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浮生自在读后感1000字

浮生自在读后感1000字

《浮生自在》是一本由史铁生 等著 / 北京文学月刊社 主编著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8,页数:24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浮生自在》读后感(一):【共振书评周】浮生自在读后感

我上次读史铁生先生的文章《我与地坛》是在三年前。那时候,自己的思想还不够成熟,虽说能体会到一些先生的心情,但他真正想要表达的,真正想告诉读者的东西我还不能理解。在豆瓣举行的读书活动中,遇到这本书,恰巧里面有史铁生的《病隙碎笔》我又反复看了几遍,企图从中能感悟到一些与当年不一样的东西。

《病隙碎笔》是史铁生写于生病治疗间隙的片段碎笔,篇幅很长,但语言通俗易懂,仿佛在和我们面对面的交流,用长者的身份教导我们怎样面对人生、苦难、命运、爱情、金钱、信仰、道义、字字珠玑,平易又精辟,朴实又鲜活跳动,充满智慧与哲理。

带着病体,史铁生看到了世间的痛苦凶险,并不因为自己虔诚而减少,对别人不尊重,只是乐观的活下去,勇敢的面对这世界。他说,我的职业是生病,业余写点东西。能够看出他对生的意志力很强,体验到的是人生的苦难而表现出的却是欢乐与充实;他用理性的文笔,显现出对生活的热爱,对命运的抗战,对生的意志,对死的无畏。

人出生到死,不仅孤独来去,活着的百年也基本都是孤独的。得一知己何其不易。纵然有知己,也未必能天长地久陪伴。过一生轻轻地就好。不必去兴风作浪,不必追求什么大展宏图,但求无愧于心,但求活着的每一分钟都知道自己真实想要的,对人生这个没有实际回答的问题进行了最真诚的探索,那么死的时候,那些墓地,墓碑,花圈,挽联都显得虚浮可笑了。

《浮生自在》读后感(二):【共振书评周】活着一半是悲痛,一半是欢喜

一个人的一生,该是什么样子的?我想,这并没有什么标准答案。有的人可能觉得大富大贵比较好,有的人会觉得快快乐乐最重要,也有的人觉得平平淡淡才是真。然而,无论是哪种,人生都是由自己掌控的。若说有什么是不可抗拒的,那就是生死吧。

人都是要死的,这么一想很悲观。不过,若是能够在有限的人生里活出自我,创造出为人的价值。那么,即便是死,也没什么好怕的。在北京文学月刊社主编的散文集《浮生自在》中,就讲述了那些流淌在岁月里的难忘记忆。

其中,既有作家对生活的真实记录,也有各自对人生的思考。要说最为触动我的两篇文章,是史铁生的《病隙碎笔》和蒋韵的《青梅》。前者,自不必多说,大家都很熟悉,还是史铁生一贯的风格,那就来说说后者吧。

《青梅》讲述的是一个关于家的故事,承载了作家蒋韵的姥姥、母亲和她自己三代人的记忆。在民国时期出生的姥姥是上过学的女子,可终究被体弱所拖累,一生过得并不顺畅;赶上时代的母亲是位科医生,辛辛苦苦操持着这个家,所以蒋韵过得十分幸福。即使结婚后,也从来不必因孩子的事而费心。

可是,忽然有一天,蒋韵发现那个和姥姥一样爱喝竹叶青的母亲老了,病了,甚至需要人无时无刻的照顾。这时,她才意识到母亲终将离自己而去,就像姥姥之前离开母亲那样。

记得一句话说得很好:“父母在,人生尚有归处;父母不在,人生则只剩下归途。”在生命的轮回中,虽然我们无法阻止生命的逝去,却能在有限的日子里珍爱所爱之人,这何尝不是一种幸福呢?而通过文字,将这些事情记录下来,又可以成为一种记忆的传承。

《浮生自在》是一部情感细腻的散文集,作家们或写景抒情,或叙事怀人,或颇具哲学。每一篇文章都很精彩,用来陶冶性情,再合适不过了。相信大家仔细读过之后,一定会受到诸多感动。

《浮生自在》读后感(三):[共振书评周]《浮生自在》

浮生字面解释:短促而虚浮无定的人生。既是短促而又虚浮无定那我们的人生意义何在?那就让我们翻开这本精美的《浮生自在》图书再书中寻找答案,寻找我们人生的意义……

这是一本收集了史铁生、汪曾祺、贾平凹、毕飞宇、蒋殊等众多名家的散文集。书中众多的散文故事被分成三大辑。在第一辑中我们仿佛在作者汪曾祺的带领下畅游辽、金、元、明、清时的北京,游览故宫,角楼惊叹建筑的宏伟,游览皇家园林——颐和园,等西山看景,置身大自然中烦恼随风而去。之后跟随毕飞宇在美国密西西比河上空首次体验一把驾驶飞机,既紧张又刺激。还悟出了善待这个世界,信任这个世界,许多不可思议的事情就变成了现实的涵义。另一篇蒋殊的散文教会我们父母亲是我们最最珍贵的礼物,我们要尽自身最大的努力去关心和珍惜她们,切莫等到子欲养而亲不待……

第二辑中,原先知道人会愤世嫉俗原来在宠物界——猫,猫的身上,也会愤世嫉俗,那猫咪愤世嫉俗的原因你们想知道吗?北京、天津、武汉等到地的张自忠路和民族英雄张自忠有关系吗?大家想必都知道当今的世界首富,那清朝时我国的世界首富又是谁呢?去翻开《浮生自在》去阅读去寻找答案吧……

在第三辑中贾平凹的又上白云山,人为什么活着,怎样去活,大多数的人并不知道,也不去理会,但日子就是这样有序或无秩地过着,如草一样,逢春生绿,冬来变黄,给无处安放的心灵选择精神的寄托也是一种不错的方法!另一篇散文花朵上的沙尘暴,深切体会到要爱护花草植被,爱惜我们的生存环境!书中佳篇众多我只是简单列举了几篇。谨记生命的路上,越简单,越自在……

《浮生自在》读后感(四):【共振书评周】《浮生自在读后感》

怎么说呢,16篇散文有很好的,有一般的,但跟书名《浮生自在》贴合的没几篇。

其中有一半是讲过去的人的故事的,《青梅》讲姥姥的一生,《大地之上》讲母亲的手术,《将军几死却永生》讲张自忠将军事迹,《离开安平的伍秉鉴》讲伍秉鉴的发家与衰落,《命如蒿草》讲5个女人的悲惨命运,《扇嘴巴子的故事》讲日占时期的一个平凡老百姓的故事。这些故事跨度很长,从晚清到21世纪,但他们没有一个人是自在的,命运总是颠沛流离,受尽苦难。

第一辑名《放下的禅意》与其中选文勉强贴合。第二辑名《享受自在生活》,5篇选文中没有一个主角的生活是美好的,是自在的,更不是云淡风轻的,他们也无法抵抗生命的曲折。第三辑名《静思与独处》,选文完全无关静思独处。真不知道书名与辑名是怎么想出来的。

这些文章中,我最喜欢史铁生的《病隙碎笔》与蒋韵的《青梅》。

史铁生的文章我一直很喜欢,他总是善于思考,善于提问与解答。也许是他不便的身体,促进他思想的提升。他的文字淡然却富有力量。读他的文字,你不会愤怒,会学会接受。

《青梅》的故事挺长,姥爷的大家族,姥姥的结婚、离婚,她对戏剧的爱好,一直到作者的妈妈。最后说这是写给作者的外孙女,家族记忆就这么传承下去。这个故事让我们更清晰地了解那个年代下人的命运与日常生活。也让我感慨,大家族的后代当作家多好啊,家里的故事素材就挺多挺有意思。

这个故事也让我想起家里老一辈的旧事,就记在这里吧。这些事情是我爸爸告诉我的,我只零碎记得一些。

我们家就在皖北淮河边上一个农村,村里大部分都姓庞,据说是很久以前一个大家庭迁移过去的,开枝散叶至今,有了几百号人。我爷爷的奶奶,会骑马使枪(长棍枪,非火枪),闻名方圆百里。我爷爷的爸爸算是个地主,有三个老婆,我爷爷的妈妈是小老婆,我叫老太,大概是我5/6岁时去世的,在世时很喜欢我。我爷爷同父同母的亲兄弟本来还有三个,其中一个在1959年自然灾害时饿死了。

《浮生自在》读后感(五):【共振书评周】《浮生自在》书评

挺好的,原来是《北京文学》创刊七十周年大庆出的。一个散文集,选了不同所加的散文,以自在为主题 ,和另一本此生须尽兴 形成相互对应 。但是相对来说,这本的文学色彩可能会更浓厚一些 。史铁生 贾平凹 汪曾祺毕飞宇梁衡,都是很知名很有实力的作家 。

就是感觉里面好几篇和 这个主题的相符程度 有所偏差 。《北京文学》创刊七十周年作品经典,这个就足够让人感兴趣了 。这是招牌 。浮生自在这个文邹邹的词,其实也并没有给我更多的感触 。具体的还是要从文章里面感受出来 。

汪曾祺的作品《西山客话》开篇就很吸引人眼球 。之前专门读过他的一本散文集,里面就选了这篇,这次重读,犹如读新的作品一样 。写的是北京的西山。他的语言文字看似平淡,却是反复琢磨 ,犹如清水一般沁人心脾 ,回味良久 。在一个又一个的叙述中 ,显出了自己的文化底蕴 和独特情感 。

史铁生的这篇就很有力有据有思索的地方。涵括更多的个人意识在里面 。对这个社会,这个世界有更多的更深层次的 逻辑结构 。探讨的也是一个实际问题,从而探讨了其他更现实方面的问题 。还有对生命意义的追问,对自然的追问,对死的追问 最后说到物质之上并非一国一地之歧途,而是全人类的迷失。他的文笔踏实而犀利。

飞跃密西西比这篇 是从一个事件悟出一个哲理。最后的结局 将有点想让人发笑 ,是一个相对趣味性文章 。

后面的青梅 和月下狗声感觉像是用散文体串起来的小说 ,相对来说虚构成分更多一些。因为他并不一定经历过哪些,而是根据自己的想象凭空添的一些语言啊心里呀之类的。

梁衡的将军几死却永生 固然是最感人的一篇他的写作背景是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 ,对抗日战争的胜利中。人民英雄的追述 。讲的是张自忠将军的故事 。他前面被人民群众误解,围攻喊骂,高呼打倒汉奸,到后面 以民族大义为重,团结抗敌,处事有节 担任要职 持身极简 爱兵如子,视死如归 再到最后的壮烈牺牲 给人的感触确实很大 。张自忠将军确实是值得我们纪念的永留青史的民族英雄 。

许谋清的《离开安平的伍秉鉴》是用散文体写了一段 围绕一个晚清商人来讲的 历史 。多多少少,或粗或细 ,让人了解到了那段时间 发生的事情和这个人于那是那地的出世智慧 。

命如蒿草 是给我感触比较深的又一篇。不同的人生经历不同的曲折磨难 ,命运的昙花一现 和凋零 。世态炎凉和言情世故。小人物 小生活。有一种无可奈何的感觉在里面 。谁能知道自己未来会变成什么样子呢?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