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理论的终结》读后感100字

《理论的终结》读后感100字

《理论的终结》是一本由[美]理查德·布克斯塔伯著作,中信出版集团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65,页数:33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理论的终结》读后感(一):回到真实世界

2008年金融危机,也被称作次贷危机、信用危机、金融海啸或华尔街海啸,如今已十年。从人的贪婪,到政府监管不力、信用评级欺诈等,都成为讨伐这一场危机何以发生的因素。极端者甚至由此彻底否定市场经济。然而,对于经济学家来说,他们面临的第一重挑战或“羞辱”是其致力于研究经济运行,却完全无法预测危机。这约等于宣告主流经济学的失败。

经济学作为现代知识的一个重要分支,为什么在市场秩序变动、在金融危机爆发的前夕,丧失了基本的判断力?《理论的终结》一书作者认为,“层展”现象、非“遍历性”、“根本不确定性”及计算不可化约性等因素,决定了人之行为的复杂性;经济学家如果对经济假设和公式过于自信,将可能继续失败。其实,通过数学建模来认识世界也是一种知识发展,因人性之复杂,往往建模难度太大,不计入方程。反对数学计算未必完全正确。只是回到真实世界,而非停留于黑板经济学,这些挑战主流经济学的观点,时刻提醒经济学家要尊重“人之为人”的自由意志和行为复杂性。

《理论的终结》读后感(二):经济学家误解了金融系统

伊丽莎白二世曾经的一番话很出名。她指出,大部分经济学家都没能预测到2007年至2008年的那场经济危机。2003年,罗伯特·卢卡斯(Robert Lucas)在美国经济学会演讲时宣称,宏观经济学已经取得了胜利,因为“预防经济萧条的核心问题实际上已得到解决”。然而这之后不到五年,全球就经历了自上世纪30年代以来最严重的危机。

在新书《理论的终结》(The End of Theory)中,作为曾经在顶尖投行和对冲基金从事过风险管理的人士,理查德·布克斯塔伯(Richard Bookstaber)从另外一个角度讨论了这个问题。他确信,“传统的经济理论受其自身方法和结构的制约,无法承担起”预测危机的任务。

作者认为经济受制于四种重要现象,这些现象令传统经济模型毫无用处。第一是“涌现现象”(emergent phenomena)。各种人际互动汇集起来会产生预料不到的结果,而这些结果与身在其中的个人的意愿并无关联,就好像高速公路上会发生拥堵,或是人群会突然推搡踩踏。第二种现象是“非遍历性”(non-ergodicity)。一个遍历的过程每一次都遵循同样的规则。如果你扔个传统的骰子,抛出三点的几率总是六分之一。但是在人际互动的世界,概率是不断变化的。与此相关的一个现象被称作“根本不确定性”(radical uncertainty):人们不清楚未来结果的范围或可能性。第四种现象是“计算不可化归性”(computational irreducibility):未来如此复杂,人际互动的影响如此深不可测,人们不可能创造出能够预测结果的模型。

布克斯塔伯对于对冲基金管理人乔治·索罗斯(George Soros)提出的“自反性”理论颇为着迷。该理论认为,对经济状况的观察和信念会改变行为,而这些行为上的改变又会影响经济。例如,相信房价会持续上涨的想法令买家愿意出高价买房,而银行也更愿意提供贷款,由此产生的借贷双方的热情进而又推高房价。

布克斯塔伯认为,人们必须做的是欣然接受这种复杂性,并且了解系统运作的方式。金融系统中有几种不同类型的代理,每一种都有自己的动机,有些代理(尤其是银行)身兼数职。每个代理在特定情况下的行为方式可能不同,这取决于市场的流动性以及它运用贷款资助自身活动的程度。2007年至2008年的金融危机就是负债机构在一个低流动市场上运作的结果。

因此,观察市场在正常时期的表现对了解它们在危机中会如何运作帮助甚微。正如作者所述:“衡量相对较小的交易并不会给我们带来多少启发,就好比看着北美野兔匆匆跑过结冰的湖面并不能判断冰层能不能承受住一个人。”他带领读者一步步解读2007年至2008年的危机,展示了在不同代理追逐各自的目标时,整个系统如何逐渐受到感染。

这一分析确实出众,任何想了解金融系统运作的人都能从这本书中获益。但寻求快速解决方法的人要失望了。布克斯塔伯说,并没有能够专门对付危机的模型。他只是描述了一个了解这一系统的理性方式。

而且,尽管作者总体说来是敲打了主流经济学一番,但他的分析完全专注于金融领域,而长期困扰经济学家的那些问题(通货膨胀、失业、生产力)并非本书的重点。传统经济学家面临的挑战是将布克斯塔伯的见解融入到他们的预测中。这可真叫人为难。

《理论的终结》读后感(三):世界是不可知的,经济学都错了。细节有趣,主逻辑不严谨:3星|《理论的终结》

全书的主要思想:

1:主流经济学家们没能预测到2008年的金融危机,因此他们都是错的;

2:我提出一个更好的代理人基模型;

3:世界是不可知的,未来不可预测;

4:基于我的模型,也能推导出未来不可预测;

作者的逻辑完全不能说服我。全书基本是不停地在打比方,缺乏严密的逻辑推导。前面一半的篇幅都在论证世界是不可知的。作者重磅推出的自己的代理人基模型,基本没讲细节,也没提利用这个模型做过什么具体的事。

这本书属于旁征博引型,主体逻辑没什么,但是论证的各种细节还比较有意思,值得看一看。

总体评价3星。

以下是书中一些内容的摘抄,【】中是我根据上下文补充的信息:

1:然而铁路亦是反复出现危机的根源。跟现在一样,当时有太多的资本追逐新技术的梦想,但能利用这些资本的地方并没有那么多,很难再找到一个比铁路更深的坑了,许多铁路工程方案做得不谨慎甚至疯狂,投资常常消失得无影无踪。P6

2:由于杰文斯的经济学研究方法是仿效研究自然世界的科学方法他将自然现象作为研究的锚点,以此来解释原本无法解释的危机,这就引领他提出理论:太阳黑子是经济危机背后的“元凶”。P12

3:杰文斯发现,无论古今,无论是英国、印度还是其他地区,无论太阳黑子周期是否订正,这些记录下来的数据都无法为他的数理驱动式经济危机机械模型提供证据。即便如此,他仍然对这个模型深信不疑。P13

4:尽管没有人在指挥大家的行动,也没有人想制造一场踩踏事件,但这么多个体的单独行动莫名其妙地引发丁灾难性的后果。当全局性动态出现意外,不以个体行为的简单总和叠加出现,此时的结果就叫作层展现象。P25

5:经济学家觉得事情已经搞清楚了,可是,我们的经济行为太复杂,互动太深,要想知道变化如何,是没有数学上的捷径的。要想知道这些互动的结果,唯一的方法就是顺着时间过一遍:P27

6:的确,生命游戏是阿兰·图灵(Alan Turing)的停机问题的一个例证:你不把游戏运行到格子死绝,就不知道格子会不会死绝。 因此,四规则的二态生命游戏是计算不可化约的。P42

7:没有人想要去踩踏别人。大楼发生火灾时,人们可能会发生恐慌而争相逃命;但朝觐踩踏事件不一样,没有诱因和动机非得把拥挤的道路弄成令人窒息的骚乱。这是一种没有明显原因的人潮涌动。P48

8:在其对这一层展现象的早期模拟中,奥斯卡奖得主、软件工程师克雷格.雷诺兹(Craig Reynolds)建立了人工“鸟群”动态模型,模型基于三条规则:1)间隔:不要离包括其他鸟在内的任何东西太近;2)对齐:跟边上的鸟保持一样的速度和方向;3)内聚:感测附近鸟群的中心位置并向其靠拢。P50

9:哥德尔证明了任何数学系统都不能解决所有问题。哥德尔的基本论点,可从一个小学生的脑筋急转弯问题所包含的矛盾中窥见一斑。有一张纸,一面写着“这张纸反面的陈述是对的”,另一面写着“这张纸反面的陈述是错的”。P72

10:这便是30年前引入经济学,而又被彻底忽略的一个深刻概念的理论基础:反身性。这个概念令我目瞪口呆。我认为,经济学家读到乔治·索罗斯(George Soros)对反身性的阐述时,没人会忽略并走开。P79

11:我们在生活中行动的基本模式可以总结为“做我们觉得差不多有道理的事情”。换句话说,我们根据启发法行动。我们已经知道仅通过进化的过程蟑螂所能收集的东西:存在根本不确定性时,真的不能把事情最优化。P95

12:你如何创造一个不可能存在危机的世界?在这样一个世界里,人们会是什么样子?新古典经济学假设给了我们一个答案:那个世界的居民不是人,而是输入。 经济学给予我们各种模型,没有基于语境的互动,没有互动与体验之间的相互作用。 它是一个生产工厂的模型,而不是人的模型。P117

13:该公司理性地解释说,前方有大机遇,但公司最近遭受损失,略缺现金。您能给我们打点儿钱过来吗?信一寄出,公司败局就基本定下了。这是因为,这封信使投资者认为公司遇到了麻烦,而后投资者的反应行为使麻烦成真了。P152

14:代理人基模型、复杂性、互动的动态,还有环境更改的情况,这些代理人基经济学更新的活动方式结合起来,就是反身性系统的秘方:学习投入使用时,系统已然变化。代理人基模型考虑了学习,但动态系统内部的互动让学习不充分。易错性是不可避免的结果。P155

15:由朝鲜战争中的观察,再加上内利斯混战的经验,他总结出了关键作战原则,就是著名的OODA循环:观察一定位一决策一行动。OODA 循环(也称伯伊德循环)是一个具有战略反身性的观点。P160

16:此处【1987年10月19日的美股崩盘】的罪魁祸首,就是供需双方时间框架不同。如果卖方能为自己所需求的流动性多等待一段时间,买家就有反应的时间,市场也本会以更高的价格清算。而现实则是,两三个小时内,5000亿美元市值就蒸发了。P196

更多良心书评参见我的公众号:左其盛经管新书点评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