,张献忠,以及建州兵士的那些事儿。

诚然,书中提到的内容还有很多细节更是不用多说。通过每一个国家朝代的兴衰,我们可以理解可以看到的是历史对于我们来说是何等的重要。从秦统一六国到清朝的覆灭,两千年来一共历经了12个朝代(这里只指统称未细化)495位皇帝(包括死后被追封为皇帝的73人),从政权建立的那一刻开始,他们心中所思所想的只有一个那便是巩固自己的政权,把权力牢牢抓在自己的手中。 但是历史车轮滚滚向前,历史总会惊人的相似,不断上演朝代与权力的更迭。想要获得权力就必定会有流血牺牲,想要成为万人敬仰的帝王,便必须承受普通人未能所承受的勾心斗角和辛苦劳累。 正如吕思勉所讲:“要应付一件事情,必须明白它的性质。明白之后,应付之术,就不求而得了。”在数之不尽的影视作品中,我们见证了帝王的情,也见证了帝王的狠,但一桩桩一件件又不乏值得我们学习的深度。

其实学历史,学的是精华,学的是态度,我们通过前人的故事,结合现代的思维必定能够更好的前行! 历史,是人性充分展开的舞台。各种极端情况下人性的表现,在历史上全部都出现过。我们一生所能遇到的,是九牛一毛啊。所以,如果非要说历史有什么用,历史也许无关过去和未来,但历史确实能帮助我们理解现在。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