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我知道你们又来这一套!读后感锦集

我知道你们又来这一套!读后感锦集

《我知道你们又来这一套!》是一本由[美] 罗杰·伊伯特 / Roger Ebert著作,后浪丨文化发展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8.00元,页数:32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我知道你们又来这一套!》读后感(一):慢慢写

有商业片的,有大片的,也有文艺片的,艺术片的,独立片的,所有电影的吐槽都有,那个方面的吐槽也都有,包括你前面总会有人挡住你的视线。

所谓根据真人真事做成是因为电影太变态不写上这个制片人不敢播放,所谓艺术片就是三个女人一个快死了然后大家都和解了,所谓名片就是公认名片然后你看完第一次绝对不想再看第二遍。

电影中有很多现实中不会出现的价值观,逻辑,和社会,比如猫狗永远不会死,比如出租车是一种特定型号而那种型号在纽约只有4辆了,这还是以前的数字,比如遥控器的按键音早就没有了,比如电话一定会响,更比如真正反派出现前,总会在一个黑暗的小街巷里,你听到声音吓了一跳,原来是一只猫,在你拍拍心口终于放松的时候,反派出现了。

我要特别表扬这本书的装订,很容易打开,如果《收纳的艺术》《打理生活》也这么容易打开就好了。其实我想把这句话写300字,写3000字。我是完全没搞懂后浪为什么用那么难以打开的书籍尺寸和装订方式,让书籍前所未有的难以打开特别费力,我也看过买过不少书了,书架上也有几百本,什么书都有,虽然没看过但也都翻过,真没一本书像后浪的生活系列难以打开,而按说,这种书应该特别注重阅读体验才对,后浪也不是不注意阅读体检的公司。

《我知道你们又来这一套!》读后感(二):在吐槽中我们成为同一阵营

这其实是一本吐槽辞典,按照字母顺序排列,你可以从任何一页翻开开始读,在任何时候,在任何地点。比如睡前五分钟,马桶上面,等待鸡蛋煮熟的时间,它绝对能带给你愉快的阅读体验,如果你最近看了电影或者在追某部美剧,恭喜你,愉快体验将会翻倍。

就像我在写这本书评之前,随手翻到第30页,傻瓜电视:“电影中如果出现了一台电视机,那么相信我,电视里从来不会有任何值得看的节目。”是的,最近我在看《傲骨贤妻》的衍生剧《傲骨之战》,戴安一次次躺在她的卧室机械的翻看电视,然而节目永远都是川普在做的荒谬无聊事儿。你甚至能够在同一部剧中找到书里面的无数词条,同样是《傲骨之战》,第22页,“酒保定场镜头:所有电影中的酒保角色,首次出现时镜头都是一样的:冷静地用一块布擦拭着玻璃杯内壁。”是的是的,跟戴安一夜情的酒保大爷就是这样出场的,分毫不差omg~

如果不是这本书,谁也不知道自己的脑袋中有这么多刻板印象和因果联系,在我们看电影的时候提醒我们,控制我们,影响我们对电影的评价。也是这本吐槽集,把世界影迷连接起来。你会发现你能跟西方文化之下的观众们无缝衔接,于是才惊觉从小到大自己究竟看了多少好莱坞电影,啊哈自己就这样被篡改了观影基因呢。《湮灭》告诉我们,最牛逼的外星人不是开一艘飞船到地球放炮,或者用二向箔把地球降维。

无论如何,这本书绝对能让你成为饭局上和聊天中的段子手,而且是非常高级的那种,绝不撞衫(段)。

《我知道你们又来这一套!》读后感(三):经典和创作,戏剧和现实

怎么说呢,是一本非常有趣的小书。纵观全球电影史,有许多为了突出戏剧效果而营造出来的经典狗血桥段,有时候我反而要想,如果这个桥段按照现实情况来拍,还有趣吗?还会引人泪目吗?还会成为经典吗?

写几个梗。

01

立flag名场面:战场上一个战友拿出爱人的照片给别人看,还说“等战争结束我们就会结婚”之类的话,那么此人即将长眠于战地,照片可能还会被战火燃烧一半。

可以试想一下,如果此角色(一般不是主角)完成拿爱人照片场景后确实在战后生还返乡,家里的爱人还忠诚地等着他,并和他结婚幸福美满地度过一生,观众或许会满足,但是未必会记住。

因为对于战争,人们需要惨痛的场面去铭记战争这件事,人们要看到战争中士兵血肉四溅,汗水和泪水模糊了画面,人们要看到善良忠厚的男人满怀对战后的希冀而死去,人们要通过眼泪去纪念那些牺牲的人,要通过刻骨铭心的悲剧来感受当下的幸福。

这是战争电影的意义。

如果电影中再出现这样的场面,我不希望这只是一个俗套的flag,不是人们看到时会笑着说“看吧他一会就要便当了”,希望人们记住,在过去无数场战役中,牺牲了无数个这样的男人。

02

关于拯救世界的名场面有一个梗我总是百看不厌:“电影中如果出现一个突然被政府召唤去打击恐怖组织、维护国家安全的角色,那么他初次被召唤的戏往往会被设定在他正在上小学的儿子的生日会上。当然还存在另一种可能性,就是一个西装革履、正在参加某场官方活动的公务员,突然被上级拉进了神秘的战情分析室,然后余下的全部戏份中,这位被选中的公务员就可以一直保持一身燕尾服的华丽装扮。”

实不相瞒,高中时期无聊的课间跑操时,我常常幻想这样的场景来打发时间,天空中突然出现一架直升机,走下来一个特种兵装的帅气男人,对我打了手势意思是要我参与某项紧急行动,我从泱泱人群中站出来上了那架直升机,去参与或间谍或狙击或者某种高危特工行动,事成之后再假装无事发生一般回到学校。

(暴露了我的中二幻想23333)我觉得应该不是只有我一个人会有这样的幻想,它是我们无聊又平凡的人生中最激情的梦,在电影里我们看到这样的场面总是会不自觉地代入自己,去感受那些我们一辈子都不会有机会参与的大事件,真的很刺激啊。

怎么说呢,我很感谢有这样的电影设定存在,给每个人的中二幻想和英雄梦一个出口。

毕竟,谁没有幻想过成为拯救世界的英雄呢。

----------------

书中有这么一句话,

私以为还是很有道理的,有一些梗固然经典有趣,然而堆积太多,总归有些无趣。其实写作也是如此,因而我总是反对所谓的“写作套路”,创作应该是一件没那么多套路的东西,作品应该是创作者想象力的结晶,而不是用现成的、其他人的想法叠加出来的积木。

当然,就算是经典的百看不厌的梗,如果用得好,也是非常可以的,但是前提是其中必须要融入创作者自己的一些想法,想象力和真诚缺一不可。

以上。

《我知道你们又来这一套!》读后感(四):哈哈哈哈哈,少来这一套!

最近读的最有趣的书,就是这本《我知道你们又来这一套!》。

作者罗杰·伊伯特,是美国影评界的大神,也是第一个凭影评拿到普利策奖的人。伊伯特25岁开始成为职业影评人,在报纸和电视上主持影评栏目数十年。除了《伟大的电影》那样的巨著,也有一些信手拈来的小品。这本书就是其中之一。伊伯特收集了一千多条对好莱坞类型片套路的毒舌吐槽,除了他本人自创,更多来自各国的观众、影评人甚至影视公司的高层,堪称一场气氛热烈的“吐槽大会”。

直接摘录几条吧。

航班定律 电影角色永远只坐头等舱,而且旁边永远不会出现烦人的哭闹小孩。所有航班都是满员的,但角色们永远都能自由穿梭、一击即中地找到座位并坐下,不必等待前一个人艰难地将箱子搬上行李架。尽管其他群众演员可以倾斜他们的椅背,主角的椅背却永远笔直。因为如果椅背倾斜的话,镜头就会拍到他们不太美丽的大鼻孔。

逃生用通风口 如果主角被反派囚禁在一幢封闭建筑里,那么绝对会有一个螺丝没旋紧、徒手就能拆的通风口。里面的通风管道一定设计合理,能容纳任何体型的主角轻松通过。管道还常常经过反派正在密谋的房间,于是主角便轻轻松松地获得了反派的详细计划,确保他日后能成功地打击犯罪。

自传客串福利 如果一部传记电影明显有讨好一位在世名人的意图,那这位老兄本人多半会以露脸客串的方式出现在某场戏里,作为认可电影改编其生平故事的福利。

自动秀出防弹背心 如果一个角色被近距离平射了还没死,那他一定会马上解开上衣纽扣,展示他身上其实穿着防弹背心——通常只是展示给他自己看的。

反派证明演示 在一部电影中,如果反派是一个变态程度和邪恶指数都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超级大坏蛋,那么在电影开始不久后,他就会冷酷地杀掉一个自己人作为铺垫。例如《星球大战》中的达斯·维达,“007”系列电影中的许多反派。

酒保定场镜头 所有电影中的酒保角色,首次出现时镜头都是一样的:冷静地用一块布擦拭玻璃杯内壁。

厕所定律 电影中没有人会为了正常排泄需要而进入厕所。相反,人们到厕所去往往是为了吸烟、吸毒、偷情、自杀、被杀、不法交易或者借厕所窗户溜出去。

“就是让你抓不到我在弹啥”策略 几乎所有在电影中弹钢琴的角色,都是弹弹和弦就满足了。因为这样可以避免弹出任何能被人认出来的旋律,从而省去一大笔的音乐版权使用费。

临死前的标准歪头 这通常出现在遗言之后。当一个角色受了致命伤,首先他会静静地躺着,作一番极为深刻的发言,然后他才会将头歪向一边。

形同虚设的夜班保安 只要有正义角色偷偷潜入一间办公室的戏,那么也一定会出现一个心不在焉的保安。该保安存在的意义,似乎只是给这段无聊的剧情加入一丝紧张和悬疑。保安的戏份通常会包括这些动作:在玻璃窗前来回挥舞手电筒、转动门把手、机械地盯着监视器屏幕等。正义角色有足够多的时间找到他所需要的信息或物品,然后被保安追逐着逃走。

伊伯特的好朋友吉恩·西斯克尔也为这本书贡献了词条,并且发明了一个经典的测试:如果让一部电影的所有演员坐在一起吃午餐,然后把这个情景拍成纪录片,电影本身可以做到跟这部纪录片一样有趣吗?

伊伯特觉得,这是每一个电影人在启动新项目之前都应该深思的一个问题。

《我知道你们又来这一套!》读后感(五):一个电影白痴读这本书后

“我以前真的没想过电影有这么多研究。”

这是我三月份对一位去北电进修的电影制作人说的话,那时他带我进北电看了一场讲座,看完后让我一直难忘,受益匪浅。我才知道,一部电影在他们眼里不单只研究剧情,人物,他们还关注细节,声音,拍摄手段,人物动作等等。看完那次讲座,我也是很蒙的,对于一个电影白痴来说,其实我只关注影片的意义,其他完全不在行。可是,我的朋友却能津津有味的说到这是模仿什么电影、哪个国家,让我很是吃惊。后来,我遇见了这本书《我知道,你们又来之一套》,书又带我品味了一次电影,它说的是一部电影从制作到宣传会经常出现的套路。

罗杰·伊伯特,奥巴马曾说:“对于一代美国人来说,他就是电影“。

他是首位获得普利策奖及留名好莱坞大道的影评人,芝加哥大学电影课程讲师,伊利诺伊大学电影与媒体学教授。全球近300家报纸刊登过他的影评,他曾主持电视影评节目长达30年,为影评节目走入美国主流大众视野开创先河。伊伯特的代表作有《伟大的电影》系列、《在黑暗中醒来:罗杰·伊伯特四十年精选》、《罗杰·伊伯特电影年鉴》系列等。

本书以我的水平,只能从人物、细节、服装、声效、镜头、动作、剧情以及宣传去归纳。

在人物有:

当我们看电影的时候,其实没有研究过人物,每个电影人物出现的特征,书中的吐槽倒是让我想起来不少电影中,这些人物都是这样。

在细节上有:

每部电影都有表现自己细节的时刻,但往往我们都会忽略掉这些细节,只有真正抓住细节,品尝细节,那么才会发现哪些细节是自己从来没有发现过得。

在服装上有:

每个主角的服装,在电影中都有一定的规律,认真的观察会发现,每部电影服装上还真都差不多,只有精品才会更注重。

在声效上有:

一部好的电影,它在声效的选择上,都有自己的处理手段。只有认真聆听了,才会发现电影声效的秘密。而上面这些声效,都会表明剧情朝什么方向发展。

在镜头上有:

每个镜头都有导演自己的独特处理手段,这些镜头的展示给电影营造了什么氛围,还有哪些时刻是槽点或者处理后的,都值得关注。

在动作上有:

动作是一个演员的基本素质,只有动作才能展现出电影独特魅力,而每个动作都有一定的剧情指引。

在剧情上有:

剧情是任何电影的核心,我们每个人都会讨论剧情的发展和意义,但这些剧情时刻,都昭示着接下来的发展。

在宣传上有:

一部电影都会有自己的宣传,这些宣传套路是我们经常会发现的。

在读《我知道,你们又来这一套!》的时候,开始读的时候我全当消遣读物去看的,因为书也没有什么主线或者归类,只是觉得每个吐槽都挺有趣的,之后我再读时,才学会自己去归纳和总结,这样也给自己对电影有了新的一个认知。这本书,主要是研究美国电影,很多电影我都没有看过,所以读的时候有一定的困难,就是领悟不到那个槽点。

读完了《我知道,你们又来这一套!》之后,我对电影的理解更上了一层意义,我们不应该仅仅关注电影的剧本,还应该关注电影的细节、声效、动作、镜头等等。这些都是构成一部电影的要素,研究了这些后,才知道,原来所有的电影都有一定的套路,电影从制作到成品在方法上、技巧上都有一定的惯性。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