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民族的神话》读后感精选

《民族的神话》读后感精选

《民族的神话》是一本由[美]帕特里克·格里著作,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64.00元,页数:26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民族的神话》读后感(一):《民族的神话》:族群观念是人们思想的产物

此时写下这篇书评(或者说是读后感)我的心是忐忑的,我感觉到是不负责的,其原因在于,我估计并没有看懂此书的十之一二。写之前,翻阅其他的书评,其讲解透彻着实令我汗颜,我若是在这里再梳理此书脉络,就是班门弄斧了,何况也超出我的能力——因我已说了,我爸没有看懂此书的十之一二。

我初被此书吸引是它的介绍:“本书揭示了古代晚期到中世纪早期欧洲族群演化的真实版本,内容囊括从古代希腊到20世纪南非长达两千多年的历史。浪漫主义政治哲学、“科学的”历史学、印欧语文学和民族考古学等看似中立客观的学术工具共同创造了滥用和曲解历史的民族主义史学,为族群民族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历史依据。……”第一句话,说的是本书的主要内容,第二句话,颠覆了我对“学术工具”的认知,而我恰恰也是在这一方面看懂了一些。

本书不像一般的通俗学术著作或科普书,会在《前言》中介绍本书每一章的大要,它仅仅是在最后一段做了这样的阐述:“在接下来的几章里,我们尝试对这个新的理解做一个概述。我们首先会对近代族群民族主义的起源和18、19近代历史研究做一个简短的考查。然后,将简要地考查公元前5世纪至古代晚期的欧洲人用来辨别并描述自己的知识和文化类别的发展过程。在这之后,我们将会研究‘欧洲族群’发展的决定性时期——古代晚期和中世纪早期——的历史背景……”在这里“新的理解”针对是“欧洲的族群”,即“欧洲的族群”其原本面貌和我们现在理解的不太对,“欧洲的族群一直比近代民族主义者们想象的更加易变、复杂和充满活力。尽管一些族群的名称在一千多年后似乎仍为人熟悉,但这些名称曾经涵盖的社会、文化和政治现实却与它们现在所涵盖的大为不同了”。作者,就是要还原“欧洲的族群”的真实面貌。打个比方,便是作者察觉到“欧洲的族群”是一个古今异义词,进而去探求“古”的原本面貌,探明之后,其实也可以史为鉴,给当今一个警醒。

作者认为,(或者我理解的,)民族之所以是神话,也就是人所“发明”,其中介是“人们将卢梭和黑格尔的浪漫主义政治哲学、‘科学的’历史学以及印欧语文学结合起来,创造出了族群民族主义”,而“这个伪科学已经把欧洲摧毁了两次”。在第一章《一道有毒的风景:19世纪的族群观与民族主义》就详细地介绍了“语文学与民族主义”、“民族考古学”,其结果是“以语文学为基础的科学的历史学被用来为民族主义服务类”,包括“民族考古学”。所以,一个族群被“发明”出来,被不断强化,到近代,又遮蔽了古代的“族群”,使得“族群”逐渐锁定在一个语言、一个区域之类的关系上,并与政治相捆绑,使“族群”之间敌对感更为强烈。这不得不说是一种在描绘族群特点上的失败,作者说,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族群观念是人们思想的产物。

作者通过六个章节,两百余页,回溯过去的族群,其标题反复出现“蛮族”和“罗马人”,在这样的较量中,其结论是多篇书评提到的“蛮族从帝国里消失了,所以罗马人也绝迹了”,至于背后的意思,需要从书中去找,我也是“以其昏昏,使人昏昏”。最后,既然作者指明“族群”的古今异义,以及“族群民族主义”愈演愈烈,那么作者写这本书的希望是什么呢?没有很积极,反而很谨慎:“我们只能希望,无论是在欧洲、中东还是其他地方,当人们被号召去实现那些基于滥用历史而提出的主张时,都能更加谨慎。即使连这个目标都无法实现,历史学家仍然有义务大声地说出事实,哪怕他们的声音很可能会被忽略。”或许,我们也可以看看自己。顺带一提,进入这本书最好有一定的欧洲历史知识。

《民族的神话》读后感(二):构建欧洲民族

历史也许已经为未来设置好了界限,我们可以在这个界限内创造未来,但是,历史不能决定未来一定会成为(什么)的样子。

帕特里克·格里(Patrick J. Geary)在其《民族的神话:欧洲的中世纪起源》(The Myth of Nations : The Medieval Origins of Europe)中尖锐地指出,那些巩固于欧洲人脑海中的民族记忆,很大程度是虚构的。历史学家们立足于他们所处的时代的观念,套取古代欧洲的某些历史词汇,再将两者融合,从而构建出有利于达到某种政治目的的欧洲族群的历史。他认为,欧洲的族群是被历史塑造和再塑造的过程(产物),而不是组成历史的原子结构。

格里关注欧洲族群的形成与演化,原因在于苏联解体使欧洲的新旧问题被暴露出来。战后确立的“欧洲共同体”让西欧与铁幕以东的国家区分开来,此已埋下隐患,加之苏联解体分裂为众多自治共和国,西欧周边国家债务缠身、内战不断,同时民族主义与种族主义卷土重来,换言之,欧洲人出现了身份危机。

《民族的神话》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2001年)诞生,即使今日再翻译为中文版让读者重读此部小著作(体量不大),仍有其意义与价值。顺着上述提到的“身份危机”,格里发现,不管是政治领袖还是学者们,都以民族主义为基础构建有利于自身的族群历史,不只是胡乱套用历史中的词汇或观念,有时甚至毫无顾忌曲解某段大历史。

在这过程中,文化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被用以分割人类社会为不同阶级,不同族群,不同的文字与语言又形成不同的族群意识。学者们和政治家们正是在这上面作文章。如若要重新追溯欧洲人的身份起源,那便是重新审视欧洲族群及其文化起源,首要的便又是语言、族群特点和族群意识的起源。

在这本书里,(古)罗马人被作为考察的对象,其与“蛮族”区分开来,宗教的族群观念与社会身份同样被提及,古代早期欧洲社会与政治结构的重大变革均在其中发生。但格里认为,欧洲族群发展规律很大程度呈现稳定不变的趋势,实际上在其中的不同族群又各自有各自的自我调整与变化——格里想要强调的是,多族群的不断流动、文化与语言融合,某些族群可能为此被同化为另一族群,也有可能他们通过征战收服了另外的族群。欧洲人的“过去”与“现在”是有区别的,而非学者们塑造的从古至今的一成不变。

《民族的神话》也可以看作是欧洲中世纪国家兴起的神话。在格里看来,那些学者们书写欧洲历史所用的种种语言与文字,不过是在不断塑造与构建欧洲族群以及帝国的形成。著者虽想通过此书探讨学术问题,但其以通俗表达叙事——目标读者是大众读者而非专业学者——可视为欧洲中世纪的通史读物。通过此书,我们需认识到,当学者们提出某个假说或概念时,应保持警惕。因为这些假说或概念,乃至书写的历史版本,都有可能经过精心修饰或选择性构建。尤为注意的是,那些用“今天”的观念去解读历史的做法,不但无助于理解历史,还有可能助了构建历史者一臂之力。

《民族的神话》读后感(三):永恒变化却被人为定义的:“族群”

这本书的阅读,需要一定的历史背景知识,以及对欧洲历史、国际宏观环境的理解需求。 如果没有,看的时候可能快速翻阅发现不知道的生词很多而且不能快速抓到核心点。 但是拥有兴趣和耐心的读者在看完以后,可能会深感充实,觉得里面的信息量和智慧点收获很是不错。 比如在这本书的第204页,作者写道: 历史不能决定未来一定会成为的样子。 赫拉克利特说,人不可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族群和河流一样一直在流淌……但是,历史上的河水不是现在的河水,也不是未来的河水。 通过这本书,作者告诉我们历史的河水常别有用心的编辑者们包装、掩饰之后,再重新向当时的人们宣贯。 这个故事的编写,会有很多的历史学者们(乃至非学者)参与。正如在书中第六章《走向新的欧洲族群》里面作者举的布莱恩特。他将口头传说等拼凑而成的所谓“历史信息”解读和编辑了一下,给出了一个明显存在问题的历史。但这被篡改的历史被很多利益团体坚持使用。因为能带领追随者走向其想要的道路。 总体来说,这本书的结构非常清晰。 感兴趣的读者可能在看前言和第一章的时候是非常有感触,因为作者的话和我们现在的热点问题很相关,是对于这本儿写作的现代背景、写作意义的价值陈述。但是看第二到五章的时候,会觉得有些头疼,因为不熟悉的名词太多。这第二和第五章都是在讲欧洲历史进程中的族群的演变(非常不连续、多样化、未统一的族群),而第六章则涉及南非历史。不太了解的时候,的确是会因为生词导致阅读速度下降。但是看过之后,就会发现,自己记住了很多以前不知道或不熟悉的名词,而这,不正是我们很多时候想要的? 不过同时,我也希望作者或出版方做一些easy化的投入。 比如,虽然作者尝试将翻译备注放在了下方,并在后面放了对应的译文清单以利于大家后续查询。但是个人觉得,下方的注释还可以再多和详细一些,译文也可以直接放下面(一般的读者可能看完以后就不会再翻到最后看译名,只有专业的学者才可能到最后去对照和进一步去深挖)。 同时,因为里面很多的历史进程内容对于一般的读者来说还是很不熟悉,所以最好还是能够有一些图示,以帮助大家理解。 总体来说,我觉得这本书是一本非常有思想性的书,也帮助我了解了更多欧洲以及南非祖鲁人的历史。通过书中的历史故事和拉通,更好地理解了古代与当代的政治、军事、法律、经济、社会,对宏观环境的理解很有好处。 换了一个角度,看世界。

《民族的神话》读后感(四):永恒变化却被人为定义的:“族群”

这本书的阅读,需要一定的历史背景知识,以及对欧洲历史、国际宏观环境的理解需求。 如果没有,看的时候可能快速翻阅发现不知道的生词很多而且不能快速抓到核心点。 但是拥有兴趣和耐心的读者在看完以后,可能会深感充实,觉得里面的信息量和智慧点收获很是不错。 比如在这本书的第204页,作者写道: 历史不能决定未来一定会成为的样子。 赫拉克利特说,人不可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族群和河流一样一直在流淌……但是,历史上的河水不是现在的河水,也不是未来的河水。 通过这本书,作者告诉我们历史的河水常别有用心的编辑者们包装、掩饰之后,再重新向当时的人们宣贯。 这个故事的编写,会有很多的历史学者们(乃至非学者)参与。正如在书中第六章《走向新的欧洲族群》里面作者举的布莱恩特。他将口头传说等拼凑而成的所谓“历史信息”解读和编辑了一下,给出了一个明显存在问题的历史。 但这被篡改的历史被很多利益团体坚持和使用。 因为共同的身份,可能会带领追随者走向其想要的道路,获得其想要的新的未来。 总体来说,这本书的结构非常清晰。 感兴趣的读者可能在看前言和第一章的时候是非常有感触,因为作者的话和我们现在的热点问题很相关,是对于这本儿写作的现代背景、写作意义的价值陈述。 但是看第二到五章的时候,会觉得有些头疼,因为不熟悉的名词太多。这第二和第五章都是在讲欧洲历史进程中的族群的演变(非常不连续、多样化、未统一的族群),而第六章则涉及南非历史。 不太了解的时候,的确是会因为生词导致阅读速度下降。但是看过之后,就会发现,自己记住了很多以前不知道或不熟悉的名词,而这,不正是我们很多时候想要的? 不过同时,我也希望作者或出版方做一些easy化的投入。 比如,虽然作者尝试将翻译备注放在了下方,并在后面放了对应的译文清单以利于大家后续查询。但是个人觉得,虽然不是采用特定版本和翻译等参考文献的信息形式,下方的注释还可以再多和详细一些,译文也可以直接放下面(因为一般的读者可能看完以后就不会再翻开到最后看译名,只有专业的学者才会出于文献阅读的需要,到最后去对照和进一步去深挖)。 同时,因为里面很多的历史进程内容对于一般的读者来说还是很不熟悉,所以建议后续如果再版的话,最好能够有一些图示,以帮助大家理解。 总体来说,我觉得这本书是一本非常有思想性的书,同时也帮助了我们了解了更多欧洲历史以及非南非祖鲁人的历史进程。通过书中的历史故事和流畅拉通,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古代与当代的政治、军事、法律、经济、社会,对我们历史和宏观环境的学习理解很有好处。 除此之外,这本书,可以很好地培养我们的思辨能力和批判性思考能力,换个角度看世界。这一点,可能影响更为深远。

《民族的神话》读后感(五):更为清晰地去认识欧洲

倘若你未曾关注过欧洲的历史,那么在这次战争中,你也会去了解一些相关的只是。在世界范围内,欧洲历史是漫长且多变的,其深远的宗教思想一直影响和左右着现代人们的行为方式,尤其是人们种族问题。或许对于中国人来说,身在国内的我们对此并不会有太多的感受,但深处外国的中国人则会有很大的感触。在国外种族问题是一个非常大的政治问题,曾经的“白人至上”到如今的“黑命贵”似乎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阶段,但终究也没有做到真正的平等。平等一次太过于奢求,是几代人要为之努力的。关于欧洲的历史,尤其是中世纪的历史,更多的是种族问题。种族主义、民族主义、国家主义这些词混融在一起的现在,你是不是也想知道欧中的历史,《民族的神话,欧洲的中世纪起源》一书,带你走进欧洲的历史世界。

《民族的神话》由美国中世纪史学家,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西方中世纪史学教授帕特里克.格里所著,作者用生动简洁的语言为文明描述了欧洲世界的一段历史,那是一道由毒的风景线,族群观和民族主义依旧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人们的思想,所谓“想象的共同体”不过是知识分子和政治家创造出了的,是他们将早期浪漫主义民族传统变成了政治纲领。在西方的历史上,宗教的形成是统治者的有效手段,很大程度上,宗教是为统治者服务的。“从宗教极端主义到政治意识形态---杀死的人很可能比黑死病杀死的人还多。”翻开欧洲的历史,宗教是无法忽略的一部分。

关于欧洲的历史,大部分围绕着种族,民族,民族与宗教、血统、贵族权利和社会阶层是相互联系的,文艺复兴是一个折点,阶级观念也更为突出。在欧洲的众多国家中,不同的人种也有了不同的社会地位,在第二章内容中,你会看到不同的人群和种族,在历史的进程中他们的族群记录,他们地理和文化上的关联和区分。欧洲国家是非常多的,可能我们在说起欧洲国家的时候自然想到的是法国等一些发达国家,但在整个欧洲内依旧是存在着大大小小不同的国家,而在书中,他们更多的是以族群来描述,希腊人,罗马人,克里特岛人、高卢人等等,这是一个族群。在这些族群当中,罗马帝国是有着非常显著特征的族群,可能大部分原因是罗马帝国在历史地位中的重要性,长期占有主导地位。

关于欧洲的历史,或许内容太多,也太繁杂,所涉及的国家众多,历史也较为漫长,每一段历史的发生有着它 的历史意义,后人有着不同的解读,也有着不同的认知,而史学家记录历史只应记录而已。回头看欧洲这段历史,更多的离不开种族,宗教的问题,这些问题长期存在于欧洲的历史上,并且很大程度上依旧不会消除。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