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许倬云说美国读后感摘抄

《许倬云说美国》是一本由许倬云著作,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的360图书,本书定价:68.00元,页数:2020-7,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许倬云说美国》读后感(一):信息密度不大

谈不上水,但坦白地说信息密度不大。我想一方面是许先生的不少真知灼见都已经通过各种渠道进入大众语境,其次“说美国”更多是基于个人生活经历生发出的感悟,并不是严格学术训练和学术思考的产物。

许先生1957年赴美,应该说恰逢美国最强最有帝国风范之时,也看到了过去60年美国经历的巨大变化。对于工业和农业的变迁,都写得精准而生动。提到社区的衰败,哀怨之情浮出纸面。第一章总述的最后一段提及这是最后的著作,有些泪目。

《许倬云说美国》读后感(二):醒醒吧

开卷有益。真正去打醒一个美国梦的幻象。不管是鸩占鹊巢,还是以欧洲族群的大杂烩乱炖,这个共同体的底蕴是扭曲的,欲速则不达。从西拓开始,这群开发者是一方面是流离失所群体,一方面是逐利而往,而文化寄托则是个人主义式的自我催眠,神的眷顾。谋生的经济解决了,组织的社会稳定,管理的政治形成后,头大脚轻的结构,更重要的是文化,理念的心灵。所以战神不仅要被沉重的身体和脆弱的下肢压倒,更是被盲从的方向引致深渊。时代的福利已经在走下坡路,大鱼吃小鱼的压制,损伤的内部的部分机能,当有更大的鱼出现时,对立的抗争就出现了。斯德哥尔摩效应出现在小鱼身上,被剥削和当炮灰的同时,又不得不依靠和依赖,真是讽刺。

《许倬云说美国》读后感(三):大国镜像,足资借鉴

感觉这本书具有某种美国史普及本的作用,语言平实,脉络清晰,好读,而且,许先生的个人观点和态度都非常鲜明。 许倬云先生学识本来渊博,又兼有居美六十年的切身观察,更有亲身经历抗战,目睹中国内战,两岸战后的乱象和秩序的重整的经验,可谓是厚积薄发;文字虽平实,没有所谓的深刻,抽象的学术用语,但信息量也是相当大的。 分析问题时思维脉络清晰,采用中西对比的方式,采用同一专业经典著作核心思想对比的方式阐述,实在是令读者受益匪浅。 另外,关于美国建国时的理想,到后来美国社会价值观的变化,美国内部经济政治的变化,到美国社会个人粒子化的这整条叙事线,许先生言简意赅,阐述地非常清楚。 许倬云先生的拳拳赤子之心,对母国的深情,也体现在字里行间,读之,深为动容! 对于我这样一个普通水平的读者来讲,这本书非常好

《许倬云说美国》读后感(四):许倬云说美国

在看完杨照介绍的托克维尔眼中的美国之后,美国立足于平等建立的政治制度让人钦佩不已。但看了许倬云介绍的美国后,却让我大跌眼镜。他从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四个维度全方位的介绍了美国前世今生,集社会学、哲学、政治学及文学的理论依据评价美国由盛到衰落的原因,真乃博学多才之人。就像他所说:“任何大的人类共同体。其谋生的部分是经济,其组织的部分是社会,其管理的部分是政治,而其理念之所寄、心灵之所依则是文化。”美国虽是秉着清教徒的个人主义(平等)立国,但三百年来,种族冲突不断,贫富差距越来越大,阶级对立情绪激烈,与其资本主义导致的“富人政治”有着绝对的关系。富人政治使得三权分立制度中行政权与立法权相互配合居多,选民即底层人民的意愿并不能获得执行。而导致美国资本主义制度发展的工业革命,更使得社会原有的群体被破坏,社会之间人与人关系疏离、淡漠,相互之间的合作是为了相互利用。经济上信用经济的出现在许倬云看来也是美国经济衰败的迹象。信用经济引发的次贷危机进而引发的金融风暴还在眼前。美国的文化界其实已经注意到国家存在的问题,一大批的讽刺小说也是如此产生。

总结言之,从历史学家角度看美国,似乎更透彻更全面。

《许倬云说美国》读后感(五):老先生爱中国爱得好深呀!

1930年生人,经历了中国内战,因为残疾,父母在前线,他留在战区老乡家里,他亲眼目睹了,那时中国农民的生活状态。之后随父母到了台湾,念了到大学,研究生。后去了芝加哥进修,先后执教于台湾、美国和香港多所知名大学。

在美国陆续生活了近六十年,美国一个甲子的变迁都亲身经历了,所学所教的是历史。

他亲眼目睹国民因为战争而流离失所,但是难民逃难路上同舟共济,老弱妇女优先坐车上船,多少走不动的老年人,跟孩子说你们走,走。

这本书里更多的是谈到美国,从政治到经济再到文化。引经据典,读书的时候,时不时的停下来查一查他推荐得作家和作品。美国一个移民国家,抢占了原住民的土地,让这些财团获得了巨大的利益。不同时期吸引了不同类型的移民,给美国带来了劳动力,带来了技术尤其是二战时期,大多数科学家去了美国,同时奠定了美国的科技力量,同时到来的还有黄金。美国金库存有世界上一半以上的黄金,这也奠定了美元成为世界货币。经济上的成功也让美国的文化走向了世界,还有民主和可乐。

文末,老先生写道,凡此议论,乃是野叟献曝,以备将来参考。我年已八八,侨居海外,故国种种,我已经没有发言资格了。

通篇可以感受到老先生对中国人民的感情,旁证博引想说尽美国的历史,告诉咱们美国的未必是好的,也未必适合。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