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灵的编年史》的读后感大全

《灵的编年史》的读后感大全

《灵的编年史》是一本由霍香结著作,作家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88.00,页数:40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灵的编年史》读后感(一):巨著・杰作・大书:为人类而工作

昨日幸得霍香结兄大著《灵的编年史》(作家出版社,2018),这是一部惹翻中国当代文学史的杰作,这是一本自汉语白话文以来的绝对唯一的大书。那些依然睁着二十世纪及以前的眼睛说瞎话的人,那些仍然守着某种话语小资本不肯打开陈旧观念的人,请擦亮瞳孔看看:乔伊斯、帕维奇、福瑞杰……们对人类的贡献亦不过如此。但问题是,这种:大神秘写作、大宇宙精神、大本源呈显、大结构织体,甚至拒绝你随随便便的进入。因此,他的读者注定是命定性的稀有星宿,而非凡世俗胎。 托马斯・苏明,11月20日

《灵的编年史》读后感(二):安顿宇宙精神秩序的大书

『灵的编年史』是给绘画艺术家、影视导剧、文艺批评理论家、文史哲学术研究群体、乐师、数学家、科技工作者、政略和政治家、军事家、经济学者、语言学与程序语义学家……等诸多领域高端工作人员安排就业的总设计师和总调度师。但最主要是采集、赋形、安顿:已逝、此在、未来人类的灵体。从狭义的文史哲视角来看,『灵史』足够让世界各地该群体的理论批评与研究家们忙活三百年,甚至五百年或更多时空。我因能与霍香结/萧乾父这位在世之思者、灵的编织师、另一个丰饶的诗神生在同一时代,而倍感荣幸欣慰。我此前自命不凡的抑郁寡欢,由于此“天书/地书/人书/神书/宇宙书”的诞世,而不用郁郁至死了结此生。我要活出我的精神,惟愿神的法穆纯洁我的奥秘。 托马斯・苏明,2019年1月3日于北京潮白河左岸

《灵的编年史》读后感(三):魏立刚×霍香结:巡灵者颂

【巡灵者颂】作者:魏立刚萧者乾父,宋庄筑巢,灰瓦藏气,檐溜雨注,屋匾射怒,楹柱羅烟。蠹虫残经冷羹剩盏烟蒂散枕案榻;旧藉铜炉石獸墨札鱼骨斜耸架龛。绳捆蓬鬓,髭须乱翘,袄肥裤坠,腕佩珠瑙,踏屐舟摇。野林隐士之逸局漾漾;溪涧灵蒿之聪根靡靡。捉刀凿石宽冽而气蒸;濡墨刺绢鞭响则稼醺。涉猎无疆,诡思歧窟,射电流精,煮灶洪荒。沙漏钟鸣,夜蚓晨鷄,探巫巡灵,悬梁刺股,洋洋篇牍,勘察穴渊,遁烟灭迹。魂灵浩渺,宇壤隐踪,咂蝎毒嚼蔬茎吞村烟窜地火心游大宸;劈娲石测柏轮算渔猎推星盘目极万里。堪舆术数如割冰切碧落,芒耀三界真谧渊人中麒。丁酉夏热雨蚁筑穴 草于铁灯笼馆霍香结,别署萧乾父。魏立刚,国际著名书象艺术家。

《灵的编年史》读后感(四):左手道路x右手道路

左手道路x右手道路:形式上就是这样。

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之外的神秘主义。

本书回应的应该叫作6000年以来在先知那里的欧亚大陆的长青哲学 (Perennial philosophy) ,甚至不局限某种具体的教宗。

而是人类基本感受——与宇宙之间的基本感受。

如果说它具有科幻的某些性质,是因为智能生命也参与了进来。

但一个基本特征,还是指向东方神秘学传统的。

全书博达精深,处处隐喻和象征,一般情况下会走神。

左手道路和右手道路是本书在形式上的一个特征,尤其是右手道路颇具挑战性,对于不习惯的人而言,但读着读着就好了。

一个人的神曲,这个说法或许对于作者而言是有道理的。

对于绝对宇宙精神而言,构筑如此宏大的文本也需要精准的模型。

当然,这不是鸡汤,而是一个史诗性质的文本。消费将是长时段的。

看不懂,或尚看不进去的读者将会继续厌倦下去,因为对于本体的诉求并非普遍性的需求。

一部著作肯定会寻找自己的读者。

《灵的编年史》读后感(五):刘晓曦:一场小说叙事的升维尝试 ——霍香结《灵的编年史》印象

20世纪以来,自从小说叙事手段被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轮番实验后,语言和结构上的创新已经非常困难。中国每年上万部长篇小说的写作只能笼罩在巨大的“影响焦虑”中。作家们不断重复着同质化“乡愁”经验,即便是表现改革开放巨变和时代精神的作品也难以逃脱政治喧嚣。 霍香结在十多年的潜心编织后,交出这样一部在结构上前无古人的《灵的编年史》。如果从小说起承转合的传统标准看,这本小说显然冒犯了读者的阅读习惯。小说的结构灵感来自洛书“九宫格”古老的智力挑战,将线性代数的矩阵运算思维,糅合到寻找文本的阅读入口游戏中,并从易经阴阳八卦哲学形式上,设置了从左往右的阳遁和从右往左的阴遁两种对称的意识流阅读序列,以期为读者提供一种逆向感知叙事空间的体验。特别是阴遁的阅读方式,的确对读者耐心是一种考验。文本将无数故事岛屿用难以察觉的暗示按一种匪夷所思的矩阵非线性方式重新排列后,让人完全不能在脑海中轻易而举拼凑出一幅清晰的人物关系和事件关系图景。 小说中反复出现的“法穆知识”,可以窥见这是一个以中世纪亚欧大陆为政治背景的神秘组织(鲤鱼教团)的传奇,衍生出各种带有神秘主义色彩的寓言故事。这些故事的叙述方式,很容易让人想起历史上曾经被奉为启示录经文的《圣经》、《可兰经》、《奥义书》等轴心时代的人类元典,不难看出作者重构人类精神谱系的宏大野心。小说中形态各异的故事粒子,可读性非常强,元气淋漓,却在意义的指向上充满混沌和不确定性,和现代物理学中的量子理论、混沌理论等似乎又有某种精神线索上的暗合,就像一大片模糊的马赛克中间镶嵌的闪耀的钻石。我理解的是,作者是要试图创造一种更高维度的叙事模式,读者必须以一种冥想的诵经虔诚进入这个文本,抛开对故事结构和意义本身的功利性探询,跟随那些经文式语言进入一种纯粹的精神体验中,至少这种古怪的文本形式要求我们必须保持一种阅读的仪式感,通过避开鸡汤般的人性纠葛,从一种宇宙视角洞悉万物运行,正如同佛教中那超五感的“第八识”、“禅宗”之类的思想高标,那是一个灵的世界,一个高维精神世界。 由于叙事设定的神秘性,我们难以梳理一条清晰的线性逻辑链条,特别是文本还不断在各种文体中来回切换,在时代背景上不断跳跃,很难从总体上去把握作者的思想脉络,只能从那些天才闪现的句子和故事中,不断品味和印证某种似曾相似的思想源流和桥段。所以,这个文本更像一个我们历史和时代经过变形处理后的镜像寓言,不断折射出七彩光芒,又恰似印象派画家笔下一片朦胧的景致和立体派画家笔下诡异的空间折叠构图,难以捉摸又引人入胜。所以,对于普通读者来说,阅读这个文本不要试图去寻找任何世俗意义,只需要从任何一页进入,然后在阅读中去修行、去冥想,去寻找一种关于人生和宇宙之间关系的启示感,这就足够了。 (刘晓曦,2021.7.19,成都)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