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被虚构的焦虑:如何与真实的世界产生共鸣》的读后感大全

《被虚构的焦虑:如何与真实的世界产生共鸣》的读后感大全

《被虚构的焦虑:如何与真实的世界产生共鸣》是一本由(法)阿兰·布拉克尼耶著作,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8.00,页数:18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被虚构的焦虑:如何与真实的世界产生共鸣》读后感(一):由变动未知的未来而产生的焦虑的应对手册

三十年前,乌尔里希·贝克(Ulrich Beck)在《风险社会》中指出了“现代性的自反性”问题,即作为发展方向的现代性,却在现代化的实现过程中逐渐暴露出了副作用,使其成为了自身的问题。本书的问题缘起则与“过度现代性”有关,“面对这些过度,对于未来的担忧愈发侵害我们的精神”(12)。

正如第一部分的标题“事实与担忧”所示,这部分陈述了大量让个体产生“面对未来的局促感和无力感”当前和未来的问题,如现实的数字技术、人工智能、气候变化,再如既有价值观的被冲击与参照的不明确等。不确定感和失控感正是人类焦虑的特征,而过多的焦虑又会导致无力感,进而严重影响到个体的日常生活和身心健康。作者在第四章指出,“这种无力感的根源都在于对未来世界的危险采取了一刀切的态度”,“是一种被称为‘全有或全无’的运转机制”(47)。严重的焦虑和无力感催生了一种新型病患“后现代型患者”,其具有的新病理包括缺乏耐性和注意力的“加速病理”、数字工具上瘾、抑郁(个人认为更多在于新诱因的出现)——这也呼唤着一种新的治疗思维和方式。

在给出对该问题的回答之前,作者先分析了两种看似有效、实则有害的应对模式。这两种模式分别为“追寻失落的天堂”与“对现实的否认”,亦可被称为逃避现实与自欺欺人,两者的共同点在于从根本上拒斥对现实世界的积极拥抱。由此,作者转而在第三部分阐述自己给出的答案,这也是全书最为重要的部分。

第八章可被视为是第三部分的核心,在这里作者给出了“探索未来的五个积极步骤”即五点具体的建议:寻求了解的渴望;赋予生活以意义;展望可能性;专注根本;梦想和微笑的勇气(99-138)。这部分的内容一言以蔽之,就是在相信人类社会总体进步的大前提下,怀揣梦想和希望去拥抱变化的世界(或用本书的副标题“与真实的世界产生共鸣”)。归根结底,“这是心态的问题”(152)。

读完全书,我个人对本书的中译标题是有不同想法的。 原书标题直白翻译可为《对未来的恐惧:如何不再焦虑》,而现标题《被虚构的焦虑:如何与真实的世界产生共鸣》与之相比,可谓存在着要素的一增一减:增了“被虚构”,减了“未来”。先说后者,“未来”显然是本书的一个关键词,书中提及的所有焦虑都与不确定的未来密切相关。那么问题来了,这样一种源于变动当下与未知未来的焦虑,是否能被视为是“被虚构”的?我个人是存疑的。当然一种可行的解释是,基于进步主义和乐观主义的历史观(如本书的48-49),此种焦虑就是多余的、不必要的。然而即便是彻底的进步主义与乐观主义者,似乎也无法承认历史的发展就是单纯地直线上升,在那些相对倒退的时期是否可以有些可被证明为真实的对未来的焦虑呢?本书原版出版于2019年4月,在那时作者还写道:“所有这些传染病都或快或慢地得到了控制,甚至被终结。”(48)鉴于本人的两个毕业季都被pandemic彻底摧毁,看到这里实在是笑不出来,也相信那段时间的焦虑是合情合理的。因此,个人认为现标题中的“被虚构”判断性太强,似有画蛇添足之感。 另外作为一名经过多年社会科学学习的读者,看到“虚构”一词很容易联想到“建构”与“框架(frame/framing)”,于是会期待作者剖析焦虑被建构或理解的机制——而读完后发现作者的核心意图不在于此。

综上,强烈的现实关怀和广阔的视野是本书的亮点所在,但即使作为一本通识读物,在专业性的分析方面其实还可以、作者也有能力更上一层楼。

最后感谢阳光博客的赠书。

《被虚构的焦虑:如何与真实的世界产生共鸣》读后感(二):连孩子对未来都有了焦虑感,如何更好地面对焦虑?心理学家有方法

文|弥小木

今年注定是不确定的一年。3月份居家2个月,最近先是7天居家,结束后,完美衔接了居家3+4。朋友们偶有聊起,会迷茫未来的发展,会焦虑网课给孩子们视力带来的挑战,以及各种对未来不确定的焦虑。

最近看了一位大佬对未来的预测与分析,底下的留言,保持一致的悲观色彩。在留言中,看到了大家相似的焦虑内容。

人类的焦虑,从某个角度看是相通的。这两天居家,幸好有书籍陪伴,如果说看《恰到好处的界限:如何更好地保护自我》,能了解到更多构建内心保护罩的方法。那么,在这本《被虚构的焦虑:如何与真实的世界产生共鸣》里,不仅看到了人类相通的焦虑类别,也找到了面对未来的焦虑,具体可操作的行动指南。

《被虚构的焦虑:如何与真实的世界产生共鸣》,是法国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医师阿兰·布拉克尼耶所写,在看这本书的前一天,看了他写的《恰到好处的界限:如何更好地保护自我》,两本书,因为是不同的译者,读起来的感觉有些不太一样。但同样的是,都能从书籍中,获得一些力量。

在这本《被虚构的焦虑:如何与真实的世界产生共鸣》里,阿兰·布拉克尼耶分享了大部分焦虑的内容与状态,以及如何有效面对未来不确定的焦虑。

回看我们所面对的不同焦虑种类,阿兰·布拉克尼耶在《被虚构的焦虑:如何与真实的世界产生共鸣》里,给了一个“未来忧郁症”的概括。

什么是“未来忧郁症”?书中给了范围:未来让每个人都与自己的焦虑、幻想狭路相逢。我们的焦虑会根据所涉领域的不同而变化:数字革命通常会引起自由焦虑和选择被剥夺的焦虑,地球可能面临的危险会引起我们的死亡幻想,超人类主义对我们关于永恒的幻想提出了质疑。

关于未来,谁能想到,连孩子们都有了焦虑感。

说起来似乎是很好笑的一件事。因为佛系养娃,我家老大是跟着学校的课程步入初中的。结果发现,身边很多同学的学习进度远远超前。这让刚进入初中的孩子很不适应,内心有了很大的压力,也产生了焦虑感。

这种焦虑感带来了什么?除了激发孩子前所未有的学习热情以外,她还把这种焦虑感带给了老二。每次看到弟弟无忧无虑地玩耍时,老大总会提醒我,要不要提前让老二学点知识。因为联系到自身所处的环境,老大生怕弟弟以后会面临与她一样的困境。

孩子在这个阶段所产生的焦虑,面对的也是和未来有关。原来,对于未来的焦虑感,并不分年龄。

在《被虚构的焦虑:如何与真实的世界产生共鸣》中,阿兰·布拉克尼耶描绘了人类面对未来的7种无法预知图景:

这7幅图景,在未来会给人类带来怎样的影响,看似无所不能的人类,其实并不能确切预知。因为无法预知,产生的一系列焦虑感,进而会给人带来无力感。如果你感受过这种无力感,会明白阿兰·布拉克尼耶对“无力感”形容的贴切:无力感源自无法找到足够令人安心的答案的担忧,也可能是因为无法承受世界强加给我们的责任和限制,这种无力感可能导致心理痛苦。

在焦虑感、无力感的侵袭中,我们容易败下阵来,很可能会过分沉浸在过去的美好世界里。而这种沉浸,并不能减少未来忧郁症带来的痛苦。

还好,阿兰·布拉克尼耶在书中,给出了探索未来的积极步骤。

阿兰·布拉克尼耶在书里,给出了探索未来的5个积极步骤:

在这5步中,可以将其归纳为行动3步,态度2点。行动上的3步:

与面对恐惧一样,当你焦虑时,不管焦虑的原因是什么,不躲避,直接面对,找出真正的焦虑原因。看起来很鸡汤的一句话,却说出了本质:我们要去引导焦虑,而不是忍受焦虑。

在找到真正的焦虑因素之后,想想曾经发生过的事情,是否带来过有效的经验,同时记得用积极的心态看未来。

直面焦虑、复盘过去,是行动3步的起始阶段,减少焦虑最终离不开具体的行动。所以,第三步,就是心无旁骛地开始行动。

除了行动3步,还有2点精神上,可以给心理注入能量:

如何让生活更有意义感,阿兰·布拉克尼耶在书中,给了几种方法,比如多接触大自然、参加体育运动等等。意义感,让我们不再被动等待生活,更多的是去主动创造、参与生活。

另一个给心理加能量的方法,就是保持梦想。关于梦想,很喜欢阿兰·布拉克尼耶在书中说的这句“梦想并不总能给我们带来天堂的消息,但梦想推动着我们去寻找天堂。”

在行动上,直面焦虑、复盘过去、开始行动,同时保持心理上,赋予生活更多的意义,心中有梦想。如此,无论面对的是怎样的未来忧虑症,都能在行动中治愈不少。

面对未来,想不焦虑都难。可是,光坐那焦虑,头发真的会秃。比起既秃头,焦虑又没有减少,还不如直面焦虑,行动起来。

具体如何行动,每个人的情况不同,所采取的方式会有所不同,但大体思路是相同的。以上分享的,是我读《被虚构的焦虑:如何与真实的世界产生共鸣》所带来的收获。

阅读是很私人的一件事,焦虑也是。如果你也有未来忧郁症,不如打开这本《被虚构的焦虑:如何与真实的世界产生共鸣》,在阅读中,也许会找到化解困惑的方法。剩下的,交给行动,交给时间。

祝阅读愉快。

我是弥小木,一位真诚的阅读分享者,欢迎关注。

《被虚构的焦虑:如何与真实的世界产生共鸣》读后感(三):为了不确定的事焦虑到抑郁,你是不是还在过着这样的日子

这两天看到工作刚满一年的徒弟小罗,非常惆怅。细细问知,她不知道是不是该参与年底的换岗竞聘活动了。

用她的话说,会不会因为自己工作自理矫情,没有竞聘到岗位被别人笑话。

我皱皱眉头,你都没有去报名,怎么还要担心聘不上的问题呢?

说到这,我忽然想起前几天听到的一个故事。

夫妻二人闲聊,就聊到如果中500万怎么办?因为畅谈得太过动情,两个人就因为花销不公大打出手,几乎要闹到了li婚。

这个故事看起来有些好笑,其实与我说的前一件事情,两者有着万变不离其中的本质。

如果这种本质用一个词来概括,那就是被虚构的焦虑。

今天我们就聊一聊关于这方面的话题。

shou选的一本书就是《被虚构焦虑》。

这本书的作者是阿兰·布拉克尼耶,法guo有名的心理学家,专注于精神分析与精神疗法实验研究,为很多想要缓jie未来焦虑的人提供了心理支持。

这本书从当前数字时代发展的前景入手,阐述了常见的焦虑类型以及这些焦虑对我们生活的影响。让人们认识数字、认识智能,让科技的为人类服务。

书中我们提供了五步方法来改变我们的思维,借此改变对生活看法,让我们能够轻装上阵,实现对梦想的渴求。

你会对未来的社会迷茫吗?

如今很多人似乎都处在了无法适应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

有人认为如今的互联网充满着不an全的系数。 N多个人的隐私已被严重泄露在网络上,这让人们严重的感觉到了不安。

孩子们也会利用网络冲浪的时间玩游戏,交友,甚至受到网络欺凌。

随着机器人的面市,人们再一次忧心忡忡。在未来机器人会与人类和平相处吗?

就像一部名为《我,机器人》的科幻电影。当主控机器人自己的思维,就不再受关于保障机器人三定律的控制。她甚至认为,只能机器人才能够管理世界……

这个影片上映确实引起了一部分人的恐慌,我们还能够对人工智能安枕无忧吗?

可是阻止人工智能,我们未来的生活就会越来越好吗?当然不是。

抛开这些科技,人类也会遇到很多的问题,比如忧郁症、对当下生活不确定的焦虑、对未来生活迷茫,无力应付的感受。

因为焦虑你会茶不思饭不想,因为无力处理自己的感受,就会为自己的健康带来更大的烦恼。

焦虑和烦恼无法得到释放,就会不断地循环在你的体内,从而产生更大的焦虑和烦恼。

我国有个古老的语言故事。

说了有个杞国人,一天在院子乘凉看天时突发奇想:

“如果有一天,天突然塌下来了怎么办?天上的星星四处乱飞砸到地面怎么办,地塌陷了,自己是不是会掉进万丈深渊里……”因为被这些问题所缠绕,他吃不好睡不好,几乎濒临在崩溃的边缘。

这个预言就是我们知道的杞人忧天,现在⽐喻不必要的或没根据的忧虑和担心。

那么,在我们这个时代,会有什么会引发担忧?

作者经过调查研究总结了7个图景是当前热议的主题。

①对生活的影响。

②对隐私的危害。

③对健康发展。

④对儿童教育。

⑤提供的食物。

⑥数字及人工智能。

⑦气候警报。

当我们深刻地对这些问题进行研究的时候就会产生不确定感。内心抑郁、职场压力、精神偏执……生活似乎已经偏离了方向,无法掌控。

甚至很多老人都会说出过去比现在好。

过去的天是蓝的、海是蓝的,树叶是绿的。

过去夜不闭户,路不拾遗,也不必担心自己会受到伤害。

可是你真的会一直生活在过去吗?

当然不会。存在这样的想法的人,不过是对未来生活的无力感无法应对的结局。

其实说了这么多,作者的真实用意就是让我们能够转变思维,跳出虚构的焦虑问题,重新看对当下的生活,当下的人。

作者提出我们需要积ji地探索未来,用新的问题来替代让人陷入困境的旧问题,从而改变无力感,迷失感和局促感。

那么具体的步骤有5个。

Ⅰ.回归自然,释放体内忧郁的情绪。通过不断的体育运动调解面临的焦虑。

Ⅱ.找回自信,走出习以为常的舒shi区,摆脱旧有的对新事物排斥模式。

Ⅲ.至于过去,承认和分析自己的失败。至于过去和现在是为了更好地了解未来。

Ⅳ.专注目标,可以让我们克服障碍,而这个过程也会促使大脑额叶和前额发挥很大效能

Ⅴ.怀抱梦想,有了力量、勇气,能够。是风险,忘我奉献,才会把不可能变成有可能。

成年人的世界,到处都是荆棘,随时都会产生焦虑。大到社会,小到个人。

所以如何战胜焦虑、消化困难,则是成年人一生的修行。

作者说每个人都会以自己的方式在焦虑中等待事件的发生,对未来进行自我投射,并将目光转向可能发生或应该发生的事情。

于我们,更为重要的就是要用坚韧的态度、自律的行动面对余生,不骄不躁,随遇而安地向着梦想的方向前进。

愿余生里,我们岁月静好!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