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大地上的事情》读后感1000字

《大地上的事情》读后感1000字

《大地上的事情》是一本由苇岸 著 / 冯秋子 编著作,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536图书,本书定价:69.8,页数:2020-1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大地上的事情》读后感(一):握着光明的种子行走在大地上

虽然有500页,其实这是本很好读的书。如果一个人灵魂干净,性情温厚,生活质朴,那么写出来的文字大抵就是这个样子吧。

总有那么一些人,执拗于现代化进程之外,以土地植物为心灵归属,骨子里对阳光雨露,农务劳作的向往更胜于对现代物质的需求。

这种反向的执着,仅次于四大皆空的出家人。

这些逆行的人在平衡越走越远的现代化潮流。

《大地上的事情》读后感(二):打不过的大自然

现在社会里很少有人可以为了自然而去接触自然了。

或者接近自然是为了工作学习之余的放松,但那样的我们仍然在功利的使用自然,为了达到自我的目的。

或者体验自然是为了远离都市里的钢筋水泥,但那样的我们即使身处自然之中却也难以深入的感知她的美丽。

人作为一个生灵,仿佛生来就是要跟大自然对着干的。我们喜欢故事情节的惊心动魄,我们想知道谁、什么、如何、怎样,眼里耳边却跳过大段大段关于背景自然的描述。我们喜欢故事结尾的转折和punchline,急于抓住那个具象的物理意义,这使人类工作认知的效率大大的提高;但正在人类沾沾自喜的时候,不曾想到正是这样迅速的抓重点的特性,说明了人类其实很渺小,我们抓不到也理解不了大自然的面,抽象的,在不同维度上进行着的故事线。我们几千亿的神经元,尚不能概括理解大自然的全貌。人类中的最强大脑,也只不过是通过对普通人来说已经看似极限的计算,来捕捉大自然中一丝一毫的规律性和连贯性。人类中的最富有想象力的诗人,也要竭尽一生的心力,只为了抓住大自然中恰当的比喻。

《大地上的事情》读后感(三):梭罗式生活!亲近自然,热爱生活

初次知道这位“苇岸”作者,是从他的日记开始的。厚厚的三本,连续不间断写了十几年,真的挺佩服的。后来再一搜索,他的代表作是这本《大地上的事情》赶紧找来读,是我喜欢的风格。如果你也喜欢梭罗、关注自然和节气等等,大概你也会对苇岸老师的作品很感兴趣~

简单说说我读完苇岸老师系列作品的感受吧!

我真的挺佩服这种每日都坚持记录的人,而且还能出书。苇岸老师从1986—1999(26 岁-39 岁)都有记录,真的太厉害了!当然还有其他的大作家,也有写日记的习惯。比如《加缪手记》

长时间的坚持一是对自己的生活工作记录,二是反省,真的很有意义的一件事情。我也曾从 2018 年开始记录...断断续续的没坚持每天都写。未来继续加油吧,养成习惯。

苇岸老师还有记录节气的习惯。每个节气在同一地点,拍张照片,写下当天的所见、感受、联想及认识。

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了,但是真正能做得到吗?这真得问自己的内心。通过苇老师,我更加坚定了这种想法。在这本书的末尾,苇老师说了几句话,其中第二句是这样的:“本来我将四十岁作为新的开端,四十岁确是人生价值、写作观念、写作方法成熟的一个转折....”结果没有想到 39 岁的时候就因病离世。真的还是挺遗憾的。一定要活在当下以及好好过每一天,未来谁也不知道会发生什么,可以计划未来但是不过多地寄希望于未来。

苇老师在我看来不是那种有天分的写作者,但是真的很认真在工作之外追求自己的写作事业。阅读大量的作家作品,写诗歌写散文还偶尔翻译作品。他喜爱的、对他影响较大的作家和诗人:梭罗、托尔斯泰...纪伯伦、安徒生、黑塞...「苇岸」这个笔名来自北岛诗,但也有另外的因素。总之,文学带来的力量疗愈一生。虽然生命的长度有限,在 39 岁的时候停止了呼吸,他的几十万文字却长久留在人世间。影响着更多的人。

读喜欢的书

过热爱的生活

祝阅读愉快!

《大地上的事情》读后感(四):中国的梭罗| 39岁的一生,将身心融入了自然

2020年版本

初次知道这位“苇岸”作者,是从他的日记开始的。厚厚的三本,连续不间断写了十几年,真的挺佩服的。后来再一搜索,他的代表作是这本《大地上的事情》赶紧找来读,是我喜欢的风格。如果你也喜欢梭罗、关注自然和节气等等,大概你也会对苇岸老师的作品很感兴趣~

简简单单的生活是最好的吧

简单说说我读完苇岸老师系列作品的感受吧!

我真的挺佩服这种每日都坚持记录的人,而且还能出书。苇岸老师从1986—1999(26 岁-39 岁)都有记录,真的太厉害了!当然还有其他的大作家,也有写日记的习惯。比如《加缪手记》

长时间的坚持一是对自己的生活工作记录,二是反省,真的很有意义的一件事情。我也曾从 2018 年开始记录...断断续续的没坚持每天都写。未来继续加油吧,养成习惯。

苇岸老师还有记录节气的习惯。每个节气在同一地点,拍张照片,写下当天的所见、感受、联想及认识。

24 节气记录

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了,但是真正能做得到吗?这真得问自己的内心。通过苇老师,我更加坚定了这种想法。在这本书的末尾,苇老师说了几句话,其中第二句是这样的:“本来我将四十岁作为新的开端,四十岁确是人生价值、写作观念、写作方法成熟的一个转折....”结果没有想到 39 岁的时候就因病离世。真的还是挺遗憾的。一定要活在当下以及好好过每一天,未来谁也不知道会发生什么,可以计划未来但是不过多地寄希望于未来。

苇老师在我看来不是那种有天分的写作者,但是真的很认真在工作之外追求自己的写作事业。阅读大量的作家作品,写诗歌写散文还偶尔翻译作品。他喜爱的、对他影响较大的作家和诗人:梭罗、托尔斯泰...纪伯伦、安徒生、黑塞...「苇岸」这个笔名来自北岛诗,但也有另外的因素。总之,文学带来的力量疗愈一生。虽然生命的长度有限,在 39 岁的时候停止了呼吸,他的几十万文字却长久留在人世间。影响着更多的人。

读喜欢的书

过热爱的生活

祝阅读愉快!

每个人独一无二的短暂一生啊~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