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抑郁生花读后感锦集

抑郁生花读后感锦集

《抑郁生花》是一本由蔓玫著作,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2,页数:313,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抑郁生花》读后感(一):评《抑郁生花》

今日在书店偶然看见《抑郁生花》,作为一名抑郁症患者,本来只是抱着恶劣的“我看看又是哪些所谓文艺少女在消费抑郁症群体”的念头翻开书页,只读至第五节,便为自己先前的武断和无来由的恶意而羞愧。

那一行行文字就像是流动着的阴冷河水,把我带回了患病时记忆的川流,直觉胸中悲意愤懑左突右冲不得解脱,只是默然灼淌。同样是热爱文字的人,同样在深渊的斜坡上放任自流过,自然更能与这喷涌自肺腑的文字共鸣。那些恶意的问句,不理解也不想理解的人们投来的无意义的歧视,“想想你的父母”,爱与被爱的激烈而平和的探问……很多先前我想不明白也不敢深想的东西,读完之后直觉豁然开朗,像终于自深海浮起破开水面呼吸冷冽的空气。

我希望每一位正在与“它”战斗、和解的大家,都能拾起些许翻动纸页的勇气,看一看这部书,也许能够解决许多疑惑。

希望蔓玫姐姐,以及正陷落在深渊中的每一位朋友,都能熬过凛冬长夜,一窥天边破晓之色。因为,我们从来都不是一个人。

《抑郁生花》读后感(二):没有标题

这本书看得我好难过啊。此刻,屋外正淅淅沥沥,夜晚的飞虫预示着被炙烤已久的大地这回真的迎来了龙舟雨。人生书册行文至此,正是到了反感疼痛文学的篇章,尤其是消费抑郁焦虑等话题的作品。翻开本书,并没有什么正面的期待,甚至带着挑刺的心理。看完第一节后,返回去看了看书籍和作者简介,哦,是真的患过重度抑郁。接下来就看着作者剥皮抽筋式的,将伤口暴露出来,云淡风轻,却又浓墨重彩。真好笑啊,我也是受困于原生家庭和亲密关系的那一类人,可与作者相比,我的情况竟算不上什么。身边出现过许多患抑郁躁郁的朋友,有些是一起长大的密友,我早察觉出蛛丝马迹,可那时我什么也不懂,做不了什么对她有助益的事,直到后来我自己也陷入挣扎。

抑郁生花,蔓玫,一株蔓生的玫瑰,生于泥泞,想要开出无垢的花,在细腻文字中,仿佛亲历作者挣扎盛放,又挣扎着凋谢,来来回回的几次人生。亲密关系里的另一方,如果不能成为助益者,就只能是加害者。没有中间状态。而我看到亲密关系这把刀,手起刀落,伤害值没有下限,也没有上限。幸好,她有香樟君。

《抑郁生花》读后感(三):从抑郁里生出的花,温暖柔韧

偶然发现的书,被书名所吸引,可以说是一种奇妙的缘分。 我是低配版的她吗?道不明的感受在书中重现,极大的心灵共鸣在回荡。尽管沉重,我还是愿意继续读下去,我有必要面对它,更了解它。 在书里,我看到抑郁的痛苦,更看到了作者寻找的出路和自我。 “还不了解抑郁,莫名的感到风与寒,只以为往前走,就没有到不了的地方。(其实疾病在那时已经开始生根发芽,一切都是有预兆的) 无论怎么跑都在原地踏步的噩梦。 无法说出口的病耻感。觉得自己罪恶、不健全、有欺瞒…不可表达的 深黑潮水般的痛苦

绑着的老珍珠项链。戴着的银手镯 不要回头,但行好事,莫问前途 想要摆脱的自己的不完美、阴暗面,其实已经长成了血肉不可分割 “若非迫不得已,谁愿意回头正视它”的无力无奈 迟钝的痛感。奔跑 拼命想逃开的“读者见面会”,见到晚樱的冷静,这是自然的治愈力量。每个人都会遇到想要拼命逃脱的某个事情,是面对还是逃避,都是选择。那春和景明,晴风丽日下的晚樱,繁华圆满娇艳。我也希望遇到这样的风景

黑暗的慈悲

自最微小处抽丝剥茧,一点点解开死局,看哪颗心的本来面目

故事有很多种解读,而人生,只能是自己的人生

我也曾想与它势不两立,要赶尽杀绝。后来明白“它若沉睡,我就陪在她身边;它若骚动,我就静静看着它,和它对话”才是可行的方法。”

很多存在的,自己不曾发觉、不懂描述的问题和感受,被作者用细腻流畅的文笔写出来,自己的回忆随着文字慢慢回流,发现曾经那个孤独又可怜的自己,好像隔着时光,看着她抱着她。过去的她获得了安慰,也温暖了现在的我。

胸腔静静地、热烈地共鸣着,泪水洗涤了漫漫长夜里的苦于泪。

很喜欢这本书,我对做自己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许今后,我不会那么害怕别人的眼光,不会再下意识地审判自己。

就算今后我还是会怕被讨厌,但我想此刻,我的勇气已经更多了 。《抑郁生花》给我的勇气

《抑郁生花》读后感(四):勇气生花

诗、花、画,或许是很多人结识蔓玫的契机。

知乎的植物板块里远远跑在前端的被关注数,《节气手帖》里温婉的文字、清淡的手绘,却总让我觉得不足以注解这个人。

直到读完这本《抑郁生花》,我才多少了解她为什么总是赞赏风雨里迎难而上的植物,以及文学作品里桀骜的女孩们。看似温和的字里行间,有一股倔强和执拗,那是属于她的。除了天生,也是后天的经历铸就。

《抑郁生花》里,我读出了人生路上对自我的探寻、与自我的艰难和解。我很想向身边的人推荐,告诉他们很久没有一本书能像它一样,让我“感同身受”,因为我也曾经有过抑郁情绪。

但是我很难说出口,就好像我从来不敢真正地把内心剖析给亲友们,我也并不想让他们通过这本书来了解我。

这就是我想说的,我从这本书里读出的另一样东西——勇气。

该有多大的勇气,才敢把自己隐秘的伤痛、脆弱的不堪赤裸裸地呈现在世人的面前,尤其是一个这样倔强的人?

看蔓玫写在书中的经历,我自认比她平凡得多,也和她有过一样的迷茫:我既没有濒临死亡的体验,也没有失去至亲的苦痛,甚而连被劈腿、被欺骗的情感纠葛都不曾有。

这样的我,是不是有资格“抑郁”?是不是太矫情?能不能向他人求助呢?

这世界上多的是人不愿意接纳自己(就像曾经的我),那些为了旁人的眼光而活着的人,强迫自己扮演心中的“完美”角色,还对别人的真实嗤之以鼻,冠之以“可悲”之名。

但是不管有没有资格,痛苦摆在眼前。

即使想要否定,持续的失眠、无端地流泪、莫名地对事物失去兴趣,就是摆在眼前的现实。

蔓玫的勇气,不只在于将真实的自己展现给世人,也在于她真正地、勇敢地接纳了自己。

人们可以说:这是因为没有办法。不接受自己,又能怎么样呢?

但蔓玫的态度,远不是消极地放逐自己。她接纳自己脆弱、无能为力,甚至残忍的一面。但她又明白自己的坚强、倔强、执着。

她背负着自己的黑暗面,同时又不息地战斗着。为她的人生目标,为她的梦想之路。

所以我想,她写这本书,除了希望用自己的经历帮助更多人,也是勇敢地向梦想迈进的必经过程。

而她的这个行为,又给了很多人勇气。

孤独是永恒而绝对的,因为没有人能完全了解自己。

但蔓玫的书又让我觉得孤独是相对的,因为一定有人能了解自己的一部分。不然,我怎么能从她的文字里读出来“感同身受”呢?我们一定有一部分心绪是相同的。

我相信她的书能让更多像我一样的人了解到:你不是一个人。就算你平凡普通、无病无灾,你依然有脆弱的资格,你也有勇敢地接纳和改变的能力。

人哪有完美的呢?

好和坏经常都是相伴而生。

上天赐予了蔓玫超出普通人的才华,就附赠了她极致的敏感和锐利。

这没什么,这就是她。好也是她,坏也是她。她就是这样的,她可以这样的。

但是在她曾经自认为“不堪”的泥淖里,生出了名为“勇气”的花。

我也可以,你也可以,每个人都可以。

《抑郁生花》读后感(五):拥抱自我

作者被冠以天才之名,外人看来似乎是一个不错的嘉奖,但作者本人而言似乎世人过誉,无疑一种压力。就算很努力理科成绩总是不理想,而她可以称道的天才之处被父母不屑,自中学以来所愿就与他人期望相抵触。

全书正文七个部分,时间线被略微打乱,过去与现实交错,梦境与现实交错。病情渐明时执笔,意识是不乱的。行文细腻,颇具意识流之风,文笔偶见锋芒,直戳友情亲情的软肋。作者有着绘画的底子,对植物谙熟,全书部分也都弥漫在色彩浓郁生机勃勃的园林中,从春至夏,四季更迭,心态也随之起伏。然而现实中,作者却被病症苦恼,脑海只剩下如红楼梦中所言白茫茫大地的苍白,了无生机。形成强烈对比。

后面还附有病中日记,纸张朴素折叠的痕迹,偶有病躁时胡乱涂画,字迹潦草,却不难见是个规整的女孩。

这个女孩在那干燥日光炽烈的秋高之际,万物凋零,她的叙述从入住精神病院展开。并不缺乏人间烟火的病院可能随时会在下一秒进入伴随病患叫喊的天崩地裂中。但临床三位病友都很友善啊,虽然并未走进彼此生命,却也擦住生命那一丝火花。

我们被作者轻轻牵着手,随着出院走入她的学生时代,大学里与她室友相遇,并无争吵,因为有些不睦难以说出口。与她男友相遇,男友的不理解让作者远离这段关系。我们走入她的童年那里有百花簇拥绿意盎然外公的花园,和满屋书画。她拥有着美好的过去,也富有哲思与今比照,去质疑着它们存在的合理性。

母亲过去、父亲的过去与现在的“我”相交杂,身上附加或多或少免不了来自父母的影子。我想到那不勒斯四部曲中的埃莱娜,终其一身保持优异融入城市,为了就是摆脱家庭尤其母亲对她的桎梏,最后还是接纳母亲帮衬她生活。然而埃莱娜毕竟是文学人物。现实中,为了对抗抑郁,作者选择了与父母背离,文中一开始就是与父母的温驯各种心中纠纷,发生争吵,发展并没有如读者所期望与过去和解,让家庭的关爱充斥身边,作者选择了她认为最适合自己的方式来对抗抑郁。

“为什么非要求自己合群,温柔,相亲相爱,客气乖巧?为什么要把一身本来就属于自己的刺摘掉?”她的选择这也自然令旁人争论,介乎伦理道德适用性。然而身体是自己的,病,也是自己得的。

再观书的封面,暖色做底,边缘浅蓝冷色调像小怪兽潜伏伺机寻求突破。黑暗总是如影随形,生活任一琐事总会触发不安的情绪。对自己最重要的是接受自己,与黑暗拥抱,一如本书起初几页手绘中,阴暗作根可长出花朵,与之相拥,接受自己。

“抑郁症应该和感冒一样正常,和恋爱一样普遍,应该被允许发生,更允许被解决。它不应该是各种糟糕情绪和怪异行为的垃圾桶。不应该是标榜一个人与众不同的工具”作者呼吁如若不理解抑郁症,请多相信,的确世间人们性格各异,别人觉得开心的事,外人大多无动于衷,但切勿嘲讽。

读到最后,我相信一如书面那种暖色调自带锋芒,它是带刺的,它不止有温软舒展的文字和妙趣横生的知识,它会对抗外人的不理解。将光明引领这片未知领域,引领抑郁沉浮的人们找寻希望。

未读过作者之前的作品,我更愿相信这是她第一部作品,并把它当作一篇自序,而后漫长创作还未完待续,期待作者未来的作品。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