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身份的焦虑读后感100字

身份的焦虑读后感100字

《身份的焦虑》是一本由[英] 阿兰·德波顿著作,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58.00元,页数:321,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身份的焦虑》读后感(一):。

今年一直觉得十分焦虑,焦虑于什么都不懂,焦虑于人际关系的跌宕,焦虑于不得不输得起,焦虑于现实并不是只要追风赶月莫停留,就能平芜尽头是春山。

不得不说这本书对现代人焦虑的原因分析的很透彻,但克服焦虑的办法只能说不痛不痒、差强人意。毕竟办法相对于切实可行的计划而言,是需要时间和伤痕来反馈的,没有那些不得不经历的操蛋事,焦虑不会有所缓解,指望它消失比白日梦更虚伪。焦虑是船,用好了渡人,用不好害人。最近的感触最好的办法也许是忙碌。因忙碌是一切焦虑的终结,连失眠也懒得多管闲事。

《身份的焦虑》读后感(二):我们也是自己的魔鬼

囿于认知的限制和一般世俗价值观的裹挟,身处社会群体中的个人根本无力对抗既定规则和价值的桎梏。或者可以说,多数时候我们根本分不清自己的内在价值需求与欲望的区别,通过身份标签以及消费能力去获得群体认同成了我们的一大焦虑点。 那些敢于对抗群体规则的英雄,往往会被群体诋毁、孤立、贬抑,并且贴上疯子、精神病等标签,这种英雄主义注定了其悲壮和失败。物质至上的消费主义完全占据了每一片土地,像病毒一般,在城市的街道和乡村的小路上不断蔓延、肆虐,将每一个社会群体中人弄得精神憔悴、疲惫不堪。 也许阅读、思考,以及提升自己的智识是一个对抗办法,但也是左支右绌,难以挣脱现代世俗社会的枷锁,我们注定在挣扎和随波逐流中不断耗尽自己的生命,变成一堆灰,随风而散。很多时候,我们即是抗争者,也是给他人制造焦虑的小恶魔,我们徘徊在自毁和毁人的两端,乐此不疲。

《身份的焦虑》读后感(三):停止对自我的抨击

这一个月没有第二本书能塞得下这么动人的金句了。

“除了爱情和宗教的诺言外、尚有另种可用来关照寂寞的资源,并且更为靠谱,那就是:文学。"我们究竟为什么对自己不满怎么能获得真正的快乐?看完这本书后的第一部分后,答察可能是非常悲观的。书从五个方面讲述身份焦虑的起因,又从五个面去寻找消除焦虑的方法。比起他旁征博引、我更注重作者在序言中挑明的话"我们的很多欲望总是与我们真正的需求毫无关系",怎样认识自身,认识需求,有智慧去选择.有勇气去追求,有毅力去坚持、有能力去放弃?就像作者说的那样,人之所以伟大来源对自身不幸的认知。而更高级的智慧是当一切不能尽数如愿时,不要用大量的生命去忧虑别人,任何人,尤其是所爱之人甚至是自己对自己的看法。

《身份的焦虑》读后感(四):一本不错的闲暇消遣读物

文笔流畅,好读,是一本畅销书该有的样子。其实是看过书有段时间才写的这个短评,具体内容是有些记不清了,但换个角度想,正好可以看看,经过一段时间后,这本书还给我留下了什么。大概讲了人类为什么会对自己的身份有焦虑,然后讲了多种身份地位的评价体系。对于怎么解决、缓解这个焦虑,作者认为完全摆脱不可能,给出了一个我认为是逃避、自欺欺人的办法,劝导读者意识到评价体系不止有一种,那就是让换一个评价体系,那其实还是依靠自己获得更高的身份地位来达到自我对身份的渴求,当你从这个评价体系中跌落,对内心的冲击带来的焦虑智慧只会更加猛烈,那所有人都不可能保证自己在任何评价体系中的高位不滑落,那这种做法无异于饮鸩止渴。个人愚见,单轮身份的焦虑,可能还是修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无所求的境界,才是根本解决之道。

《身份的焦虑》读后感(五):认识焦虑

最近精神内耗频频被网络提起,与之对应的就是焦虑这个词语。读完这本书让我认识了焦虑产生的来源。

在奴隶社会,等级分明的社会,社会阶层是固定的,贵族和穷人都是能“安分守己”的,贵族的世袭制度会保证他的后代一直是贵族,穷人的后代只能一直是穷人。所以不会存在过高的期望,也就不会有所谓的焦虑。随着社会的发展,平等思想的崛起,富人在社会中地位的上升,富人不再是负面角色,相反,富人才是对社会贡献大的阶层。于是,人民开始追求财富,平等意识的崛起,让大家认为每个人都可以去追求,如果没有那是人的失败,人不够聪明,勇敢,去追求。人民追求身份认同,身份的定义必须就是当时社会大家的共识。自尊就是期望除以实际能力。目前少焦虑就要降低期望,知足常乐。

哲学,艺术,漫画等都是为了打破社会的这种固有共识而存在的。提高人民幸福感的。

生活就是一个焦虑代替另一个焦虑,一个欲望代替另一个欲望。想幸福就不要想太多。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