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中国历史通论》经典读后感有感

《中国历史通论》经典读后感有感

《中国历史通论》是一本由王家范著作,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99.00元,页数:60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中国历史通论》精选点评:

●对政商农的论述非常精彩

●系主任推荐阅读。有些内容很深奥,仍需慢慢阅读。

●特别喜欢前面对中国古代经济的解读,现在还在鼓吹资本主义萌芽的可休矣。可惜的是,书的后面其实就有点乏善可陈了。 ps 书的封面能不能做的好看点,总感觉特别土,看上去就像那种七八十年代出版的老书

●《中国历史通论》是王家范先生的经典之作,以他执教“中国通史”课程的讲义为基础写就,讨论范围覆盖直到今天为止的全部中国历史,既勾勒轮廓、阐释整体,也包含对百年来“传统”向“现代”转型的“中国情结”的特殊关注。王家范从通贯和整体诠释的角度,对历史中的重大问题做出个性化解读,进而揭示中国历史变迁的内在脉络,呈现自己所理解的“中国通史”。

●1.那么多古装戏的编剧们,但凡是看个一节两节,写出来的剧本也不会那么雷人了。2.传统社会“抑商”其实是财政层面的“榨商”“官商结合”和政治稳定层面的“禁私党”。3.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反复复发无法根绝,根本原因可能还在于自上而下的权力集中模式。4.中外都有权威人物崇拜,因中华文明连绵不断才让克里斯玛崇拜融入政治体制成为圣君史观,与西方走向两个方向。5.理论是苍白的,概念是简单的,生活是复杂多元易变的,应该是理论服从现实、概念服务生活,而不是相反。

●王家范并没在一些重大问题上有全然一新的建树。

●老先生大概是大陆三零一代学人中少有的能在所谓马克思主义史学之外讲点其他理论的学人。但懂的可能也有限,理由是书中讨论农民有没有经济理性时,居然没提到那时大热,与之相反的斯科特的“道德经济”。印象比较深的是以古代中国有没有私有制质疑秦晖“大共同体压制小共同体”。

●前面还是不错。

●王师大作,历时二个多月终于读完,真的是高山仰止,佩服之至!唯一遗憾未能就现今中国政治制度作深入解读。当然现今中国文字狱盛行,和谐之风照神州,也不会允许王师对当今体制提出挑战。憾!

●史论,史学。

《中国历史通论》读后感(一):启发很大的历史书

正在拜读,比较长,喜欢的点:

1、对于“窠臼”十分警惕,对于我来说有不小的启发性(不过可能对于历史专业的人来说,有些观点也可能是“旧”的,我不是专业人士,也很难跟进学界最新研究成果,此处只说说对我个人的启发);

2、行文中补充了许多可供延伸阅读的内容。

个人阅读体验:

我不是历史专业的,只是比较喜欢,偶尔会看一些基础读物。

这一本我是跳着看的,挑了一些学界有争议的、我也比较好奇的命题率先阅读。对我来说启发很大,包括延伸到了对当下的一些思考。

对于中国历史感兴趣的读者,我推荐这本书!

《中国历史通论》读后感(二):这样的书,读之幸哉!

这本书,上大学的时候,只翻过绪言,可能当时心不静,碍于其难,就又放下了。谁料,再借的时候,数次都显示在借中,网上也很快脱销,孔夫子也倍溢其价,这一下子就拖到了现在。拖到了三联重新出了增订本,然后迫不及待赶紧入手。限于自身的愚钝,对于这部有料(也有厚度)的书,自己每天只能翻一章左右,用了半个月时间终于读完了。虽然读的囫囵吞枣,半知半解,但书中的有些问题读的时候仍然令人大呼过瘾,令人时刻让人感受到王家范老师作为历史学人的深刻与冷峻。整本书最精彩也最成系统的是前编,王老师从部族时代、封建时代、大一统时代、中国现代化以及农业、市场、商人、政治构造与运作等方面进行了细致而又深刻的剖析。后编与续编中,百年历史学科建设的回顾、张荫麟及吕思勉两位先生的史学贡献及评价等相对令人信服;对农业问题的阐述以及农民经济理性问题的思考则与前编有略微重复之处。此书格局宏大,而又叙述精微,非有静的下来的功夫及对历史有深切热爱者不能读也,读之审慎。

《中国历史通论》读后感(三):一个读书计划的启发

本书分为三编,前编较为完整系统的从“纵通”和“横通”两个角度论述。纵通是时间轴,传统社会划分为三个阶段:部族时代、封建时代以及大一统帝国,横通是以特定专题为线论述,这里是经济议题(主要是农业的产权问题、农业经济发展的内外环境、市场与商人阶层)、政治制度。最后引出的问题是中国现代化艰难进程的思考。

后编分为四个议题,前两个都有读书心得分享的性质,主要是介绍百年通史研究,以及重点在第二个议题介绍了史学天才张荫麟的中国史纲以及学术论文。第三个关于社会史学科建设的思考、社会史的认识。续编更加松散,介绍了史学大家吕思勉的社会史,有关《白银资本》的读后感,还有几个零散的议题。

读本书所得重点在于前编,首遍通读找找感觉,感觉内容过于丰富,对于通史的把握还要建立在对各个时段史实,所以还是滚回去老老实实看书,等着二刷,再深入感觉这个通论的论证以及结论。本书反复提到的几本书值得注意,一是布罗代尔《15至18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以及资本主义》、二是 许倬云 《历史分光镜》,三是张荫麟《中国史纲》,列入下一步的读书计划。

《中国历史通论》读后感(四):只是因为短评写不完

看这本书之前,我本以为是一本通史类的著作。本书分为前后两编以及续编,前编主要写了从部落时代到大一统时间的整个时代发展脉络,从农业,商业,制度方面分析中国文明的起源和发展。对于中国为什么没有独立“走出中世纪”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农业方面,中国始终没有过真正的土地私有化,虽然有些时候允许土地自由买卖,但政府随时有权利收回土地的所有权(当然也有很多阻力),农民负担太重从而没有剩余产品进入市场。商业方面,对于一直以来呼声比较高的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已经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这个观点,作者也提出不同看法。通过对松江棉布市场的分析,作者指出所谓的商业市场繁荣,大多数情况下因为政府对该产品的需要,以及一条鞭法施行之后,农民不得不通过多重方式经营换取白银缴纳赋税,是一种畸形的商业模式,和欧洲的资本主义萌芽有着截然不同的内涵。这一点,在以前看的书中也有提到,但没有这本书讲的透彻,尤其对制度方面的分析,更揭示了为什么中国“走不出中世纪”。 后编和续编的内容主要是作者的一些思考,涉及的方面比较多,整体没有前编好一些。但关于通史写作方面的看法还是很有深度,以及对史学未来的发展也提出了自己的想法,这部分涉及的专著和专有名词过多,我的水平还不太能明白。续编中有一篇评弗兰克《白银资本》,可以看出作者看书时很有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不会被书中观点牵着鼻子走,而能够指出书中的不足之处,当然这也是因为作者本身水平很高,能够发现这些问题。但对我等这些水平的读者来说,看书终究还是要有自己的思考,不能被书中的观点轻易左右。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