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杜甫传读后感100字

杜甫传读后感100字

《杜甫传》是一本由冯至著作,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6,页数:2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杜甫传》读后感(一):杜甫

家世与出身 杜甫是我国历史上有数的几个伟大的诗人里的一个,由于他对祖国与人民的热爱,写出许多反映与批判现实的、不朽的诗篇。杜甫出生在一个属于封建社会统治阶级的家庭里。他怎样从炫耀自己的家族转到爱祖国,从抒写个人的感情转到反映人民的生活;他怎样超越他的阶级的局限,体验到被统治、被剥削的人民的灾难,并因此使唐代的诗歌得到巨大的发展,这中间他经过了不少艰苦的过程和矛盾。杜甫是晋代名将杜预(222-284)的第十三代孙。杜甫在他的诗里常常推崇杜预和杜审言,前者由于他的事业,后者由于他的诗。

童年 他儿时多病。只惯于姑母的慈爱,只惯于一个礼教家庭的生活,如今他看见一个女子的身躯创造出一个这样神奇的世界,他的视线展开了,他呼吸到外面新鲜而健康的空气。

亿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黄犊走复来。

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旦上树能千回。《百忧集行》

吴越与齐赵的漫游

亿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宝。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九州道路无豺虎,运行不劳吉日出。

齐纨鲁缟车斑斑,男耕女桑不相失。《亿昔》

《杜甫传》读后感(二):杜甫的一生

憶昔少年十五時,一日上樹能千回,為的是摘梨吃。

漫遊吳越齊趙是“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想吃什麼吃什麼,想去哪裡去哪裡,反正九州道路無豺虎,遠行不勞吉日出。真的是裘馬頗清狂啊!

嘿嘿,744是個好數字,看吧,在這一年我遇到了李白,我們一起去梁宋求仙訪道,在齊州李邕求識面。誒我和李白終有分開的一天,他說“何時石門路,重有金樽開”。好悲傷啊!

我在長安的十年,朝扣富兒門,暮隨肥馬塵,殘杯與冷炙,到處潛悲辛。想要致君堯舜,不料看到的是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唯一的慰藉是和高適,鄭虔和蘇源明的飲酒放歌。

755,多麼沉痛的一個數字,安史之亂。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終於我聽說肅宗在靈武即位,我不顧一切去拜見他,至今猶破膽,真是生還今日事,間道暫時人。左拾遺讓我離理想更近了一步。可是不就我就被放還了,去往鄜州的路上青袍朝士最困者,白頭拾遺徒步歸。

我從秦州到同州再去成都時,旅途上我後鬼長嘯,我前狨又啼。肚子裡終日都是橡栗和黃精,焉知餓死填溝壑!

成都的生活,嚴武啊,公來雪山重,公去雪山輕。現在我已經是年過半百之人,晚節漸於詩律細,也經常看到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就是這樣美好的景致,背後隱藏的卻是段子璋等人不斷的叛變戰亂。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啊!

我在夔州耳多聾了,牙齒掉光了。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可是聞道殺人漢水上,婦女多在官軍中,大大小小的戰亂不止。我在元持家裡仿佛又看到了昔有佳人公孫氏,一舞劍器動四方的氣魄。誒,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我多麼想回到那個時候。

仿佛我的一生就要終結在船上了。歸路從此迷,涕盡湘江岸。

《杜甫传》读后感(三):现实主义的猛士——读《杜甫传》有感

曾经有人说,人在年轻的时候会喜欢李白,中年时便会喜欢杜甫。现在想来,是这样的。李白的“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这些豪放、洒脱,不可一世,傲视群雄的人生态度,加上强烈的浪漫主义色彩,无不吸引着年少轻狂时的我。而今天年近不惑的我,在有了一定的人生阅历之后,翻开了冯至先生的《杜甫传》,因为欠缺了解而好奇,因为“诗圣”的大名我又心怀虔诚,就这样我读了这本书。从而也印证了之前那句话,今天的我,更加热爱杜甫。

杜甫出生于公元712年,在公元770年去世。他一生经历了唐朝的鼎盛时期——开元盛世,也经历了致使唐朝走向衰落的“安史之乱”。他的一生中,苦难远远多于快乐、幸福。在读《杜甫传》的时候,我是同情杜甫的遭遇的,觉得他生活得太憋闷了,然而后来我又感谢那些苦难,没有那些苦难,就成就不了一代“诗圣”——杜甫。

我体会到了杜甫的伟大。他在当时不过是一个小官吏,名气远远比不上高适、岑参、李白、王昌龄……他显得那么平凡,在人群中,他不过是一个历经沧桑与痛苦的老者,虽然盛唐时期却没有人看重杜甫的诗,他却一直在写,自信地写。“诗是吾家事”。写诗对于杜甫来说是家族传统,也是天赋使然,加上他博览群书,“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他把自己经历的点点滴滴用诗记录下来。那么,杜甫的伟大到底体现在哪里?体现在他在承受个人苦难的同时,不陷于自己的苦难无法自拔,而总是能由自己的苦难联想到天下的穷苦百姓。例如“安史之乱”爆发,他从京城到奉先去探望自己的妻儿,发现儿子夭折,对于此时的杜甫来说,他承受着白发人送黑发人的巨大人生悲痛,然而他却写下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诗句。我是痛苦的,然而战乱之中,尚且有比我更加痛苦的百姓,他们就冻死在路边。在比如在成都草堂时期,他茅屋上的茅草被大风卷走,房屋漏雨,无处躲避,更无法睡觉。我们甚至似乎看到他在屋里躲雨发愁叹息的情景,然而他却写出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诗句。这是何等的心胸!他胸中总是装着天下,真乃儒者风范。另外,我联想到鲁迅先生的名言,“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杜甫不正是这样的猛士吗?他直面“安史之乱”,直面国家的动荡不安,直面都城的沦陷,百姓的流离……他的伟大就是不困于小我,而是心中有家国。

所以到了中唐时期,唐朝的藩镇割据、宦官专权愈加严重,外族侵略日益频繁,读书人开始发现杜甫诗的伟大,人们推崇他,效仿他。而到了宋朝,以黄庭坚为首的“江西诗派”更是把杜甫推到了一个至高无上的地位,因而诞生了“诗圣”的名号。

我庆幸年近不惑的我翻开了《杜甫传》,从李白的个人浪漫主义里游离出来,一头扎进了老杜的现实主义里。竟发现,现实主义竟是如此的伟大,它敢于揭露现实中种种黑暗,也去写现实中平凡的幸福。总之,现实主义竟如此震撼人心。

老杜无语,只留下“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